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红猪和哈尔,都是宫崎骏本人的分身?

奖项票房双收的《千与千寻》其实槽点满满?

作品部部高分,吉卜力动画的质量是否过誉?

吉卜力工作室为何在日本一家独大、无人敢给差评?

在日本动画圈中,泰斗宫崎骏和鬼才押井守“瑜亮之争”的不和传闻常为影迷津津乐道。不论是聊“工作经”还是“胜负论”,押井守导演总能把话题拐到对吉卜力和宫崎骏的吐槽上去,偶露的八卦一角让人惊喜但又不甚过瘾,这次他终于畅所欲言聊了一整本书!

在本书中,押井守充分发挥了“粉碎”本色,以毒辣眼光审视这个享誉世界的动画龙头组织,时而暴言、时而赞美,搭建了一份“差点被收编”人士眼中的非官方档案——

◎ 只此一家!“黑粉头子”开喷众大佬

作为同级别监督、动画业内人,押井守导演与吉卜力三巨头渊源颇深,创作理念与为人处世上道不同的“交恶前史”是本书底色,对“超级异常者”的近距离观察只此一家:宫崎骏是“宅男始祖”,高畑勋是“臭知识分子”,铃木敏夫则是“恫吓高手”“洗脑大师”“秘密警察头目”!

◎ 反派影评!打破吉卜力高分神话

嘴上讲“并不想说坏话”,其实扮演着反派角色,层层开扒吉卜力作品的矛盾与缺陷——人物为什么做出那样不合常理的举动?画面美则美矣,但总感觉故事的设定和发展怪怪的?好多片子的结尾怎么一下想不起来?电影想表达的主题为何看不懂?……褪去感动滤镜,带你穿越细节迷宫,看清问题所在。

◎ 该夸得夸~内行视角剖析技术与匠心

专业人士开麦!揭秘吉卜力打动全球观众的魔法——精致绚丽的画面、天马行空的想象、治愈清新的情感,背后是不世出天才的灵感、技艺大爆发。《龙猫》中树木簇簇生长的动感,《千与千寻》中神来之笔的无脸男,《红猪》中飞行艇与水的高难度表现……勾起你重刷动画细细品味的冲动。

◎ 正义揭发!起底日本动画业

惯以职场视角看世界的押井守,抨击吉卜力的集权体制、高负荷的工作压力、乏力的人才培养机制——高畑勋不顾现实的画面实验逼哭动画师?铃木敏夫为品牌建设和自我实现耍了哪些手段?后宫崎骏时代,谁能成为接班人?更捎带提及庵野秀明、细田守、新海诚等知名导演,以吉卜力为镜折射业界未来的动向。

◎ 内外双封,天蓝色带来夏日清凉

护封选用与日版相同、触感舒适的水瑟纸,封面图由《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导演、动画大师汤浅政明友情绘制,尽显押井守“狗党”本色。护封、内封、环衬均用标志性的吉卜力蓝专色印刷,开本便携、版式清爽,让视觉效果和阅读体验都畅快,值得吉卜力粉丝、动画迷们收藏。


【内容简介】

创作出《龙猫》《千与千寻》的吉卜力工作室,作品以细腻精致的画风、天马行空的想象著称。自1985年成立以来,“吉卜力出品,必属精品”深入人心。面对这个享誉全球、“不可妄议”的动画巨头,鬼才导演押井守却有不同意见。在本书中,他以毒辣眼光审视着吉卜力的成败功过,从工作室成立前夕聊到“后继无人”的现今,细数20余部经典作品深埋于华丽画面下的缺陷与矛盾,对吉卜力三长老宫崎骏、高畑勋、铃木敏夫的脾性癖好进行深度爆料,还捎带种种幕后秘辛及业内恩怨……不敢问宫崎骏的,就问押井守吧!


