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一出长达276年的历史正剧男主角们】

“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兴会崛起于两淮江南的大明王朝,以金戈铁马气吞万里之势,成为中国历史上个自南向北统一天下的王朝,在广袤的东亚大地上演绎了一出长达276年之久的历史正剧,这期间的16位明朝皇帝当仁不让便是剧中的耀眼主角。他们的所作所为,无论朝堂之上的运筹帷幄,还是宫廷生活的爱恨情仇,都对亚洲历史乃至世界历史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于是便有了时代长河中的层层波澜,添了许多扑朔迷离的历史悬案。

【个性皇帝与他们的个性人生故事】

不论是从底层小和尚成功逆袭上位的开国皇帝明太祖、兵败被俘却能咸鱼翻身的明英宗,还是喜欢亲自上阵杀敌留下游龙戏凤传说的非主流皇帝明武宗、醉心炼丹二十年不上朝的大龄宅男明世宗……他们既是历史剧场的男主角,纵横捭阖、颠簸起伏;同时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喜怒哀乐,恩怨情仇……

【权威学者趣说历史】

复旦历史博士、中国社科院明史研究室专家,结合多年学术研究成果,为我们讲述明代十六位皇帝不寻常的传奇故事。秉承“正说历史”的精神,以通畅平实的语言和平民化的视角,将人物细致刻画与俯瞰历史进程融会贯通,使明太祖、明英宗、明武宗、明世宗、明熹宗等个性君王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今人面前;将靖难之役、夺门之变、大礼议、明宫三案等明朝历史上的各种历史之谜娓娓道来。本书2005年初版之时便已收到多方好评,十几年后作者吸收学术研究成果,对全书加以精心修订,使之更为完善。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用通畅平实的语言和平民化的视角,纵览明朝君王人生轨迹,将人物细致刻画与俯瞰历史进程融会贯通。使明太祖、明英宗、明武宗、明世宗、明熹宗等个性君王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今人面前;将靖难之役、夺门之变、大礼议、明宫三案等明朝历史上的各种历史之谜娓娓道来。作者凭借多年的史学素养积淀,秉承“正说历史”的精神,为我们讲述明代十六位皇帝不寻常的传奇故事,亦可从中透视明代纷繁复杂而又活泼生动的历史画面。


【作者简介】

许文继

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目前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史室,从事徽学与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发表论文多篇。

陈时龙

2004年复旦大学历史系获博士学位后来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明史室工作。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古代通史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国明史学会副秘书长。主要研究明代思想史、政治史。


【目录】

太祖朱元璋 洪武元年(1368)——三十一年(1398)

成功之路:草莽中走出的“真龙天子”/ 001

大权独揽:历史上少有的强势皇帝 / 009

屡兴大狱:滥杀功臣和刚猛治国 / 016朱元璋档案 / 020

相关阅读书目推荐 / 020

惠帝朱允炆 建文元年(1399)——四年(1402)

建文新政 / 022

叔侄大战 / 028

难觅遗踪 / 030

朱允炆档案 / 037

相关阅读书目推荐 / 037

成祖朱棣 永乐元年(1403)——二十二年(1424)

武功:马上天子 / 039

文治:名垂史册 / 047

智谋:计定江山 / 051

生母之谜 / 055

朱棣档案 / 060

相关阅读书目推荐 / 060

仁宗朱高炽 洪熙元年(1425)

盼皇位二十年 / 061

享大宝只一载 / 070

朱高炽档案 / 075

相关阅读书目推荐 / 075

宣宗朱瞻基 宣德元年(1426)——十年(1435)

自身:聪颖与勤奋 / 076

家庭:母后与皇后 / 081

国家:盛世与隐忧 / 084

朱瞻基档案 / 093

相关阅读书目推荐 / 093

英宗朱祁镇 正统元年(1436)——十四年(1449)

天顺元年(1457)——八年(1464)

谁是生母 / 094

谁是对手 / 098

谁是忠臣 / 102

朱祁镇档案 / 109

相关阅读书目推荐 / 109

代宗朱祁钰 景泰元年(1450)——八年(1457)

