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是德裔美国心理学家、格式塔派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的代表作,首版于1936年。格式塔心理学自1912年成立以来,一向偏重于知觉的研究,批评家常以格式塔的原则未能应用于情意心理学为憾。勒温的研究便填补了这个缺憾。勒温认为情意的研究较知觉研究更重要。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绪论——心理学的现状;定律的构成与情境的陈述;生活空间陈述的概念;心理生活空间的内容与外延等内容。它以20世纪心理学中具有重大影响的一派、一家、一人、一说为原则,涉及到的流派有元素主义、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策动学说、格式塔原理、精神分析、认知理论、人本主义等。从每一liu派或家系中选出一位创始人或代表人物的学说,从中可以看到这些学说对20世纪心理发展的影响,以及它们自身的地位和成就。本书理论丰富,观点别具一格,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1890-1947),德国心理学家。生于普鲁士的莫吉尔潇(今属波兰)的一个犹太人家庭,受教于弗赖堡、慕尼黑及柏林大学,在心理学家斯顿夫指导下。于1914年在柏林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创建了勒温心理学体系,即拓扑心理学。

译者简介:

高觉敷(1896.11.06-1993.02.15),男,原名卓,字觉敷,以字行。浙江温州人。心理学家、教育家。曾被南京市授予"劳动模范"称号、江苏省总工会授予"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和立功奖章,曾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高觉敷,1916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英文部。1918年,被选送到香港大学教育系学习,1923年毕业并获文学学士学位。1984年,任普通心理学博士生导师。

高觉敷长期从事心理学教育和心理学的研究,尤专心于心理学史的研究。被称为中国当代心理学大师。


【目录】

代序——致苛勒函

鸣谢

编 心理学的问题和拓扑心理学

及向量心理学的基础

章 绪论——心理学的现状

第二章 定律的构成与情境的陈述

第三章 生活空间陈述的概念

第四章 心理生活空间的内容与外延

第五章 心理学内的因果关系

第六章 心理生活空间是有数学意义的空间

第七章 心理的空间与心理的动力学

第八章 心理的宇宙与物理的宇宙

第九章 数学的陈述与心理的学说

第二编 拓扑几何学的心理学

A.心理学的基本的拓扑几何学概念

第十章 心理学的基本的拓扑几何学概念

B.心理环境的拓扑心理学

第十一章 心理的区域移动与交通

第十二章 心理区域的疆界

第十三章 两个区域的相对的位置

第十四章 结构的变化

第十五章 生活空间为有限结构的空间

C.人的拓扑几何学

第十六章 人是生活空间中的一个分化的区域

第十七章 人的陈述的基本的概念与配合的定义

D.生活空间的维度

第十八章 生活空间的维度

参考文献

名词集解

人名索引

主题索引

附录:有关拓扑心理学的几个理论问题(高觉敷)

后记


【前言】

亲爱的苛勒:
  此书是多年研究的结果。
  记得十余年前,我觉得黑板上用以对心理学班说明某些问题的图形,或不仅为说明,可兼为现实概念的陈述。我对于科学理论很有兴趣。1912年在做学生的时候,已主张心理学讨论同时存在的许多事实,也许不能不兼用时间概念和空间概念(不同于当时公认的哲学信条)。我对于点集(point sets)的学说略有所知,微觉数学新兴的分支拓扑几何学(topology),也许可以辅助心理学成为一门道地的科学。我乃开始研究拓扑几何学而采用其概念,不久便觉得这些概念特别适用于心理学的特殊问题。
  这个研究的计划开展迅速,使我所讨论的心理学的疆域不能不日趋扩大,而所欲处理的问题也不能不日趋复杂。因此,此书经过多次未刊行的版本而“向量心理学”(vector psychology)仍未被容纳在内。其主要的困难不在于数学问题或至少与拓扑几何学有关问题的掌握。我有几次试用拓扑几何学的较复杂的概念以后,乃知道只能对简单的拓扑几何学的概念才可以应付,而较有效果。当然,向量心理学需要更繁难的数学概念,甚至还必须更深入数学未开辟的园地。但是主要的困难在介于心理学和数学之间的问题。
  至少自相对论为始,我们知道经验科学对动力概念阐释或甚至定律的核定,都有几分可以自由,而且只有包括概念、配合说明和定律的整个体系,才可称为真或伪,适用或不适用于经验的事实。但是这个自由是否有利也属可疑。因为可能的多重性(mani-fold of possibilities)意即指不确定性(uncertainty)。而心理学又为一年轻的科学,它的概念几乎都悬而未决,便觉得以这种无定为苦。心理学如果进展而为逻辑周密的科学,则其所有定义将不复自由了。因为那时的定义就是深刻的论断(far-reaching conclu-sions),既以概念问题的掌握为先件,便更须全受客观事实的控制了。
  理论心理学在它的现阶段必须试图发展这样一种概念的体系表示出一个格式塔所有的一切特点。所谓格式塔者,其任何部分都有赖于任何其他部分。由于我们还没有事实的知识可用以决定这个概念的体系,而这个概念的体系若未发展,复无从获得这个所谓“事实”的知识,所以我们似仅有一个可能的方法,就是用试探的步骤慢慢进展,有所论断,宁愿慎重,常着眼于心理学的全野,而与心理学的实际探究保持密切的接触。
  这种进展,有可能需要一个集体的合作。我常觉得自己一个人不能作有效的思考。我希望这个障碍,在我们这里,反为有益,因为它可使此书变成一个集体的作品。认识您的人们,知道您对于“心理学派”不感兴趣,而此书的主要诱因之一,就是要创立一种心理学的语言,可为各学派所了解,而不自外于其他各派。(同时我复尽力消除格式塔学派不自相攻击的神话。)


