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一、真实、浸透式的语言
1、用讲故事的方式将画家、画作、画法及绘画实践串联起来,这种了解艺术通识的沉浸式的思维方法,对孩子帮助很大。
2、贴近孩子日常生活的趣味性语言和观画视角,语言风格充满场景感、对话感,生动有趣,令孩子产生丰富的情绪记忆,拓展形象思维。

二、普适、实用性,专为中国孩子
1、10本书,通过大数据遴选了世界艺术史上迄今为止按排名先后为知名的大画家,像我们耳熟能详的凡•高、莫奈、达•芬奇等等。他们的作品出现在世界博物馆馆藏的数量多,平均拍卖价格,所以无论是从普及艺术常识的角度,还是从考试角度(美育将在2022年纳入中考),孩子们都应该知道。
2、全书收录了世界50余座博物馆的600余幅世界名画,让孩子贯通中外的文化通识,逛博物馆时不再眼生。
3、200 个独立主体,1000 个艺术常识,把生硬的知识通过传记讲了出来,信息量大,在同类产品中,一套全景式故事百科。
4、交叉语文、英语、数学等多平行学科,知识点渗透进了孩子们的日常,更适合中国孩子。

三、名家编撰,贯彻“大美育”,衔接美育中考
1、由被外界誉为“小央美”的中央美术学院少儿美育研究中心主任郑勤砚教授编撰。郑教授是中国少儿美育领域先行人,内容多次审核。
2、*2022年将全面落实“美育中考”。本书的主旨内容充分衔接美育中考关于:“美育未来的教育应该是要教会学生美育的基本知识,教会他们去欣赏和体验美,欣赏和体验艺术作品。”


【内容简介】

艺术史家贡布里希曾说:“没有艺术这回事,只有艺术家而已。”其实,人类对艺术作出反应的潜能是与生俱来的,然而并非每个人都有机会在适宜的年龄将它开掘出来。审美教育应始于孩童, 5~12岁少年正处于想象力、创造力的时段,在这个关键时期,用艺术之美儒养孩子的鉴赏能力、用艺术家的励志故事为孩子打下精神的底色,普及艺术常识,是我们策划这一套书的初衷。对孩子来说,艺术的启蒙不该是朝圣,而是亲近、享受和融入。

全系列通过大数据分析遴选世界上受欢迎的10位伟大画家,由中央美术学院少儿美育研究中心主任郑勤砚教授主编。单卷选取一位画家,并以孩子的视角切入,抓准每位画家的艺术特点,用故事性的体例,传记式的语言,充满场景感、代入感的方式将画家生平大事件及其主要的艺术作品串联起来。全套共收录10位画家来自全世界50座博物馆的600余幅经典画作、50余幅实景图片,全景展现画家精彩的艺术人生,打破孩子与名家间的距离,引导孩子沉浸画中,体验艺术之美。


【作者简介】

郑勤砚,美术教育专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少儿美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北京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及教师培训特聘专家。

郑勤砚教授曾在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艺术学院做访问学者,为*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国内外少儿绘画大赛评审专家。著有《中国美术教育史略》《艺术博物馆教育导论》等重要著作。她以中央美术学院少儿美术教育研究中心为实践基地,提出以审美素养和创造力为核心的美术教育理论,在少儿美术教育领域影响广泛。


【目录】

一、凡高:好多好大的漩涡
27
岁决定当画家
吃土豆的人
告别荷兰
老唐基
心中的太阳
情迷阿尔勒
美人与海
邮差鲁林
埃顿花园和红葡萄园
……

二、达芬奇:到底有没有笑
全能家
老师与老板
画室里都学到了什么
小班琪
手稿达人
神秘解剖图
维特鲁威人
如果画家是个机械控
飞翔吧,达芬奇
……

三、德加:原来可以这样看
银行家的儿子当画家
野心勃勃的《贝莱利一家》
历史画不辉煌了
灵动的人物啊
……

四、高更:光着的小脚丫
当个水手吧
是投资高手呀
星期天画家
你好,毕沙罗
金融高手要当全职画家
真棒!新手参加了画展
跟塞尚学静静
离家出走的画家
布列塔尼,爱你的原始与狂野
象征主义”“综合主义没那么复杂
异国元素,到我的画里来
……

