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一无二的艾米莉亚》荣获美国纽伯瑞儿童文学银奖,故事性与文学性并重,是不可多得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
★本书主人公艾米莉亚的人物原型即作者的姑奶奶,因而更真实、生动。全书故事围绕艾米莉亚与家人相处的点滴日常展开,以平实细腻、贴近孩子的笔触,让小读者感受到真实、温馨、美好的亲情。
★本书故事发生在19世纪,艾米莉亚作为家中仅有的女孩,却像哥哥们那样勇敢、独立、沉着,她无惧当时世人的眼光,拒绝做淑女,而坚持要做独特的自己,是每个独一无二的孩子的榜样。
★本书作者珍妮弗·L.霍尔姆是美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毕业于美国私立文理学院之一的狄金森学院,多次荣获包括纽伯瑞儿童文学奖在内的。其作品语言优美流畅,故事幽默生动,深受读者喜爱。
★本书精美的装帧设计和插画与精彩的故事完美呼应,相信会为读者带来独特的阅读体验。
1899年,12岁的梅·艾米莉亚不仅是杰克逊家八个孩子中的女孩,还是芬兰移民村里的女孩。不过她一点不像女孩子那般文静,而是像哥哥一样喜欢伐木、干活儿,外出探险。大家都希望她安分守己、做个小淑女,可艾米莉亚才不在意别人的目光。她胆大心细、有主见,一点也不输给男孩子。她可以勇敢地从美洲狮嘴下救下朋友,也会独自背着猎枪去寻找坏人……
艾米莉亚渴望自由、想要独立、追寻自我,在见识到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后,她回过头,也在家人的身上找到了归属与爱。
珍妮弗·L.霍尔姆是美国儿童文学作家。1968年,珍妮弗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出生,大学在美国私立文理学院之一的狄金森学院就读。毕业后,珍妮弗在影视行业工作一段时间后,开始从事写作。她从姑奶奶的一篇日记中获得灵感,创作了自己的部作品《独一无二的艾米莉亚》,并凭借此作获得了2000年的纽伯瑞儿童文学银奖。珍妮弗的作品《来自天堂的佩妮》《天堂里的海龟》分别获得了2007和2011年的纽伯瑞儿童文学银奖。
这部处女作讲述了一位小主人公刻骨铭心的故事。霍尔姆具有无与伦比的创作能力,既赋予了每个角色鲜明的特征,又可以从梅·艾米莉亚的角度叙事。——美国《出版人周刊》
各个角色强大的人格魅力,他们之间充满温情的对话,以及人称的叙事方式,让这个故事丰富、清新。——美国《科克斯书评》
口语化的讲述风格,生动地描绘了1899年华盛顿州开荒人的生活。——美国《号角》杂志
章 威尔伯特哥哥告诉我 / 1
第二章 纳赛尔没有绅士 / 19
第三章 有奇迹,也有羊 / 38
第四章 哪有这样的哥哥 / 55
第五章 讨人厌的奶奶 / 78
第六章 我可不是淑女 / 92
第七章 倒霉的日子 / 111
第八章 渐渐长大的小妈妈 / 132
第九章 永远无法忘记 / 145
第十章 我的见闻 / 155
第十一章 “枉为女孩” / 170
第十二章 好运娃娃 / 187
第十三章 住在这里很开心 / 197
作者的话 / 208
致谢 / 212
参考文献 / 214
我们的梅·艾米莉亚,我们的家
蔡鑫
英国心理学家西尔维娅·克莱尔曾经说过:“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在一起,唯有父母之爱,是为了分离。”父母也好,子女也罢,读到这句话时,心里都难免会生出一些酸楚。因为离别对我们来说往往意味着远去与伤感,是沉重的话题。然而《独一无二的艾米莉亚》这本书的作者珍妮弗·L.霍尔姆却告诉读者:经历过离别,心与心会贴得更近。
书中的主人公梅·艾米莉亚是一位十二岁的少女。她在一个贫苦的移民家庭中成长,是家人的心肝宝贝,因为她是八个孩子中的女孩。可艾米莉亚并不开心,做的女孩很孤单,她希望家里能有个妹妹陪伴;男孩子们无拘无束,她希望能像他们那样去远行,而不是做一个小淑女。
当家里出现变故,被奶奶的责骂狠狠地伤了心后,她在悲愤中离开位于河谷里的家乡,投奔到在繁杂城市里的亲戚家。
城市里的生活很精彩。这里有装饰华丽的大房子,有关于酒馆老板娘的神秘传言,还有来自遥远的东方、喜欢放鞭炮乐呵乐呵的外国人。尽管艾米莉亚为之着迷,心里却总是空落落的。家人的身影时不时地浮现在她的脑海中。不苟言笑却将点滴关爱藏在细节处的爸爸,温柔而坚忍的妈妈,性格各异的哥哥们,还有机灵不足、蠢萌有余的小狗……原来,家才是艾米莉亚的心之所依。
