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本书呈现了一位少儿音乐教育专家30多年的教育经验,也是一位成功妈妈在孩子学音乐的过程中如何组好各方面管理的经验之谈;书中充满了爱和教育智慧,也传达了音乐教育的原则和技巧,是家长和老师指导孩子学音乐的良师益友。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 尹建莉

音乐教育应该为培养儿童的素质服务,现在却变得越来越功利,成为过度的纯专业技能训练,这使音乐教育常常和初衷背道而驰。本书作者以音乐老师、家长和研究者三个角色,告诉我们如何带领孩子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如何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以使其形成终身音乐爱好,感受生活的美好,非常值得一读。

——音乐教育学博士、艺术学博士后,福建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郭小利

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培养孩子音乐素养的重要性,“琴童”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作者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儿童音乐教育的教师,从家庭和专业两个角度出发,分享如何以理性、科学的态度对待儿童音乐学习,明确地解决家长种种困惑。本书既值得家有“琴童”的家长阅读,也值得从事儿童音乐培训的教师详细阅读。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耀华


【内容简介】

郑又慧是台湾著名的儿童音乐教育专家,从事儿童音乐教育三十多年,在教学、演出、比赛、指挥中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深得学生和家长喜爱。这本书内容丰富,论述细致而精到。可大分为两个板块:前八篇为个板块,主述少儿音乐教育教学方方面面的具体问题;后两篇为第二个板块,概要地介绍多国儿童音乐教育的种种人和事,以及蕴含于其中的哲理。详尽解答了家长在孩子音乐教育方面的种种问题和困惑,是家长和老师指导孩子学习音乐的好助手。


【作者简介】

郑又慧

学历:

台湾师范大学音乐系

奥地利国立莫扎特音乐学院(Mozarteum)

奥尔夫音乐研究所(Orff Institute)

经历:

曾在台湾台中一中、台湾体育大学、台中教育大学任教

从事奥尔夫儿童音乐教育研究三十多年

目前定居美国,从事音乐教育

德国I.G.M.F.(国际音乐教育协会)常务理事

美国A.O.S.A.(美国奥尔夫协会)会员

美国M.T.N.A.(美国音乐教师协会)会员

著作:

《音乐百宝箱》

《小小音乐家》(全四册)

《我心爱的节奏卡》

《学音符小奇招》(上、下册)

奖项:

《音乐百宝箱》获中国台湾出版界荣誉“金鼎奖”

指导的合唱团及管乐团曾获“金音奖”“杰出演艺团队”等多种重要奖项


【目录】

再版序

序言

我的孩子有没有音乐天分 1 ?

音乐能力可以培养吗? 2

“学琴的孩子不会变坏?”吗? 3

音乐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4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正确吗?5

做“顾问”还是“监工”?6

家有琴童,父母该注意什么? 7

我的孩子为什么坐不住?——了解学龄前儿童的身心特点 8

男孩和女孩学习乐器时的差异 9

老大和老二学习乐器时的差异 10

音乐天分与成就 11

随时随地听音乐 12

如何欣赏音乐 13

选择适合孩子欣赏的音乐 14

学习乐器前的暖身运动 15

需要为幼儿购买乐器吗? 16

玩具乐器可以代替正式的乐器吗? 17

第三章 就学篇——音乐班及其相关问题

如果学校也是才艺教室 18

要不要参加音乐班? 19

儿童音乐班现状及其教学法 20

如何选择儿童音乐班? 21

如何选择正确的“奥尔夫”? 22

孩子为什么不想上音乐课? 23

爱孩子,就陪他走一段 24

第四章 乐器篇——学习乐器应了解和注意的事项

学乐器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 33

几岁可以开始学乐器? 34

如何帮助孩子选择适合的乐器? 35

如何购买乐器? 36

如何选购钢琴? 37

可以买二手乐器吗? 38

如何保养乐器? 39

我的孩子准备好了吗? 40

学习古典钢琴曲、爵士钢琴曲还是流行钢琴曲? 41

如何选择钢琴教材? 42

钢琴可以有代替品吗? 43

除了钢琴,还可以学什么乐器? 44

第五章 知识篇——有关乐谱及乐感等问题

五线谱难学吗? 25

轻松学习五线谱(一) 26

轻松学习五线谱(二) 27

“拍盲”的孩子怎么教 28

我的孩子节奏感很差,怎么办? 29

如何使用节拍器 30

如何训练孩子的音感? 31

如何唱出“好声音”? 32

多元化的音乐学习 45

迪斯尼与音乐 46

要不要陪孩子练琴? 47

每天需要练琴多久? 48

孩子不肯练琴怎么办? 49

教师的困惑 50

家长与教师相处的艺术 51

第七章 建议篇——父母及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漫无目的”与“宏伟蓝图”——正确应对儿童学习乐器的状态 52

