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生命教练、实战派心理咨询师高占民重磅新作。

2.这是一本写给大众读者的亲子沟通教科书,剖析养育中的典型问题,给予专业的指导方案。

3.HTP心理治疗师、心理专家刘爱民、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青春期问题研究专家张宗斌联合作序推荐,心理学家金尚、河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常务理事张智强、视频号“有财气生态圈”发起人娜姐、“甄美好”创始人璐瑶等一众推荐。


【内容简介】

为什么青少年会厌学恐考?

为什么青少年会离家出走?

为什么青少年会自伤轻生?

这些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它们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又该怎样化解呢?

……

在《青少年叛逆心理学》这本实战派心理咨询师高占民结合多年心理咨询经验打适的实用手册中,你将收获关于学习、成长、爱、人际关系、幸福等课题的诚挚指导。


【作者简介】

高占民

国内实战派心理咨询师、视频号“才少心理"主理人,笔名“オ少"。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咨询经验,是广大青少年颇为信任的心理医生。主攻亲子关系、家庭养育等话题研究,为国内多家心理平台专栏供稿,不定期开办“智慧父母”"培育阳光心态”“爱成长·少年强”等团体活动,助力每个中国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媒体评论】

行为背后有动机,症状深处是症结。这本书的作者,给了很多家长一个指引——原来青少年的叛逆是这么一回事啊!

——心理学家、作家 金尚

优秀的父母,是孩子生命里不动声色的摆渡人。而如何做一位优秀的父母,高占民的新书给了我们一点启示。

——河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常务理事、实战派心理专家 张智强

祝贺高占民老师的著作正式出版!在这个生育焦虑的时代,这本书为那些困惑中的父母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

——视频号“有财气生态圈”发起人 娜姐

在这本书里,作者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心理问题做了系统的阐述。我相信对大多数中国家长来说,这本书不可错过。

——“甄美好”创始人、视频号金V生活博主 璐瑶

这本书内容丰富,涵盖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方方面面。我很爱读才少的书,像一本精彩的小说。

——婚姻家庭咨询师 夏一梦

这是一本集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心理学通识读本。我建议大家读读它。

——日本JAPA认证健康管理师、自媒体人 Tokyo大S姐


【目录】

第1章 面对躁动的孩子,如何抚平叛逆的心

那些未成年孩子心理状态的数据画像 002

从“三厌”家庭到“三鸡”关系 005

为人父母,我们需要扮演的角色 008

为人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 012

为人父母,追责原生家庭不如经营好亲子关系 016

为人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桥梁工程师 018

关于青春期孩子的“9986541”法则 020

莫让孩子留下“心理创伤” 024

爱为何成了伤害 027

什么是对青春期孩子好的爱 030

第2章 重压之下,如何为孩子赋能

肖潇:生命难以承受之重 034

小蒙:可怕的“集中营” 036

诗雨:一到重要考试,我就拉肚子 039

如何帮孩子制订合理有效的计划 041

如何帮孩子远离“厌学情绪” 043

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 047

如何帮孩子远离焦虑情绪 049

第3章 营造好的环境,而非控制孩子

对青春期孩子要学会放手与接受 052

要孩子改变,大人要先改变自己 054

老师,我有“恐妈症” 057

学会正向表达 059

你是教练式的父母吗 061

相互尊重,做出弥补 063

将不良行为转向积极的方面 065

观察与聆听肯定比逼问有用 067

改变认识是打开孩子心扉的重点 069

第4章 面对成长这堂课,要帮助孩子面对自我

晓露:那些无疾而终的感情 072

对热衷思考死亡的孩子,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075

小宇:作为学霸的那些困惑 079

家长要如何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 081

当孩子说自己叛逆时,他想表达什么 083

请谨慎对待“阳光型抑郁”的孩子 085

29岁还没有迈过青春期的“孩子” 088

第5章 看似怪异和叛逆的行为,放大了亲子间的误解

传说中怪异且普遍的初二现象 092

小宁:划伤手腕的背后 095

缺少自我反思意识的父母心理不成熟 099

重新看待孩子的不良行为 102

孩子为什么会撒谎 104

大宝与二宝的恩怨 107

那些被“抑郁”的孩子 110

千万别用成人的逻辑理解孩子的行为 113

那些被“网瘾”折磨的孩子 115

第6章 跳出自我中心,才能更好地处理与孩子的冲突

情绪需要表达,关系需要维护 122

责备式关心,是以爱的名义去伤害孩子 126

岚月:我没法与妈妈沟通 129

过度干预,所以总替孩子收拾烂摊子 132

小Z:为什么我是低自尊 136

为什么孩子总是“玻璃心” 140

关于幸福关系的智慧模型 142

海哲:我是一个优秀且自卑的孩子 145

佳轩:面对优秀的人,我总是嫉妒 150

第7章 那些无处不在的烦恼,说明是孩子在成长

孩子离家出走以后 154

让孩子愿意听父母说话 157

为什么心理咨询,很多时候没有用 161

嘉琪:接纳是我看待自我的方式 164

全能妈妈的困惑:孩子为什么不领情 167

“早恋”问题的背后 173

第8章 孩子情绪“感冒”了,就别发展为心理“肺炎”

