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传世国学经典,为人处世三大奇书之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代人,经久不衰。

2.生僻字注音,疑难字词释义,引经据典,无障碍阅读。浅析部分的典故和短文进一步对原文进行解读,使读者对原文的理解更加深刻。

3.上、下卷共三百六十则短文皆为醒世之言,不仅影响着中国读者,也受到日本广大读者包括企业界人士的青睐。日本企业界将《菜根谭》中的相关内容运用到企业文化中,特别是运用到选才用人这一环节,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4.揭示为人处世应遵循的各种规则,想在职场、商场等人际关系中如鱼得水、左右逢源,此书。


【内容简介】

《菜根谭》一书,将儒、释、道融入其中,有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释家的出世和著者对生活的体会、参悟等,以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笔法,阐述了静心、修身、为人、待人、出世、入世等各个方面的人生哲理和方式方法,以此告诫后生学子做事要先做人,做人要先立德的道理,人生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活出生命的本真,才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此次编译的《菜根谭新解》,分为上卷和下卷,上卷为225则,下卷为135则,按照目录、原文、释义、词语注释、浅析以及部分典故和短文形式编排,其中的典故和短文是为了加深对该书原文的解读。


【目录】

上 卷

一、寂寞一时 凄凉万古……… 002

二、与其练达 不若抱朴……… 003

三、心地明澈 才华蕴藏……… 005

四、保持高洁 污泥不染……… 006

五、逆耳拂心 修行砥石……… 008

六、天地和气 和气致祥……… 009

七、真味清淡 至人平凡……… 011

八、闲时不懈 忙处悠闲……… 013

九、静坐观心 真妄悉见……… 014

十、得意回首 拂意莫停……… 016

十一、肥甘失节 淡泊明志…… 018

十二、心地开阔 恩垂久远…… 020

十三、路留一步 味减三分…… 021

十四、脱俗高远 寡欲入圣…… 022

十五、侠气交友 素心做人…… 024

十六、利毋居前 德毋落后…… 025

十七、退让是进 给予是得…… 027

十八、骄而无功 悔即销罪…… 029

十九、守节远害 修己养德…… 030

二十、业不求满 功不求盈…… 032

二十一、诚心和气 愉色婉言… 033

二十二、动静合宜 道之心体… 035

二十三、苛毋太严 教毋过高… 037

二十四、洁自秽出 明从晦生… 039

二十五、降傲消妄 真心自现… 040

二十六、事悟性定 解惑归正… 042

二十七、淡泊宁静 胸怀大志… 044

二十八、不必邀功 不求感德… 045

二十九、忧勤淡泊 切忌苦枯… 047

三十、不忘初心 留其末路…… 049

三十一、富宜宽厚 智宜敛藏… 051

三十二、处晦知明 养默知躁… 052

三十三、放得心下 脱凡入圣… 054

三十四、消除偏见 谦虚做人… 056

三十五、知退一步 加让三分… 058

三十六、不恶小人 礼敬君子… 059

三十七、留得正气 名在乾坤… 061

三十八、降伏自心 平气则静… 063

三十九、教谕弟子 择善交友… 064

四十、欲路勿染 理路毋退…… 066

四十一、不可浓艳 不宜枯寂… 068

四十二、尚德修身 我仁我义… 069

四十三、立身高远 处世要退… 071

