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研究《世说新语》的专家宁稼雨译注并解读

文学博士,南开大学英才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汉魏晋南北朝小说辑校笺证”首席专家

★精选底本,原文无删减

选用清光绪十七年(1891)王先谦思贤讲舍本

上下册共746页,书脊厚度达37毫米

★参考众家注释,汲取其精华,力求准确而精炼

参考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徐震堮《世说新语校笺》、李毓芙《世说新语新注》、姚宝元和刘福琪《世说新语文白对照全本》、张永言《世说新语辞典》、张万起《世说新语词典》等

生僻字注音;人物首次出现时介绍生平,再次出现也会简单说明,无需反复翻看前文

★译文力求“信达雅”,白话翻译,生动流畅

为每则故事添加解读,助你理解和领会故事的历史背景、文化知识和文学价值

为每则故事拟定四字标题,直指成语或典故;标出序号,方便阅读和记忆

★让你更加惊喜的印制工艺:触感膜

特性一:雾度高,使封面颜色呈现出特别的亚光效果

特性二:丝绒般光滑而细腻的触感

让你完全放心的印刷纸张

封面:250克铜版纸,衬纸:116克环保丝绒纸,正文:80克胶版纸

收到书后请要时间拆掉塑封感受一下~


【内容简介】

这不是一部史书,也不是某一个文学家和诗人的总集,而只是一部由许多颇短的小故事编纂而成的奇书。……每一篇几乎都有几句或一句隽语,表面简单淳朴,内容却深奥异常,令人回味无穷。——季羡林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403—444)组织门人编纂的一部笔记体小说,它可称为一部中古文化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中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品。

作为“国学经典·名家讲座”系列之一,本书由南开大学英才教授、国内研究《世说新语》的专家宁稼雨译注并解读,希望它远超小说的价值,能被现代更多的读者发现并挖掘。


【作者简介】

宁稼雨

文学博士,南开大学英才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汉魏晋南北朝小说辑校笺证”首席专家。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代表作有:《魏晋风度》《魏晋士人人格精神》《中国志人小说史》《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先唐叙事文学故事主题类型索引》《诸神的复活》《〈世说新语〉与魏晋风流》等,其研究成果多次获国家与省部级奖励。


【前言】

前言:一部中古文化的百科全书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403—444)组织门人编纂的一部笔记体小说,它可称为一部中古文化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中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品。

书中主要记叙了东汉至东晋时期世族文人的言行逸事。内容大多采集汉魏以来的小说和诸子、史传中的故事,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尚,参考价值极高。

其中大量篇幅记叙魏晋文人清谈玄学和人物品藻的活动。清谈玄学活动多在《言语》《文学》两门中。如《文学》记述,支道林在郭象、向秀解读的《庄子·逍遥游》之外,又标新立异,提出新的见解,为众人所青睐;谢尚与殷浩清言,竟汗流交面;孙盛与殷浩清谈入境,饭冷了再热,热了再冷,反复多次,可见谈玄的具体内容、形式,以及士人对谈玄的热衷。

人物品藻活动多在《赏誉》《品藻》二门中。如《品藻》记述,名辈共说一流人物将尽时,温峤便陡然失色,可见时人心理受人物品藻风气影响之大。《赏誉》记王戎目王衍之美赞,殷浩评王羲之之高誉等,可见人物品藻从汉魏时注重社会政治需要至晋代注重审美的历史变迁。

与玄学和清谈活动相关,书中还记载了很多魏晋文人放达怪诞之行和奇妙玄远之举,可见魏晋文人的审美人生态度和鲜明个性特征。如《任诞》记王徽之雪夜眠起,饮酒吟诗,又棹舟访友,至门却返,追求兴之所至的超脱境界。《雅量》记谢安与孙绰、王羲之泛海时,不顾生命危险,陶醉于狂风巨浪的壮观景色。《任诞》所记刘伶、阮籍等人嗜酒如命的故事,尤具个性色彩。观此可知魏晋文人的时代精神,故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称此书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书中还记载魏晋女子受时代潮流的影响,挣脱礼教束缚,追步名士风流。其中有主张自由婚姻者。如《惑溺》记韩寿和贾充之女两情相悦,私订终身,迫使家长同意;《假谲》记温峤与表妹心有灵犀,瞒过姑妈,如愿结合。也有婚后继续争取女子自主地位者。如《贤媛》记阮氏和诸葛诞之女据理力争,驳斥来自男子的歧视;而阮氏于丈夫被捕后镇定自若,应付局面,与礼教规范的贤妇淑女的形象已迥然相异。至于《贤媛》所记谢道韫的林下之风,则远胜闺房之秀。

书中还批判地继承了传统道德的精华部分,记载若干嘉言懿行。如 《德行》记阮裕因人未借其车而自疚焚车,荀巨伯愿代友人去死等。此外还有不少鞭挞丑恶现象的故事。如《汰侈》记石崇与王恺争豪斗富,《惑溺》记曹操父子争夺甄氏,《文学》记曹丕令曹植七步成诗等,均可见帝王权贵骄奢淫逸的生活和凶残暴虐之状。

本书艺术特点十分显著。突出的一点是以类相从的体制。此体将书中故事按内容分为若干门类,同一门类中故事性质相似,人物各异。单个人物事迹,又散见各门类中。于是门类与人物互为经纬,形成庞大的网状结构。读者既可据门类加强对某一方面内容的认识,亦可将人物在各门类故事中的形象合成完整形象。此体可追溯至秦汉时期的杂家著作和刘向的《说苑》《新序》,然本书采用此体已非子书说理之需,而成为编排故事、品骘人物的艺术匠心的体现。

此外,本书语言简约生动。作者常用只言片语勾勒形象、叙述故事,而颇能写出魏晋文人玄远澹约之气韵,具有传神写照之功效。前人对此美誉连篇,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谓其“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可谓中的之语。

本书艺术特点对后代影响极大。(后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