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本书以自成经纬的架构和引人入胜的语言,将读者徐徐带入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生活天地和诗歌世界,受到思想与文学层面的双重熏染与启迪,在已见于坊间的多种陆游传记中独树一帜、别具风貌,令人不期然而然地想起陆游的诗句:“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

文史专家 肖瑞峰

作者以独特的笔记体例式的布局章节,取精用宏,从诗文作品中印证,以不同的时空联结,记述了传主的重大生活场景。可信的史实,生动的细节,摇曳的笔致,以及还原历史现场的表现力,闲笔逸出,转换灵活,生动展示了陆游生命、生活、写作中的亮点,深挚家国情怀、传奇经历、可爱性格、众多爱好与成就的陆游形象跃然纸上。

文学专家 王必胜


【内容简介】

作者陆春祥以可信的史实,生动的细节,摇曳的笔致,以及还原历史现场的表现力,叙写了一个有着深挚家国情怀,有着传奇经历、可爱性格、众多爱好与成就的陆游。这个“超人”形象,在作者斑斓温情的文字中,既是生动的“这一个”,又是“熟悉的陌生人”——这是一个由江南文化之邦、士大夫精神孕育的陆游,一个家国情怀、心心念念的陆游,一个风雨人生、坚韧前行的陆游,一个情怀高古、诗酒人生的陆游。


【作者简介】

陆春祥,笔名陆布衣等,一级作家,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散文学会会长,浙江传媒学院客座教授等。已出散文随笔集《病了的字母》《字字锦》《乐腔》《笔记的笔记》《连山》《而已》《袖中锦》《九万里风》《霓裳的种子》《夷坚志新说》《云中锦》等二十余种。主编浙江散文年度精选、风起江南散文系列等三十多部。作品曾入选几十种选刊,曾获鲁迅文学奖、北京文学奖、上海市优秀文学作品奖、浙江省优秀文学作品奖、中国报纸副刊作品金奖、报人散文奖等奖项。


【目录】

001  序言/致务观书

001  卷/家世记

014  第二卷/离乱记

025  第三卷/从师记

040  第四卷/考试记

051  第五卷/情爱记

068  第六卷/初官记

094  第七卷/乡居记(一)

110  第八卷/入蜀记(上)

133  第九卷/入蜀记(中)

153  第十卷/建安抚州记

174  第十一卷/乡居记(二)

190  第十二卷/严州记

209  第十三卷/乡居记(三)

233  第十四卷/修史记

246  第十五卷/老学庵记

273  第十六卷/乡居记(四)

302  第十七卷 入蜀记(下)(代后记)

329  附录一/陆游生平及创作简表

348  附录二/部分参考书目


【前言】

致务观书

务观兄好。

我的心,始终为您而紧张,一直紧张。

您的出生就让人紧张万分。宣和七年十月十七日(1125年11月13日)的天亮时分,您诞生在淮河边的一条官船上。“予生于淮上,是日平旦,大风雨骇人,及予堕地,雨乃止。”那狂风暴雨带来的恐惧,如同惊涛骇浪中北宋王朝的飘摇,将您父母着实吓得不轻,幸好,您吉人天相。

风雨依旧猛烈。您三岁时,徽、钦二帝驾驶的北宋大船已被金人完颜部落彻底掀翻,您在母亲的怀抱中一路南逃至家乡绍兴的山阴。六岁时,又随父亲奔往东阳山中避难,直到九岁,绍兴三年(1133),赵构政府在杭州临时落脚,您一家才惊魂甫定回到山阴。

接下来,我依然为您而紧张。

比如您的爱情。真让我为您捏了一把汗。您和唐婉,您的沈园,您的东风和欢情,您的山盟与锦书,让世间多少人泪痕红浥,鲛绡湿透。两年多的甜蜜爱情,一生的无限牵挂,为您的痴情叹,为您的不幸叹!

