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人大附中语文名师申怡老师亲授语文学*核心方法,曾辅导多篇高考满分作文,历届高分状元验证,高效提升语文成绩。
★建立科学系统的语文学习逻辑,小升初、中高考学习宝典。
申怡老师二十余年语文一线教学经验,熟悉语文考试规律、评分标准,从语言学、修辞学、逻辑学、文章学、文体学五大模块总结语文学习逻辑,帮助中小学生建立科学的语文学习逻辑,掌握核心学习方法。
★打通语文学习的全链条,逐个击破语文学习难题。
9大分类,50 个学习方法,由点到面立体串联,逐个击破字词、诗歌、文言文、现代文、作文的难题。
★申怡老师独*家讲解经典考题案例、详细解读考点。每一章配有知识点思维导图、笔记页,方便复习、强化记忆。
申怡老师带领你精读考试原题、名著原著,以读解题、以读促写。详细解读考点,提炼高效学习方法,实操应用性强,让你拿起来就能用,解决语文学习痛点。
★超值赠送价值99元的申怡老师亲授视频课程,适应不同场景学习。


【内容简介】

为什么阅读总是答不到点子上?为什么文言文总是很难理解?为什么作文永远到不了一类文?如何从小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有效提升语文成绩的核心方法是什么?
方法比努力更重要!前人大附中语文名师申怡具备二十余年一线教学经验,熟悉语文考试规律,亲授科学、系统、高效的语文学习方法。字词—诗歌—文言文—现代文—作文,由点到面立体串联,帮助学生建立语文学习的金字塔。


【作者简介】

申怡,曾任职于人大附中,青少年阅读领路人,“申怡读书”教育品牌创始人。北京高考语文名师,语文学科带头人,具有二十余年一线教学经验,辅导出十几篇高考满分作文。
山东教育电视台、北京广播电视台、《青年文摘》阅读主讲人,《作文通讯》《课堂内外》等知名刊物的阅读专栏作者,搜狐、百度教育平台特约专家,在阅读、写作教学方面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目录】

1.观字入门 回溯语文学习的根源
观字何以入门 _004
追本溯源,沿着历史的纵向脉络看汉字 _005
跬步致远,从横向思维观字 _011
一字点睛,炼字成就古今经典 _012
怎样观字 _023
观字之前,先背文章 _023
观字,观什么 _025
要观字,先解字,字要怎么解 _026
一种方法,知识迁移法 _026
第二种方法,语境推断法 _027
第三种方法,语法分析法 _029
第四种方法,字形推断法 _030
观字,品字,读懂古人的浪漫 _031
抓住重点,准确理解诗歌内容 _032
找准特点,鉴赏重点字的表达效果 _033
观字,读字,读出今人的心声 _037
学会在现代文中“观字” _041
观字,也是观生命,观人生,观世界 _042

2.解词动心 找准解读文章的切入口
在词语中寻找什么 _052
熟练运用解词三大法门,真正读透文章 _054
实词构筑形象 _055
解析名词背后的信息,解读人物形象 _057
品析动词,破译人物的深层心理 _060
揣摩形容词,解开打动人心的密码 _065
注重字词联系 _068
虚词表达态度 _072
注意词语之间的搭配 _076

3.析句亮眼 助你攻破古今句子难关
“我打你”,教你一句话吃透句子成分 _086
细分法——以文言文断句题为例 _090
紧缩法——以压缩语段题为例 _095
细分法和紧缩法结合使用——以病句修改题为例 _104

4.组段健身 善用逻辑的钩子钩住语段重难点
深入原文,抓取关键字词破题 _118
紧绕主题,把一个问题说通说透 _120
细读语段,联系左右上下综合分析 _129

5. 赏景美颜 让景物替自己表达情感
理解意象,找出诗歌的感情基调 _150
触景生情,见他物而兴叹 _153
借景抒情,心中情借外景宣 _160
寓情于景,一切景语皆情语 _163
以景结情,余音袅袅韵味长 _166

6. 悟境感怀 从意象到意境,彻底读透诗歌
意象,心与外物的结合 _178
类意象:事物本身引人遐想 _179
第二类意象:人名和地名 _182
第三类意象:源自文学常识 _185
第四类意象:诗歌中的双关语 _189
意境:由单个意象或多个意象构成的境界 _190
诗歌流派:相似的意象,不同的意境 _194
标新立异:诗歌中的“反套路” _195
因境感怀,用阅历体味诗境 _197