四十四、修德收心 读书深心… 073

四十五、一念之差 相隔千里… 074

四十六、木石念头 云水趣味… 076

四十七、吉人和气 恶人狠戾… 078

四十八、君子远祸 省身克己… 080

四十九、少事为福 多心为祸… 081

五十、处世有度 待人明理…… 083

五十一、念过忘功 念恩忘怨… 085

五十二、施惠不求 责求无功… 087

五十三、相观对治 方便法门… 088

五十四、读书学古 切忌济私… 090

五十五、崇俭养德 守拙全真… 092

五十六、讲学躬行 立业种德… 093

五十七、扫除外物 直觅本来… 095

五十八、苦中有悦 得意生悲… 097

五十九、富贵名誉 自道德来… 098

六十、花铺好色 人行好事…… 100

六十一、潇洒清苦 适度为宜… 101

六十二、图名者贪 用术者拙… 103

六十三、盛满招损 克己慎行… 105

六十四、拔除名根 消融客气… 106

六十五、心体光明 念毋暗昧… 108

六十六、勿羡名位 勿忧饥寒… 109

六十七、阴恶害大 显善无益… 111

六十八、居安思危 天亦无伎… 112

六十九、偏激之见 难建功业… 114

七十、福不可徼 去杀远祸…… 116

七十一、宁默毋躁 宁拙毋巧… 117

七十二、和气热心 福厚禄长… 119

七十三、正气路宽 欲情路窄… 120

七十四、磨炼成福 参勘知真… 122

七十五、谦虚诚实 明理寡欲… 124

七十六、厚德载物 宽宏大量… 125

七十七、病未足羞 无病吾忧… 127

七十八、一念贪私 塞智变恩… 129

七十九、惺惺不昧 诸贼无踪… 131

八十、保已成业 防将来非…… 133

八十一、立身行事 不可偏枯… 134

八十二、事来事去 不留声影… 136

八十三、修身进德 中庸之道… 137

八十四、穷能益工 气度风雅… 138

八十五、绸缪未雨 立身正己… 140

八十六、临崖勒马 起死回生… 141

八十七、念虑澄澈 观心证道… 143

八十八、动处静真 苦之乐真… 145

八十九、舍己毋疑 施毋责报… 146

九十、劳我以形 逸心补之…… 148

九十一、天机神 智巧何益… 150

九十二、一生一世 重在晚节… 152

九十三、种德施惠 皆系修为… 154

九十四、积累之难 倾覆之易… 155

九十五、君子改节 不及小人… 157

九十六、春风和气 家庭型范… 159

九十七、心放宽平 触处生春… 160

九十八、不变操履 不露锋芒… 162

九十九、砥节砺行 销膏靡骨… 164

一〇〇、富贵丛中 清冷气味… 166

一〇一、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167

一〇二、文无奇巧 人归本然… 169

一〇三、看破认真 可任重担… 171

一〇四、处事有度 便无殃悔… 173

一〇五、能近取譬 养德远害… 175

一〇六、持身毋轻 用意毋重… 176

一〇七、人生百年 不可虚生… 178

一〇八、德怨两忘 恩仇俱泯… 179

一〇九、持盈履满 君子兢兢… 182

一一〇、修身种德 庸言庸行… 183

一一一、公论不犯 权门不着… 185

一一二、直躬无恶 何惧忌毁… 187

一一三、宽容家变 真诚交友… 188

一一四、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 190

一一五、爱重成仇 薄极成喜… 192

一一六、藏巧于拙 寓清于浊… 193

一一七、居安虑患 坚忍图成… 194

一一八、奇异乏识 独行难恒 … 196

一一九、猛然转念 消除邪魔 … 197

一二〇、毋形人短 毋忌人能 … 199

一二一、毋攻其短 毋忿其顽 … 200

一二二、阴者勿交 傲者慎言 … 202

一二三、平静心绪 冷静处世 … 204

