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装帧设计:双封插画妙趣横生,装帧质朴,方便携带,内文疏朗,适度留白,为读者留下回味空间和书写区域


【内容简介】

世间幸亏有过老舍,我们得以获得一处身心安顿之所。老舍的文字温暖、幽默、质朴、京味儿十足,具有独特的语言魅力。在他的笔下,栽花养猫,写字会友,平凡生活里一件事有一件事的趣味。在他的眼中,生活是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

本书主要围绕生活和写作,分六辑:第1辑 去过一些地方;第2辑 生活是种律动;第3辑 天生的幽默家;第4辑 因为她那么看过我;第5辑 文艺与木匠;第6辑 我的理想家庭。本书精选61篇散文,几乎涵盖了老舍Z经典的散文作品,是了解老舍生活态度、文艺创作理念的Z佳读本。

重读老舍,不只是在阅读经典,也是在阅读我们自己、我们身处的时代。在喧嚣纷繁的当下,愿更多人能从经典中获得心灵的宁静,生活的力量。


【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1951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一生写作小说、散文、戏剧等作品1000余部,文字温暖亲切,轻快诙谐,“京味儿”十足,是现当代文学史上公认的幽默大师、语言大师。


【媒体评论】

老舍的才华是多方面的,长短篇的小说,散文,戏剧,白话诗,无一不能,无一不精。而且他有他的个性,绝不俯仰随人。——梁实秋

他的语言生动幽默,是地道的北京话,间或也夹上一点山东俗语。他没有许多作家那种忸怩作态让人读了感到浑身难受的非常别扭的文体,一种新鲜活泼的力量跳动在字里行间。——季羡林

老舍先生不是那种惯说模棱两可、含糊其词、温吞水一样的官话的人。我在市文联几年,始终感到领导我们的是一位作家。他和我们的关系是前辈与后辈的关系,不是上下级关系——汪曾祺

他的写作精力是惊人的。他又会利用他的时间。他在朋友谈话、社会活动和栽花、养猫之间,不断地完成着他的杰作。他的为人,更是和他的作品一样,爽朗、幽默、质朴、热情。 ——冰心

老舍的作品有时给人感觉软,绕半天圈子不切题,正是有些失之厚道,舍不得,对北京小市民太热爱。他也没法儿不这样,那些人没一个外人,都是亲戚里道街里街坊的。-——王朔

舍予是经过了生活底甜酸苦辣的,深通人情世故的人,但他底‘真’不但没有被这些所湮没,反而显得更凸出,更难能而且可爱。——胡风

老舍作品中的语言更有特色,没有一句华丽的辞藻,但是感动人心,其深厚美妙,常常是不可言谈的。——曹禺


【目录】

1辑 去过一些地方

到了济南

济南的秋天

济南的冬天

趵突泉的欣赏

头一天

还想着它

春 风

青岛与我

青岛与山大

想北平

东方学院

大明湖之春

五月的青岛

滇行短记

可爱的成都

2辑 生活是种律动

夏之一周间

大发议论

小麻雀

落花生

小动物们

西红柿

在乡下

母 鸡

“住”的梦

多鼠斋杂谈

北京的春节

养 花

3辑 天生的幽默家

一 天

当幽默变成油抹

吃莲花的

辞 工

新年醉话

观画记

考而不死是为神

小 病

避 暑

习 惯

又是一年芳草绿

钢笔与粉笔

相 片

话剧观众须知廿则

4辑 因为她那么看过我

英国人

我的几个房东

无题(因为没有故事)