亲子关系缺失,激发了孩子的攻击性 178

依恋,让关系得以归位 182

情绪宜解不宜结,否则容易得“心癌” 185

情绪需要表达,更需要管理 189

情绪海拔及其曲线图 191

第9章 在关系中有了方向,孩子才能被看见

作为家长,你在变相攻击孩子吗 196

把主动权交给自己 198

亲子关系的好状态是什么 200

朵朵:我为什么永远都是错的 202

做智慧型父母,让孩子在关爱中幸福成长 205


【前言】

精进的父母,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作为一个从业超过30年的教育工作者,学生的心理健康一直是我关心的头等大事。

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伤,则是家长的苦,也是社会的痛。在所有的孩子中,青少年阶段的孩子一直是心理教育问题频发的群体。

青春期是人生中美好的时光,青春期也是人的心理和人格走向成熟稳定的关键时期。钟南山院士曾说:“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因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工作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在多元化的当今,孩子的需求已不是几十年前吃饱穿暖那样简单。新的发展提出了新的需求,这些需求无时无刻不考验着作为父母的智慧和家庭的养育能力。

身边时常出现的“问题孩子”,令家长牵肠挂肚;孩子厌学恐考、手机依赖、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离家出走、自伤轻生等种种心理问题,令家长无限焦急。而这些问题又是如何产生?它们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又该怎样化解呢?

心理咨询师高占民的新书,为我们解答了这些困惑。

市面上,有关青春期的心理自助书籍有很多,但只有这本书给人感觉生动而有料。书中包含了几十个案例故事,并附上了专业深入的分析解读,实用可行的方法技巧,可供家长、教育工作者和青少年参考、阅读。

现象背后有本质,行为深处有动机。这本书详细精准地分析了当今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对基本的特点也做了总结概括。如青春期孩子的9大基本特点——。又如父母关爱青春期孩子的8大关键点——可谓紧扣家长需求,与时俱进。

书中亦有理论方面的创新点。在基于安全感的基础上,高占民提出了4大心理需求——存在感、价值感、成就感和同在感。而“同在感”的提出,可谓本书的一大亮点。作者认为自我成长的终极状态莫过于实现同在感,而青少年无疑是注重自我成长的群体之一。因而,重视青少年的自我成长,是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愿高占民的新书能帮到更多的家长,助力青少年朋友实现心理健康。

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青春期问题研究专家 张宗斌


【免费在线读】

1

面对躁动的孩子,如何抚平叛逆的心

青春期的孩子经常面临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又是如何产生的?一个孩子如何安全度过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到底需要什么东西?而父母又要做那些事情?

在本章,我将教你如何对待一个正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孩子。

那些未成年孩子心理状态的数据画像

在这里,我将为各位读者提供两组数据,一组是关于上海市2020年青少年心理状况的调研报告,另一组是关于中学生心理咨询的统计数据。透过这两组数据,你将看到一些在未成年人身上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据2020年上海市青少年心理状况调研报告显示,在参与调查的770名上海市中小学生中,曾经遭遇当众羞辱的中小学生中有4.4%的霸凌者是同学,有9.4%的霸凌者是老师,而家长是霸凌者的比例达到了17.4%(请注意这组数字)。

遭遇羞辱,这些孩子会选择以什么方式来释放不良情绪呢?选择自我转移注意力的孩子占比达到43.5%,选择忍着不说的孩子则占24.4%,而选择向人倾诉、求助的孩子占比则是11.3%。

在接受采访的中小学生中,遭遇打骂的比例也同样令人触目惊心。从来没有挨过打的学生只占27.4%,挨过同学打的比例为2.1%,挨老师打的比例为1.6%,而挨家长打的比例则占到67.8%。挨其他人打的比例为 1.1% 。

同样在近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卫组织也联合发布了一组令人担忧的数据,在全球多达12亿10~19岁的青少年中有20%的青少年曾有过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报告显示,在广大的亚非拉欠发达国家和地区,10~19岁青少年中约15%的人曾有过自杀念头。而在15~19岁的青少年中,自杀已成为第二大死亡原因。

青少年儿童的心理问题,已日渐成为困扰各国发展的重要因素。

无独有偶,据近日发布的某二线城市中学生心理咨询数据显示,在接受调查的1913个现场咨询案例中,因为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父母向咨询机构求助的案例占比达到68.73%,学生本人的求助案例则占11.38%,其余家人求助的案例占比为19.89%。而接受救助的问题儿童,依据年级分布比例显示,初二学生占比,达到21.18%;初一学生为16.19%;高一学生为14.47%;初三学生占比达到17.32%,而高三学生占比达到18.64%,高二学生占比则为12.2%。

接受咨询的问题类型主要有学习与考试压力,涉及率为51.96%;手机依赖和“网瘾”,涉及率为49.88%;厌学、逃学、辍学,涉及率为41.89%;亲子矛盾冲突,涉及率为46.54%;焦虑、抑郁、恐惧等情绪压力,涉及率为43.76%;人际关系问题,涉及率为31.12%;青春期心理问题,涉及率为33.69%;无法适应挫折,涉及率为29.74%。

咨询过程中出现的“高频关键词汇”有抑郁、焦虑、作业、学习、手机、烦躁、父母、早恋、自残、压抑、失眠、好奇、药物、精神、霸凌、强迫、离家出走、自杀等词汇。

从来访的各种关系分析,以母子、母女居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中国式的传统家庭里,父亲往往了扮演了经常缺位的角色。

咨询中出现多的四类问题分别是:①学习与考试压力;②手机依赖;③亲子关系;④情绪压力。

通过对以上数据统计的分析,我们大致了解和掌握了我国未成年人心理状态的整体图像,可作为研究青少年叛逆期心理调查的重要参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