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一套发现“科学之美”的传奇故事书
科学的内容、文学的笔法、哲学的反思、历史的脉络
1.紧扣学科课程标准,将科学阅读与课堂学习完美结合起来。
2.精彩讲述课堂上听不到的“科学那些事儿”,厘清学科核心概念和核心科学素养。
3.展示科学家们与众不同的思考方式,学习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学习成果,提升科学素养。


【内容简介】

丛书把科学阅读与课堂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既能从课外阅读中受到科学精神的熏陶、科学方法的启迪,又能对课堂学习有所促进。

——中国工程院院士 钱旭红

可以让学生感受科学本身的深厚魅力,提升科学素养,还能从一个侧面巩固其课堂学习成果,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想看、爱看、看了有益”。

——中国科学院院士 褚君浩

阅读这样的故事,可以激发青少年儿童热爱科学、投身科学的兴趣;阅读这样的故事,还可以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体验科学的魅力,提升科学素养。

——浙江省物理特级教室 何文明

丛书力求基于学校已有的学科知识,建立起科学史的坐标系。生动的笔法不仅能激发青少年读者科学阅读的兴趣,还能帮助他们了解科学发展进程中的规律,加深对科学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科学素养。就我个人而言,这是一场令人愉悦的科学之旅。

——北京市特级教师,中国科普作协常务理事 周群


【作者简介】

洪星范,编审,现任出版社副总编、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理事。有20多年青少年科普教育的经验。曾参与编写《十万个为什么》《代价 人类发展史上值得铭记的20大教训》等。

匡志强,现任出版社副总编辑、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期从事青少年科普教育,以及科普读物和科学教科书的编写和审读工作。代表作有《量子、猫与罗曼史——薛定谔传》等。

田廷彦,上海交通大学应用数学系毕业,曾五次获得国内、国际数学竞赛的一等奖。长期从事奥林匹克数学的教研工作,对科普十分感兴趣。代表作有《三角与几何》《数论开篇》《力量》等。


【媒体评论】

丛书以学科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科学概念为主线,讲述了科学发现过程中许多生动有趣的科学故事,并配以大量珍贵精美的图片,不但可以让学生感受科学本身的深厚魅力,提升科学素养,还能从一个侧面巩固其课堂学习成果,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想看、爱看、看了有益”。对于教师来说,这些与课堂知识紧密相关的素材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用来活跃课堂气氛,深化教学内容。


【前言】

新版序:

近来,中小学生课外阅读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社会上下的广泛关注。丰富的课外阅读,可以让中小学生得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更能让 他们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锻炼思维能力,提升自身素养。许多有识 之士都在呼吁,要给孩子们更多的时间,去阅读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

作为一名理工科出身的大学校长,我非常赞同上面的观点,我更进一步希望,我们的中小学生不仅要进行广泛的人文阅读,还要花一定的时间去进行科学阅读。在我看来,教育的核心问题,就是要关注人的价值。我们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应该是博学广识、文理兼通、 思想自由、全面发展的人。我在高中文理分科时选的是理工科,但对 文科也感兴趣。现在我写的文章,文字很朴实 , 没有浮华的辞藻,但 是都能做到文从字顺、言简意赅,这就是文科学习带给我的。与此同时, 我在写文章时会更注重独特的思想、清晰的主线、精确的表达、严密的逻辑,而这些则与我所受的科学训练密切相关。我从自身的经历中深切地感到,我们在中小学阶段,尤其应该兼顾文理平衡,应该提倡通识教育、博雅教育,提倡人文阅读和科学阅读并重。

当前,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在有些地方已经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在学生课余时间有限的前提下,怎样才能把科学阅读与课堂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既能从课外阅读中受到科学精神的熏陶、科学方法的启迪,又能对课堂学习有所促进呢?我手边这套书的两位策划者, 做了很有意思的尝试。他们对初中阶段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五门学科的国家课程标准和各地使用的教科书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和 分析,从中选择了一些核心的知识点,然后把它们还原成科学发展历 程当中的一个个科学发现,用讲故事的方式将它们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以及作出这些发现的科学家们的生平等娓娓道来,让学生得以用很轻松的方式获得对这些科学发现的深层次了解,进而对自己的课堂 学习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

书系的策划者告诉我,这套书出版十年来,已经发行数十万套, 受到了许多中学生和老师的好评。这次推出的全彩升级版,又对整套书做了许多修改和完善,还更新了许多知识、材料,加上全新的装帧 和丰富的科学史图片,使可读性更上一层楼。我相信,这个新版的推出,一定也会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并对中学生的科学阅读起到正面 的促进作用。

钱旭红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

华东师范大学校长

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