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近200幅精美插图

一睹流落西方的无双国宝

重现从汉朝到清朝2000多年辉煌的瓷器文化

英国艺术评论家

中国古陶瓷专家

威廉·科斯莫·蒙克豪斯

英国著名东方学家、杰出汉学家

驻华使馆医师兼京师同文馆医学教习

卜士礼

联袂撰述的传世经典


【内容简介】

《中国瓷器史》是西方视野下研究中国陶瓷的专著,共两部分。部分由英国艺术评论家、中国古陶瓷专家威廉·科斯莫·蒙克豪斯撰述,第二部分由英国著名东方学家卜士礼撰述。部分介绍了中国瓷器在宋朝以前、宋朝、元朝、明朝、清朝的发展特征,中国瓷器的种类与制作工艺,以及欧洲收藏中国陶瓷的历史,同时详细描述了中国瓷器的各类纹饰,比如花卉、神话动物、神话人物等,并对中国瓷器上的款识进行图解与说明。第二部分介绍了中国瓷器的历史脉络。按照时间顺序详细讲述了不同阶段瓷器的特色。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威廉·科斯莫·蒙克豪斯,英国艺术评论家,西方研究中国古陶瓷的专家,代表作品《早期英国水彩画家》《英国当代艺术家》《中国瓷器史》等。
卜士礼,英国著名东方学家,英国驻华使馆医师兼任京师同文馆医学教习,在中国居住长达三十二年,精通了中文,撰写了许多关于中国艺术、钱币学、西夏文、地理、历史等方面的论著,如《东方陶瓷艺术》全套共十册,前八册收录并详细解读了美国著名艺术品收藏家威廉·汤普森·沃尔特斯收藏的中国古陶瓷,《中国艺术》两卷对中国雕塑、建筑、青铜器、漆器、陶瓷、玉器、丝绸、绘画等艺术作了详细论述。此外,还翻译了清代朱琰所著中国陶瓷典籍《陶说》和明代项元汴所著《历代名瓷图谱》。他投入大量时间研究和收藏中国陶瓷,是国外研究中国陶瓷的权威,曾受大英博物馆以及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委托在北京收购中国文物。作为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杰出汉学家,他涉足中国古代艺术遗产,跨越语言与文化的藩篱,为中国文化在国外传播做出了杰出贡献。

译者简介

邓宏春,景德镇陶瓷大学副教授,外国语学院翻译专业教研室主任,出版译著《美洲奴隶贸易:起源、繁荣与终结》,发表翻译类学术论文二十五篇,主持完成江西省省级课题四项,景德镇市级课题四项。


【媒体评论】

《泰晤士报》:“威廉·科斯莫·蒙克豪斯的遗作代表了当今英国汉学界研究中国瓷器历史的高水平。”
《华盛顿邮报》:“卜士礼博士对中国陶瓷研究、解说与鉴赏,让美国人大开眼界。”
《每日电讯报》:“卜士礼博士是一位治学严谨的人,他多次纠正了法国汉学家儒莲的错误。在《中国瓷器史这部作品中》,他指出‘新平不是今天的河南省怀宁’,而是今天的景德镇。”
《纽约时报》:“威廉·科斯莫·蒙克豪斯毕生研究中国瓷器的心得都凝聚在这部著作中。”


【目录】

目录
部分/001
第 1 章 绪 论 ………………………………………………………………… 003
第 2 章 中国瓷器的历史 …………………………………………………… 017
第 1 节 宋朝以前的瓷器 ……………………………………………………………………………… 017
第 2 节 宋朝和元朝的瓷器 ………………………………………………………………………… 021
第 3 节 明朝的瓷器 ……………………………………………………………………………………… 028
第 4 节 清朝的瓷器 ……………………………………………………………………………………… 048
第 3 章 中国瓷器的种类 …………………………………………………… 069
第 1 节 未彩绘瓷 ………………………………………………………………………………………… 069
第 2 节 开片瓷 ……………………………………………………………………………………………… 093
第 3 节 白泥釉装饰瓷 ………………………………………………………………………………… 100
第 4 节 彩绘瓷 ……………………………………………………………………………………………… 101
第 5 节 釉下透雕装饰瓷 ……………………………………………………………………………… 182
第 6 节 其他种类的中国瓷器 ……………………………………………………………………… 183
部分/001
第 4 章 中国瓷器的款识 …………………………………………………… 189
第 1 节 年号款识 …………………………………………………………………………………………… 189
第 2 节 堂名款识 ………………………………………………………………………………………… 192
第 3 节 吉语款识 ………………………………………………………………………………………… 194
第 4 节 颂器款识 ………………………………………………………………………………………… 195
第 5 节 图案款识 ………………………………………………………………………………………… 196
第 6 节 工匠款识 ………………………………………………………………………………………… 202
第 5 章 中国瓷器上的神话人物和动物 …………………………………… 203
第 1 节 中国瓷器上的神话人物 ………………………………………………………………… 203
第 2 节 中国瓷器上的神话动物 ………………………………………………………………… 212
第二部分/215
第 6 章 陶 器 ………………………………………………………………… 217
第 1 节 宜兴窑 ……………………………………………………………………………………………… 224
第 2 节 广窑 ………………………………………………………………………………………………… 226
第 7 章 瓷 器 ………………………………………………………………… 232
第 8 章 瓷器的分类 ………………………………………………………… 237
第 9 章 宋朝时期(960 年至 1279 年)和元朝时期(1280 年至 1367 年) … 241
第 10 章 明朝时期(1368 年至 1643 年) ………………………………… 247
第 11 章 清朝康熙时期(1662 年至 1722 年) …………………………… 267
第 12 章 雍正时期和乾隆时期(1723 年至 1795 年) …………………… 303
第 13 章 现代时期(1796 年至 1905 年) ………………………………… 315
附录 1 词汇表 ………………………………………………………………… 325
附录 2 参考书目 ……………………………………………………………… 328
译名对照表 …………………………………………………………………… 333
后记 …………………………………………………………………………… 337