一二四、君子之心 毫无滞塞 … 205

一二五、有识有力 胜私制欲 … 207

一二六、雅量容人 不露辞色 … 208

一二七、厄运穷困 锤炼身心 … 210

一二八、天地胸怀 万物父母 … 211

一二九、戒疏于虑 警伤于察 … 213

一三〇、明辨是非 处事惟公 … 215

一三一、不宜急亲 不宜轻去 … 216

一三二、临深履薄 历经磨炼 … 218

一三三、父慈子孝 伦常天性 … 220

一三四、妍丑洁污 相对而生 … 222

一三五、炎凉妒忌 皆非平气 … 223

一三六、功过要明 恩仇毋显 … 226

一三七、平易近人 谦虚谨慎 … 227

一三八、阴恶祸深 阳善功小 … 229

一三九、德在才先 德才兼备 … 230

一四〇、穷寇勿追 留得去路 … 232

一四一、有过同当 患难与共 … 234

一四二、一言警世 功德无量 … 236

一四三、趋炎附势 人情通患 … 238

一四四、冷眼静观 慎动刚肠 … 240

一四五、量弘识长 德识日进… 241

一四六、晓梦初醒 人心惟危… 243

一四七、诸恶莫作 诸善奉行… 245

一四八、功名一时 气节长存… 247

一四九、自然生变 智巧何足… 249

一五〇、真诚做人 圆活涉世… 251

一五一、翳除鉴明 混去清现… 253

一五二、一念言行 皆须谨慎… 255

一五三、情急至忿 操切生怨… 256

一五四、不思养德 终为末节… 258

一五五、急流勇退 随遇而安… 260

一五六、谨德至微 施无责报… 262

一五七、樵歌牧咏 嘉言懿行… 264

一五八、修身重德 事业之基… 266

一五九、心植善根 根深枝茂… 268

一六〇、勿昧所有 勿夸所有… 271

一六一、进德求学 随事警惕… 273

一六二、信人则诚 疑人则诈… 275

一六三、春风煦育 朔雪阴凝… 276

一六四、善根暗长 恶损潜消… 278

一六五、厚待故交 礼遇衰朽… 280

一六六、君子立德 小人重利… 283

一六七、学贵有恒 悟其真髓… 285

一六八、严于律己 宽以待人… 287

一六九、为奇不异 求清不激… 290

一七〇、自淡而浓 自严而宽… 292

一七一、心虚性现 意净心清… 294

一七二、贵奉贱侮 人情冷暖… 296

一七三、慈悲之心 生生之机… 299

一七四、心体之念 天体同见… 301

一七五、无事昏冥 有事奔逸… 303

一七六、议事任事 明辨利害… 305

一七七、操履严明 心气和易… 307

一七八、浑然和气 居身之珍… 309

一七九、诚心和气 陶冶诈戾… 311

一八〇、和气祥瑞 寸心清芬… 313

一八一、庸德庸行 和平之基… 314

一八二、忍得倾险 耐得坎坷… 316

一八三、心体莹然 不失本真… 318

一八四、忙里偷闲 闹中取静… 320

一八五、不昧己心 造福子孙… 322

一八六、居官公廉 居家恕俭… 324

一八七、处富知贫 壮须念衰… 326

一八八、纳得清浊 容得善恶… 327

一八九、毋仇小人 毋媚君子… 329

一九〇、疾病可医 理障难除… 331

一九一、历经磨砺 百炼成金… 333

一九二、媚悦无益 责备受益… 335

一九三、好利害浅 好名害深… 337

一九四、忘恩报怨 刻薄之极… 338

一九五、谗言蔽日 媚辞侵肌… 340

一九六、高绝褊急 君子切戒… 342

一九七、虚圆立业 执拗失机… 344

一九八、处世要道 顺其自然… 346

一九九、老当益壮 大器晚成… 347

二〇〇、韬迹隐智 肩鸿任钜… 349

二〇一、过俭悭吝 过让足恭… 351

二〇二、喜忧安危 淡然置之… 352

二〇三、宴乐名利 切不可贪… 354

二〇四、乐极生悲 苦尽甘来… 356

二〇五、过满则溢 过刚易折… 358

二〇六、冷静观人 理智处事… 360

