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如何写影评》是美国非常畅销的影评写作指导,也是非常专业的路数纯正、实操方便的写作指南,而专业性恰恰是目前国内影评非常稀有的特质。本书有方法、有范文,方便自学。本书自2009年由后浪出版公司引入第6版中文版以来,在我国也一直十分畅销。此次插图修订第8版,新增了如下亮点。

◎*电影实例和图解 早期电影的沧海遗珠

◎增订的延伸阅读清单 *修订的章末练习

◎关注动画与3D技术 修订互联网研究资源

◎扩充讨论电影的叙事 关注声音和剧本改编


【内容简介】

本书是美国畅销的影评写作指导。不论是简短的电影评论、课堂上的电影报告,还是长篇大论的研究论文,都可以从本书中找 到起步和深入的诀窍。作者不断的更新修订则确保全书既紧盯世界电影的*科技、美学形态,又不忘对电影历史观照拾遗。

书中除了介绍类型、作者论、意识形态、形式主义等电影批评方法,提供主要的观察角度和专业术语外,还细致入微地为读者提供翔实的写作技巧:从写观影笔记、搜集资料、开头、下结论、找论据、遣词造句、修改润色等细节,到如何开掘电影研究的广度与深度,等等。每一步骤均提供典型正反例文作为参考,可操作性极强。增订的研究材料、网站索引、延伸阅读则提供了便捷的查阅方向。无论对于初学者还是影评人,都是一本有章可循、平实质朴的写作工具书。


【作者简介】

蒂莫西·J·科里根(Timothy J. Corrigan),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英文系教授、电影学研究主任。在电影教育领域贡献卓越,曾在东京、罗马、阿姆斯特丹、巴黎和伦敦等地教授电影课程。

另著有《新德国电影:流离失所的影响》《维尔纳·赫尔措格的电影:在幻象与历史之间》《电影与文学:介绍与阅读》《电影理论中的批评视野》等。

译者简介

陆绍阳,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会长。

宋美凤,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影视传播专业硕士。

刘曦,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戏剧影视学专业硕士。

审订者简介

李迅,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影理论与美学、欧美电影、类型电影,著作有《当代欧美名片评析》(合著)、《欧洲电影分析》(合编),译著有《电影史:理论与实践》。


【媒体评论】

本书的写作所体现出的专业素质不容忽视。这种素质就是一个专业影评人应该具有的全面、丰富、准确的电影知识以及相应水平的史论修养。谁敢说这不是对国产影评*醒目的启示呢?

——李迅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怎样让自己的文字被别人认同,让看这些文字的读者相信你的观点和论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能否写好影评与一个人的艺术感觉、电影知识积累和文字表达能力三个方面有关。

——陆绍阳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前言】

前 言

  我认为,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展示了思考电影和评写电影二者的密切相关性。同样重要的是,本书也利用及深化了一个事实:学生评写的如果是他们喜欢的电影,他们会做得更好;此外,很少有其他事物能够与电影本身所受到的欢迎程度相提并论。一方面,本书帮助学生将观影的乐趣转化为阐述观影所带来的满足感。借助大量学生和专家的例子,本书从做笔记、初稿到润色过的文章,再到研究课题,展示了作为写作过程的一部分,一部影片的分析是如何变得更加敏锐而充满生气的。同时,本书假设我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会写得更加精彩。今天,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电影就是那个有趣的事物,《如何写影评》将大家对电影的喜爱及了解——包括学生非常熟悉的电影及那些他们可能只是听说过或看到过介绍的电影——作为鼓励和培养写作技巧的一种方式。

本书有三个目标:帮助电影系的老师节省时间,他们在向学生展示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和工业的复杂性时,往往发现学生的写作问题很棘手;通过阐明很多老师误以为学生已经知道的技巧来减轻学生写作中的焦虑;促进老师和学生间的有效交流。

第八版中的更新及增加材料

  我认为新版本的挑战在于:增补的内容不至于使本书显得笨重。为了保持本书的与时俱进,第八版主要作了以下七方面的修改:

■ 对动画与3D技术的讨论。

毋庸置疑,在过去的十年里,电影行业显著的变化之一就是,动画电影的生产量与重要性与日俱增,近的3D技术也是如此。尽管对这两者所产生的影响作出完全公平合理的评判已超出本书的范围,但此版依旧增加了对这两者的讨论,并且特别指出在书写它们的同时,如何用批判性的眼光看待它们。

对于电影评论者来说,互联网越来越成为阅读、观察和研究的重要资源;因此,这些不断变化和扩大的资源需要持续的更新。第八版编辑和增加了一些网站地址,学生们可以在那里找到很好的电影杂志、研究链接,并且本书次提供了下载或播放电影片段和完整电影的网址。

对电影叙事、声音和剧本改编必要的集中讨论,是学生和评论家们认为可以从额外的探讨中受益的三个领域。不用说,这些新增加的内容,并没有提供对这三种活动错综复杂之情况的完整而全面的说明。但是我认为,这一精细调整,使学生们对于电影的批判性思考部分的多个方面更加明确。

因为这一指南的目的不仅在于向学生介绍电影研究,并且好激发他们继续去开发这一兴趣,现在本书包含了一张“延伸阅读”的清单(见第179页)。这个简短、精心挑选的清单包含了那些对电影分析、电影历史和电影理论作出讨论的出色文本。

无论是否经常被利用,每一章末尾简短的练习在学生和讲师中间仍颇受欢迎。新版本又修订了一些内容,使它们保持新鲜和有效。

这本书每一个新版本调整的关键都包括将近期的电影汇集起来进行探讨和图解。尽管我坚持认为通过为学生提供老电影或外国电影来激发他们对可能不知道(但是应该知道!)的电影的好奇与兴趣至关重要,让他们熟悉近期的当代电影也同样重要。理想的情况下,这个做法将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对重点的讨论上来,从而促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写作。

第八版继续关注传统上被排除在历史主流之外的重要电影和电影制作者。在这里特别注意扩大无声电影和早期电影的覆盖面。然而本书明显不是对电影历史的综合介绍,它旨在提醒学生他们拥有大量的材料、人物和话题可以利用,去写出关于电影的好文章。

本书的价值

那些教授电影的人很少有时间去探讨怎样写关于电影的文章。我们大多数人都忙于展示电影和与之相关的书籍,并且通常被动地假定学生们知道怎样将他们的所看所想转换成一种能够被理解的书写形式。这种假定可能很普遍,并且情有可原,但从未像今天一样不可信赖。导师们一定越来越苦恼和叹息于那些热情洋溢的学生,他们看起来对电影了解甚多,并且谈到电影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却写出了令人困惑和失望的文章。

避免这种问题的一种方法就是凭借那些能够得出简短答案的测试。尽管这种方法有效且必需,特别在教授电影史的大型讲座中,但它回避了一些对于书写评论文章有用的需求,这种需求可以令学生的思考质量真正地与众不同。评论文章迫使学生运用特别的技巧:创造和专注于原创的想法;组织、维持和支撑那些想法,直到它们被充分地开发出来;通过修正描述的语言去调整认知;将合适的语法和句法作为论证论点展示过程的一部分;通过智能研究利用其他人的意见。

评写电影,简单地说,是回馈它们的诸多复杂方式中的一种。我认为,去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创能力和思维的严谨性,一位导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文章书写的练习。通过提取特别应用于电影评论的写作课堂的精华,以填补写作指南和电影研究教材间的空白,本书希望成为一个指引者。

尽管在大多数电影课堂上分析性写作是强调的重点,本书与其他大量的教材一起可以应用于许多方面,可以被那些相信评写电影是学习电影的一部分的教授运用。这是本简约而灵活的书,可以作为辅助参考或中心课本,适用于各式各样的写作课程或电影课程。在任何情况下,它的目标都是促发卓越的思考和优秀的电影评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