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丰子恺重磅散文漫画精品集!丰子恺逝世45周年专属纪念本!收录丰子恺传统文化主题散文、漫画经典代表作!

▽一本中国文化的美学读本,一本中国人的生活简史,解读中国节日的精神内核,呈现传统文化的美学精髓。写的是节日,也是知悟,更是人生。

▽丰子恺外孙杨子芸授权亲自选编版本,历时数年精选精校,中国传统文化的诗意与生活趣味故事结合,完美诠释中国人每个人心中的节味。

▽精选十余万文字,知名插画师装帧设计,四色印刷,双封典藏设计,一本真正有灵魂、底蕴的美感之书!

▽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不仅仅是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我们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通过这本书,让我们找回自己的时间,找寻传统节日的味道,让灵魂与民族根脉相遇!

▽精选十余万文字,数十幅趣味插画,一本真正有灵魂、底蕴的美感之书!


【内容简介】

《四时之美》根据丰子恺先生文章所描述的内容,如西湖春游、夏夜听雨、秋风鸣虫、冬日赏雪等,多方面展现丰子恺先生的生活态度与对自然生命之美的赞颂。

《礼俗之美》是著名文学、艺术大师丰子恺先生以传统节日习俗为主题的散文、漫画精品集,收录与元旦、上元、端午、重阳等传统节日相关的精彩佳作,同时精选了先生数十幅精美漫画,图文相得益彰,值得珍藏。

丰子恺先生用通俗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趣味成长故事,让我们得益于传统文化的滋养,遇见传统文化之美。


【作者简介】

丰子恺,著名散文家、漫画家。早年就读于浙江省立师范学校,师从弘一法师学习音乐、绘画,从夏丏尊学习国文。朱自清、郁达夫、巴金、叶圣陶、林清玄,对其文章和漫画赞誉有加。他的散文风格恬淡率真、意味隽永,富有童真天然之趣。他的漫画或幽默风趣,或恬静淡雅,往往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人生百态,深受人们的喜爱。著有《子恺漫画》《护生画集》《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率真集》等。


【目录】

一、《四时之美》

立春
新年   / 004
新年小感  / 007

雨水
春   / 012
赤栏桥外柳千条  / 016

惊蛰
三只扁豆秧   / 023
蜜蜂   / 025

春分
铁马与风筝   / 031

清明
清明   / 038

谷雨
惜春   / 044
梦痕   / 050


立夏
养蚕时节  / 060
西湖船   / 063

小满
看灯  / 071
鼓乐   / 074

芒种
芒种的歌   / 080

夏至
爸爸的扇子  / 086
钓鱼  / 091

小暑
蛙鼓  / 096
蝌蚪  / 103

大暑
盛夏的某晚   / 113
热天写稿   / 114
立秋
立秋一过  / 120
月的大小   / 121

处暑
钱江看潮记   / 127
庐山面目  / 132

白露
山中避雨  / 140
葡萄棚下  / 145

秋分
秋   / 146
胡桃云片   / 150
秋的星座及其传说  / 154

寒露
蟹   / 175
清晨   / 181

霜降
看残菊有感  / 188
落叶  / 192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197
立冬
初冬浴日漫感   / 202
爆炒米花  / 205

小雪
初雪  / 210

大雪
独揽梅花扫腊雪   / 217

冬至
甘美的回味  / 224
酒令  / 231

小寒
炉边闲思   / 234
吃瓜子   / 237

大寒
寄寒衣   / 246
松柏凌霜竹耐寒  / 251

二、《礼俗之美》

花纸儿 / 003

新春试笔 / 009

接财神 / 013

正月十五 / 017

西湖春游 / 018

湖畔夜饮 / 025

水仙花 / 032

禁止攀折 / 036

踏青 / 047

杨柳 / 052

翡翠笛 / 059

吃酒 / 065

半篇莫干山游记 / 072

放生 / 084

有情世界 / 089

素食以后 / 096

物语 / 100

五月 / 112

端阳忆旧 / 115

种兰不种艾 / 119

野外理发处 / 124

牛女 / 130

牵牛花 / 132

珍珠米 / 134

天的文学 / 140

午夜高楼 / 143

放焰口 / 150

谈鬼 / 156

中秋赏月 / 160

上海中秋之夜 / 164

吃西瓜 / 165

九日 / 168

黄山印象 / 171

上天都 / 176

不肯去观音院 / 181

冬至

从梅花说到美 / 188

从梅花说到艺术 / 199

送灶 / 207

寒假 / 211

除夕 / 219

贺年 / 224


【免费在线读】

春是多么可爱的一个名词!自古以来的人都赞美它,希望它长在人间。诗人,特别是词客,对春爱慕尤深。试翻词选,差不多每一页上都可以找到一个春字。后人听惯了这种话,自然地随喜附和,即使实际上没有理解春的可爱的人,一说起春也会觉得欢喜。这一半是春这个字的音容所暗示的。“春!”你听,这个音读起来何等铿锵而惺忪可爱!这个字的形状何等齐整妥帖而具足对称的美!这么美的名字所隶属的时节,想起来一定很可爱。好比听见名叫“丽华”的女子,想来一定是个美人。

然而实际上春不是那么可喜的一个时节。我积三十六年之经验,深知暮春以前的春天,生活上是很不愉快的。

梅花带雪开了,说道是漏泄春的消息。但这完全是精神上的春,实际上雨雪霏霏,北风烈烈,与严冬何异?所谓迎春的人,也只是瑟缩地躲在房栊内,战栗地站在屋檐下,望望枯枝一般的梅花罢了!