珍妮弗以平实细腻的笔触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让小读者的心情随着艾米莉亚的喜怒哀乐起起伏伏。随着她的徐徐描绘,我们仿佛身临其境,看到了纳赛尔河上如画的风光,体会到了开荒人艰苦而又充实的生活。读到后,读者或许会发现,书中描写的不仅是艾米莉亚的生活,还有我们自己的心境。
其实,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个艾米莉亚。在无人倾诉时渴望陪伴,在备受关怀时又期盼自由;被父母责骂时倍感委屈,被哥哥姐姐欺负时愤懑不满;为家里的琐事不胜其烦,盼望带着对未来的期冀走向远方……
一个人当然要走出去,要长见识,要去打拼,因为正是在这样的经历中,我们才能真正地成长,才能更加理解在背后默默支持的家人,也更明了自己想要担当的角色。正如小说主人公的原型——作者珍妮弗·L.霍尔姆的姑祖母那样,她终回到家乡,成了一名老师,在陪伴家人的同时,帮助移民的孩子融入当地,给他们、给家乡以新的希望。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刻薄的奶奶,还是亲近的哥哥,书中的角色或多或少都曾感叹艾米莉亚没有女孩子该有的样子——安居家中、言语得体、穿着漂亮的衣裙参加舞会的淑女。然而,在艾米莉亚心中,身为女孩的自己一点也不输给男孩子。他们做得到的事情,自己一样可以做到,面对困境甚至可以比他们更冷静、更果断。
这本书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艾米莉亚却突破了社会对女性扁平、狭隘的定义,意识到了性别的平等。关于这一点,即便以当下的目光来看,《独一无二的艾米莉亚》也是一部意识超前、值得深思的经典作品。
纳赛尔河谷的确荒凉。这里除了土地、树木、麋鹿、羊、熊和男孩子之外一无所有,不过主要就是男孩子。自打我出生以来,这儿就没再降生过第二个女孩。我是河洲学校里的女生。我偶尔能在树林里看见奇努克族的姑娘,但离我近的芬兰同龄女孩都住在纳普顿市。那儿离这儿太远了,我没法儿找她们玩。
前门开了,费妮姑姑和亨利姑父带着一个系着黄色蝴蝶结的盒子走了进来。费妮姑姑是爸爸的妹妹,她嫁给了亨利姑父。除了艾丽斯姨妈,他们两口子是我喜欢的亲戚,因为他们对威尔伯特和我都特别好。亨利姑父比费妮姑姑年纪大很多,爸爸说姑姑是看他有钱才嫁过去的。可我想不通爸爸为什么这样讲,因为他们并不比我们阔绰,而我们简直是一贫如洗。妈妈说爸爸是个不喜欢外国人的芬兰老古董,不用听他胡说八道。
亨利姑父是苏格兰人。在这个芬兰人的聚居地,他是个另类。可我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因为在我见过的人里,数他聪明。他是远近闻名的船长,会讲五门外语。姑父本来叫“尼尔·迈克耐尔”。妈妈说他在苏格兰惹了麻烦,随后来到美国就改了名字。现在他叫“亨利·史密斯”,美国味十足。他家有个房间专门用来放书,而我家的书还摆不满一个书架。爸爸说他们之所以能腾出一个房间来放书,是因为亨利姑父总出海,他们夫妇没法儿要孩子。
“哈,要不是为了我这宝贝侄女,我们才不这么费心呢!”亨利姑父笑着说,猛地给了我一个熊抱。他蓄着红色的大胡子,宽胸膛,大肚囊,还真跟熊差不多。
我浑身黏糊糊的,辫子乱七八糟,衬衣污迹斑斑——都是因为刚才在纳赛尔河中泡过——根本不像个过生日的小公主。再披上威尔伯特那件破破烂烂的工作服,我连个女孩的样子都没有了。亨利姑父打量着我,摇了摇头。
“梅·艾米莉亚,你看上去像是被人拐跑过呀!”亨利姑父哈哈大笑。
费妮姑姑把盒子递给我说:“给你的,梅。生日快乐,宝贝。”
亨利姑父溜达到门廊,爸爸正在那儿抽烟斗。我打开了盒子。
礼物是个玩具娃娃。她有张小瓷脸,穿着雪白的丝裙,是我见过的好看的娃娃。真的,这是我拥有过的美的东西。
“喜欢吗,梅?”费妮姑姑急切地问。她没有艾丽斯姨妈漂亮,但心地很好。她的眼睛是灰色的,就是海鸥翅膀的那种颜色,她的眼睛里有种淡淡的忧伤。我想她是希望自己能有个孩子。
“这娃娃真不错。”妈妈说。
威尔伯特、温德尔、伊凡、阿尔文、卡尔洛和以赛亚都围了过来。
“太好看了,梅·艾米莉亚,”温德尔说,“我想,我可以帮你再给她做条裙子。”
“你想给她起什么名字呢,梅?”威尔伯特问。
“费妮宝宝。”我望着姑姑说。
费妮姑姑笑了。
过了一会儿,我的大哥马蒂提着一个板条箱走进来,呼哧呼哧地把它放在了我跟前。
“这是我们几个男孩送你的,梅·艾米莉亚,”马蒂说,“生日快乐。”
我把板条箱的盖子打开,发现里面是一条精致结实的木雕海盗船,上面系了条长绳。
“这是给苏珊娜做的。”阿尔文说。苏珊娜是我的布娃娃。
“这样她就能去寻宝啦。”以赛亚说。
“还可以坐着它出远门,从纳赛尔河走。”伊凡说。
“虽说你出不去,梅·艾米莉亚,可她行!”威尔伯特说。大家都笑了,连卡尔洛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