国难之际享位 / 111

夺门之变含恨 / 119

朱祁钰档案 / 125

相关阅读书目推荐 / 125

宪宗朱见深 成化元年(1465)——二十三年(1487)

一个贵妃:万娘娘 / 127

两个宦官:汪直与梁芳 / 133

三桩弊政:西厂、皇庄、传奉官 / 138

朱见深档案 / 144

相关阅读书目推荐 / 144

孝宗朱祐樘 弘治元年(1488)——十八年(1505)

良好的个人修养 / 146

践行一夫一妻制的皇帝 / 148

用人唯贤的有道之君 / 152

朱祐樘档案 / 157

相关阅读书目推荐 / 157

武宗朱厚照 正德元年(1506)——十六年(1521)

喜剧:天意与人事 / 158

闹剧:豹房与宣府 / 163

悲剧:淫乱与无嗣 / 166

正剧:皇权与军功 / 169

朱厚照档案 / 173

相关阅读书目推荐 / 173

世宗朱厚熜 嘉靖元年(1522)——四十五年(1566)

谁是我的父亲 / 174

谁续我的生命 / 181

谁做我的宠臣 / 185

朱厚熜档案 / 191

相关阅读书目推荐 / 191

穆宗朱载垕 隆庆元年(1567)——六年(1572)

内政:专任高拱 / 193

边事:俺答封贡 / 198

海事:开禁弭倭 / 203

朱载垕档案 / 207

相关阅读书目推荐 / 207

神宗朱翊钧 万历元年(1573)——四十八年(1620)

万历小皇帝 / 208

亲政时期 / 214

醉梦之期 / 223

朱翊钧档案 / 226

相关阅读书目推荐 / 226

光宗朱常洛 泰昌元年(1620)06

皇长子:争国本 / 227

皇太子:梃击案 / 230

皇帝:红丸案 / 234

身后:移宫案 / 237

朱常洛档案 / 242

相关阅读书目推荐 / 242

熹宗朱由校 天启元年(1621)——七年(1627)

太监魏忠贤 / 244

乳母客氏 / 247

皇后张嫣 / 251

信王朱由检 / 254

朱由校档案 / 257

相关阅读书目推荐 / 257

思宗朱由检 崇祯元年(1628)——十七年(1644)

自信:除魏忠贤 / 260

多疑:杀袁崇焕 / 263

躁刻:驭下太严 / 268

长公主、皇太子与朱三太子 / 272

朱由检档案 / 277

相关阅读书目推荐 / 277

附录

明代帝王世系(1368—1644)/ 278


【前言】

《正说明朝十六帝》早在 2005 年出版时,正赶上阎崇年先生自央视“百家讲坛”掀起的历史普及读物的热潮,遂夤缘一度 成为热销之书,发行了十余万册,在香港和台湾也都出了繁体版。 社会的热度固然是基础,内容也很重要。那时候两位作者都是不 到三十岁的青年,只因为读了多年的史书,对明代历史有很多想 说的话,便借此机会让这些话磅礴而出。细想起来,如果再晚几年, 也许就没有那样的写作激情了。

《正说明朝十六帝》以明代十六位皇帝为纲。按照毛佩琦先生的理解,明朝应该有十七位皇帝,那位北京崇祯帝自缢之后在 南京即位的南明弘光帝朱由崧还要计入,在 1645 年南京被清军攻 陷后明朝才正式覆亡。这当然是不同的学者对于一个朝代兴亡的 不同理解。如果按照清修《明史》以来的传统说法,十六帝的说 法自然更稳妥,因为清修《明史》的本纪部分只列了十六帝。

