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哲思金句

人想要寻找自我,?先遇见的就是孤独。

每个人都还藏着一个干干净净的自己,遇见了便会落泪。

比互相理解更重要的,是在不理解的地方去发现彼此的尊重。

无论这个世界多么沧桑,“美好”仍是拿来理解这个世界?好的方式。

现在才知道,一路走来的风尘是拍不掉的,你得像蚌一样,把砂粒变成珍珠。

…………

编辑推荐

2020年5月份,半山出版了他的本散文集,名字叫《生活无法逃避,但你可以选择》。书上市后我多次收到读者的良好反馈,听到读者说因为半山的文章想通了一些事情,听到读者说他把这本书分享给同事,同事也很喜欢,看到读者拍来的写在书上的密密麻麻的读书笔记,看到购买评论下面那些真诚的留言,我都感到自豪。读者对半山的认可,于我也是莫大的激励,我也把这份美好分享给半山,让他知道,他写的文章在治愈人心,在点醒人。他在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新书《半山文集:心的回响》不是长篇文章,而是精辟语段,内容不多,但也不可走马观花般阅读。偶尔闲暇,翻翻看,与读者通过简练的文字进行交流,也是极好的。

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推荐给有缘的读者。

读者推荐

喜欢半山七年了,他给我带来了不少改变。我看他写的《皈依自己》看得我潸然泪下,我一直从心里叛逆我的父母,渐渐地我能和父母和解了。

——读者日不拢耸

读《半山文集》有什么意义呢?能明白老师分享给我们的这些对生命的理解和诠释,并践行这些理解,创造性地去发扬这些理解,便是意义。

——读者瑶瑶

因为一篇文章《内心敏感的人儿是水做的》接触到半山老师的文章。半山老师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山居六年独特的心灵体验,让他的话语时常会有一种治愈人心的魅力。

读者阿木

有时觉得他的话很精辟,有时觉得他写了废话,有时候觉得他写的是错的。我知道无论他听到哪种声音,都会投以真诚的微笑。感谢半山,引导我成长并保持思想独立。

——读者顾行知


【内容简介】

我在峨眉半山有一间小屋,我在这里读书、写作、思考,与大山对话,与自己对话,通过文字与过去、现在的我碰撞,向所有给我启悟的,包括山川草木、见过的和未见过的读者,发出回响。这些回响是从我心底发出的,是纯粹的、真诚的、平静的、美好的,是对于社交、阅读、思考、感情、成长等哲学话题的感悟、总结。

两本文稿,一本是2020年首次结集出版的散文集,另一本事由我居山六年来所写的发表于网络的被关注、转发较多,算是被广泛认可的一部分零散的语句汇集而成,加了一些彩色插图。其中有些是几年前写的,或许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快节奏,落伍了;有的观点是片面的,朋友们多多批评,多多交流。愿:在遇见美好的路上结缘更多的伙伴。


【作者简介】

半山,曾在多家知名企业任高管,亦曾多次创业,后厌倦都市生活,在峨眉山独居,潜心读书写作已六年。居山伴水而不以隐士自居,流量很大却懒得接商业广告,被读者朋友们认为是网络上难得的清流。文章主要首发在自己的微博账号“半山文集”上,其金句常被广泛转发。


【目录】

半山文集:生活无法逃避,但你可以选择》

章│不忘初心,从容独行

给女儿的一封信

人正走向独来独往的世界

你现在去理解,一切都还来得及

我的完整与破碎

戏说我们的人生意义

结束和开始

物质背叛了人,还是人背叛了生活?

心与世界,哪一个更需要丰富?

那些迷失的自己,你找回来了吗?

要小心被观念抹杀掉人生

去经历,去犯错面具

你所拥有的繁华印象

第二章│活在当下,即知去处

什么是活在当下

别给我扯什么极简主义

生活无法逃避,但你可以选择

写给天下父母的“不听老人言”

情人节,说说“情为何物”

命运,不过是那些变不成行为的思想

活在当下

偷得浮生半日闲

你每天都在使用的价值观

你必须要领悟的:理解是一种过程

人到中年

不识好歹,不亦乐乎?

学会爱上一个不好不坏的世界

究竟什么样的人,可以相伴一生?

我终于学会了生活

第三章│研磨孤独,享受自在

改变自己究竟得有多难

在大山深处独居的乐子

熟悉的诅咒

山居日志· 一

看不见的风景

冬日阳光

人生的过客

山居日志 ·二

山居日志 ·三

人际关系的真相

我有一家客栈

七里村的人情味

第四章│做回自己,瞬时觉醒

厌倦是怎么来的

近很迷茫

你到底在等待什么

心灵的自由

优点与缺点

这样不停地痛苦下去就该折返了

爱情关系里的真谛

元宵节祝福 : 人生说明书

要做自己的主人,其实是很难的

第五章│内心安宁,便是归途

我以为人生该追求一种花光用光的感觉

什么是静

一颗完整的心灵

滚滚红尘,人间归途

医院日记

在医院里的一些感悟

山里的老人

写作与阅读皆是灵性的体现

漫话音乐

一个人的审美力

被手机预定的人生

感官生活的新意·上篇

感官生活的新意·下篇

生活的归属感

愿生有去处,心有归途

《半山文集:心的回响》

遇见美好 |001

关 系 |045

阅读、思考 |125

爱情、男和女 |173

孤 独 |203

痛苦还是快乐 |243


【书摘与插画】

要小心被观念抹杀掉人生

人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多数决定自己行为的观念,都是从外面学来的,甚至是被环境强加的。人们本应该根据自己的感觉去和世界相处,去和他人相处,去和自己相处,但在现实生活中, 人们却是拿各种观念去和这个世界相处。

