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一课一讲,小学语文轻松起步;课外拓展,日积月累遥遥*先;课文精讲 文史百科知识;读透教材,拓展更多
★独立思考、得体表达、学养积累,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启蒙书
★孙双金、何郁、范守纲等语文名师联袂推荐
★郦波语文启蒙课有声课程喜马拉雅热销中
★百家讲坛主讲人、中国诗词大会嘉宾郦波作品


【内容简介】

“郦波语文启蒙课”共分18本,从一年级延续到九年级,每学年分上下两册,将按照课堂内的教学进度同步展开,同步课本,一课一讲。精讲课内知识点,以课本为核心,配套关联的诗词古文,名家散文,人文历史掌故,百科知识等。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结合,从源头上激发孩子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孩子爱上语文,掌握学好语文的方法。
作者郦波是南京师大教授,以学问著称因而常常出镜于文化类节目,获得大众的喜爱和认可。郦老师知识渊博,视野开阔,对教材的驾驭具有学者的娴熟和游刃有余:联想丰富,举一反三时涉猎古今中外;分析和整合条理清晰,材料充分;选文归类自然、贴切;……是一种纵横捭阖的大语文解读风格。


【作者简介】

郦波,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博士、汉语言文学博士后。“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中国成语大会”文化嘉宾,“百家讲坛”主讲人,全民阅读形象大使,广受瞩目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播者、基础教育先进理念的引领者和实践者,在教师人文素养教育和语文教学方面颇有建树。


【媒体评论】

孙双金(南京市北路小学校长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郦波语文启蒙课》与统编新教材紧密配套,有自己独*的逻辑体系,充满了思想、文化、审美启蒙的色彩,是一套面向学生、家长和老师的语文读本、文化读本和审美读本,值得大力推荐。

何郁(北京市朝阳区教研员、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我积极推荐《郦波语文启蒙课》。这套书确有语文启蒙的味道。它虽然是对统编本每一篇课文(包括附录的古诗词)的通俗易懂的解读,但实际上,郦波先生用自己深厚的学养和自然亲切的解读方式,告诉了我们应该怎样读好课文。这套书体现了钱钟书先生所谓的“打通”,既打通读和写的通道,又打通古和今的壁垒,还打通中和外的暗道。每一篇解读,都纵横捭阖,既言简意赅,又融会贯通,非常适合自读自学。

范守纲(沪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主编):郦波教授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拥有丰富的知识资源,视野开阔,观点独*,又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热心于教材配套课程的研发工作,这是《郦波语文启蒙课》具有高质量的保证。