7.理层正骨 把握文章的层次结构、情感脉络
抓住散文脉络结构,一举看透内在逻辑 _206
顺藤摸瓜,厘清文章脉络 _207
梳理层次,总结出人类情感发展规律 _213
梳理小说情节,感知结构的意义 _218
理层正骨,吃透内容,解决问题 _226
明晰结构,为写作构建骨架 _232

8.辨思动魄 抓住文章深藏的意脉
厘清阅读题两大思维误区 _242
解题的关键:抓住文章的深层次意脉 _246
巧解两种重要的阅读常见题型 _259

9.成文立人 水到渠成写出高分作文
明确主旨:立意深刻,标题新颖 _276
谋篇布局:立好间架,规划全形 _282
选材有据:真实典型,新颖具体 _286
九种套路:掌握典型,触类旁通 _297
九条路径:逻辑清晰,富有深度 _303
九个要点:点亮语言,文采飞扬 _307


【前言】

  当你遇到这本书,生逢其时
  你好,当你翻开这本书时,我忍不住要对你说声,恭喜!因为这本书中藏着所有关于语文学习的方法、秘籍,这是的一次倾囊相授,只为热爱语文、想学好语文、想用语文解决各类问题的你。
  我之所以把书命名为《语文高效学习法》,是因为它的确当得起“高效学习”四字。
  先说“高效”。
  高效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效能高的”“效率高的”。通俗地说,就是学了会用、能用。想做到吗?那需要你对语文各个模块的知识有深入的理解,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你得知道一个汉字的“小时候”是怎样的,它的形与义从何而来,又如何演变。你也要了解,一个个小小的汉字如何连缀成词,词又如何汇聚成段,段又怎样衔接成篇。你得掌握这里面的“道道儿”,才能快速、扎实地学好语文。
  我用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打开语文老师备课的“魔盒”,把所有落地的方法都掏出来给你,让你知道这背后藏着怎样的法宝,让你掌握这些“道道儿”。
  掌握语文知识的源起,并能更好地、快速地运用,是为高效。
  接着,谈谈“学习”。
  什么是学习?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笃定捧着这本书的你,不太能认同这句话中的“说”,即“乐”。你儿时探究知识的乐趣早被题海淹没殆尽,但我还是想试一试,帮助你找回学习的快乐。
  “学”,是学新知识,学你从未见到过的、能让你恍然大悟的新方法和新技巧。想发现它们,要带着捕获的心态,你目标坚定,它才会向你扑面而来。“习”,是反复地学,熟练掌握。每次在“习”的时候,感受都不同,收获也就不同。如果你能多次复习学过的知识,把索然无味变成老友重逢,感受一定非凡。
  掌握语文知识的本质,能系统地、重复地获取,是为学习。能实现“高效学习”四个字的方法,都藏在这本书里了,学会了这些方法,你会达到新的境界——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此时,别忘了为孔老夫子的那句话点个赞。
  当你越过这篇序言,翻开目录和正文时,我要谢谢你,感谢你让我的高效学习语文的方法有机会走进你的心里,感谢你让这本书有了用武之地!今年是辛丑年,这本书是我送给自己的礼物,也是送给你的礼物,你和这本书相遇,是真正地生逢其时!
  我是申怡,一个总有好办法的语文老师,语文学习的路上,我们永远同行。
  申怡
  北京 礼安门
  2022 年1 月


【免费在线读】

  1.观字入门回溯语文学习的根源
  很多人都经历过这样的场景,还在很小的时候,妈妈或者爸爸就指着绘本上的图画和文字给你讲故事。慢慢地,绘本变成了带插画的书。后,捧在手里的是纯文字的大部头,爸妈早就去忙自己的事了,读书变成了孩子自己的事情。
  在不知不觉中,孩子识字了,会组词造句了,能读懂文章了,会写作文了。回过头去看,什么时候开始识字的,已经不记得了,但不可否认的是,没有开始从“字”入门,对一个
  个“字”的认识、理解,就没有后来的连缀成文。
  那么,小时候没有读那么多书,或者读过了书,仍然对“字”的理解稍感困惑的同学,或者可以重新“观字入门”——从“观字”进入语文的大门。