二〇七、豁达福厚 器小禄薄… 362

二〇八、恶勿就恶 善勿即亲… 364

二〇九、性躁误事 平和多福… 366

二一〇、人不宜刻 友不宜滥… 368

二一一、急处站稳 险处转头… 370

二一二、节义和衷 功名谦德… 371

二一三、居官有度 居乡敦旧… 373

二一四、心无放逸 名无豪横… 375

二一五、逆境思下 怠荒思上… 376

二一六、言而有信 切忌随意… 378

二一七、善读至乐 善观者静… 380

二一八、勿逞己长 勿恃所有… 382

二一九、下愚可教 中才难与… 384

二二〇、守口务密 防意务严… 386

二二一、责人当宽 责己当严… 388

二二二、陶铸不纯 难成令器… 389

二二三、不忧患难 不惧权豪… 391

二二四、浓不及淡 大器晚成… 393

二二五、静见真境 淡识本然… 395

下 卷

一、言者弗知 厌未必忘……… 400

二、无为无作 素心清逸……… 401

三、春是幻境 秋见真吾……… 403

四、世路广狭 皆为自造……… 404

五、盆池得趣 屋下会景……… 406

六、观澄潭月 见身外身……… 407

七、天机清澈 触物会心……… 409

八、不以神用 何以识趣……… 411

九、心无物欲 坐有琴书……… 412

十、漏尽烛残 索然无味……… 414

十一、会个中趣 破眼前机…… 415

十二、非上上智 无了了心…… 417

十三、光阴几多 何争名利…… 418

十四、寒灯槁木 过犹不及…… 420

十五、得休便休 了时无了…… 421

十六、冷观世事 从冗入闲…… 423

十七、浮云富贵 醉酒耽诗…… 424

十八、恬淡适己 身心自在…… 426

十九、长短广狭 一念寸心…… 428

二十、栽花种竹 心境无我…… 429

二十一、知足仙境 善用生机… 432

二十二、守正远祸 恬逸淡久… 433

二十三、闲云为友 朗月为伴… 435

二十四、增长道心 消除幻业… 436

二十五、争先路窄 清淡悠长… 438

二十六、修养定静 处变不乱… 440

二十七、隐无荣辱 道无炎凉… 441

二十八、清凉台上 安乐窝中… 443

二十九、处进思退 有备无患… 444

三十、贪得者贫 知足者富…… 446

三十一、隐者高明 省事安闲… 448

三十二、超越喧寂 悠然自适… 449

三十三、去留无系 静躁无关… 451

三十四、浓处味短 淡中趣真… 452

三十五、理出于易 无心者近… 454

三十六、动静得体 出入无碍… 455

三十七、心有系恋 胜景市朝… 457

三十八、躁易生昏 静能生明… 459

三十九、卧雪眠云 吟风弄月… 461

四十、浓不胜淡 俗不如雅…… 463

四十一、涉世出世 尽心了心… 464

四十二、身放闲处 心在静中… 466

四十三、云中世界 静里乾坤… 467

四十四、不希荣达 何畏危机… 469

四十五、夷犹书画 俗气潜消… 471

四十六、繁华春色 不若秋实… 472

四十七、诗家真趣 禅教玄机… 474

四十八、相由心生 念息见真… 476

四十九、流行坎止 悠然自适… 477

五十、厌喜培去 形气用事…… 479

五十一、鸟吟花笑 自性真如… 480

五十二、欲心波沸 虚心正念… 482

五十三、富贵深忧 贫贱常安… 483

五十四、读易晓窗 松露竹风… 485

五十五、人为乏趣 自然生机… 487

五十六、看淡自我 安知物贵… 488

五十七、消角逐心 绝靡丽念… 490

五十八、世态万端 处事达观… 492

五十九、闹中能静 冷处热心… 493

六十、事无 素位安乐…… 495

六十一、乾坤自在 物我两忘… 497

六十二、生死成败 随遇而安… 498

六十三、任其变幻 身心闲静… 500

六十四、自然鸣佩 乾坤文章… 501

六十五、猛兽易服 人心难平… 503