本书是紧紧围绕着皇帝的生平而展开的,类似于正史的本纪, 却也不同于正史的本纪。同的地方在于,写皇帝生平的同时始终 注重同时期的国家大事,例如写成化皇帝时附带写西厂、传奉官 等;不同的地方在于,为了让皇帝的生平读来更动人,我们在史 实的选择上不仅关注同时期重大事件,也更注重帝王生平的细节, 因此在史料的选择上就采入了不少明人笔记小说中的记载。因为整体的文风要求通俗易懂,那些来自笔记小说的史料多经过我们 的笔转写,以至于若干年后想要回溯其出处已变得难乎其难了。 这些细节让描写更具现场感。医官徐伟对坐在椅子上大限将到的 嘉靖帝说“皇上的龙袍在地上”,而过后嘉靖帝让人重赏徐伟的 忠心,只是因为他不是说“皇上的龙袍在地下”。还有比这更好 玩的细节,能让我们看见嘉靖皇帝修道多年却求生不能时的那颗 脆弱的玻璃心。能从十六帝的生平见到其性情,更隐然触摸到其 所在的那个时代的一些脉搏,这是《正说明朝十六帝》在那个时 期的历史普及中曾经有的一点贡献。

风潮总是来得快,也退得快。在大约几年的光景之后,大众 对历史普及读物似乎转向到更欣赏庄重而系统的史的作品,或是 各类简明的史的读本,各种通史的重印与新编就是表征之一。各 种历史普及读物写作的新的探索也从未停止过。“正说”系列本 身也似乎成了大众读物出版史中的一段历史了。其间有出版社联 系过重版事宜,但往往后搁置了。所以,到了真的可以重版的 时候,我们更为珍惜,欣慰其“重生”。于是,重新把书找出来, 认真地读一遍,修正其中一些不太合适的观点,改正了一些明显的错误,交付给出版社。希望没有经历过那个“正说”系列风行 时期的读者们能从本书中感受到一些读史的兴趣。

作者

2021.5.31


【书摘与插画】

盼皇位 20 年

永乐二年(1404),几经周折,朱棣册朱高炽为太子,出征 之时常令其监国。在以后的 20 年间,朱高炽与朱棣在权力的分享 上本来就会产生诸多矛盾,而且还有朱高炽的两个弟弟暗中争夺 储位,不断伺隙谗害,所以朱高炽的皇储位置坐得并不很舒服,有时几乎不保。

兄弟之争。朱棣有三个儿子:长子朱高炽,次子朱高煦,三 子朱高燧。朱棣是一位雄才伟略的马上皇帝,而朱高炽身体肥胖, 不善弓马,没有上过战场,特别是上了年纪之后有些行走不便, 与其父的差别较大,因此朱棣不是很喜欢他。朱高煦则能征惯战, 在靖难之役中数次救朱棣于危险之中,颇为成祖所倚重,事实上 成为皇位的有力争夺者。

朱高炽的母亲徐皇后是徐达的女儿,贤良淑德,喜欢读书, 人称“女诸生”。在母亲的教育下,朱高炽自幼端重沉静,言行得体。 他喜好学问,让儒臣给他讲授经史典籍,很少有缺席的时候。可 能是受到儒家学说的影响,他形成了仁厚的性格。一次,朱元璋 命朱高炽与秦、晋、周三王的世子分别检阅守卫四城的士兵。其 他三位世子回来很久了,他才后一个回来。朱元璋有些不高兴, 问他怎么用了这么久的时间。朱高炽对曰:“清晨太冷了,我等 到他们吃过早饭之后才检阅,所以回来晚了。”之后,朱元璋又 命他们分别批阅章奏。朱高炽只是将那些关系到军民利病的奏章 向祖父陈奏,对于文字有错误的没有陈奏。太祖问他是不是疏忽了, 没有看出错误的地方。他说没有疏忽,只是认为这些小错误不重要, 君主应该关心百姓的疾苦。太祖非常高兴,夸他“有君人之识”。

相比之下,朱高煦性情凶悍,为人狡诈。建文初,朱棣的三 个儿子滞留京师,朱棣为解除靖难的后顾之忧,上书请求建文帝 放归三个儿子,得允。朱高煦记恨舅父徐辉祖曾经训斥他行为不 端,这次竟然偷走了舅父的一匹好马,逃回北平。一路上惹是生非, 动辄杀戮,在涿州他还擅自杀死了驿站驿丞。