  观字何以入门
  学习语文大概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你历尽千辛万苦终爬上了一座高山,却忽然发现在山的那边有一片广袤深邃的大海,而大海之上呢,还笼罩着无边无际的天空。即便是天空之外,也还有神秘不可测的浩瀚苍穹。
  这段话看起来有些抽象和感性,如果一个人多年沉入式地学习语文,就会对这句话深有感触,当然,语文学习得好,才能够发出这样的感触。
  尽管语文学习前路漫漫,学起来却也没那么难,从“观字”入手即可。“观字”的“观”,表层意思是看,深层意思是对事物的认识或看法,也就是先认识一个字,再看懂这个字,然后,才能通过这个“字”进入到后面的词、段、章。
  大家都知道,能考证到的中国汉字起源是甲骨文。在历史长河中,汉字经历了缓慢的演变过程,沿着历史的纵向脉络,了解这个演变过程,就能了解汉字本来的意思,也就更能理解它今天的含义。
  每一个汉字都带着天生的符号来到世间,即使历经多年,也没有磨掉自身的特点,它的形、它的音、它的义,虽有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对汉字建立起横向思维,就能把一个个独特的个体串联起来。
  那么,下面就从纵向历史和横向思维两个方面来“观字”,看看汉字是如何变成今天的样子的。