比如您的考试。真让我为您捏了两把汗。您虽是老三,也同样担着光宗耀祖的重担,高祖陆轸,爷爷陆佃,那都是大宋王朝响当当的人物。十六岁次落榜,十九岁第二次落榜,我能理解您的艰难,文诗才涌,就是不符合考试那种死板的标准,直到二十九岁的锁厅试,您的才华终于得到显露,名。可是,您运气不好,大大地不好,您碰上了秦桧的孙子秦埙,秦桧可是当朝宋高宗的红人哪,他红得比猴屁股还红,我断定,要不是秦桧罢黜您的礼部试资格,您一定可以摘下前几名的桂冠。幸好,继位的宋孝宗还算识才,他赐您同进士出身,也算为南宋政府发掘了一个重要人才。

比如您的仕途。真让我为您捏了三把汗。三十四岁,儿子都生了好几个了,您才做上了从九品的宁德主簿,之后是福州决曹,敕令所删定官,大理寺司直,大理寺司直兼宗正簿,枢密院编修,枢密院编修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镇江通判,隆兴通判,直到被罢官回家。八年,九个职位,走马灯,流水式,从地方,到京城,主战派,主和派,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您都领教过了。主和派不需要您这样的抗金复国人士,嫌您像乌鸦一般聒噪,扰乱他们苟喘的小日子。

您在家闲居五年后,朝廷给了您一个鸡肋似的远在五千里以外的穷乡僻壤的夔州通判,这一入蜀,就是长长的八年。幸好,您有南郑八个月的从军经历,与金人面对面,您的志向,您的抱负,都在南郑得到了尽情释放。此后,南郑时间,如同您与唐婉的爱情,深深浸入了您的骨髓,伴您至终身。

蜀地归来,您再去福建、江西任职,又被贬回家五年,等到去严州做知州时,您已经是鬓发皆白的六十二岁的老人了。严州任后,短暂的军器少监、礼部郎中职位,您又以“嘲咏风月”被贬回家,长达十三年。

或许是您家的遗传基因,或许是家乡镜湖山水中充满了负氧离子,或许是您的旷达率真,总之,您活成了少见的长寿老人,七十八岁了,还被朝廷请去修国史,一年后,您离开京城,八十岁,您正式退休。您一直活到虚岁八十六啊,整个宋朝,有几人呢?!

我冒昧揣测,您在心里一定这样嘲笑那些整得您仕途不顺的投降派:我不和你们比官,我和你们比胸怀,我和你们比长寿,我和你们比诗文!

务观兄啊,三把汗捏过,其实还有不少地方不少时间为您捏汗的,比如南郑军中打老虎,要是您没有那一身武艺,老虎还不吃了您?再比如您晚年替韩侂胄写的两篇记,遭好朋友朱熹误解,我知道您心里难受,但您对我笑笑:清者自清!捏汗多了,也就不紧张了,对您六十多年海量的诗文,对您的热情与努力,我欢呼,我歌唱。这一回,让主和派们紧张去吧。

您是一位坚定而伟大的爱国战士,您是一位伟大而不朽的杰出诗人,您为时代而高歌,您为天地而长吟。

您抗金复国的不渝意志,从心底发出,惊天动地:

位卑未敢忘忧国。

(《病起书怀》)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书愤》)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金错刀行》)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剑门道中遇微雨》)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您的柔情,您的坚定,您的傲骨,都铸成了隽永而深味的灵魂: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临安春雨初霁》)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您长达几十年的闲居,自放于家乡青山绿水间,所有的怨愤都凝聚成了无限的通达:

村南村北鹁鸪声,水刺新秧漫漫平。行遍天涯千万里,却从邻父学春耕。

(《小园》其三)

正当九月十月时,放翁艇子无时出。船头一束书,船后一壶酒。新钓紫鳜鱼,旋洗白莲藕。从渠贵人食万钱,放翁痴腹常便便。暮归稚子迎我笑,遥指一抹西村烟。

(《思故山》)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游山西村》)

您将读书写作做人之万千经验与教训,谆谆教与儿子,更教与世人: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冬夜读书示子聿》)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示子遹》)

《剑南诗稿》《放翁词》《渭南文集》《老学庵笔记》《入蜀记》《南唐书》,九千三百余首诗,一百四十余首词,七百多篇文,河山家国,坎坷曲折,世间柔情,所有的所有,都化作了您的诗,您的文,您的思,化作了激励后世的耳熟能详的金句。

务观兄,您被人仰望,但您从来没被人遗忘,在我眼里,您是超人,您来南宋,就是南宋大地存在的意义。

有人说,为更清楚地了解一个人,好的办法是写一本书。于是我写了您,我试图以笔记式的抒写全方位走近您,走近您率真、博大、深邃的内心,向您致敬,但依然紧张,这回我是真紧张,您要为我捏一把汗了。

务观兄,2025年11月13日,是您九百岁生日。宗亲我作《天地放
翁》一书,提前祝您生日快乐。船头一束书,船后一壶酒。有酒不谋州,能诗自胜侯。九百岁还被人惦记,一定快乐无比。