再迟个把月吧,就像现在:惊蛰已过,所谓春将半了。住在都会里的朋友想象此刻的乡村,足有画图一般美丽,连忙写信来催我写春的随笔。好像因为我偎傍着春,惹他们妒忌似的。其实我们住在乡村间的人,并没有感到快乐,却生受了种种的不舒服:寒暑表激烈地升降于三十六度至六十二度[注释]之间。一日之内,乍暖乍寒。暖起来可以想起都会里的冰淇淋,寒起来几乎可见天然冰,饱尝了所谓“料峭”的滋味。天气又忽晴忽雨,偶一出门,干燥的鞋子往往拖泥带水归来。“一春能有几番晴”是真的;“小楼一夜听春雨”其实没有什么好听,单调得很,远不及你们都会里的无线电的花样繁多呢。春将半了,但它并没有给我们一点舒服,只教我们天天愁寒,愁暖,愁风,愁雨。正是“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春的景象,只有乍寒、乍暖、忽晴、忽雨是实际而明确的。此外虽有春的美景,但都隐约模糊,要仔细探寻,才可依稀仿佛地见到,这就是所谓“寻春”吧?有的说“春在卖花声里”,有的说“春在梨花”,又有的说“红杏枝头春意闹”,但这种景象在我们这枯寂的乡村里都不易见到。即使见到了,肉眼也不易认识。总之,春所带来的美,少而隐;春所带来的不快,多而确。诗人词客似乎也承认这一点,春寒、春困、春愁、春怨,不是诗词中的常谈吗?不但现在如此,就是再过个把月,到了清明时节,也不见得一定春光明媚,令人极乐。倘又是落雨,路上的行人将要“断魂”呢。

可知春徒有其名,在实际生活上是很不愉快的。实际,一年中愉快的时节,是从暮春开始的。就气候上说,暮春以前虽然大体逐渐由寒向暖,但变化多端,始终是乍寒,乍暖,难将息的时候,到了暮春,方才冬天的影响完全消灭,而一路向暖。寒暑表上的水银爬到temperate〔温和〕上,正是气候temperate的时节。就景色上说,春色不须寻找,有广大的绿野青山,慰人心目。古人词云:“杜宇一声春去,树头无数青山。”原来山要到春去的时候方才全青,而惹人注目。我觉得自然景色中,青草与白雪是伟大的现象。造物者描写“自然”这幅大画图时,对于春红、秋艳,都只是略蘸些胭脂、朱,轻描淡写。到了描写白雪与青草,他就毫不吝惜颜料,用刷子蘸了铅粉、藤黄和花青而大块地涂抹,使屋屋皆白,山山皆青。这仿佛是米派山水的点染法,又好像是Cézanne〔塞尚〕风景画的“色的块”,何等泼辣的画风!而草色青青,连天遍野,尤为和平可亲、大公无私的春色。花木有时被关闭在私人的庭园里,吃了园丁的私刑而献媚于绅士淑女之前。草则到处自生自长,不择贵贱高下。人都以为花是春的作品,其实春工不在花枝,而在于草。看花的能有几人?草则广泛地生长在大地的表面,普遍地受大众的欣赏。这种美景,是早春所见不到的。那时候山野中枯草遍地,满目憔悴之色,看了令人不快。必须到了暮春,枯草尽去,才有真的青山绿野的出现,而天地为之一新。一年好景,无过于此时。自然对人的恩宠,也以此时为深厚了。

讲求实利的西洋人,向来重视这季节,称之为May(五月)。May是一年中愉快的时节,人间有种种的娱乐,即所谓May-queen(五月美人)、May-pole(五月彩柱)、May-games(五月游艺)等。May这一个字,原是“青春”、“盛年”的意思。可知西洋人视一年中的五月,犹如人生中的青年,为快乐、幸福、精彩的时期。这确是名符其实的。但东洋人的看法就与他们不同:东洋人称这时期为暮春,正是留春、送春、惜春、伤春,而感慨、悲叹、流泪的时候,全然说不到乐。东洋人之乐,乃在“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新春,便是那忽晴、忽雨、乍暖、乍寒、难将息的时候。这时候实际生活上虽然并不舒服,但默察花柳的萌动,静观天地的回春,在精神上是愉快的。故西洋的“May”相当于东洋的“春”。这两个字读起来声音都很好听,看起来样子都很美丽。不过May是物质的、实利的,而春是精神的、艺术的。东西洋文化的判别,在这里也可窥见。