【免费在线读】

 《拓扑心理学原理(汉译名著本)》:
  心理学就其发展的现状而言,只能算是一门新进的科学。它仅有感觉和知觉方面比较已建立起来,有稳定的进步,其科学性也得到充分的承认,其所得的结果也几乎完全基于实验的论证,其学说虽或互相矛盾,而其方法则有较稳固的基础。反之,意志、需求(needs)及人格的心理学虽常引起一般人的兴趣,但其进步则远不相及。即使近在十五年前,学者还认为这些历程有特殊的性质,不适宜于科学的方法。所有少量已经完成的实验研究,都似太牵强而抽象,不能发现其真实的历程。大家都认为这些稍纵即逝、万分复杂的历程,至少就人类说,是没有实验的可能的。所以这些历程问题的处理在欧洲都采用半文半哲的方法,而在美国则有用测验研究个别差异的趋势。
  对于这些较深奥的问题曾作过一种惊人的研究的只有弗洛伊德(S.Freud)。但是精神分析学者要完全以个案的研究及治疗工作为寻求通则的基础。由多数科学家看来,在方法上也似不可靠。
  这种研究的难度及其引起怀疑的气氛阻碍了意志及需求的实验心理学的发展。相反,心理学的许多分支却已到达一个需要综合的时期了。如儿童心理学对于各年龄阶段的语言、游戏及他种行为方式已搜集了许多事实。动物心理学已解决了许多较简单的问题,而开始研究包括较广的而更接近人性的问题。心理病理学也已有许多事实,须与正常心理学的事实融会贯通。后,社会心理学的问题本跨越于这些不同的分支之上,现在也日渐增加其重要了。
  在这些方面,我们已经得到许多有价值的材料。同时对于已往的成就也采取更加批判的态度,而尤以近时为甚。在美国,对于纯粹统计的方法也似渐失去信仰。而测验的乱用则受到前数年不易想像的指摘。
  学者渐觉仅从事于事实的搜集必至杂乱无章。搜集事实在科学的某些时期之内是不可缺乏的,因为这是反抗以哲学思辨制造理论的良策。但是收集事实对于事件(events)的因果及条件问题不能予以满意的答复。我们只是利用理论的辅助才可决定因果的关系。没有理论的科学是盲目的,因为它无法组织事实而指示探究的方向。而且即就实用的观点看来,单从事于事实的采集,其价值也极属有限。因为它不能解答实用上较重要的问题——例如在某种具体的情境之内,一个人须作何种活动才可有欲求而得的效果呢?要答复这个问题,便需要一种理论,一种经验的而非思辨的理论。所以理论与事实有密切的关系。
  心理学所需要的概念务求不仅适用于一个分支,如儿童心理学、动物心理学或心理病理学,尤须同等适用于全野。我们须用相同的概念处理情绪生活和行为的问题:婴儿、青年和老人的问题;健康人和病者的问题;动物和人类的问题;人格和环境的问题。这岂不是要重返于思辨的体系吗?我可以应一声“是”,也可应一声“否”。何以说“是”呢?因为我们不愿盲目地搜集事实,致令心理学割裂而成许多风马牛不相及的分支。何以说“否”呢?因为我们绝不欲由一个单独的概念如联想、反射、本能或全体(totality)演绎出一切心理学的事实。
  概念的体系如果要依据经验,而将心理学的各分支综合起来,便须富有弹性,足以使其所应讨论的各种事件及各种生机体之间的大量的差异,都包举在内而无所遗漏。因此,它须有两个趋向,即趋向于理论的联系和具体的性质。换句话说,即须兼宜于陈述一般的定律和个案的特征。
  关于意志、需求和人格如果未有一种健全的心理学,则心理学的各分支似便没有综合的希望。但是侥幸得很,我们对于心理学的这些中心区域的发展的可能大可不必悲观。这些基本问题及弗洛伊德心理学的问题可否实验,虽为一般学者所置疑,但实验的解决已大有可能。近来有许多研究可资引证。
  我们已知道这种研究之须以整个人为对象,远较感觉心理学为甚。在感觉心理学之内,个人的理想、野心及其社会关系,或全无重要,或仅属次要。但是需求、动作或情绪之实验的研究,便不能不涉及一个人的特性、当时的状况及其心理的环境。
  这便再一次证明心理学现在需要的概念,必须满足上文所提出的要求:概念的体系必须包括甚广,可用以解释原始的行为,也可用以解释情绪、思想历程、价值及社会的关系。陈述这些历程,为非单独的孤立的事实,而为某一个人在某一具体情境之内的表示及其一定的相互关系。这些概念尤贵能综合而不至过于简单,要包括人和环境,定律和个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