靖难兵起,朱棣经常率兵四处征战,朱高炽则留守北平。朱高煦随父出征,充任前锋,屡立战功。白沟河之战中,朱棣被瞿能父 子紧紧追赶,情势危急万分。这时朱高煦领数千精兵赶到,奋勇厮杀, 才使朱棣脱离险境。东昌大战,燕军被南军击溃,又是朱高煦率军 奋力抵抗,击退了南军。正是由于朱高煦这几次在关键时刻挽救了 朱棣的性命,扭转了不利的战局,为朱棣夺得江山立下了赫赫战功, 而且朱棣认为三子之中只有朱高煦像自己,因此更加受到钟爱。 建文四年(1402),朱棣在渡过长江之前,曾经向朱高煦暗示过朱 高炽体弱多病,事成之后有意立朱高煦为太子。

反观朱高炽,在 4 年靖难之役中,没有在前线冲锋陷阵的经历, 一直坐镇后方,留守北平。他在这场战争中辉煌的事情,就是 建文元年主持北平保卫战。耿炳文兵败退守真定,对此建文帝很 不满,命李景隆代替,合兵 50 万直扑北平。当时朱棣正率兵北上 收编宁王的军队,北京城守备薄弱。《仁宗实录》中说:“(高炽) 奉命居守,时将士精锐者皆从征,城中所余老弱不及十一。”《明 史》也说:“成祖举兵,世子守北平,善拊士卒,以万人拒李景 隆五十万众,城赖以全。”面对这种危急的情况,朱高炽没有惊慌, 而是在老将顾成的辅佐下,有条不紊地安排防守力量,制造守城 兵器。他自知责任重大,经常到军民中间嘘寒问暖,深得民心、 军心。每天起早贪黑,睡不过四五个小时。正是在朱高炽的精心 安排和鼓舞之下,全城军民齐心,斗志昂扬。朱棣出征前曾嘱咐 朱高炽只可防守,不要出战。朱高炽没有拘泥于成祖的嘱咐,而 是抓住时机,派遣勇士在半夜里偷入南军军营,放火骚扰。这种 做法很有效,南军因此提心吊胆,不能安眠入睡,削弱了战斗力。 彰义门一度被瞿能父子攻破,幸亏李景隆指挥无方,让瞿能父子 等待大军同入,丧失了扩大战果的时机。朱高炽马上抓住机会,命人连夜提水浇城。时值隆冬,滴水成冰,一夜间修复了城墙, 坚不可摧。就这样,在朱高炽的组织下,北京城在数十万大军的 猛攻下安如磐石,直到朱棣回军击败李景隆,并与之里外合击, 打败了攻城的军队。建文三年,朱棣差点中计杀掉朱高炽。原来,不但朱高煦对世 子的位置虎视眈眈,而且朱高燧也暗中勾结太监高俨,监视朱高炽 的一举一动,多次在成祖面前陷害朱高炽。方孝孺得知了这种情况, 使用反间计,劝说建文帝派人送给燕世子朱高炽玺书,劝诱他依附 朝廷。高俨探知这件事,偷偷向朱棣密报,说世子要私通朝廷。 朱棣将信将疑,征询朱高煦的意见。朱高煦趁机在朱棣面前诋毁 其兄,说朱高炽本来就与建文帝关系很好。幸好朱高炽深知其中 的利害关系,没有开启信封,直接命人将书信交给朱棣。朱棣看到 书信,才幡然醒悟,暗叹自己几乎误杀世子。这件事表面上看起来 是建文朝的反间计,其实也反映了朱棣三个儿子之间的明争暗斗。

朱棣南京登基之后,没有马上册封世子朱高炽为皇太子,因 此不免引起更立太子的猜测。按照常理,朱高炽早在洪武年间就 已经为世子,如今册立为皇太子乃顺理成章之事。可是,朱棣认 为朱高炽儒雅有余而英武不足,朱高煦随自己南征北哉,屡立奇功, 勇武之气与自己相仿,所以朱棣在两子之间动摇不定,确定不了 立谁为太子。早在靖难之时,朱棣就曾流露过改立朱高煦为太子的 言语,但世子朱高炽没有什么过错,找不到合适的借口废掉。另外, 废长立幼也不符合太祖定下的嫡长子继承制度,而成祖即位前后 处处以恢复太祖祖制相号召,如今改立太子,等于在天下人面前 自己打自己嘴巴子,这也是他难以下定决心更立太子的重要因素。

