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蝴蝶凳、南部铁锅、奥运火炬的设计师,日本工业设计奠基者

  柳宗理自选文集,柳氏设计思想集大成之作

  读懂柳宗理,一位对人类社会饱含爱意与责任感的设计者的思考

  设计理念、经典设计构想、各国工业品推介、传统形制考察

  追忆民艺运动先驱与父母柳宗悦|兼子


【内容简介】

  本书是日本工业设计先驱柳宗理88岁时亲自选编出版的文集。完整收录其阐释“无名设计”等理念的著名论文,初刊于《民艺》杂志点评各国设计品的系列文章“新工艺˙有生命的工艺”,对蝴蝶凳、人行天桥、横滨地铁站设施等著名设计的构想说明,在尼泊尔、不丹等国考察的发现,以及对其父柳宗悦及民艺运动的追忆、思考。文笔简洁,立场鲜明,是集中体现柳宗理思想的一部作品。


【作者简介】

  柳宗理(1915—2011)

  日本工业设计先驱。

  早年学习西洋美术,受柯布西耶和包豪斯主义影响,投身工业设计领域。

  在战后经济高速增长期,日本社会上出现大量偏重商业主义、追逐流行的劣质产品。柳宗理立足机械时代,吸纳手工艺的优良传统,重视功能、材料、技术等要素,以优质设计为目标,活跃在设计一线长达半个世纪,设计内容从海报、商标、文具、餐厨具、家具到奥运火炬、交通设施、建筑等,涉猎广泛,影响深远,奠定了日本现代工业设计的基础。他的“蝴蝶凳”1957年荣获米兰三年展金奖,被世界各大博物馆列为永久馆藏,亦开启“日本设计”的国际知名度。

  此外,作为“民艺运动之父”柳宗悦的长子,他也是“民艺精神”的继承者和日本民艺馆的第三任馆长。


【媒体评论】

  “工业设计,在某种意义上,始于柳宗理,终于柳宗理。”(深泽直人)

  “柳先生的设计既符合日本美学,又远不止于此。”(三宅一生)

  “我曾去过一次柳宗理的工作室。那里放置着大量的产品石膏模型。这些模型正是柳宗理为追求与其用途相得益彰的外形,而用电脑进行外形模拟实验,不厌其烦地做等比例石膏模型,不断用手去触摸,进行屡次修改的印迹。我不禁对那份认真谨慎的态度、坚定不移的信念甘拜下风。”(原研哉)

  “柳先生的设计的魅力,在于一面承认现实的不尽如人意,一面擦亮眼睛,寻找超越现实的途径——与其父宗悦对‘美的王国’的追求相呼应,不断苦恼的同时亦不停探索。”(杉浦康平)


【目录】

  何谓设计

  无名设计 2

  所谓工业设计 7

  工业设计的造型训练 9

  传统与设计 13

  对抗设计的同质化 17

  打造守护美丽桥梁的风土环境 23

  机械时代与装饰 27

  对设计的思考 35

  设计诞生的瞬间

  设计师备忘录 48

  拼木的包装 58

  胶带台 60

  塑胶与产品设计 64

  关于现代餐具的设计 68

  蝴蝶凳 74

  横滨地铁中的设施设计 77

  天桥与城市之美 81

  高速公路的设计 85

  新工艺˙有生命的工艺

  新工艺 96

  有生命的工艺 125

  日本之形·世界之貌

  缠?纯粹而强烈的形状 156

  谦逊、简朴又纯洁的形态?注连绳 163

  花纹折纸 168

  对糕点模具之美的思考 172

  对泼釉的思考 176

  拜见怀山面具 181

  红瓦上的风狮爷 185

  拉达克的工艺文化 189

  尼泊尔之眼 195

  不丹的建筑与庆典 198

  意大利南部的特鲁洛民居 203

  民艺与现代设计

  宗悦的收藏 210

  河井宽次郎的“手” 216

  滨田庄司的工作 221

  大幕尚未落下 225

  精彩的苦斗生涯 229

  柳宗悦的民艺运动与今后的发展 237

  贝里安小记 246

  柳工业设计研究会

  柳工业设计研究会 254

  柳宗理 年谱 258

  初刊一览 266

  刊载插图一览 268

  凡例 270


【免费在线读】

  蝴蝶凳

  我在战后不久开设事务所并从事设计工作,那时日本在经济上很困难。日本政府为了打破僵局,试图尽一切办法令日本更有活力,便把我们这批设计师送到了美国,让我们观摩并学习美国的各种技术。那时的我拜访了现代设计大师查尔斯·伊姆斯,在他家,我看到了由弯曲加工的三合板制作而成的足套。听说这是战争时为了保护美国士兵受伤的脚而制作的产品。伊姆斯运用这项技术,设计出了著名的伊姆斯椅。我记得自己当时震惊于这项技术,然而回到日本后却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才好。于是我自娱自乐地把塑胶板加热折弯,尝试着塑造出各种形状。当时并没有特别想要设计椅子,只是想试着弯曲塑胶板,看看能做出什么,就这样持续了两三年。一开始完全不确定是否能做出椅子,但做着做着,我开始觉得也许能够造出一把椅子,便逐渐形成了蝴蝶凳的形态构想。然而,由于这是从未见过的全新形态,没有一家工厂有兴趣试着制造。后来在仙台,有家叫工艺试验所的机构的技术人员看到蝴蝶凳的方案后,表示了非常浓厚的兴趣。他对伊姆斯使用的由高频波成形技术制作的三合板也很有兴趣,曾专门研究过。

  说到底,在当今这种科学极速发展的时代,设计师无法独自一人完成设计,必定需要技术人员的协助。在设计这款蝴蝶凳时,我从试验所的技术人员乾三郎先生那里学到了很多知识,才逐渐确定了设计的形态。在凳子的形态确定之后,就要决定生产工厂,然而在哪里都找不到愿意生产这款前所未有的怪凳子的工厂。终姑且还是做出来了试作,拿到意大利的著名国际设计展( 米兰三年展)参展,结果意外地获得了金奖。这件事上新闻后一下子出了名,便有两三家工厂表示愿意生产这款凳子,天童木工就是其中的一家,还特意把乾先生从工艺试验所挖了过来,负责这款凳子的制作。

  蝴蝶凳使用的三合板需要将厚度约为1 毫米的几片单板用黏合剂粘在一起,再用高频波加压成形。之后将压成“フ”字形的三合板用两个螺丝钉背靠背连在一起,再用一根撑条连接,使椅脚不会分开,构造非常简单。

  起初我在设计这款蝴蝶凳时考虑的是在日式住宅的榻榻米上的生活。为了不损坏榻榻米,我把凳脚与榻榻米接触的部分削平,令左右接触榻榻米的部分成为两条细长的线形。然而近,人们很少在榻榻米上生活,所以我便把原本为了保护榻榻米而削平的凳脚底部的中间稍稍挖去了一些,变成了现在的四点接触地面的样式。

  直到不久之前,这款蝴蝶凳还只在日本的天童木工工厂制造,如今在欧洲也有制造,而且一下子在欧洲、美国传开,又因被世界各国的美术馆收藏而出了名。没想到我设计的蝴蝶凳居然会传到世界,至今我仍对此满怀感激。

  ( 2000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