重磅推荐
【编辑】

一本让普通教师蜕变为心理教师
让心理教师进阶为心理辅导专家的成长指南

☆从工作室团队学习、个别辅导与案例督导、学生心理危机处置、个人成长与修炼等方面探讨如何加强心理老师的专业成长,探索本土化的有效培养路径。
☆提供了丰富详实的案例,包括优秀心理老师的学习心得体会、成长故事、个案报告、心理课例、专业发展等,为读者提供手把手的专业指导。
☆作者从事心理辅导研究与实践30年,培养出50多位优秀的心理老师,他不仅致力于为心理老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指导建议,也希望为普通老师的心理辅导能力提供参考。

篇目:
004 叙事:解读心理老师成长历程
051团队学习效能
080心理课教学过程
157 当孩子说要“自杀”时
207 学生电子产品沉迷辅导


【内容简介】

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30年来历经从无到有,从悄然无声的进入校园到如今成为全社会共识的局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心理专业力量还比较薄弱,尤其是高校的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学科建设与职前培训体系尚在建立过程中,存在明显的短板。如何加强心理辅导老师的专业成长,探索本土化的有效培养路径,是一项紧迫而有意义的工作,本书就是这一实践的成果。从 2013年至今,本书作者先后负责一个成长小组、四个名师工作室的带教工作,培养出50多位优秀的心理老师,并积累了他们很多成长的素材,包括学习心得体会、成长故事、个案报告、心理课例、专业发展等。本书具有鲜明的叙事风格,通过生动鲜活的故事、案例展现了优秀心理老师如何做好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方方面面,并还原了他们长期学习、实践和探究的成长历程,以期让广大的心理老师、班主任可以从中得到启示和帮助。


【作者简介】

吴增强,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长期从事学校心理辅导与儿童青少年心理的研究。曾经承担、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委托多项重点课题。多项成果获国务院、、上海市教育科研成果奖。出版《班主任心理辅导实务》《学校心理辅导实用规划》《学习心理辅导》《青少年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发展性心理辅导:理论与实务》等作品。


【目录】

章工作室:心理老师成长之家
心理老师面临时代的挑战 001
叙事:解读心理老师成长历程 004
工作室的使命与任务 007

第二章心理老师的成长阶段
普通教师专业发展阶段 031
心理老师的职责与任务 033
心理老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 038
给心理老师的建议 050

第三章在团队中学习
团队学习效能 051
成熟型心理老师的学习方式 058
专家型心理老师的学习方式 066
给心理老师的建议 072

第四章心理课设计与教学
一堂优质心理课的前提 073
心理课内容设计 075
心理课教学过程 080
心理课媒材技术的运用 090
心理课教研活动的开展 095
给心理老师的建议 102

第五章个别辅导与案例督导
个别辅导的困惑 106
个别辅导规范 109
个案评估与分析 112
辅导技术的运用 119
案例督导 135
给心理老师的建议 137

第六章学生心理危机处置
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系统 139
心理老师该做什么 144
危机应对的每一步都必须专业 146
校外心理援助力量怎么介入 149
危机面前敢担当 154
当孩子说要“自杀”时 157
给心理老师的建议 163

第七章心理老师成为研究者
怎么设计学校心理课题方案 164
教研员如何带领老师做课题 169
潜心细做“小学问” 175
专家型心理老师的科研之路 179
给心理老师的建议 186

第八章焦点问题解决
学生心理转介服务 187
转介案例的督导 191
拒学问题辅导 202
学生电子产品沉迷辅导 207
给心理老师的建议 217

第九章个人成长与修炼
个人成长的涵义 219
个人成长的重大主题 220
如何面对自我 222
辅导伦理 231
身心调节 236
给心理老师的建议 243

第十章收获的季节:探寻优秀与卓越
成长之路的收获 245
走向卓越的历程 260
专业化发展路漫漫 273

附录:考试压力那些事 103


【免费在线读】

当孩子说要“自杀”时
心理老师在对学生做辅导的过程中,有时会遇到来访者流露出轻生的念头,没有经验的心理老师马上会紧张起来。张晓冬老师是怎么处理这种情况的呢?请看以下张老师的案例报告:

在孩子成长历程中,会遇到很多挫折与挑战,在别人眼中的优等生也许内心充满了矛盾和冲突,家长以为孩子很乖、很好管教时,他们可能在内心慢慢孕育着“叛逆”的种子。当孩子找不到生活的方向或者感受不到父母的关心,“自杀”也许是解脱的途径,也是他发出的求救信号。
一、当事人基本情况
当事人李某,男,某重点中学高一理科班班长,从初中开始个性偏执,为人张狂,喜欢表现;存在较大情绪困扰,主要表现为狂躁易激怒,曾在考试时情绪失控将试卷撕得粉碎,吓坏其他同学;也曾因某老师批评而扬言要把这位老师杀掉;学习习惯差,作业不能及时完成;缺乏学习动力,曾因喜欢某女生而奋发图强努力学习,在遭到女生拒绝后,而变得颓废沮丧。
与心理老师主动谈起自杀念头,并称已经写好遗书了,引起心理老师关注,经心理评估后,发现存在抑郁情绪,存在自杀念头且有写遗书等实施行为,遂启动危机干预程序。
二、原因分析
1.父亲教育方法简单粗暴
李某父亲脾气暴躁,经常采用武力的方式打骂李某,当李某疼痛哭泣时,会被责骂不像男子汉,所以李某解决困扰的方式,经常也是采用暴躁的方式,如撕试卷、扬言“杀了老师”等。他试图向父母反抗,但是却得到了更严重的打骂。父母之间关系疏离,妈妈在家中地位不高,一直试图保护孩子但是无效,在近无故被父亲用凳子殴打时,妈妈安慰李某的话“你为什么这么让我难做,你表弟有时候被打的比你还厉害,他怎么没事?”让李某觉得很难逃脱,一方面心疼妈妈,另一方面又觉得妈妈根本不在乎自己;父母笑谈如果他不乖就要生二胎,更让李某觉得父母不在乎自己,对自己失望,想要遗弃自己;当李某在咨询师的建议下和父母说起“死亡”话题时,其父认为这是懦夫才采取的行为,并说他胆子小,怎么可能敢去死,更刺激了他想要“死给父母看看”的念头,想看看他们到底在不在乎自己。
2.自律意识差是从小养成的
从李某初中心理老师、初中班主任、同学、高中班主任和家长那里了解到,李某自小情绪容易失控,学习习惯不良,但是人比较聪明,所以经常能取得好的成绩,因此,家人和老师会比较容易原谅他不做作业的坏习惯或者坏脾气,一步一步助长了李某的暴躁情绪,因为只要他发火了,别人都会满足他的一切要求。
3.内心深处的不自信容易导致逃避等行为
李某要面子,这是很多青春期孩子常见的心理现状,所以喜欢在班级同学面前表现与炫耀,夸夸其谈,显得自己与众不同。但是进入重点中学,尤其是进入理科班后,同学成绩都很优秀,竞争意识也强,对李某来说,学习上有点力不从心,情绪上必然会失落。但是作为班长,又害怕同学们看出自己的不够好,所以只能强作欢颜,其实内心压力很大,越来越不自信,还不能为外人道,生怕别人看不起自己。所以这时候会很迷茫,甚至对未来充满恐惧,不知道未来该怎么办,萌生出“也许逃避也是一个办法”的念头。
4.主动提到“自杀”其实也是在发出一种求救信号
李某能主动找到心理老师,并主动提到“自杀”的时候,其实内心也是在挣扎的,他也是在救自己,他内心也是希望得到关注,得到帮助的。当心理老师告诉他要启动危机干预程序的时候,他也是能接受的,当心理老师建议他和父母谈谈自己的想法的时候,他也真的去做了,只是在父母那里没有得到对这件事情的回应,所以更感到绝望。“父母不会有改变,而且就算改变了他也不在乎了,如果父母早一点改变也许还来得及,现在来不及了”,因此,他对爸爸充满了痛恨,对妈妈充满了厌烦和怜悯,如果自杀,也许会让爸爸感到内疚,也许会让妈妈得到解脱。
三、干预措施
1.启动危机干预程序