五、雷诺阿:嗨!认识你很高兴
在陶瓷上画画
了不起!入选了沙龙展
我的好朋友们
来啊,画一画大自然
迷人呀!巴黎
到底该怎么画
异国情调
海滨交响曲
威尼斯在闪光
可爱的画商们
……

六、伦勃朗:是白天还是黑夜
大学生想去当画家
一画成名
肖像画很赚钱
你真美!爱人
岁月
接二连三的打击
悲痛中诞生的力量
从肖像画变成了风景画
……

七、马蒂斯:窗外有野兽吗
阑尾炎的功劳
亲爱的莫罗
不要停下艺术的脚步
这就是点彩画
奢华、宁静与愉悦
独一无二的色彩运用
嘿!野兽派
……

八、米开朗基罗:遇见天外来客
吃着石匠家的奶长大
天生奇才
哎呀!鼻子被揍扁了
健硕的身躯
矛盾,真矛盾
遇见达芬奇
……

九、莫奈:永恒的光影
少年漫画家
回归自然
成为职业画家
有个展览叫落选者沙龙
一幅画,一个画派
与众不同的印象派
火车拉来的世界
一生至爱
再见,卡米耶
另一位妻子
你好啊,浮世绘
大海的模样
……

十、塞尚:神奇的苹果动啊动
我会是名画家
明亮起来的世界
庄园之梦
没有边界的色彩
静物、静物,还是静物
这就是印象派
哇!圣维克多山
好多好多的圆
……


【前言】

艺术史家贡布里希说:“没有艺术这回事,只有艺术家而已。”其实,人类对艺术作出反应的潜能是与生俱来的,然而并非每个人都有机会在适宜的年龄将它开掘出来。审美教育应始于孩童,5~12岁少年正处于想象力、创造力的时段,在这个关键时期,用艺术之美儒养孩子的鉴赏能力、用艺术家的励志故事为孩子打下精神的底色、普及艺术常识,是我主编这一套书的初衷。对孩子来说,艺术的启蒙不该是朝圣,而是亲近、享受和融入。
艺术到底有什么用?许多家长会根深蒂固地认为孩子接触艺术,仅仅是为了陶冶性情、提高审美情趣。而“美”是具有情感意味的、道德意味的,或者说善的意味的,每个人在他人生的不同阶段,都需要接受不同面向的审美教育。若将“美”与“术”两个字相结合,那就意味着:我们要用一种技术型的手段去表达对内心美的一种体悟和认知。
其实,每一个孩子,全世界任何地方的孩子,生下来都喜欢涂鸦,都喜欢创作。为什么呢?因为拿起一支笔,在纸上构建一种图形,这是人类初的一种本能的表达。为了将这种本能在孩子慢慢成长的过程中拓展成一种经验、拓展成一种习惯或能力,为了实现这个功用,我们才将“美”与“术”放到了一起,才有了“美术”。
我们常常觉得,孩子学美术就是去画一幅画,其实这并不全面。因为一幅画包括图形、空间、色彩等多个要素,所以孩子就要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去构建空间意识、构建他的数字关系意识,还要努力表达对自己作品的理解。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要培养一个孩子更具创造力、更能夯实基础学科的话,美术训练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再者,我们会发现:一个孩子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他能够学到的不仅仅是美术而已,很多学科会通过这个学科在孩子的大脑里进行着知识的迁移。比如这套《了不起的大画家》,由于我们讲画家,那就要涉及到一些艺术史的知识,所以孩子在了解画家故事的同时,在学习历史方面,也会非常容易进入。又比如,当我们讲到画家画作中出现的一些空间及数字造型及其透视关系时,这就会让孩子在未来学习几何及代数知识时更具有空间感。
所以艺术学习,绝非仅仅只是提高审美情趣而已。因为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所囊括的知识点,其实都已经渗透并迁移到了其他学科的学习当中,这意味着孩子在长期的艺术训练过程中更容易拥有聪明的大脑。
另外,这套书的行文体例是故事体 百科体,讲的是外国画家,但我们的语言风格却更贴近中国孩子,更具有交流感和对话感。它能渗透到中国孩子的知识体系内,它有一种代入感,它是共情的,能够引起孩子的兴趣。
我想,不是每位家长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艺术家的,但必定每位家长都期望自己的孩子是身心健康的,期望他看待这个世界的眼光是博大的、善意的。而孩子对美的真实感受,他们的善意,才是他们献给这个世界好的作品。在此基础上,希望这套书能够帮到他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