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马氏文通》收录上自晚清下至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海外华人学者的原创学术名著(包括外文著作),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体兼及其他,涵盖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学等众多学科。


【内容简介】

《马氏文通》以古汉语为研究对象,把西方的语法学成功地引进中国,创立了个完整的汉语语法体系,奠定了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块基石。汉语研究,应立足汉语,弘扬传统,融汇古今中外,《马氏文通》融汇汉语传统和外来的理论方法研究汉语自己的问题,在学习外来理论和方法上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光辉的典范。


【作者简介】

马建忠(1845-1900),别名乾,学名马斯才,字眉叔。江苏丹徒(今属镇江)人,是《文献通考》作者马端临第二十世孙。太平军进军江南时,随家徙居上海。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因愤外患日深,开始研习西学。主要著作有《适可斋记言记行》、有《文通》(通称《马氏文通》)十卷,以拉丁文法研究汉文经籍的语言结构规律,为中国部较系统的语法著作。


【目录】

重印《馬氏文通》序 吕叔湘

後序

例言

正名卷之一

實字卷之二

名字二之一

代字二之二

指名代字二之三

接讀代字二之四

詢問代字二之五

指示代字二之六

實字卷之三

主次三之一

偏次三之二

賓次三之三

同次三之四

静字三之五

滋静三之六

表詞三之七

論比三之八

實字卷之四

外動字四之一

受動字四之二

内動字四之三

同動助動四之四

無屬動字四之五

實字卷之五

動字假借五之一

動字辨音五之二

動字相承五之三

散動諸式五之四

實字卷之六

狀字諸用六之一

狀字假借六之二

狀字諸式六之三

狀字别義六之四

虚字卷之七

介字

之字之用七之一

於字之用七之二

以字之用七之三

與字之用七之四

爲字之用七之五

由用微自諸字七之六

虚字卷之八

提起連字八之一

承接連字八之二

承接連字八之三

轉捩連字八之四

推拓連字八之五

虚字卷之九

傳信助字九之一

傳信助字九之二

傳信助字九之三

傳信助字九之四

傳疑助字九之五

合助助字九之六

歎字九之七

論句讀卷之十

彖一

彖二

彖三

彖四

彖五

彖六

彖七

編輯後記

馬建忠先生學術年表 宋紹年

馬建忠與《馬氏文通》 宋紹年


【前言】

《马氏文通》出版已经有八十多年了,可还是值得一读。它是我国部讲语法的书,研究中国语法学史的人当然非读不可。可是我说值得一读不是这个意思,我不是把它当作考古学标本向读者推荐的。我推荐它是因为我们还可以从它学到些东西。
  首先,《文通》收集了大量的古汉语例句,大约有七千到八千句。比它后出来的讲古汉语语法的书好像还没有一本裹边的例句有它的多。这些例句裹边有不少,作者没有作出令人满意的分析,就是现在也仍然缺乏令人满意的分析。但是《文通》把它们摆了出来,而后出的书,包括我自己的,却把它们藏起来了。也许,为了教学的方便,不能不这样做,但是对于这门科学的进步,这种做法显然是不足取的。
  其次,《文通》的作者不以分类和举例为满足,他要尝试指出其中的规律。例如,疑问代词作宾语,位置在动词之前;否定句里代词作宾语,位置在动词之前;都是《文通》次系统地论述的。又如吾、我、予、余用法的异同,尔、汝、若、而用法的异同,作者都尽可能加以分辨。有时连很容易被人忽略的细节也不放过,例如他说:“吾、我、予之为偏次也,概无之字为间,而余字有之,故特表之。”尽管这些规律不见得概括得很周到,这种精神是令人钦佩的。
  又其次,作者不愿意把自己局限在严格意义的语法范围之内,常常要涉及修辞。例如他说:“偏正两次之间,之字参否无常。惟语欲其偶,便于口诵,故偏正两奇,合之为偶者,则不参之字。


【免费在线读】

惟字之在句读也必有其所,而字字相配必从其类,类别而后进论夫句读焉。夫字类与句读,古书中无论及者,故字类与字在句读所居先后之处,古亦未有其名。夫名不正则言不顺,语曰:“必也正名乎。”是书所论者三,首正名,次字类,次句读。
  古经籍历数千年传诵至今,其字句浑然,初无成法之可指。乃同一字也,同一句也,有一书迭见者,有他书互见者。是宜博引旁证,互相比拟,因其当然以进求其所同所异之所以然,而后着为典则,义训昭然。但其间不无得失,所望后之同志匡其不逮,俾臻美备。
  此书在泰西名为“葛郎玛”。葛郎玛者,音原希腊,训曰字式,犹云学文之程序也。各国皆有本国之葛郎玛,大旨相似,所异者音韵与字形耳。童蒙入塾,先学切音而后授以葛郎玛,凡字之分类与所以配用成句之式具在。明于此,无不文从字顺,而后进学格致数度,旁及舆图史乘,绰有余力,未及弱冠,已斐然有成矣。此书系仿葛郎玛而作,后先次序皆有定程,观是书者,稍一凌躐,必至无从领悟。如能自始至终,循序渐进,将逐条详加体味,不惟执笔学中国古文词印有左宜右有之妙,其于学泰西古今之一切文字,以视自来学西文者,盖事半功倍矣。
  ……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