【目录】

一单元童年岁月

第 一 讲 四时田园杂兴 ( 其三十一 ) 乡村生活的日常 / 2

第 二 讲 稚子弄冰 可贵的童心 / 7

第 三 讲 村晚 别具风格的牧童诗 / 11

第 四 讲 祖父的园子 生命的自由 / 14

第 五 讲 月是故乡明 小月亮与大月亮 / 17

第 六 讲 梅花魂 思乡的深情 / 21

第 七 讲 游子吟 直击心灵的爱 / 26

29 第二单元 走近四大名著

第 八 讲 草船借箭 逆向思维的成功 / 30

第 九 讲 景阳冈 神来之笔 / 33

第 十讲 猴王出世 探险的魅力 / 38

第十一讲 红楼春趣 写人的高妙 / 41

第十二讲 鸟鸣涧 动静之美 / 44

47第三单元 汉字的密码

52第四单元 家国情怀

第十四讲 从军行 出色的边塞诗 / 53

第十五讲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坚守人生的信念 / 56

第十六讲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生平快诗 / 60

第十七讲 青山处处埋忠骨 特别的爱 / 63

第十八讲 军神 坚韧的精神 / 66

第十九讲 清贫 高尚的情操 / 70

第二十讲 凉州词 盛唐边塞诗的典型代表 / 73

第二十一讲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诗意的送别 / 76

79 第五单元 大千世界与人物百态

第二十二讲 人物描写一组 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 / 80

第二十三讲 刷子李 人物塑造的关键 / 84

89 第六单元 思想的火花

第二十四讲 自相矛盾 逻辑的重要 / 90

第二十五讲 田忌赛马 巧劲与实力 / 93

第二十六讲 跳水 父亲的智慧与爱 / 97

101 第七单元 世界真奇妙

第二十七讲 威尼斯的小艇 用心感受,用笔呈现 / 102

第二十八讲 牧场之国 抓住重点,写出特色 / 105

第二十九讲 金字塔 同一对象,不同写法 / 111

第三十讲 乡村四月 景与人 / 115

………………………………………………………………………………………………………

118 第八单元 幽默与风趣

第三十一讲 杨氏之子 幽默风趣的语言 / 119

第三十二讲 手指 如何讲往往比讲什么更重要 / 122

第三十三讲 童年的发现 发现的魅力 / 125


【免费在线读】

《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退居回乡后所写的一组大型田园诗,共六十首。课文所选为第三十一首。

诗云: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耘田”即除草。南方春来早,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在农业耕作当中, 除去杂草是一项十分重要,却也极耗体力的劳动,通常是男人们干的活。而女性,则主要从事家中的工作,洗衣、织布、做饭等。“绩麻”,指的就是妇女们干完白天的农活后,晚上搓麻线,再织成布。句直接写了男性和女性不同的劳动场面,虽极简短,却很形象。

第二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 是指男女, 也是指年轻人。大家注意,在这首诗中, 范成大干脆直接以一位老农的口气进行叙事,“儿女各当家”同样是说不论男女,大家都在忙碌,各忙各的活计。

“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童孙”指那些孩子,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但也没有闲着。因为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 于是就有了第四句“也傍桑阴学种瓜”——孩子们在茂盛成荫的桑树底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会种瓜的在种瓜,不会种的在学种瓜,一派繁忙的景象。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农家忙碌而富有生趣的生活,表现了乡村儿童的天真可爱,清新自然,宛如一幅生动的农村风俗长卷。

延伸阅读

在从洞庭东山回到苏州时,郑振铎曾经过石湖,他因此想到了诗人范成大,并写下散文《石湖》,对范成大的生平、文学贡献给予了精当的评价。

文中写道:

整个石湖原来就是一座大的园林。在离今八百多年前,这里就是南宋初期的一位诗人范成大(1126— 1193)的园林。他和陆游、杨万里同被称为南宋三大诗人。成大因为住在这里,就自号石湖居士,“石湖”因之而大为著名于世。杨万里说:“公之别墅曰石湖,山水之胜,东南绝境也。”我们很向往于石湖,就是为了读过范成大的关于石湖的诗。“石湖”和范成大结成了这样的不可分的关系,正像陶渊明的“栗里”,王维的“辋川”一样,人以地名,同时,地也以人显了。成大的《石湖居士诗集》,吴郡顾氏刻的本子(1688 年刻),凡三十四卷,其中歌咏石湖的风土人情的诗篇很不少。他是一位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田园诗人,继承了陶渊明、王维的优良传统,描写着八百多年前的农民的辛勤的生活。他的《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就是淳熙丙午(1186 年) 在石湖写出的,在那里,充溢着江南的田园情趣,像读米芾和他的儿子米友仁所作的山水,满纸上是云气水意, 是江南的润湿之感,是平易近人的熟悉的湖田农作和养蚕、织丝的活计,他写道: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农村里是不会有一个“闲人”存在的,包括孩子们在内。

垂成穑事苦艰难,忌雨嫌风更怯寒。笺诉天公休掠剩,半偿私债半输官。

他是同情于农民的被剥削的痛苦的。更有连田也没有得种的人,那就格外的困苦了。

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他住在湖上,就爱上那里的风土,也爱上那里的农民,而对于他们的痛苦,表示同情。后来,在明朝弘治间(1488—1505),有莫旦的,曾写了一部《石湖志》,却只是夸耀着莫家的地主们的豪华的生活,全无意义。至今,在石湖上莫氏的遗迹已经一无所存,问人,也都不知道,是“身与名俱朽”的了。但范成大的名字却人人都晓得。

郑振铎对范成大诗歌的评价到位,对他描写自然风物、乡间人物的特征把握得也很精准。同时,还提到了“地也以人显” 的现象,指出许多自然名胜成为纪念之地,都是因为有了文学的浸润,有了文明的印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