权作序。

陆春祥


【免费在线读】

卷 家世记

绍兴陆氏,系唐末由吴之嘉兴迁徙至钱塘,为避五代之乱,陆游的七世祖陆忻入赘迁至山阴鲁墟村的李姓人家,以桑麻为业,初姓李,后恢复陆姓。陆家在鲁墟,自给自足,亦耕亦读,至陆游的四世祖,高祖陆轸,科考出仕,陆家开始步入书香之家。

按《山阴陆氏族谱》《会稽世德堂陆氏宗谱》记载,绍兴陆氏系吴郡四十九支侍郎支,唐宰相陆贽(宣公)之后,贽公五世孙谊公为拒绝钱越王之宠臣陆仁璋通谱而率族百口渡过钱塘江,避地山阴(史称“拒贵通谱”),故始迁祖应是陆谊。谊公之孙陆忻,因立山阴二十九支,后人尊忻公为山阴始祖。

陆游在《家世旧闻》中记载了高祖陆轸以下四世及外家唐氏诸先辈的轶事遗闻,窥一斑可见全豹。

一、爱插花之陆轸

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己酉,陆轸领乡荐,五年壬子礼部复试,是年以榜眼及第。

陆轸字齐卿,晚年自号朝隐子,在馆阁(北宋有昭文馆、史馆、集贤院三馆及秘阁、龙图阁,分掌经籍及编修国史等)任职几十年,累赠太傅。在陆游眼里,他这位高祖,神秘而潇洒:结交的朋友,大都性格恬然清淡,喜欢神仙方士之术,绝食辟谷数十年。太太爷爷的行事为人,影响他的一生,尤其神仙道教。

施肩吾是唐代睦州桐庐县人,他中进士后不久,就做了道士。而陆轸对这位离他不远的高人,思之念之,而且,陆轸还做过睦州(今建德梅城)知州。陆游至少两次写到了他的高祖与施肩吾的“交集”:

(太傅)公生七年,家贫未就学,忽自作诗,有神仙语,观者惊焉。尝退朝,见异人行空中,足去地三尺许,邀与俱归,则古仙人嵩山栖真施先生肩吾也。因受炼丹辟谷之术,尸解而去。

(《渭南文集》卷二六《跋修心鉴》)

陆轸的神奇,一开始就体现在少年时,没有读过书,却能突然开悟作诗,诗的内容陆游没有披露,不过,看诗的人大吃一惊,这样的场景,足以说明,一直务农的陆家,有了这样的小天才,要开始发达了。什么事都讲缘分,这不,某一天,陆轸在退朝的时候,就见到了异人,此异人在空中行走,不过,离地不高,以至于陆轸可以邀请他去家中做客。此异人就是施肩吾,他在嵩山居住,人间有如此的信仰者,必须见上一面,是鼓励还是接见?应该多种意图均有。

果然,在第二次见面时,施真人就授予了陆轸秘籍:

先太傅自蜀归,道中遇异人,自称方五,见太傅曰:先生乃西山施先生肩吾也。遂授道要。施公,睦州桐庐人。太傅晚乃自睦守挂冠,盖有缘契矣。

(《老学庵笔记》卷五)

这里的重点乃授道术,而授的结果则是,陆轸晚年做了睦州的知州,他以为,这是冥冥中的安排,他也学起了施真人,挂冠而去了。其实,陆轸在睦州工作还是勤勉努力的,并没有顾自撂挑子,否则,朝廷不会卒赠其太傅、谏议大夫。

循着陆游的记述,我们再来说陆轸的工作和生活。

宋真宗时,皇家考试是要将名字糊起来的,防止作弊。到了景祐年间,卷子上的真名还是照样要糊,但也有特例,为的是不埋没真正的人才。陆轸做会稽知州,考试完毕,考试院发榜前,将试卷一一拆开,陆轸说:为什么不见项堂长的名字呢?这个项堂长,是考试院的职事,文章写得非常好,已经很有名气了。工作人员紧接着就将项的文章翻出,陆轸阅后,立即将其选作名,后面的依次排名,后一名去掉。这个举动,足见陆轸的工作方法干脆果断。