要参加音乐比赛吗? 53

我的孩子将要上台表演了 54

如何选择适合孩子的音乐会? 55

欣赏音乐会的礼节 56

第八章 个案篇——特殊案例讨论

为什么孩子总弹错音符? 57

    ——“感觉统合”与“音乐学习”之间的关系

用音乐活动改善“感觉统合不良” 58

做快乐的音乐小神童 59

“左撇子”学乐器 60

用音乐律动游戏平衡双手力度 61

第九章 访问篇——专家学者谈少儿音乐教育

母亲的回忆 62

访美籍音乐教授罗芳华 63

访美籍音乐老师周路得 64

奥地利音乐人士谈音乐教育 65

瑞士音乐人士谈音乐教育 66

德国音乐人士谈音乐教育 67

美国音乐人士谈音乐教育 68

第十章 花絮篇——音乐教育活动

社区音乐活动——美国 69

音乐活动巴士——美国 70

破铜烂铁节奏乐团(STOMP)——英国 71

记一场难忘的国际音乐年会——欧洲 72

后记

附录 奥尔夫教学法 73

从“法国儿歌”谈儿童音乐 74

关于记谱法 75


【前言】

再版序

从网络得知,上海某音乐教育机构年轻的负责人,在每三个月硬性规定琴童家长都必须参加的读书会中,购买我这本《父母是孩子好的音乐老师》,免费送给家长一人一本!更可佩的是,他深知免费送的书,许多须要读的人却不见得会去读,因此在每次的读书会之前,他请工作同仁先将全书重奌、精华的部分,以笔清楚地划线,再加上折页,才送到家长手上。由他亲自带领来自各行各业各种阶层的父母研读,目的就是:父母你再没时间、有再多的借口,至少这些重奌你也得看。再不看?我强迫你来参加读书会,一人念一段,保证每人都读到重点,然后再讨论心得与问题!

和他素昩生平,相通的就是我们都曾经是学校的音乐老师,长期从事线的音乐教育工作。

某种机縁下和他见到面,他表达了,透过网络读到我的一篇文章,激动了好久,买到了整本书,更是爱不释手,因为我完全说出了他覚得琴童家长都该听到的话 ,是难得见到的“逆耳之忠言”。

我则惊讶于如此有远见的年轻経营者,别家音乐教室的老板忙于向琴童家长推销钢琴之时,他却忙于向家长推销如何当一名成功琴童家长的基本观念。卖乐器是其次,学生多不多是其次,家长能否有正确的教养观念,才是琴童将来能否走得更长远的关键!这才是他在意的。

他使用我这本书替他发言。还特别交代家长:“家长不看书,如何为自己找到进修的渠道????进修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如何为孩子树立读书的榜样?”家长如果还是不看书,又不好沟通,甚至成天只顾着上网玩手机,他索性对家长说:你的孩子就不要学了!因为学了也不会有好结果!

他的作法是对的。他的教室不必做广告,学生总是源源不绝,学习中断率很低!

我借这个故事来建议家长,想要让孩子成功地学习乐器,父母的态度会起到关键作用!只将孩子推向老师,付了学费就等着验收成果?难!

别怀疑,父母可以当一名帮助孩子的“音乐老师”,我书里提供的方法及观念即便你一天读一点,累积了都会起作用。父母自身保持不断学习、成长的习惯与心态,是孩子能否成功学习任何事物的指标!

感谢读者大众,本书得以再版。为了让父母更容易阅读本书,我将篇章重新调整,更新一些内容,并加入几篇新文章。出版社建议将照片以双色印刷,以便让照片本身也能说话话。封面页做了一些调整,希望读者能更喜欢。

让我们读一流的书,听一流的音乐,做一流的父母,共同建设真正有文化内涵的一流社会与囯家!

希望读者能更喜欢。

郑又慧

序 言

李妲娜

老友郑又慧突然打来越洋电话,嘱为她的《父母是孩子好的音乐老师》写序。我们次见面还是在二十年前,郑老师受邀来京,参加第四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并作一篇专题报告,她的热情亲切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别各奔东西,但心中总存挂念。一些人天天在一起却难成朋友,一些人一面之交却一见如故,大概是同道中人的缘故吧!

当书稿电子版发来后,我一口气看了几小时不舍停下……说实话,近年来我特别关注少儿音乐教育方面的书籍,买了不少,也看了不少,但像这本书这样吸引人的真的太少了!