六十六、心地平静 青山绿水… 504

六十七、悠悠恬静 自适其性… 506

六十八、超物乐天 怡然自得… 508

六十九、坎坷不平 人生之路… 509

七十、宠辱不惊 去留无意…… 511

七十一、翱翔晴空 饮啄清泉… 512

七十二、求心内佛 弃心外法… 514

七十三、冷眼观之 如汤消雪… 516

七十四、尘情立破 圣境自臻… 517

七十五、胸中豁然 眼前无碍… 519

七十六、野趣豊处 诗思泉涌… 520

七十七、守正待时 消除躁急… 522

七十八、乾坤大地 万象森罗… 524

七十九、真空不空 在世出世… 525

八十、名利欲望 贪争无二…… 527

八十一、饱谙世味 一任世情… 529

八十二、随缘处事 渐渐入无… 530

八十三、天然真机 调停减趣… 532

八十四、彻见自性 何须谈禅… 534

八十五、内心恬淡 虑忘念净… 535

八十六、幻中求真 雅不离俗… 537

八十七、角度各异 何用取舍… 539

八十八、布被藜羹 颐养天和… 541

八十九、尘境未了 僧仍是俗… 542

九十、万虑都捐 一真自得…… 544

九十一、机神触发 应物而生… 545

九十二、善操心者 收放自如… 547

九十三、自然心境 融和一体… 549

九十四、以拙求成 自然淳朴… 550

九十五、以我转物 逍遥自得… 552

九十六、形影悉去 心境尽空… 554

九十七、顺应自然 其乐融融… 555

九十八、思及生死 万念灰冷… 557

九十九、先知祸因 尤为卓见… 559

一〇〇、雌雄妍丑 俄而安在… 561

一〇一、自然景趣 闲静可识… 562

一〇二、天全欲淡 欣喜逸乐… 564

一〇三、心无其心 何须观心… 566

一〇四、凡事有度 适可而止… 567

一〇五、见欲不乱 养吾圆机… 569

一〇六、人我一视 动静两忘… 571

一〇七、山居清洒 皆有佳思… 573

一〇八、景与心会 鸟伴云留… 575

一〇九、福境祸区 一念之差… 576

一一〇、跬步千里 铁杵成针… 578

一一一、心远机息 月到风来… 579

一一二、零落萌颖 天地之心… 581

一一三、雨余观山 静夜听钟… 583

一一四、雪夜读书 神清气全… 584

一一五、心之旷隘 万钟一发… 586

一一六、以我转物 物难役我… 587

一一七、就身了身 以物付物… 588

一一八、不可太闲 切忌盲动… 590

一一九、触处真境 物物真机… 591

一二〇、顺逆一视 欣戚两忘… 593

一二一、风音月色 过而不留… 595

一二二、淡泊处世 自无怨尤… 596

一二三、履盈满者 宜思谦谨… 598

一二四、山肴野禽 自然冽香… 599

一二五、勿徒流连 方为佳趣… 601

一二六、山林农野 逸趣天真… 603

一二七、非分利福 无非饵诱… 604

一二八、行止在我 卷舒自适… 606

一二九、世路坎坷 无事为福… 607

一三〇、克己正身 自然清净… 609

一三一、身在事中 心在事外… 610

一三二、日减烦冗 悠然自在… 612

一三三、满腔和气 遍地春风… 613

一三四、不燥不空 常调自适… 615

一三五、凡事皆缘 随寓而安… 617


【作者简介】

著者: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洪应明先生早年热衷世事,晚年归隐山林,潜心笃志钻研学问、读书精进、著述撰文,终将自身的人生经历、体悟、感触等以360则短文,写成传世之作。

译解者:冀元,北京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1972年起先后在北汽摩汽研所、北京汽车工业总公司教育中心等单位工作,任翻译、编辑。译有《现代日语》《现代日语——口语练习分册》《现代日语——作文练习分册》一套。