【免费在线读】

因为我已经花了大量时间来尽力熟悉中国陶瓷的历史,并且多年来一直 潜心研究中国陶瓷标本,所以在编写《中国瓷器史》时,我的心情比较轻松。然而,像许多尝试去指导同伴的人一样,当确信自己的知识储备还不充足时, 我无法深入开展工作。因此,我有必要开始新的学习,以便充实自己的知识储 备。当我得知,英国驻中国公使馆的医生,同时是中国陶瓷研究领域权威的卜士礼博士,认真地阅读了我为1895年和1896年伯灵顿美术俱乐部举办的青花瓷和东方彩瓷展览撰写的介绍时,我深受鼓舞。但自诩能胜任编写《中国瓷器史》工作的我,从卜士礼博士的身上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这并不是因为他对我的作品提出了负面批评,而仅仅是因为他宣告出版了新书。在此之前,我阅读了卜士礼博士的一篇非常有趣、有价值的论文《清朝以前的中国瓷器》a。我还做了阅读标注,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并消化了这篇论文中的知识。在《清朝以前的中国瓷器》中,卜士礼博士描述了附有插图的、16世纪明朝收藏家项元汴撰写的中国瓷器藏品目录《历代名瓷图谱》。然而,如果他打算出版一部规模更大的著作来论述东方瓷器从诞生到现在的历史,那么《清朝以前的中国瓷器》中的知识有什么用处呢?卜士礼博士用自己的巨著给出了答案,这就是《东方陶瓷艺术》。在《东方陶瓷艺术》中,卜士礼博士以一百一十六张彩色插图和四百三十七张黑白插图为例,详细说明、再现了威廉·汤普森·沃尔特斯的瓷器藏品,完整描述了东方瓷器的历史,包括瓷器的生产过程和款识等内容。威廉·麦凯·拉芬为《东方陶瓷艺术》撰写了简介,并且添加了注释。《东方陶瓷艺术》总共十册,版面特别大,不便携带,1897年出版时价格高达五百美元。出于对订阅《东方陶瓷艺术》的人的怜悯,亨利·沃尔特斯先生将单独印刷的原书中的文字部分赠给他们。但我无福消受这份怜悯,因为我必须读完整套著作。在看到后一页之前,我必须忍受精神和身体的双重煎熬。然而,我不想让任何人觉得我在诋毁《东方陶瓷艺术》这部巨著。它的缺点是过于笨重,但这正是高质量著作的表现,是几乎完美的多张彩色平版印刷图片带来的必然结果。
1878年,奥古斯塔斯·沃拉斯顿·弗兰克斯爵士收藏的东方瓷器借给贝思纳尔格林博物馆d展出。在关于本次展览的《奥古斯塔斯·沃拉斯顿·弗兰克斯东方瓷器藏品介绍》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知道的关于瓷器制造的知识都来自珍贵的著作《景德镇陶录》。《景德镇陶录》是1815年由景德镇的一位地方官蓝浦根据已有的地方志文献编撰而成,并且由法国汉学家儒莲翻译成法语版及添加评论。”在儒莲的这本著名译著《中国瓷器的制造及其历史》出版后,还有许多著作和论文出现,使我们增长了关于中国陶瓷的知识。其中,对我帮助的是前面提到的卜士礼博士的著作,德国汉学家夏德博士的著作《古代瓷器:中国中世纪工业与贸易研究》,法国收藏家恩斯特·格朗迪迪埃的著作《中国陶瓷》,英国收藏家贺璧理的著作《中国陶瓷艺术》和论文《贺璧理收藏的中国瓷器》。其中,《贺璧理收藏的中国瓷器》刊载在美国华盛顿史密森尼学会1888年的年度报告中。上述著作和论文的价值,不仅在于它们提供了新的知识,还在于它们更正了儒莲在自己的译著《中国瓷器的制造及其历史》中的一些错误。儒莲是一位出色的汉学家,但并非陶瓷专家。在翻译时,他似乎没有亲眼见过译著中描述的各色瓷器。因此,读者很难将现存的一些瓷器与儒莲描述的瓷器的类型对应上。在汉语中,汉字“青”指蓝色,也指绿色。在“青”指绿色时,儒莲却将“青”翻译成蓝色。于是,古青瓷或如玉般色彩的瓷器被他描述成了蓝色的瓷器。特别是在提及明朝以前的瓷器时,发现儒莲的这个错误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明朝以前的绝大多数瓷器都施青釉。按照德国汉学家夏德博士的观点,儒莲的译作中有一些费解之处的另一个原因,是儒莲对汉字“花”的翻译不当。在原文中,“花”并不一定是“花朵”的意思,而是指任何一种装饰图案。因此,尽管儒莲告诉我们宋朝有一个姓周的优秀女陶工以花朵图案装饰瓷瓶而闻名,我们却不能确定今天我们说的花朵就是她装饰瓷瓶的图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