首先打开目录,题目真是个个吸引家长和老师的眼球,都是一些长期纠结在许多家长和老师心里的问题,实用而切中要害。郑老师不愧是有着三十几年教学经验的专家,在中国台湾、中国内地、欧美一些地区从事教研工作多年,对音乐的“教”与“学”,特别是国人少儿音乐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有深切的了解,所以我说这本书实用解渴。

整本书内容之丰富,从暖身(启蒙、入门)、认知、学乐器,到国外少儿音乐教育状况、教学法,真可谓是少儿音乐学习的“小百科”!而为珍贵的是书中提供了不少信息。须知改革开放几十年出国学音乐的学人有成百上千,学表演、作曲、学理论的多,在国外或回国从事少儿音乐教学的也很多。但是,真正在少儿音乐教育方面既懂音乐又懂教育的却少之又少。我们不仅需要培养郎朗这样的大才,更需要培养千千万万身心健康、具有高素质的文明公民!“从娃娃抓起”——怎么抓?尤其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艺术学习有利于智力开发,而少儿正是学习艺术的时期,于是就有了狂热的“学音乐大潮”。

正如许多教育家指出的:少儿不是未成熟的成年人,怎么去学与教,其实是一个很重要而又易被忽视的问题。需要转变那些陈旧的观念和方法。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和老师已经意识到:“少儿音乐艺术教育”从根本上讲并不是为了学“音乐艺术”,而是关系“人”的成长和发展。脑科学的突破性发展也为此提供了有力证明。

本书在这方面别开生面,提出了很多精辟的观念和方法。感谢郑老师在这一领域的辛勤耕耘!我们需要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了解更多在少儿艺术教育方面的信息。希望更多的“郑老师”们源源不断地给我们传递更多的资讯。当然信息资讯也必然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国情、民情、人情各不相同,更何况每个孩子都不一样。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们仔细去观察、去“悟”其中的道理。但听不同的声音总会有好处吧!

后也要提到,虽然是“教育”,但它是通过一定的载体去进行的。本书讲的是“音乐艺术”这个载体的运用中存在的问题。郑老师使用了通俗易懂、生动简洁的文字把这其中的术语讲得那么明明白白。我相信所有关心自己孩子成长的家长、关注少儿成长的教育工作者都会从中受益。这是我十分乐见并为之感动的。

2011年9月于北京

(作者系中国音乐家协会奥尔夫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音乐学院校外名师讲座教授、星海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后 记

本书许多篇章曾在台湾多种刊物上发表过,是针对当时的音乐教育问题而写,后结集成书,于一九九四年定名为《音乐百宝箱》于台湾出版。移居美国后,我接触到许多中国内地移民,也常受邀至内地开讲习会。亦曾为文发表于内地育儿杂志,许多读者来函,希望知晓育儿之大方向与原则。发现有关音乐学习、教育子女之问题,举凡华人,不论居住世界何处皆大同小异。甚至三十余年前家长之困扰与现时代者,所差无几。

回首检视自己年轻时,身为“新手父母”,也同样战战兢兢深怕教错孩子。捏重了?捏轻了?每天都要如此自我检讨几番,希望教给女儿好、正确的一切。所幸二十余年来,女儿在台湾及美国社会表现虽非(那太辛苦了!),然都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 C. San Diego)生化系毕业。姐姐从加州克莱蒙学院(Claremont College)生化医药管理硕士(Master of Bioscience Administration)毕业,妹妹在美国拿到中医硕士,正在上海攻读中医博士。无论在校内或实习单位,表现还算优秀,前途、感情、生活与工作都不需父母操心。虽皆非从事音乐专业,仍对艺术保持热爱。姐姐业余自组乐团,担任键盘手;妹妹从小学至今,一直持续学习中国民族舞、现代舞,在美国加州常受专业或业余舞团之邀请,表演独舞或团体舞。当然,这一切与她们从小所受音乐、美育养分之熏陶密不可分。女儿在其他领域之天赋高于音乐表现,我虽然盼望训练她们成为专业音乐人才,也只好尊重其决定与兴趣。

