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体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

★根据真实教育场景设计,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师日常工作和生活

★系统构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体系,助力教师应对学生发展问题

★为每一位教师践行“四有”好老师初心使命、引领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提供知识库和工具箱


【内容简介】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教师育人能力,由北京师范大学董奇校长领衔的权威专家团队研究编写了《知心育人——适合每位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手册》(小学版、中学版)。该系列图书由基础教育司指导审定,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手册》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引,聚焦教师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和难点,帮助教师基于学生发展规律,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学生情绪、行为、学习、交往、个性等方面的问题,具体包括如何帮助学生完成入学适应、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预防和干预校园欺凌等。

《手册》秉持“五育”并举育人目标,根据教师真实工作场景进行内容设计,能够为教师在班级管理、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师生交流、家校协同等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呵护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有力的指导。


【目录】

从发展的角度了解小学生的身心特征 ..................................................... 1

节  认识并促进小学生的生理发展........................................................... 3

主题 1 小学生的脑发育.................................................................... 4

主题 2 小学生的身体发展................................................................ 9

第二节  认识并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发展......................................................... 14

主题 1 小学生的认知世界.............................................................. 15

主题 2 小学生的情感世界.............................................................. 22

主题 3 小学生的行为发展.............................................................. 31

第二章

在学习过程中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 37

节  帮助小学生完成入学适应................................................................. 39

主题 1 指导小学生幼小衔接.......................................................... 40

主题 2 指导小学生小初衔接.......................................................... 46

第二节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51

主题 1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 52

主题 2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61

主题 3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外学习习惯...................................... 67

第三节  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 72

主题 1 根据小学生的智力发展特点开展教育.............................. 73

主题 2 根据小学生的学习风格开展教育...................................... 80

第三章

培养小学生积极的自我与社会性品质 ................................................... 87

节  促进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 89

主题 1 引导小学生走出自我中心.................................................. 90

主题 2 提高小学生的自尊水平...................................................... 98

第二节  提高小学生的心理韧性与责任心................................................... 107

主题 1 提高小学生的心理韧性.................................................... 108

主题 2 培养小学生的责任心........................................................ 114

第四章

关注和支持处于困境和有特殊需要的小学生 .................................... 125

节  预防和有效干预校园危机............................................................... 127

主题 1 校园危机的识别与应对.................................................... 128

主题 2 校园欺凌的识别、应对与干预........................................ 143

第二节  融合教育视角下对小学生的支持................................................... 153

主题 1 对于学习障碍学生的认识与教育.................................... 154

主题 2 对于自闭症学生的认识与教育........................................ 161

主题 3 对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生的认识与教育.................... 169

第五章

班级管理与班级文化建设 ........................................................................ 177

节  使用心理策略进行班级管理........................................................... 179

主题 1 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 180

主题 2 创建充满凝聚力的班集体................................................ 186

第二节  形成积极正向的班级文化............................................................... 191

主题 1 共建班集体的价值观........................................................ 192

主题 2 创建和谐友爱的班级氛围................................................ 197

主题 3 形成积极进取的学风........................................................ 201

第六章

家校共育促进小学生发展 ........................................................................ 205

节  家校共育中家庭与学校的分工与合作........................................... 207

主题 1 学校与家庭在家校共育中的职责.................................... 208

主题 2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课堂............................................ 216

第二节  家校沟通的艺术............................................................................... 222

主题 1 家校沟通的方法与原则.................................................... 223

主题 2 如何化解家校冲突............................................................ 228

第三节  建立家校共育服务体系................................................................... 232

主题 1 增进家长会的桥梁与沟通作用........................................ 233

主题 2 发挥家长教师协会的辅助作用........................................ 236

主题 3 建立完善的家长学校课程体系........................................ 239

第七章

教师心理建设与职业生涯规划 ............................................................... 243

节  做关爱自己的幸福教师................................................................... 245

主题 1 在压力下提升职业韧性.................................................... 246

主题 2 在积极情绪调试中促进职业成长.................................... 253

第二节  促进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 261

主题 1 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规律................................................ 262

主题 2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策略................................................ 268

主题 3 教师职业倦怠的预防........................................................ 273

第八章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师生心理建设 ................................................. 279