【作者简介】

著者简介

押井守(Mamoru Oshii),电影导演。1951年出生于东京都。1977年进入龙之子制作公司(现在的Tatsunoko Production)。后加入小丑工作室,离职后成为自由职业者。导演作品主要有《福星小子:只有你》(1983)、《福星小子2:绮丽梦中人》(1984)、《天使之卵》(1985)、《机动警察剧场版:东京毁灭战》(1989)、《机动警察剧场版2:和平保卫战》(1993)。另外,《攻壳机动队》(1995)曾占据美国《公告牌》(Billboard)杂志评选的电视录像带销售榜名;《攻壳机动队2:无罪》(2004)则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空中杀手》(2008)入围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近作有《次世代机动警察》系列共七部(2014—2015)、《次世代机动警察:首都决战》(2015)、与加拿大合作的《加尔姆战争:后的德鲁伊》(2016)。作品是动画剧集《吸血鬼之爱》(2020)。

译者简介

李思园,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早稻田大学博士候选人。另译有《岩田先生》(译林出版社)。


【目录】

简 目

前 言

章 充满矛盾的天才 宫崎骏

第二章 现实主义的恶魔 高畑勋

第三章 吉卜力的第三导演们

第四章 小小的巨人——吉卜力工作室

后 记

出版后记


【前言】

需要事先说明一点,这本书或许与一些读者所期待的有所不同。这并不是一本讲吉卜力工作室的坏话,或者单纯把吐槽、杂谈印成文字以泄私愤的书(当然也不乏这方面的内容)。

这本书的意义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在公开的场合很难见到对吉卜力工作室以及宫崎骏导演的批判。这是因为有“内部圈子”(inner circle)的存在,即深知彼此共通的利害关系,深谙沉默规则,仅允许内部批判的共同体。拿体育界类比,花样滑冰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虽然受到世人的高度关注,但实际参与者人数有限,评价的客观性也难以进行验证,就容易出现这样的倾向。由“极少数的职业人士 大部分的业余爱好者”组成的世界,往往就会形成这种“内部圈子”。为什么在公开场合很少看到针对吉卜力工作室以及宫崎骏导演作品的差评,也罕有批评文章出现呢?我想原因大概就出在这里。有谣传说铃木敏夫暗中运作,到处给人施加压力,这话并没有根据。我虽管他叫“戈培尔的后人”“东小金井的捷尔任斯基”,类似的坏话到处流传。但他作为一个电影制片人,当然不可能拥有封住所有媒体之口的政治权力。

吉卜力工作室的作品为何能免于批判呢?

说吉卜力的所有作品都是完美的杰作,当然不可能。事实甚至完全相反,虽然吉卜力作品的表现力十分卓越,但作为电影而言,它的作品大多都只能说是槽点满满,令人大跌眼镜。或许很多人会说,“怎么可能,我看了无数遍,每看一次都深受感动”,那本身也完全没有问题。是否让观众获得了足够的乐趣与作品本身的评价,完全是两码事。这个世界上不存在百分之百完美的作品、完美的人、完美的组织。事实上,正如其他任何一位导演的作品一样,票房成绩与作品评价完全可以分开来讲,一般会出现正负面评价兼有的情况。为什么吉卜力工作室的作品(在公开场合)会获得彻底一边倒的盛赞呢?个中原委,需要对每个作品进行具体分析。本书初的,也是主要的意图,就是把各种偏见抛开来谈一谈,这也可以说是撰写本书的动机。如果要问我这么做又能怎样,我会回答,我这么做又有何不可呢?电影就应该被拿来谈论,只有被谈论过,它才能成为真正的电影。

另外还有一点,吉卜力工作室这个制作公司为何而创立,并且为什么能持续多年,在日本的电影界保持强大的存在感(我不说君临天下)?略微夸张地讲,我想要验证其背后的历史背景,这是本书的第二个意图。宫崎骏导演宣布隐退(虽然已经宣布再次复出),吉卜力工作室作为一个特殊的动画工作室(斗胆表示),正因为它现在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这些才更应该被谈论。

同时,为了方便读者阅读,也为了我自身的乐趣,本书特意没有选择评论形式,而是采用了对谈形式。对谈者是在上一本书《我不需要朋友。》中有过合作的影评人渡边麻纪。她有着独特的(天然系)个性,能够深入世界知名导演们的内心,撰写出独特的采访文章,是个难得的人才。此外,她还特别难以说服,所以我判定她的性格和本书的意图十分契合。但棘手的是,我和麻纪都属于思维特别跳脱的人,话题经常跑偏,对谈内容的走向时常飘忽不定,给负责的编辑添了不少麻烦。另外,因为吐字不清、说话又快,让负责整理录音稿的野口君“听不清说了些什么”,借此机会也向他表示感谢。

想者会有不少反驳和批评,但还望大家能将此书读到后。

押井守

于工作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