一路行来,自己许多做法尚无甚偏差,心中焦虑总算放下。常常女儿从外地返家,谈到她们有今日之表现,由衷地感谢父母对其点滴之教导,听闻颇觉欣慰。

笔者曾在乐团担任首席(单簧管),参与过大量演出与比赛。将近四十年教学生涯中,从幼儿园、国小、初中、高中、大学、师范大学的学生,再到培训以上各级学校任教的音乐老师,都有长期或短期教学及带领参与比赛的经验。另又组织乐团、开办国内外音乐教师研习会。除了好为人师外,与此同时,我也要带着自己的两个女儿拜师学艺,并“被迫”陪她们参加比赛(校方或老师的规定)。自认“球员兼裁判”的资历还算完整,够资格谈音乐教育。遂不揣浅陋,汇整自认不错之育儿方法与音乐教学理念,在原书的基础上,并综合近年在美国之教学心得,及对美国各种族裔、各阶段教育方法与态度之观察,另结集成册,于内地出版。盼借由本书提供一份音乐教育寻宝图,引领父母与孩子一同探寻音乐世界里的宝藏,经由学习音乐、喜欢音乐而获得更美好之现在与未来。很高兴能借此机会与内地家长及老师们分享观念,诸君或可从书中探寻一二,更好甚或能举一反三,让我们共同为改善下一代之音乐教育环境而努力。

完成此书颇有难度,收集整理素材颇费精力,另有必要的中文、英文、法文、德文还有音符穿插其中,更有两岸对人名、地名、音乐作品名称之不同翻译方式;甚至某些生活用语都有些许差异。感谢编校者不厌其烦地校订此书,因他们的努力使本书更适合国内读者阅读。即便如此,疏漏在所难免,尚祈读者诸君海涵指正!

郑又慧

2012年3月于美国加州


【免费在线读】

我的孩子有没有音乐天分?

有个孩子写了一首诗:“妈妈是酒,爸爸只喝了一口,就醉了。”真是个天生的小诗人!其实孩子不仅天生是个小诗人,还是个小画家,就连毕加索大师都说,他一生都在向孩子学习画画。那么孩子是否天生也是个小音乐家呢?答案无疑是肯定的——孩子的音乐细胞与生俱来,他们都有音乐天分!

为什么这么说?家长们可能会充满疑问。请您先思考一个问题:何谓音乐?您是把音乐界定为节奏、音准、弹奏乐器等专业性的内容,还是认为音乐就是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一种“声音”?

“歌曲”“乐器”固然是音乐,比如戏曲、钢琴曲、交响曲……然而泉水叮咚不是音乐吗?鸟儿鸣叫不是音乐吗?细雨敲窗不是音乐吗?……只要我们用心去聆听,大自然中还有许多无声的音乐:玫瑰绽放对恋人来说是美的音乐;婴儿的呼吸对母亲而言是美的音乐;蚯蚓的爬行、蚂蚁的觅食、柳树发芽、百花盛开,一切新奇的事物对儿童而言都是大自然的美妙乐章……用心体会,您会发现音乐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天籁是美的音乐,我们都正被这种立体交响乐环绕着!

再让我们回顾一下孩子的成长。当孩子处于胎儿时期,视觉、嗅觉、味觉都尚未形成时,听觉却已经悄悄启动,它是胎儿认识外界的个通道。包围着胎儿为其提供营养的羊水就如同环绕音响,二十四小时地“播放”着海浪般的音乐;而母亲的心跳、母亲说话的声音、母体听到的声音,都能借着羊水传到胎儿耳中,给胎儿的成长带来一种天然的音乐氛围。这样,经过十个月的音乐洗礼,胎儿一离开母体,就已经形成了非常敏锐的听觉。这也是我们希望母亲要注意胎教的原因。

音乐作为听觉的艺术,孩子天生被它吸引。所有的母亲都不难发现,当婴儿听到新奇的声音时,总是很努力地扭动脖子,寻找声音的来源;当他被周围的人用简单重复的音节逗弄时,总会露出满足的笑脸;一堆玩具之中,能获得婴儿青睐的一定是能发出声响的玩具。当婴幼儿听着摇篮曲,便会安静下来甚至沉沉入睡;要使婴儿停止哭泣,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发出一些有趣的声音转移他的注意力……这些都证明了听觉的存在。而敏锐的听觉,是一个人是否具备音乐天分的必要条件!

当孩子再长大一些,他们开始有了 “音乐创作”的欲望。我们常常听到孩子咿咿呀呀地哼哼唱唱,这何尝不是他在自由自在地创作?我们常常看到孩子拿着不同的物品敲敲打打,这何尝不是他在随心所欲地“演奏”?

家长们是否恍然大悟,原来我家也有个很有音乐天分的音乐小天使啊!不过,别高兴得太早,孩子的这种音乐天分需要小心呵护,因为它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发生变化,如果不加以适当的引导和锻炼,很容易就被荒废掉了。

怎么办?与其猜测怀疑我的孩子有没有音乐天分,不如持续给他养分,让他的音乐细胞继续长大、长大、再长大……建议全家一起参与,到大自然中安静地聆听,陪他唱唱各类歌曲,多选购一些优质的古典音乐、民乐CD来聆听,给孩子足够的音乐养分,让他做个快乐的音乐小天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