节  在疫情防控中促进师生心理成长................................................... 281

主题 1 为小学生提供心理支持.................................................... 282

主题 2 提高教师的生涯适应力.................................................... 287

第二节  线上教学中的育人效果提升........................................................... 292

主题 1 加强线上教育活动组织.................................................... 293

主题 2 提升线上教学质量............................................................ 299

主题 3 优化家校协同育人............................................................ 306


【试读章节】

疫情防控期间的居家学习给了教育创新和变革极大的空间,教师们开始尝试使用各种资源和平台进行线上教学,也在实践中学习了很多新的技能。其中,有很多新的教学途径和资源在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后被保留了下来。在面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变化的趋势时,抱持固有的模式和一成不变的做法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进程与教育变革的要求。

尤其是教师这个职业,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在教育中除了承担着传授知识的责任外,还承担着榜样与引领的责任。现在的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越来越强,他们对教育的需求也在相应提高。而教育一方面需要教师在有了更大的视野和格局后,将学生带向更大的舞台和空间,另一方面则需要教师在面对变化时主动适应,积极解决各种问题,带给学生正向的影响。这就要求当下的教师了解时代背景和特点,了解自己在快速变化的时代需要具备怎样的生涯适应力。

一、教师需要面对不确定的时代

我们目前正处在一个充满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的世界里。其中易变性是指事情变化非常快;不确定性是指我们不知道下一步的方向在哪里;复杂性是指每件事会影响到另外一些事;模糊性是指事物之间的关系不明确。

“变”与“不确定性”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这样的时代特点,主要是由科技革命、互联网浪潮、金融危机、地区冲突以及全球化带来的社会变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造成的。具体来说,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导致了易变性,文化的开放和多元导致了不确定性,“互联网 ”时代的不断创新导致了复杂性,传统的思维习惯导致了模糊性。

尤其是在 2020 年,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不确定性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所带来的影响,教师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下需要以不变应万变。人们曾经以为教师职业是很难被网络和人工智能替代的,但在疫情防控期间,当我们不得不依靠网络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时候,我们发现了它的高效和便捷。教师只有走在变革的前面,为即将出现的各种情况和改变早做准备,才能适应变化、把握机会、创造机会。因此,基于未来世界的不确定性,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是生涯适应力,要能主动接受挑战、主动适应变化。

二、快速变化的时代需要生涯适应力

生涯适应力的内涵

人们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中获得职业生涯的成功需要一种关键能力,这种能力就是生涯适应力。生涯适应力指个体对于可预测的生涯任务、所参与的生涯角色以及生涯变化或不可预测的生涯问题的准备程度与应对能力。生涯适应力是应对不断变化的工作及工作条件所需要的能力,强调接纳不确定性,不但不试图掌控,反而以积极的态度,对决定保持开放或弹性,以“适应力”来回应新环境和新状况。

今天的社会变化如此之快,人们随时都有可能面对从未遇见过的各种变化。不可预测性与不确定性已经成为生涯发展的本质特征,以开放的心理系统去适应复杂动态的生涯系统才是正确的成长路径。因此,我们也可以将生涯适应力定义为个体应对生涯角色变化并与之保持平衡的能力。它具有三个典型特点:一是可以培养,借由生涯困境或危机来彰显;二是能够帮助个体“前进”;三是源自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生涯适应力的四维结构及其功能

生涯适应力包含生涯关注、生涯控制、生涯好奇和生涯自信这四个维度,每一个维度都有一个核心的问题需要个体做出回答,分别是:“我有未来吗?”“谁拥有我的未来?”“未来我想要做什么?”“我能做吗?”生涯适应力有助于个体放眼未来,为可能面临的生涯任务做准备,能促使个体建构完美的未来并克服困难。

生涯关注是指个体对未来的关心,它有助于个体确立未来;生涯控制是指个体为了应对未来的生涯任务能做到自律并付诸努力,坚持不懈地塑造自己或周围环境,体现出主动性人格的特质;生涯好奇是指个体积极地探索周围的环境及自己的生涯角色,对自我和未来愿景形成认识;生涯自信是指个体不断增强对自己的生涯抱负的操控能力,在探索中建立实现人生设计的信心。个体生涯适应力的发展涵盖了这四个维度,终形成其与生涯规划、决策和调整有关的独特的态度、信念以及能力。

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教师需要思考自己的教师生涯该如何适应和发展。现在再也不是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走天下的时代了,如果教师不主动反思自己的职业生涯,主动提升生涯适应力,可能就会很难适应未来对教师职业的要求。同时,教师也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引领者,除了传授知识,还是学生的生涯榜样和生涯领路人,学生如果能够从教师身上看到职业人的精神面貌和积极主动适应变化的职业态度,也会反思自己的成长和生涯发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