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英国经典心理咨询入门书,1997年长销至今
  ◆如果你不知道该不该去看心理医生,请先看看这本书
  ◆将心理知识巧妙融入故事情节,解析20多个心理学专业名词、展现一个心理咨询疗程的标准模板
  ◆媲美《自卑与超越》,比《自卑与超越》更好读
  ◆2小时轻松读完,零基础、无压力的心理入门书
  ◆演绎10次心理咨询全过程,见证疗愈与改变的发生
  ◆译成10种语言,英国亚马逊五星评分,至今长踞心理咨询、心理教育图书榜单
  ◆超级硬核,凝聚作者20多年心理学研究及临床咨询的专业经验
  ◆超级治愈,帮助大众读者战胜抑郁和自卑,积极快乐地生活
  ◆超级有用,帮助专业读者学习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咨询技巧,自助助人
  ◆轻巧便携,用纸优质,环保护眼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
  本书是2019年美国众多媒体推荐的心理自助书--它荣登《纽约时报》《时代》《人物》《综艺》等媒体年度书榜单,是美国亚马逊当年度销售TOP10图书、哈佛商学院年度推荐图书,它的有声书版本也是当年Audible非虚构类有声书名。刚上市一个月,这本书就冲上了美国亚马逊图书总榜TOP100;出版两年来,已经在全球授权了四十多个语言版本,总销量超过七十万册,并且正在拍摄电视连续剧,由曾出演《绝望主妇》的知名演员伊娃·朗格利亚担纲主演。
  享誉全球的心理学泰斗、美国斯坦福大学精神病学终身荣誉教授欧文·亚隆为这本书写下推荐语:"我读心理治疗的书超过半个世纪了,但从来没见过这样的书:这么大胆、这么直白、这么多好故事,又这么深刻而引人入胜。"
  国内知名心理学家李松蔚为这本书担任专业审校,并写下推荐序:"读这本书的过程,就是在灵魂的方寸之地一寸寸探索。越往下,越是晦暗幽深,于无声处听惊雷。"
  本书作者洛莉·戈特利布曾在好莱坞从事编剧工作,参加过《老友记》《急诊室的故事》等知名剧集的制作,后来改变职业轨道,成为一名心理治疗师。她出色的故事写作技巧与丰富的心理治疗经验相结合,让这本书兼具了专业性和可读性,机锋处处、温柔风趣,既幽默犀利,更催人泪下,像一部精彩的美剧一般令人手不释卷。阅读这本书,人们可以深刻地理解心理治疗的意义,更能体会到一个简单而深刻的真理--你以为自己被困住了,但其实你是有可能做出改变的。
  关于写作和阅读这本书的意义,作者是这样对我们说的:
  "作为一个治疗师,在治疗的间隙痛哭流涕,睫毛膏沿着泪痕淌过脸颊,这画面或许令人难以接受,但这就是故事的起点。在这个故事里,你将遇见一小撮正在苦苦挣扎的人类,这群人将和自己生而为人的本性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我自己也不例外。""我希望人们面对生活中的挣扎时,不必感到寂寞。我希望大家读完本书之后,对自己、对他人都能多一点慈悲。"


【内容简介】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蛤蟆先生一向爱笑爱闹,如今却一反常态地郁郁寡欢。他一个人躲在屋里,连起床梳洗的力气都没有。朋友们非常担心他,建议他去做心理咨询。在10次心理咨询中,蛤蟆在咨询师苍鹭的带领下,勇敢地探索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也逐渐找回了信心与希望……
  为了向大众读者普及心理学知识,告诉大家心理咨询是怎么一回事,作者借用了英国文学经典《柳林风声》的故事主角,让蛤蟆先生和他的朋友们再次登场,演绎了这个关于心理咨询的故事。读者犹如亲临现场,体验心理咨询的每一个细节,见证疗愈和改变的发生。
  在这本书里,作者借由蛤蟆和心理咨询师苍鹭的互动,探索了蛤蟆自卑、软弱、爱炫耀的个性与抑郁的情绪究竟来源于何处,让读者看到童年经历的深刻影响,以及如何才能在心理上真正长大成人,独立、自信、充满希望地生活。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 
  这是一位心理治疗师的回忆录,讲述了发生在诊室中的故事。在这个小小的密闭空间里,人们会展现出真实、脆弱的一面;也是在这里,人们获得了陪伴和倾听,也获得了宝贵的觉察、成长与改变。
  在书中,我们会看到四个来访者的故事,他们是:
  一个四十多岁、事业成功、自以为是,认为身边所有人都是蠢货的好莱坞制片人;
  一个三十多岁、刚刚新婚就被诊断出患有绝症,时日不多的大学女教师;
  一个六十九岁、离过三次婚,感觉孤独绝望,声称生活再不好转就要在七十岁生日当天自杀的老太太;
  一个二十多岁、有原生家庭创伤和酗酒问题,在爱情中频频受挫的姑娘。
  同时,书中还有第五个寻求帮助的人,那就是治疗师自己。她是一个单身的职场妈妈,四十多岁时遭遇失恋,几乎崩溃。有朋友对她说"或许你该找个人聊聊",于是她也给自己找了一位心理治疗师。当她切换到来访者的位置,坐到另一位心理治疗师的沙发上诉说自己内心的脆弱与悲伤,就更能感受到心理治疗为何具有治愈和改变的力量。
  这本书从治疗师和来访者的双重视角展现了心理治疗的过程,让我们发现:无论身份背景有多相异,人类面对的烦恼其实都相通--爱与被爱、遗憾、选择、控制、不确定、死亡,这些都是我们身而为人必须共同学习面对的议题。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遭遇的切肤之痛和生命困境,都能在这本书中得到共鸣、找到希望。