大脑里拥有各种各样的概念、观念、思想,造就了人们从感觉直接到观念,观念引发判断,判断引起行动的行为模式,任由各种观念主宰着人们的生活。

感觉的世界,本是一个极其丰富的世界,可以说这个世界有多丰富,人们的感受就应该有多丰富。

所谓丰富的人生,毫无疑问,指的是感觉丰富的人生。

但是,观念阻断了这种丰富,当人产生某种感觉的时候,大脑存贮的观念立刻就产生应对。感觉还没有深入,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延展,大脑中的结果已经显现,人们看见的、听见的、触碰到的,往往瞬间就变成了词汇,看见一株植物,大脑中瞬间就变成了“树”这个词,这个词会阻断眼睛继续看下去,去看清楚这是怎样的一棵树,去看见树的枝、干、叶、树皮、果实……若是这棵树开着花,大脑里出现的词汇完全有可能只是花,而不是一棵什么树开出了怎样的花。

词汇让人们无法看见完整的事物,观念让人们无法深入自己的生命,大脑中的各种瞬间成形的套路,让人们根本无法体验到生命的细节和完整,人们的偏见由此而来,肤浅也由此而来,单调、无聊且乏味的人生,皆由此而来。

人无法深入自己的感觉,就无法深入自己,也无法真实地认识自己,更别提可以深入自己的生活。

人们只是看见事物的一个面,立刻就被某个词汇所牵制了, 这个词在大脑中预先存储的内涵外延,替代了人们对这个事物当下的认知,人们总是这样去看世界,当然也就只能这样看待自己, 观念让这个世界陈旧不堪,“自己”不过是一个既定的词汇,一个概念罢了,我们又如何能遇见所谓的“全新的自己”呢?

世界正在越变越快,为了跟上节奏,感觉似乎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人们忽视一切感觉,不惜直接在观念上进行思考,从一个观念抵达另一个观念,观念越变越快,越来越新,不过都不是自己原生的观念,是大家前呼后拥,携手奔向一个地方去的观念,

从而导致所有人都在做同样的事情,过同样的人生,互相踩踏, 互相推挤而引发焦虑,即所谓假装在生活,让真正的生活成了世上罕见的事情。

现在人们在乎的,只是自己在挣钱的观念上是否做到了日新月异,所导致的行为也只表现在挣钱的方式方法上是否走在了前沿,连关注的资讯,以及所谓的学习和提升,也只与怎样才能挣到更多钱相关,似乎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热衷于学习(挣钱), 历史上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般,拥有如此之多的聪明人。

但是,对于人生,对于生活,对于认识自己,人们从未更新过任何观念。人们缺乏的,是对自己生命的知觉,没有感觉何来的感受,没有感受何来的领悟,没有领悟哪来的更新。生活条件确实变好了,但正在过生活的人却是旧的,生活条件的变化并没有带给人新鲜的感受,生活的美好,正是这样子不见的。

事实上现在的人们,越学习越是焦虑,越聪明越是焦虑,越有钱越是焦虑,却从不去梳理自己的感受,从生命的源头上去学习和改变自己。

人们在童年时,都曾经拥有过玩什么都可以彻底、玩什么都可以尽兴的快乐体验,拥有过各种各样惊喜的体验,拥有过各种各样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一旦变成成年人,人们发现自己做什么都无法彻底,玩什么都不尽兴,好奇心没了,新鲜感也没了,有惊却无喜。其深层次的原因,仍然是被概念、观念以及所谓的思想,偷走了我们对生命的体验,抹杀了体验带来的感受和人生快乐。

人们初的人生观念都是舶来品,人们拥有的人生观念常常是通用型的,唯有这样,人才可以融入社会。然而,融入社会不是让一个人消失在人群里,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一个人对于生命的感觉,以及世界给自己的感受,与别人往往大相径庭。独特的感受与通常的观念之间不停地冲突,人必须要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修正自己的观念,甚至颠覆掉过去的观念,从而找回自己原生的观念,这才完成了人们常说的“找到自己”,重新把自己与他人区分开来,唯有这样的人,才能开始真正地做自己。

这个世界及古代的智者,一直在提倡人们进行所谓的独立思考。这个对于当代人似乎太高级了,什么叫独立思考呢?人们的思考建立在观念之上,观念本来应该源于人们自己对生命的体验, 体验应该源于自己的感受,说独立思考不如先说独立的感受、独特的感觉和自己的领悟。没有以这些为基础,人生的观念不过是别人的,还拿什么来进行独立思考,没有独立思考,又拿什么来做自己。

人生充满了各种各样熟透了的套路,这些套路已经被重复了几千年,其实都已经被上千亿的人用烂了,已经有臭味了,想想这真的是悲剧。能变成喜剧的,只剩下拿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去获得因为做自己,而带来的独一无二的感觉。

人们也许并不知道,人生还有完全凭直觉而无观念的生活模式。智者们所说的“无我”的境界,或是去掉“我执”,无不是针对人们被各种观念、概念所充斥的大脑,以及痛苦、疲惫和厌倦的灵魂,摆脱这样的自我,重新打开自己灵性的知觉,重新认

识自己和这个世界。人生,由内而外地去更新才是王道。我能这样说,是因为我已经做到了。

让我们回到源头吧,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不在于外表, 不在于思想,而在于独特的感觉。

零下一度,我在瑟瑟发抖,你说:还好;我说那是粉色,你说那个是红色;我流着泪说“好美”,你无动于衷。

我就是我。一旦失去了独特的感觉,我未必是我,你未必是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