  追本溯源,沿着历史的纵向脉络看汉字
  作为世界公认美的语言之一,汉语的魅力毋庸置疑。因而,为了真正感受到语文之大美,寻找到学习语文的路径,需要追本溯源,沿着历史的长河不断回溯,一直到这门学问的原点——商朝。
  在那里,发现了什么?一个又一个像图画一样的书写符号,这就是华夏祖先早遗留下的可以考证的语文痕迹。这些书写符号或是被雕刻在龟甲兽骨上,或是被刻画在陶器上。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文明的演进,创造文字的需求日渐迫切。
  关于创造汉字,中国一直有一个传说,叫仓颉(jié)造字。在上古黄帝统治时期,为了创制文字,一个名叫仓颉的人日思夜想,白天四处观察山川草木、鸟兽鱼虫,夜晚仰观天象星宿,根据万事万物的外形特征,逐渐创造出了代表不同意思的文字符号,这些文字符号就是汉字早的起源。
  在传说中,所有汉字都是仓颉一个人创造的,但显然,这只是一个传说。鲁迅就曾说过这件事:“但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止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史官一采集,便可以敷衍记事了。中国文字的由来,恐怕也逃不出这例子的。自然,后来还该有不断的增补……”鲁迅的意思是,汉字怎么可能是一个人一时之间想出来的呢?汉字是由许许多多个仓颉共同创造出来的,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到了迫切需要交流和记录一些事情的时候,大家共同发明出来的,用“你一言我一语”来形容可能不太恰当,但用“你一画我一道”来形容,是再形象不过了。而且,也不可能是大家商量好了,在某年某月某日,一起在某个地方画记号,而是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渐形成的。肯定还有达成协议的过程,比如一些人觉得“肉”字里面应该有两个“人”,另外一些人觉得应该只有一个“人”,后,里面有两个“人”的那种用法胜利了。
  大家“观”一个字的时候,可以“脑补”出更多类似的小故事。有没有人为了用哪种写法打一架?有没有人为了保留哪种写法贿赂官员?甚至有没有人因为一个字的读音或者写法,促成或者耽误了婚嫁?从什么时候开始小孩子的名字里用了汉字?这些可以随意发挥想象的故事,想想都很有趣。
  这种发明的过程,总结起来就是那句人们熟悉的话,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不断积累总结的智慧结晶。现在,大家对这句话是不是有了亲切感?
  随着汉字的数量和字形慢慢丰富,中华民族步入了文明社会,历史也开始变得有文字记录可寻。有人就对造字的方法进行了总结,把造字法一共分为六种。人们熟悉的两种是象形、会意。
  象形字,就是那个字长得像那个物体,一般是从画演变过来的。大家应该知道有两个典型的字,即“日”和“月”。这两个字开始是太阳和月亮的形状,慢慢才发展成现在方方正正的字。会意字,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汉字,根据各自的含义组合成一个全新的汉字。常被拿来举例的字是“休”。“休”字由“人”和“木”两个字组成,表示一个人靠在一棵树上,所以就是休息的意思。
  其他四种分别为指事、形声、转注和假借。指事字,没有具体的画或者不方便用具体形象把一件物体画出来时,就用一种指示性的抽象符号来表示字的意义。如“刃”字,就是用一点
  来表示刀锋锐之处,也就是刀刃。
  形声字,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作为形旁或声旁,拼合出一个新字。形旁表示字的意思或类别,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的发音。比如“樱”这个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种树木,声旁是“婴”,表示它的发音与“婴”字一样。
  对不认识的字读半边儿,通常也能读对,就是这个原因。转注字,是针对一类形义相关的汉字而言的。比如,“考”和“老”就是一对转注字,它们属于同一个部首“老部”,意义相关(“考”的一个意思是丧父,“老”暗指人死)。
  假借字,指的是有些事物本来没有为它们专门造过字,只是从现成的字中选取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后来人们用得习惯了,这个字也就归它使用了。例如,“难”原本是鸟名,后借用为“艰难”之意。
  转注和假借都表明了汉字与汉字之间的关系,它们并没有创造出新字,因而实际上都是用字法。
  这六种造字法造出来的汉字,历经了从甲骨文、金文、小篆,到隶书、楷书,再到行书、草书的漫长历史演变,其内在意义和文化内涵也不断完善丰富。时至今日,汉字仍处于永不停歇的发展演变之中。每个人都会注意到自己的姓氏,这里,就把中国人数多的五个姓氏汉字的演变过程展示出来。不在这五个汉字里的姓氏,可以自己查询一下。
  一字一世界,字中有乾坤。一个又一个汉字共同见证了中文这门语言的兴起与嬗变,也折射出中国人独特的心灵世界和耀眼的思想光芒。因此,要想学好语文,必须像鱼儿回溯一样,返回这门学科的源头,从头开始认认真真地观字学习。
  同时,汉字本身的特性也非常适合孩子从“观字”起步,逐渐进入语文学习的大千世界。和英语、法语等表音文字不同,作为当今世界上仍然在使用的高度发达的表意文字,汉字中每一个字都能系统地表示一个完整的语意系统,而不是直接或单纯地表示读音。因此,汉字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传承优势,不管一个字的读音如何随时空变化,都不影响现代人与古代的先哲文豪把酒言欢,临风吟月。就说“雷”这个字,它的本义是带有异种电荷的两片云接近时,因为放电而产生的强大声音。
  从古至今,尽管“雷”字发展出了一些新意思,但它的本义一直未变。一提起“雷”,我们时间想到的词语还是与它的本义有关,比如大发雷霆、暴跳如雷、、掌声雷动。
  一般来说,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到的常用字在3500个左右,而大部分母语为英语的人单词量都在20000到35000。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表意文字的造词能力比表音文字强。当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想要表达一个新事物时,一般就得新造一个单词。因此,他们需要学习的单词就会不断累积,越来越多。而在汉语体系里,通过已有不同汉字之间的排列组合,人们不必重新造字就能创造出很多新词汇。初,可乐的英文单词“cola”就是由可口可乐创始人新造的。他把制作可乐的两种原材料的单词cocaleaves(古柯叶)和colanuts(可乐果)合在一起,创造了可口可乐(coca-cola)这一家喻户晓的饮料名称。后来,“cola”一词就被用来泛指有甜味、含咖啡因但不含酒精的碳酸饮料。
  而当可口可乐这一新鲜事物进入中国市场时,人们却不需要为它新造一个汉字。一开始,人们根据“coca-cola”的英文发音,直接把它翻译成了古里古怪的“蝌蝌啃蜡”,致使其销量惨淡。20世纪30年代,可口可乐公司登报公开征集中文译名。终,旅英学者蒋彝翻译的“可口可乐”被评委一眼相中。自此,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打开了销路。
  一直以来,“可口可乐”都是经典的翻译案例。“可口可乐”兼顾了音译和意译,不仅相当接近“coca-cola”的英文发音,而且还能让国人马上联想到品牌想要传递的核心理念——美味与快乐。同时,“可口可乐”四个字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韵美。这正是汉字博大精深的地方,通过已经存在的字,就可以创造出一个全新的意义和语境。更加让人赞叹的是,即使一时半会儿还不很懂这个新词的人也能心领神会,透过字与字之间排列组合的关系大概猜出或者感受到词语想要表达的意韵。正因为稳定性、创造性这两大特性,汉字才自始至终都是中华文化圈共有的精神图腾和文化密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