【作者简介】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作者

罗伯特·戴博德(RobertdeBoard,1932-2020),毕业于剑桥大学赛尔文学院,曾任教于英国亨利商学院,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学研究者和临床实践者。他的两本专业著作《咨询技巧》和《组织的心理分析》都是英国颇具知名度的心理学类教科书。本书是他写给大众读者的心理学入门书。

  译者
  陈赢,上海外国语大学社会语言学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现任上海师范大学英语系讲师。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 

  作者
  洛莉·戈特利布(Lori Gottlieb):1966年出生于洛杉矶,美国知名作家和心理治疗师。她为《大西洋月刊》撰写的 "亲爱的治疗师"专栏备受读者欢迎,她的TED演讲是2019年播放率的十大演讲之一。她经常作为心理健康话题的专家,出现在《今日秀》《早安美国》等电视和广播节目中。凭借《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一书,她已成为《纽约时报》《时代》《出版人周刊》等媒体热推的畅销书作家。
  译者
  张含笑:资深广告人,自由撰稿人、专业译者。


【媒体评论】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新京报书评周刊》(2020年秋季书选):
如今,抑郁症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健康杀手。本书的主角——一位拥有剑桥大学学位的蛤蟆先生就不幸患上了抑郁症,他带着几乎绝望的心情找到了智慧的心理咨询师苍鹭,并在满分10分的心理状态自我评分表上沮丧地打下2分。蛤蟆先生无比敏感于外界评价,却在感到愤怒时习惯性地压抑;他经常为被朋友数落感到委屈,却只会感觉到这都是自己的问题——这一切的情绪,可能也在日常生活中困扰着每一个与抑郁症正面相遇的人。
在苍鹭耐心的引导下,蛤蟆先生逐渐认识到了自己要么处在一味追求顺从和适应他人想法的“儿童自我状态”中,要么处于对他人或自己求全责备的“父母自我状态”中,唯独很少处在一个理性地看待自我的“成人状态”里。经过苍鹭的引导,蛤蟆先生终心满意足地离开了心理诊所。读者也会从蛤蟆向苍鹭咨询时大量生动、口语化的情绪表达中,理解许多抽象的心理学问题,并找到属于自己的解决情绪问题的办法。

英国《泰晤士报》:
这是一本能够帮助人们了解心理咨询的指导手册,没有任何居高临下的高谈阔论,也没有任何枯燥乏味的说教布道——令你在阅读一个可爱的故事的同时学到知识,这实非易事。

英国《独立报》:
这部作品不仅充满教育意义,而且有些地方非常搞笑,同时依然忠实于原著(《柳林风声》)欢快的田园牧歌式的精神气质。


【目录】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章 整个人都不太好
  第二章 挚友前来相助
  第三章 初见咨询师
  第四章 抑郁的原因
  第五章 成长的寓言
  第六章 探索童年
  第七章 愤怒的表现
  第八章 意外访客
  第九章 秘密协议
  第十章 午餐聚会·
  第十一章 蛤蟆先生的选择
  第十二章 说出人生故事
  第十三章 人生坐标与心理游戏
  第十四章 赢了游戏,输了自己
  第十五章 后一次面谈
  第十六章 道别与新生