陆轸辟谷二十几年。辟谷时,当然不是完全不吃东西,他也偶尔喝酒,或者吃一些山果之类。既然要喝,就要尽兴,喝到九分九时,他会将花插在帽子上,走来走去,根本不在乎别人说什么。陆游的父亲陆宰在给陆游说他曾祖插花这个细节时,小陆游很好奇,歪着头问:前辈们在宴会的时候都要戴着帽吗?陆宰摸摸胡须,笑着答:是的,他们平时着装都中规中矩,出游或者聚会,喝茶喝酒,就会换上便服、便帽,冬天多穿棉袄,夏天则着浅色衬衫。而陆游那时候流行穿的背子(直领对襟,两侧从腋下起不缝合,多罩在其他衣服外穿),陆轸时代则还没有出现呢。陆轸退休时,立即换上道衣道袍,完全一副道士打扮。退休官员这般打扮,和平民百姓明显有区别。王安石退休后,居住在金陵山中,他也不闲着,便衫,便帽,天天骑着驴到处跑。

其实,男人戴花,在古代并不稀奇,唐代新科进士,他们赶赴琼林宴时,都要隆重戴花。在两宋,男子戴花似乎是个时尚。宋徽宗每次出游,都是御裹小帽,簪花,乘马。翻翻《水浒传》,那些好汉很多都喜欢花:浪子燕青,鬓边长插四季花;病关索杨雄,鬓边爱插芙蓉花;短命二郎阮小五,鬓边插朵石榴花;蔡庆,干脆诨号就是一枝花,因为他生来爱戴一枝花。苏轼也戴花,不过是酒醉时。他有一首《吉祥寺赏牡丹》,别有一番情趣:“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赏花喝酒,酒喝多了,顺手摘朵花戴在头上回家去,一路上跌跌撞撞,路人围观,沿街人家的女子都卷起窗帘看他。

自然,陆游自己喝高了,也插花戴,这个后面说。

在陆游眼中,操着一口绍兴方言的高祖陆轸,性格直爽,即便是对皇帝,也是有一说一。在馆阁时,他去向仁宗皇帝汇报工作,说着说着就激动了起来,他用笏板指着仁宗的帝座说:天下有多少奸雄盯着您的宝座呀,陛下必须好好工作,才能长久地保住这个位置!

二、王安石的学生陆佃

陆轸的两个儿子,长子陆琪,曾为官袁州万载县令(今江西万载县);次子陆珪,做过湖州武康(今德清)县尉,信州(今江西上饶信州区)司法参军,杭州南新县(今富阳万市)、明州奉化县(今宁波奉化区)知县,睦州录事参军等,后为国子监博士。

陆游几乎没怎么写他的曾祖陆珪,陆珪死后,朝廷赠太尉。

据《山阴陆氏族谱》记载,天圣四年(1026),陆轸选中吼山北麓魏家山之阳的山水间建造宅第。庆历二年(1042)十月,陆珪做了一件家族迁居的大事,就是将家从山阴之鲁墟迁到会稽之吼山,鲁墟旧宅,则舍为法云寺,建中靖国元年(1101),朝廷赐法云寺为功德院。

陆珪有四个儿子,陆佖、陆佃、陆傅、陆倚,因此,吼山的宅院规模比较大,陆家甚至还在吼山北麓建起了家庙,宋徽宗特赐名为“东山寿宁院”。

在北宋,陆佃显然也是个响亮的名字,陆游也对他的祖父念念不忘,他在《家世旧闻》上卷中,差不多用一大半的篇幅写了陆佃的各种传奇。

陆佃,经学大家,王安石弟子。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登第,历官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侍郎,以龙图阁待制知颍州、邓州、江宁府,徽宗朝,官至吏部尚书、尚书右丞、左丞御史。罢知亳州而卒,后赠太师,封楚国公。

对祖父的诞生,陆游骄傲地写着:爷爷生在山阴郊外的鲁墟故居,高祖陆轸看着这位爱孙,曾这样赞叹:这孩子,日后一定会为我们陆家带来荣誉!高祖甚至还替这位爱孙取了小名“荣”。

然而,陆游的这位爷爷,少年的时候,身体却十分瘦弱,瘦得竟有些让人害怕。某天,陆佃忽然做了个梦,一老头对他说:我是老聃,我和你有缘分,我会治好你的病。话一说完,老聃的手就伸进了陆佃的肚子,将他的肠胃取出,放到流泉中去洗涤了一番,又将洗净的肠胃装进陆佃的腹腔中。陆佃醒来,肚子还觉得隐隐痛,不过,从此以后,他的肠胃就好了,人也长得壮实起来。