成祖的做法引起了朝臣的担心。淇国公丘福和驸马王宁等人以为朱棣不立太子的做法是在暗示更立人选,所以多次建议成祖 立朱高煦为太子。这是因为,他们多是靖难功臣,与朱高煦共同 征战多年,相互熟悉。文臣则大多支持朱高炽,希望储位早定, 这有助于国家的安定。永乐元年(1403)正月,群臣上表请求册 立太子。朱棣借口朱高炽正是求学上进的阶段,以后再议,暂时 搁下。三月,群臣再次上表,请立朱高炽,成祖仍然未允。四月, 周王亲自上书,请求册立朱高炽为皇太子。周王是朱棣的同母弟, 关系为密切。然而,成祖依旧未允。由此可见,朱棣当时的确 非常犹豫,还没有决定册立人选。

据说后来朱棣下定决心,与解缙有很大的关系。解缙,江西 吉水人,洪武二十一年中进士,年仅 19 岁。青年解缙才华横溢, 曾上万言书,对洪武年间的政治局势有着深刻的批评,受到太祖 赞赏。开国功臣韩国公李善长因党狱得罪而死,解缙代人上疏申 冤,太祖知道了也不怪罪。解缙才大气傲,在官场上往往得罪同 僚,太祖为了保护他,让其父带他回家进学,说:“大器可以晚成, 十年后我再大用你,也不算晚。”没等到 10 年,在第八年头上, 太祖死去。解缙也就做了建文朝的翰林待诏。成祖即位,解缙与 杨士奇、杨荣等 7 人组成内阁,成为成祖的核心顾问之一。成祖 曾经私下里征求解缙皇太子的人选。解缙是支持朱高炽的,就说: “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朱棣闻言,没有说话,也没有什么 表情。解缙接着说道:“好圣孙。”朱棣听此言后,连连点头, 由是主意乃定。永乐二年(1404)四月,朱棣正式册立朱高炽为 皇太子,同时册封朱高煦为汉王,朱高燧为赵王。这里的“好圣孙” 指的是成祖孙、朱高炽长子朱瞻基。原来朱瞻基自幼聪颖机敏, 为成祖所钟爱,后来成祖亲征蒙古时,特意带上他,有历练之意,为日后为君积累经验。解缙没有想到,正是这句话,给他带来了 杀身之祸。朱高煦得知此事,深恨解缙。不幸的是,朱高炽被立 为太子后,却常常不合成祖的心意。成祖对解缙的态度也慢慢发 生了变化。朱高煦却宠爱日隆,“礼秩逾嫡”,解缙劝告成祖说:“您 这样做,是开启争端啊,不可取。”成祖大怒,认为解缙是离间 他们父子,后来找了个借口将解缙降调外职。永乐八年(1410), 解缙入京奏事,刚好赶上成祖北征,拜谒了监国的皇太子朱高炽, 没有等成祖返回就离京返还。久已怀恨在心的朱高煦趁机向成祖 进言,说解缙伺候成祖外出,私自觐见太子而不等皇帝回来,无 人臣礼。成祖震怒,将解缙逮下诏狱,拷掠备至。十三年(1415), 锦衣卫指挥纪纲进呈在狱的囚犯册籍,成祖看到解缙姓名,很诧异, 说了句:“缙犹在耶?”纪纲领会成祖的意思,回去后将解缙灌醉, 埋在积雪中,不一会儿就冻死了,死时只有 47 岁。解缙对明代的 文化多有贡献,主持纂修《太祖实录》和《永乐大典》。就是这 样的一个才子,本来深受成祖信用,然而夹在朱高炽和朱高煦之间, 无端地成了政治牺牲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