【免费在线读】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苍鹭走进了房间,他个子很高,看上去富有智慧。他在蛤蟆对面的椅子上坐了下来,道过早安,接着便无声地看着蛤蟆。
  蛤蟆早已习惯人们同他说话,正等着苍鹭开启一场冗长的训诫,可什么动静也没有。这一阵沉默让蛤蟆感到血液涌上头部,仿佛房间里的紧张气氛也瞬间加剧了。他开始感到相当不舒服。苍鹭依然看着他,终于,蛤蟆再也忍不住了。
  他哀怨地问:"你不打算告诉我该做什么吗?"
  "关于什么?"苍鹭答道。
  "呃,告诉我怎么做才能觉得好受一些。"
  "你感觉不好受?"
  "是的,不好受。他们肯定把我的事都跟你说了吧?"
  "'他们'是谁?"苍鹭问。
  "哦,你知道的,獾、河鼠他们几个。"说出这几个字时,蛤蟆哭了起来,不快的感受也更汹涌地释放出来。这不快,他竟不知不觉闷在心里很久了。苍鹭依然不语,只把一盒面巾纸推到了蛤蟆这里。良久,蛤蟆的抽泣渐渐平息,他深吸一口气,感觉好了一点儿。接着,苍鹭开口了。
  "你能告诉我,为什么来这儿吗?"蛤蟆说:"我来这儿,是他们让我来的。他们从报纸上看到了你的名字,说我需要咨询。现在我准备好听你的。不管怎么做,只要你觉得是好的,我都会照办。我知道他们
  都是为了我好。"
  咨询师在椅子上挪了一下身体。"那么,谁是我的来访者?是你,还是他们?"
  蛤蟆不是很明白。
  "你看,"咨询师说道,"你的朋友们想让我给你做咨询,以便减轻他们对你的担忧。你似乎也想得到帮助,为的是让他们高兴。所以依我看,你的那些朋友们才是我真正的来访者。"
  蛤蟆听完一头雾水,困惑全写在脸上。
  "也许我们可以澄清一下现在的情况。"咨询师说道,"这几次面谈,是由谁来支付费用?"
  "我早该猜到的,"蛤蟆想,"他就和其他人一样,只关心怎么挣钱。"
  "这个你无须担心,"蛤蟆说起这个,竟有几分像从前的自己了,"獾说了,钱的事他会处理好的。你会得到报酬的,完全不用顾虑。"
  "谢谢你,但恐怕这样行不通。我建议今天会谈后就结束咨询,就当是一次体验。"咨询师说。
  这么久以来,蛤蟆头一次感到愤怒。"听着,"他提高了嗓门,"你不能这么做。你说你是咨询师,我为了咨询来到这里。我坐在这儿等着你跟我说些什么,可你说的居然是我的钱还不管用。到底还要我再做什么才能行得通?"
  "这是个非常好的问题,我来回答你。"咨询师回应道,"心理咨询向来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咨询师和来访者双方都得出于自愿。所以这就意味着,只有当你是为自己而不是为取悦朋友们才想咨询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合作。如果我们约定要合作,就需要拟一个合同,咨询结束时,我会把收据寄给你。你看,这并不是钱的问题。为咨询负责的只能是你,而不是其他任何人。"
  蛤蟆的脑子急速运转。虽然没完全理解这一番话的意味,但他意识到一件事:他得为自己的咨询担起责任来。可他又不是咨询师!
  同时,咨询师用了"合作"一词,这意味着不管咨询中发生什么,蛤蟆都是主动的参与者。所有这些要求,和他原先打算坐等受教的态度相去甚远。这些想法困扰着他,也让他兴奋。或许,他真的能够靠自己摸索出摆脱痛苦的办法来。
  仿佛过了一个世纪,蛤蟆终于开口了:"刚才我的表现就像个混蛋一样,这样的事已经不是次发生了。不过,我开始明白你的意思了。我愿意跟你合作。我们的咨询能重新开始吗?"
  "其实我认为咨询已经开始了。"咨询师回应道。接着,他详尽解释了共同开启一个咨询计划要做些什么。"每周我们面谈一小时,整个咨询周期多长视情况而定。我建议咨询从下周开始,每周二上午十点。后一次面谈将回顾我们在之前的咨询中做了哪些事,你学到了什么,你也可以考虑制订将来的计划。"
  "咨询费用是多少?"务实的蛤蟆问。
  "四十英镑一次面谈。"苍鹭答道,"每次面谈结束,我会给你一张这个数目的收据。"又停了许久后,他补充道:"好了,你决定了吗?"
  蛤蟆不常做三思后的决定。他要不就在冲昏头脑时做决定,以致追悔莫及,就好比以前他就有过一次,一眼相中别人的汽车,居然就不管不顾开走了。要不,他就照旁人说的去做,那个"旁人"通常是獾,结果就是让自己感到无比悲惨。他倒是挺愿意去问明智的河鼠,"鼠儿,你觉得我该怎么做?"因为这么一问,责任就从他的肩头卸下了。
  然而苍鹭用一种特别的方式看着蛤蟆,好像他确定蛤蟆会做出明智的决定。蛤蟆终于说话了:"我愿意与你合作,试着找找我感觉悲惨的原因,以及我能做什么来改善这一切。我带来了日志本,我们可以约定咨询的具体日期了吗?"
  当苍鹭咨询师把蛤蟆送到门口时,蛤蟆转身问他:"你认为我会好起来吗?"
  苍鹭站定了,直视他的眼睛说:"蛤蟆先生,如果我不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我就不会做这份工作了。我无法保证事情一定会变好,但我可以承诺的是,我会对你倾注我全身心的关注,我也希望你对咨询是全心投入的。假如我们都能像这样一同努力,就能预见积极的结果。但归根结底,这一切都取决于你。"
  蛤蟆慢慢走出咨询室,竭力揣摩着这些话的意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