【书摘与插画】

一、寂寞一时 凄凉万古

【原文】

栖守①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②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③观物外之物④,思身后之身⑤,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注释】

①栖守:栖,寄托;守,遵守、奉行。栖守即持守。②依阿:曲从附顺,喻凡事都随意迎合他人。③达人:指智慧高超、胸襟宽阔、通达事理的人。《春秋左氏传·昭公七年》:“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④物外之物:指世事以外的事物。此喻现实物质生活以外的精神生活和道德修养,即佛教所谓不生不灭的涅槃境界。⑤身后之身:指身逝后的名誉。

【释义】

恪守道德、矢志不渝的人,可能会有一时的孤寂与冷落;依附权贵、阿谀曲从的人,却会遭受永久的鄙弃与凄凉。富有智慧、通达事理的人,既重视精神生活和道德修养,又会考虑自身逝后的名誉,所以宁愿忍受一时的寂寞,也不愿遭受万古不易的凄凉。

【浅析】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如果富贵之事符合“道”,就可以去做;如果不符合“道”,就要按照自己的志趣做事。“道”是做人的原则,也是做事的依据。即使忍受冷落,也不可行违“道”之事。自古“栖守道德者”如西汉的苏子卿、南宋的文天祥等,与“依阿权势者”如明朝的严惟中、清朝的和珅等不胜枚举,因对守“道”的态度大相径庭,而有了“寂寞一时”与“凄凉万古”的霄壤之别。正反两个方面的例子令人深思,以史为鉴,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心胸开阔、通达事理的人以“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的道理告诫世人,做人、做事要排除物扰,清净自心,着眼于人生之路,行稳致远,因为“功名到底是身外之物,德行是要紧的”。

二、与其练达① 不若抱朴②

【原文】

涉世浅,点染③亦浅;历事深,机械④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⑤;与其曲谨⑥,不若疏狂⑦。

【注释】

①练达:指干练通达,阅历丰富且通晓世故人情。②抱朴:抱,持守、奉;朴,质朴、本质、本性、纯朴。抱朴即持守质朴本性。《道德经》:“见素抱朴,少私寡欲。”③点染:沾染,黏附。喻沾染上不良习气。④机械:机巧。此喻城府。《庄子·外篇·天地第十二》:“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⑤朴鲁:朴实鲁钝。喻憨厚朴实。⑥曲谨:指谨小慎微。⑦疏狂:豪放,不受拘束。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疏狂属年少,闲散为官卑。”

【释义】

一个涉世未深的人,所沾染的不良习气就会比较少;一个饱经世事的人,其城府就会随之加深。所以君子为人处世,与其精明圆通,不如憨厚朴实;与其谨小慎微,不如豁达豪迈。

【浅析】

“练达”与“朴鲁”,“曲谨”与“疏狂”,关键在“度”。涉世浅者受外物干扰相对较少,阅历深者则机巧亦深。为人处世,抱朴守拙才是做人之本。“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做人、做事要遵守道义,并且要经常扪心自问,这样才能找出自身的不足,从而在进步中磨炼意志,提高自身修养。“是故,诚之者,人之道也。”“诚”是立身之本,而追求“诚”,是为人处世的准则。“古之人,在混芒之中,与一世而得淡漠焉。当是时也,阴阳和静,鬼神不扰,四时得节,万物不伤,群生不夭,人虽有知,无所用之,此之谓至一。当是时也,莫之为而常自然。”古人以纯朴、简约、踏实、恬淡的生活态度去顺应自然,与自然相融合。今人则随着环境和条件的改变很难把持住自我,其心态亦由敦厚质朴、自然纯真转变为虚浮不实、轻浮急躁。所以说,与其精明圆通,不如憨厚朴实;与其谨小慎微,不如豁达豪迈。每个人应通过修冶生性、涵养本性来完善自身,无论“涉世浅”,还是“历事深”,都要持守质朴无华的本性,从而返归本真。