向由校长、德育主任、年级组长、班主任、心理老师等人组成的危机干预小组汇报情况,制定干预方案,各司其职开展危机干预工作。如校长出面约见家长,在心理老师在场的情况下了解情况并给出具体的建议,签署家校联系单,以书面的形式说明问题的严重性,说明学校会做的工作并给出家长防范、监护、教育以及转介建议;德育主任负责收集更多建议;年级组长负责协调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与日常言行方面的关注;班主任在班级中对李某进行工作方法上的指导,增强其自我效能感,并动员指导与李某要好的同学关爱李某并密切陪护;心理老师对李某进行个别心理咨询,聆听李某心声,给予李某情感上的支持,并协助其进行认知改变与行为调整。
2.采用家庭治疗技术进行心理辅导
在李某心理问题与危机产生过程中,其父母的态度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单独约谈家长,家长要么不愿意谈及家庭问题,要么站在自己的角度抱怨其他人的不良作用。为了看到李某家庭互动的方式以及对李某的可能动力,心理老师采用家庭治疗的方式,引导问题,发现了其家庭互动的模式,如李某和妈妈之间的粘连关系,父亲与李某之间的疏离对立关系。看起来家长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承担责任,都在爱的前提下对孩子进行教育,但是这样的教育方式却更让李某产生不被认可的感受,他觉得自己让父母失望了,因此也对自己彻底失望了,这更加让李某觉得父母只是在乎自己的学习成绩,在乎自己能不能让他们有面子,而不是注重自己的感受。而现在自己越来越可能没有学业上的优势了,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当父母亲耳听到自己的行为对孩子造成的影响的时候,当父母意识到孩子真正想要的是尊重、孩子内心出现了对自己可能不再优秀的恐惧的时候,他们慢慢对孩子有了了解,也开始理解。孩子的问题还折射出他对父母之间关系的担心,他认为都是因为自己才让父母不合,所以也许没有自己,他们也会过得很开心。这让父母开始反思自己的夫妻关系,也开始注重和儿子的情感交流。
3.转介到精卫中心进行专业评估与治疗
根据李某的情况,心理老师意识到李某可能存在较大的情绪困扰。从初中起就不断出现情绪管理问题,事实上他在初中也多次提到会自杀,只是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他很快可能因为一些快乐的事情而转移注意力,所以也存在抑郁的可能性。加上其父亲曾经在年轻时因抑郁症服药两年,所以属于抑郁症易感人群。心理老师建议家长带李某到上海市精卫中心进行专业评估,经医生评估后,发现患有中度抑郁症,后遵医嘱服用抗抑郁药物,效果显著。服药后他坚持来校读书,并且定期在学校心理咨询室进行个别咨询。
4.营造关爱、宽松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如在心理课“自我意识”一课中邀请李某参与“优点轰炸”活动,全班同学真诚地表达了对李某的班级工作、兴趣、特长、为人处世的认可。李某很开心,他以为自己没有优点,想不到同学们都看到他为班级的努力,也认可他。这种积极的情绪一直延续很久,他回家后还一直与妈妈分享这样的感受,心情很好。
学校大型活动中,他担任合唱队的键盘手,在音乐的旋律中,在伙伴的合作中,在观众的欢呼声中他觉得自己也是有特长的人,自己也很厉害,自信心大为提升。
在学科学习中,老师们更加因材施教,布置针对他的有效作业,进行个别指导,让他慢慢转变学习习惯,更注重学习的体验和过程,而不是眼高手低只注重学习结果以及成绩带给自己的感受。