洗肠胃确实有些神奇。不过,晚年的陆佃被贬亳州时,他去了太清宫,看见道观里的老聃,忽然就记起了年少时的这个梦。

陆佃遇事沉得住气。他登第时,其中第四名叫张中的人,在殿廷上就高兴得不得了,他拉着陆佃的手说:如何让乡亲们知道我们考中的事呢?陆佃没有回答他。回乡后,陆佃对好朋友说了这个事,并叹息地预测道:这张中成不了大器的。果然,张中做了宁波象山的县尉,因为违反外交规定,和高丽人朴寅亮私下和诗唱和,被免掉了职务,并且,从此一生他都做不了官。

陆佃拜王安石为师的事情,动静不小,必须先说一下。《宋史·陆佃传》,一开始就写了陆佃学习和拜师这件事:

陆佃,字农师,越州山阴人。居贫苦学,夜无灯,映月光读书。蹑从师,不远千里。过金陵,受经于王安石。

这简短的开头,耐人寻味。

从陆轸开始,到陆珪,再到陆佃出生和成长,家境居然还是“贫”,完全靠薪俸生活,拖家带口的,估计陆家真的只剩书香了。少年或者青年陆佃,面对此境,并没有埋怨和牢骚,点不起油灯,那就借月光,喜爱读书的人,不会找不读的理由。陆佃千里拜师,居然穿着草鞋。从山阴到金陵,崇山峻岭,山路蜿蜒,曲曲折折,陆佃跋山涉水,一点也不觉得苦,他要去拜心目中的大师,力量无限,不想,某次过河时,不小心被水冲得好远,差一点就要了小命。而当满身泥泞一身狼狈的好学有志青年站在王大师面前时,王顿时被感动。

按说,陆佃有如此名师且高位的王安石,前途应该一片光明,可事实却不是如此。《宋史》接下来花了不少的篇幅写陆佃与王老师之间的事,看他如何对待处理:

熙宁三年,应举入京。适安石当国,首问新政,佃曰:“法非不善,但推行不能如初意,还为扰民,如青苗是也。”安石惊曰:“何为乃尔?吾与吕惠卿议之,又访外议。”佃曰:“公乐闻善,古所未有,然外间颇以为拒谏。”安石笑曰:“吾岂拒谏者?但邪说营营,顾无足听。”佃曰:“是乃所以致人言也。”明日,安石召谓之曰:“惠卿云:‘私家取债,亦须一鸡半豚。’已遣李承之使淮南质究矣。”既而承之还,诡言于民无不便,佃说不行。安石以佃不附己,不复咨以政。

更先朝法度,去安石之党,士多讳所从。安石卒,佃率诸生哭而祭之,识者嘉其无向背。迁吏部侍郎,以修撰《神宗实录》徙礼部。数与史官范祖禹、黄庭坚争辩,大要多是(王)安石,为之晦隐。(黄)庭坚曰:“如公言,盖佞史也。”佃曰:“尽用君意,岂非谤书乎!”

看三个关键字“不附己”,陆佃的“不附”王安石,是以他们对变法中出现的弊端的不同态度而体现的。平心而论,王安石变法,也是出于公心,但从变法的实践看,依然有许多的不如意,比如这次讨论中的“青苗法”,就给百姓增加了负担,而作为主导变法者,他自认为万无一失,别人的意见,偏激的居多,不值得采纳,根本不用去听。对此,陆佃立即毫不客气地指出,这就是别人议论老师的主要原因。不过,王安石终究是从陆佃的话里听出了一些话,第二天再和陆佃讨论,并说已经派人去淮南调查昨天谈到的细节,看到底有没有私人收债要送鸡送猪的情况。不想,这个派去的李承之并不是陆佃,他调查回来向王安石汇报:根本没那样的事!新法实施,一切都好,百姓非常欢迎!

自然,王安石不会任用陆佃这样的学生,即便他刻苦勤勉。

王安石变法失败,人人远而避之,但陆佃不避。两个细节,让人感受到中国传统师生关系中浓浓的情感。

一个细节是,王安石去世,陆佃带着学生哭而祭之。陆佃的哭,是真哭,他为失去一位好老师而哭,尽管老师在变法中没有任用他,对陆佃来说,工作和感情,两码事。

另一个细节为,在编写《神宗实录》时,对于王安石的过失,陆佃与另外的史官争论,认为不必要写上去,要适当隐晦,黄庭坚说:如果像你说的那样,那不就成了吹捧人的历史了?陆佃针锋相对:如果都按你们的意思写,那不就成了诽谤人的历史了?

陆佃的脑子里,自有他的尺度,那就是以事实为准绳,适当地为尊者讳,难道不可以吗?尤其那些无关紧要扯不清的乱麻事。

或许,这样的性格,也是后来他被奸臣打入元祐党籍的重要原因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