三、心地明澈 才华蕴藏

【原文】

君子之心事①,天青日白②,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③,不可使人易知。

【注释】

①心事:指心地、胸襟,亦指志向、志趣。②天青日白:天青,古人称“如秋雨乍晴,蔚蓝无际”;日白,喻阳光明媚。此喻清天朗日。③玉韫珠藏:韫,收藏、隐藏、蕴藏。喻似珍珠美玉一般珍藏不露。《论语·子罕》:“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

【释义】

君子的理想与志向,要像清天朗日般明澈,做任何事都能使人一目了然;君子的才学与智虑,要像珍藏珠宝般隐秘,做任何事不可使人轻易知晓。

【浅析】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寓意做人胸怀坦荡,清朗纯净;“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寓意做事虚怀若谷,大智若愚。二者既是为人处世的原则,也是锤炼心性、修身进德的人生哲理。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因性格差异使其表现方式亦有所不同:有的人性格外向,善于在各种场合充分表现自我,能言善道;有的人性格内敛,少言寡语;有的人做事比较圆通,既能应对各种场合,也能巧妙地把握时机;等等。这些既是自身的生存方式,也是自我适应社会环境能力的体现,然而这些因自身性格而形成的表现须适“度”,太过则适得其反。譬如,能言善道固然好,但若不分时间、不分地点或场合等随意言谈,则有浮言虚论、哗众取宠之嫌;少言寡语虽然显得老成持重,但过之易使人有自命清高,难以接近之感;能适应场合、善于把握时机,聪明应对,反应敏捷,才是中庸之道,但个人过于聪明易骄傲自满,恃才傲物,往往使人敬而远之。由此可见,做人做事把握“度”的重要性。真正高明的人既能够揆情度理,也能屈己待人,因屈己待人是一种淡泊和从容,可谓宽仁大度,胸怀坦荡。做人做事要谦虚谨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谦虚谨慎可以使人不断进步。正所谓“自家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涵育以养深。涵养冲虚,便是身世学问”。如此才能潜心贯注,排除物扰,安心做人,静心处世。

四、保持高洁 污泥不染

【原文】

势利①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为尤②洁;智械机巧③,不知者为高,知而不用者为尤高。

【注释】

①势利:指权势和财利。此喻权势和利欲。《汉书·张耳陈余传》:“势利之交,古人羞之,盖谓是矣。”②尤:尤其,更加,格外,特别。③智械机巧:智械,运用机谋;机巧,机智巧妙,衡善机巧。此喻运用心计权谋,权谋诡诈。

【释义】

面对世间的纷华靡丽与权势利欲,不去趋近的人即可称为“品行端洁”,虽接近但不被沾染的人尤为高洁;面对刁滑奸诈运用心计权谋之事,不去了解的人即可称为“品德高尚”,虽了解但不使用的人尤为高尚。

【浅析】

“数虽有定,而君子但求其理,理既得,数亦难违;变固宜防,而君子但守其常,常无失,变亦能御。”人生之路要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走,而能否行稳致远,与自身的勤奋、努力、谦虚和道德修养等有密切关系。无论面对的是世间的纷华靡丽、权势利欲,还是刁滑奸诈运用心计权谋的事情,都要保持头脑清醒。如此,才能做到提前预防或沉着冷静应对。明事理、守本分的人,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能够洞明世事而不去趋近,且能做到净心正性、“思无邪”,正是因为懂得“世虽有侥幸之事,断不可存侥幸之心”的道理,所以才能“近之而不染”“知而不用”。

<本分做人,诚实处事>:许衡(字仲平,宋元之际人)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人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

这则典故告诫世人,梨可以无主,而心不可无主。无论外界环境如何纷扰,诚实即为金,只有诚实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和信任。立身做人要恪守原则,为人处世要恪守道德标准,要耐得住纷扰,抵得住诱惑,诚实待人。诚然,“磨而不磷,涅而不缁”。出淤泥而不染,知巧不用,才能坚守自己的人格。