张老师通过对这个案例的处理,对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又有了新的思考,体现了一个成熟的心理老师的深入思考,案例报告后的小结与反思如下:

在学校日常工作中,也会经常遇到危机事件,但是大多数家长都非常支持与配合,但是李某家长让我们的工作一开始推进得特别困难,虚假的家庭教育信息、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忽略危机的风险等,甚至一度指责学校大惊小怪,因为孩子初中也一直说要“自杀”,不是也没有发生事情吗?现在何必把事情闹大呢?这让我们压力巨大,回顾这一危机干预过程,对今后工作还是颇有启示的。
首先,防患于未然更加重要。根据我们的经验,很多学生在进入一所新学校时,更容易因为适应困难而出现危机事件,心理素质相对弱的学生就更容易产生困惑。通过心理普查,可以了解学生整体心理发展现状,方便学校制定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针对性强,心理辅导更有效。对特殊学生的关注和教育提醒也可以早一点让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了解并配合。
其次,不要避讳与学生谈死亡话题,事实上在李某事件后,学校在心理辅导课程中专门增加了生命教育系列课程内容,从生命的起点、生命历程、生命曲线、幸福人生等方面协助学生以积极的眼光看待自己的生活,以乐观的视角看待人生的磨练,接受生命中的不完美。学生并不会因为你去谈及死亡而主动选择死亡,恰恰相反,避而不谈只会让他们觉得大人并不关心他的感受。这一阶段的学生大多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如果产生迷茫,任何一件小的事件都可能成为压垮他的后一根稻草。
再次,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需要联合起来,学生生活在家庭与学校共同营造的场域中,评价方式、人性观、教养态度都会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也会影响学生的情绪感受,积极、有爱的良好环境更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消极、缺爱、冷漠甚至是暴力的环境很可能会导致学生心理扭曲,甚至出现危机事件。
后,有危机干预制度及流程,大家各司其职,才能限度发挥其作用。在出现危机事件时,学校还需要做好应对干预失败的预案,考虑如何应对媒体、如何安抚同学、如何应对家长、如何对教师进行辅导以及开展全校性的生命教育等。

张晓冬老师对这位学生的危机干预和辅导是比较成功的,有以下几点值得大家学习:
一是学校危机干预机制及时启动。面对学生李某主动表示有自杀想法时,张晓冬老师时间向学校危机干预小组汇报,启动危机干预程序,从校长、德育主任、年级组长、班主任到心理老师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重点是做好对李某的陪伴和对家长的约谈。
二是着力做好家长辅导工作。本案中李某的轻生念头也与家庭亲子冲突有关,因此做好家长咨询工作是关键的一步。张老师运用家庭治疗技术让父母和孩子开始相互理解,让父母开始反思夫妻关系和与孩子情感交流的缺失,促进了家庭教育环境和亲子关系的改善。
三是转介工作及时。张老师对李某的心理评估工作做得细致,该生初中时也多次提出自杀,父亲年轻时有抑郁症病史,抑郁障碍的可能性很大,符合转介的条件。后经精卫生中心医学诊断,发现有中度抑郁症,服药后症状减轻。同时心理老师后续辅导跟进。
四是在学校里建立了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学生在学校里重要的人际关系是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这是学生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融洽的学校人际环境对抑郁的学生就是一副良药,鼓励他积极参加学校文娱活动,激活他对学校学习、生活的热爱,从认知行为治疗的角度,这就是一种行为激活技术的运用,对缓解学生的抑郁情绪很有效。
给心理老师的建议
◎ 要明确心理老师在校园危机干预中的角色定位,即在校长领导下发挥心理专业支持的作用。学校领导要明白自己是校园危机的责任人,心理老师要为学生危机预防和干预提出专业建议。
◎ 心理老师要学习和掌握有关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的专业技能,如哀伤辅导怎么做,有应激反应的学生情绪怎么平缓,有自杀风险的学生辅导怎么做等。张晓冬老师能够从容处理有自杀意念学生的辅导工作,就是她心里有底气,这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地进行专业学习。
◎ 心理老师要学会善于调动资源,做好学生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尽管校长是责任主体,但许多专业工作还是需要心理老师来处理,心理老师要与德育主任、班主任合作,有些与家长沟通的工作就需要德育主任和班主任来做。
◎ 心理老师要做好在危机干预工作中对自己的心理防护。如前文章学云老师的案例,心理老师接连处理学生危机事件,没有注意自己的应激反应。因此,心理老师要对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所觉察,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专业求助和接受督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