宗月大师

敬悼许地山先生

四位先生

我的母亲

5辑 文艺与木匠

读 书

“幽默”的危险

未成熟的谷粒

诗 人

文艺与木匠

文 牛

梦想的文艺

6辑 我的理想家庭

婆婆话

我的理想家庭

有了小孩以后

文艺副产品

可喜的寂寞


【免费在线读】

我的理想家庭

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讲恋爱,讲革命,讲志愿,似乎天地之间,唯我独尊,简直想不到组织家庭——结婚既是爱的坟墓,家庭根本上是英雄好汉的累赘。及至过了三十,革命成功与否,事情好歹不论,反正领略够了人情世故,壮气就差点事儿了。虽然明知家庭之累,等于投胎为马为牛,可是人生总不过如此,多少也都得经验一番,既不坚持独身,结婚倒也还容易。于是发帖子请客,笑着开驶倒车,苦乐容或相抵,反正至少凑个热闹。到了四十,儿女已有二三,贫也好富也好,自己认头苦曳,对于年轻的朋友已经有好些个事儿说不到一处,而劝告他们老老实实的结婚,好早生儿养女,即是话不投缘的一例。到了这个年纪,设若还有理想,必是理想的家庭。倒退二十年,连这么一想也觉泄气。人生的矛盾可笑即在于此,年轻力壮,力求事事出轨,决不甘为火车:及至中年,心理的,生理的,种种理的什么什么,都使他不但非作火车不可,且作货车焉。把当初与现在一比较,判若两人,足够自己笑半天的!或有例外,实不多见。

明年我就四十了,已具说理想家庭的资格:大不必吹,盖亦自嘲。

我的理想家庭要有七间小平房:一间是客厅,古玩字画全非必要,只要几张很舒服宽松的椅子,一二小桌。一间书房,书籍不少,不管什么头版与古本,而都是我所爱读的。一张书桌,桌面是中国漆的,放上热茶杯不至烫成个圆白印儿。文具不讲究,可是都很好用,桌上老有一两枝鲜花,插在小瓶里。两间卧室,我独据一间,没有臭虫,而有一张极大极软的床。在这个床上,横睡直睡都可以,不论怎睡都一躺下就舒服合适,好像陷在棉花堆里,一点也不硬碰骨头。还有一间,是预备给客人住的。此外是一间厨房,一个厕所,没有下房,因为根本不预备用仆人。家中不要电话,不要播音机,不要留声机,不要麻将牌,不要风扇,不要保险柜。缺乏的东西本来很多,不过这几项是故意不要的,有人白送给我也不要。

院子必须很大,靠墙有几株小果木树。除了一块长方的土地,平坦无草,足够打开太极拳的,其他的地方就都种着花草——没有一种珍贵费事的,只求昌茂多花。屋中至少有一只花猫,院中至少也有一两盆金鱼;小树上悬着小笼,二三绿蝈蝈随意地鸣着。

这就该说到人了。屋子不多,又不要仆人,人口自然不能很多:一妻和一儿一女就正合适。先生管擦地板与玻璃,打扫院子,收拾花木,给鱼换水,给蝈蝈一两块绿黄瓜或几个毛豆;并管上街送信买书等事宜。太太管做饭,女儿任助手——顶好是十二三岁,不准小也不准大,老是十二三岁。儿子顶好是三岁,既会讲话,又胖胖的会淘气。母女于做饭之外,就做点针线,看小弟弟。大件衣服拿到外边去洗,小件的随时自己涮一涮。

既然有这么多工作,自然就没有多少工夫去听戏看电影。不过在过生日的时候,全家就出去玩半天;接一位亲或友的老太太给看家。过生日什么的永远不请客受礼,亲友家送来的红白帖子,就一概扔在字纸篓里,除非那真需要帮助的,才送一些干礼去。到过节过年的时候,吃食从丰,而且可以买一通纸牌,大家打打“索儿胡”,赌铁蚕豆或花生米。

男的没有固定的职业;只是每天写点诗或小说,每千字卖上四五十元钱。女的也没事做,除了家务就读些书。儿女永不上学,由父母教给画图,唱歌,跳舞——乱蹦也算一种舞法——和文字,手工之类。等到他们长大,或者也会仗着绘画或写文章卖一点钱吃饭;不过这是后话,顶好暂且不提。

这一家子人,因为吃得简单干净,而一天到晚又不闲着,所以身体都很不坏。因为身体好,所以没有肝火,大家都不爱闹脾气。除了为小猫上房,金鱼甩子等事着急之外,谁也不急叱白脸的。

大家的相貌也都很体面,不令人望而生厌。衣服可并不讲究,都做得很结实朴素;永远不穿又臭又硬的皮鞋。男的很体面,可不露电影明星气;女的很健美,可不红唇卷毛的鼻子朝着天。孩子们都不卷着舌头说话,淘气而不讨厌。

这个家庭顶好是在北平,其次是成都或青岛,至坏也得在苏州。无论怎样吧,反正必须在中国,因为中国是顶文明顶平安的国家;理想的家庭必在理想的国内也。

原载19361116日《论语》零零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