五、逆耳拂心① 修行②砥石③

【原文】

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④,便把此生埋在鸩毒⑤中矣⑥。

【注释】

①拂心:指违逆其心意,不娱心之事。②修行:指通过一个过程修正言行,符合特定风格的生活方式,以期达到一种理想的境界。③砥石:指磨石。喻磨炼、教训。④快心:指感到畅快,或满足,或称心。⑤鸩毒:指毒酒、毒药,即以毒酒害人。喻毒害。⑥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

【释义】

耳中常听到不中听的话,心中常有不顺心的事,是增进品德修正言行的磨炼。倘若所听到的话句句悦耳,所遇到的事件件称心,便是把此生全浸泡在毒酒之中。

【浅析】

众所周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言者虽易,但施者甚难,古今皆是。对症下药,即使苦口也要服用,因为可以使身体早日康复,由此引出“忠言逆耳利于行”。世人都喜欢听悦耳顺心的话,然而听多了有百害而无一益。首先,喜欢听顺耳之言,可谓人的一大弱点。“闻谤而怒者,谗之隙;见誉而喜者,佞之媒”,即听到毁谤的话易生怨发怒的人,往往容易听进谗言;而听到赞誉的话便沾沾自喜的人,容易接受献媚之言。其次,人生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其成长过程如同植树,需要浇水、培土、施肥与剪枝等才能使之茁壮成长。而人若能常听且能听得中肯之言,即便“逆耳、拂心”,也要保持平静心态,洗耳恭听。言有中的,可以使自身引以为戒,摆脱困境,无则加勉,还可积累经验。“兼听则明”既能保持头脑清醒,明辨是非,亦能广纳善言,从而提高自身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六、天地和气 和气致祥①

【原文】

疾风怒雨,禽鸟戚戚②;霁日光风③,草木欣欣④。可见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⑤。

【注释】

①和气致祥:致,招致。和气致祥即和睦融洽,可致吉祥。《汉书卷·楚元王传》:“由此观之,和气致祥,乖气致异;祥多者其国安,异众者其国危,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也。”②戚戚:忧惧貌,惶惶不安。《论语·述而》:“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③霁日光风:霁,雨后转晴;光风,雨后初晴时之风。指天气晴朗、风和日丽。④欣欣:指草木茂盛貌。⑤喜神:是民间普遍信仰的神祇,亦即吉神,俗传为喜乐之神。此喻心神愉快。

【释义】

在疾风骤雨来临时,飞禽走兽会惶惶不安;在风和日丽之时,花草树木会充满生机。可见天地间不可以一日没有祥和之气,而人的内心不可以一天没有喜悦之情。

【浅析】

“和气致祥”,重在“和气”。无“和气”无以“致祥”,更何谈“喜”和“瑞”。“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万物背阴而向阳,阴阳二气在相互激荡、相互交融中形成新的和谐体。简而言之,万物虽然千差万别,但终能够达到交融和谐,相生相伴。大自然如此,人类亦无例外。“和气”既是一种文化,也与自身的修养密不可分。为人处世只有做到心平气和,才能表现出和颜悦色,使人感到和蔼可亲,从而与之和睦相处,和衷共济;而家庭亦离不开和气的氛围,家庭成员之间恪守孝悌,谦恭有礼,互相尊敬,互相理解,宽容大度,才能形成和谐的气氛,宽容可以化解怨气,又能够培养和气,所以人们常说“家和万事兴”。而和谐融洽的环境,不仅有益于身心健康,亦能使精神轻松愉悦。

<和睦融洽,可致吉祥>: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蔺相如者,赵人也。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廉颇与蔺相如的智慧与勇猛、耿直与谦恭、鲁莽与仁厚等尽在字里行间,更重要的是“礼之用,和为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