一九三四年三月十二夜十时

新春试笔

岁历更新,喜气充塞人间,我提起笔来,想写些感想,又觉得无从说起。忽见儿童穿着新衣吃甘蔗,便想起了顾恺之的一句话。晋朝有一位画家顾恺之,吃甘蔗时,总喜欢从梢上吃起,渐渐吃到根上。别人怪问他:“梢上不甜,你为什么从梢上吃起?”他回答说:“渐入佳境。”

我今已年近古稀,回想过去六十多年的生活,正像顾恺之吃甘蔗一样,渐入佳境。怎样“佳”法呢?且不说别的,单讲身体的健康情况吧。我从小多病,中年曾患眼疾,严重的角膜破裂,几乎失明;又患伤寒,几乎丧命;抗日战争时曾在贵州患痢疾,濒于危境;抗战胜利复员时又在陇海路上洛阳(洛阳”,疑为“开封”之误。)旅舍中患时疫,几乎不能返乡。身体经过几次斲丧,弄得十分虚弱,真成了个所谓“东亚病夫”。同时精神也弄得萎靡不振,曾长期闭门谢客,日与茶灶药炉为伴,自叹不能永年了。岂知近十四年来,知命之后,反而日趋健康;到了如今耳顺之后,身体竟越来越好了:一年四季,茶甘饭软,酒美烟香;工作之余,还有充分余力应酬宾客,逗玩儿童,真所谓“不知老之将至”。古语云:“老当益壮。”吾乡俗语云:“甘蔗老头甜,越老越清健。”在从前,这些话原不过是勉励或安慰人心而已,但如今我却实际地做到了。

这是什么缘故呢?原因很简明:从前生活困难,忧患多端;而现在生活安定,精神舒畅故也。古语云:“忧能伤人。”又云:“心广体胖。”确是至理名言。在从前,社会黑暗,弱肉强食,不论是非,欺诈剥削,不讲公道,贪官肆虐,恶霸横行。因此为人在世,提心吊胆,战战兢兢,苟全性命。像我这么一个文人,既无产业,又无权势,全靠教书与写作度日,维持八口之家的生活,天天要担心衣食,提防失业,心中常常忧患恐惧,身体怎么会健康呢?我的眼疾,全是由于经常为衣食而写作到深夜所致。我的精神萎靡不振,长年闭居,实是由于恐怕这恶劣环境,深恐失足遭殃之故。过去我有许多消极的文和画,正是“愤世嫉俗”的表现。

新中国成立后,这黑暗社会变成了光明世界。我心中的忧患恐惧也忽然消散,变成了欢欣鼓舞。我在上海生活数十年,亲眼看见它由黑暗变成白昼,感动特别深刻,曾在上海解放十周年时吟一首长诗,其中有句云:“盼到英勇解放军,虎口余生得保全。”又云:“巩固主权明法令,肃清败类任贤能。十年生聚兼教训,都城面目焕然新。今朝庆祝乐无疆,饮水思源莫忘恩。”这和我过去愤世嫉俗的消极诗文恰恰相反,也由黑暗变成了光明。同时我的身体也就由虚弱变成了壮健。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一年胜似一年,人民生活一年好似一年,我的身体也一年强似一年,真正是“返老还童”,前途光明。这情况不是我个人所特有的,画家齐白石、黄宾虹、姚虞琴、商笙伯等,都活到九十以上。上海文史馆中,今年有四位九十岁以上的老馆员。其中有一位还健步如飞。我比较起他们来,还只是个小弟弟呢!我的祖父只活三十三岁,我的父亲只活四十三岁,我年近古稀还在做小弟弟,可见我真是“强爷胜祖”的了。

身体好,工作成绩也好了。我现在担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又兼任上海美术家协会主席。公余还有时间和精神来从事作画与作文。我的新作画集正在印刷中,不久可以出版,我又在翻译日本古典文学《源氏物语》。这是一千年前出世的一册一百多万字的古文长篇小说,分四册刊行,一年来我已译完一册,一九六三年夏季可以出版,预计一九六五年可以全部完成。完成之后,我一定还可做更多更好的工作。

身体好,游兴也好了。每年春秋佳日,我必偕老妻小女等同作游玩。大前年曾游黄山,黄山管理处的处长见我年老,定要我坐轿,我坚决拒绝,徒步登山,爬上海拔一千九百米的天都峰。前年我遍游江西各大城市,又上井冈山参观。去年也遨游江浙各名区。今年,明年,后年……我将继续游览我国名胜之地。

载1963年2月7日香港某报。据浙江文艺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年6月版《丰子恺文集》文学卷排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