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毁灭与重塑:20世纪的欧洲》是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资深教授,著名历史学家、知识史学家罗兰·N.斯特龙伯格经典力作,也是继中译本《西方现代思想史》出版并畅销17年后的又一部欧洲史佳作。

这是一部20世纪百年欧洲的经典叙述,书写一个辉煌与动荡并存的时代和一个毁灭与重塑交替的世纪,关心那些深刻改变世界和影响我们生活的历史行为、社会思潮、技术变革……

作者书写历史秉承“无论谁在书写现代史,都应该紧跟真理,尽管真理很可能会打掉他的牙齿”(沃尔特•雷利语)的信条,在20世纪百年纷繁复杂的历史中强调那些影响我们生活的历史行为和过程,包括公共事件、思想、新技术……

本书是自1980年出版以来的第4版,作者在初版后的20年里对书稿内容不断进行了修改和更新,展示了从次世界大战前开始直到新世纪到来之前欧洲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等的变迁和发展,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欧洲经济大萧条、欧盟变革等带给欧洲及世界人民的深刻、复杂而又无从逃避的影响。

再现了20世纪欧洲历史的简明图景,重点勾勒了政府首脑、普通大众、文学家、思想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科学家等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反应和变化,让人们重新思考战争发生的根源以及政府首脑、军人、普通人在其中的作用力,从而重新审视战争与和平之于国家和民众的意义。

20世纪的欧洲是由战争主导的,不管是政治版图、城市发展、经济生态,文学艺术、物理科学、通信计算机等都直接或间接与之相关联,战争打破了欧洲文明的祖先秩序但新的秩序又未建立,从而导致欧洲的混乱并失去了世界先锋和经济引擎的地位,间接地导致了欧洲文明的危机和人类文明的困境。今天,人类文明又走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全球经济更在衰退中盘桓,而20世纪的欧洲史能给我们更多的启示和警醒。


【内容简介】

《毁灭与重塑:20世纪的欧洲》是一部关于20世纪欧洲的简明史。本书在充分分析了两次世界大战、欧洲的经济转型、经济大萧条、战后欧洲发展、欧盟的持续变革等重大事件的同时,也从科学、艺术、文学成就的视角观察了20世纪的欧洲历史发展,以及日益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文明在文化危机和史无前例的科技进步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强调那些影响人们生活的历史行为和过程,不仅包括对公共事件的记录,还包括更深层次的、通常是无声的思想和新技术的社会变革过程。

正如作者罗兰·N. 斯特龙伯格所说,“20世纪的历史从数量上看比以往所有历史的总和还要多”,书写 20 世纪的欧洲也很难想象会把两次世界大战、欧洲经济大萧条等排除在外。作者在书写本书时仍然着重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及其影响,但特别注意到了历史事件背后与政府、普通人的作用力和推动力,以及这些历史事件给人们生活和社会带来的深刻而无法扭转的影响,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差异以及政府首脑和普通人的不同反应,战后欧洲经济转型、欧盟持续变革以及欧洲面对日益全球化的文化和社会中出现的国际问题更是值得关注和思考。同时,作者在20世纪末那个动荡和创造力时空下论述了西方文明面临的新挑战和新问题,而现在21世纪已经过去了20年后再回顾历史的事件和问题,相信能给人们更多的思考和认识。


【作者简介】

罗兰?N. 斯特龙伯格(Roland N. Stromberg,1916—2004),美国历史学家。1939年获得堪萨斯大学学士学位,1946年获得美利坚大学硕士学位,1952年获得马里兰大学博士学位。曾先后在马里兰大学和南伊利诺伊大学任教,1967年成为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 at Milwaukee)历史系教授,主要教授欧洲历史与知识史的课程。出版历史学专著有:《18世纪英国的宗教自由主义》 、《西方文明史》 、《西方现代思想史》(《欧洲现代思想史》和 《1789年以来的欧洲思想史》) 、《在发生了一切之后:1945年以来的思想史》、 《战争的救赎:知识分子与1914》 、《现代文化的创造者:20世纪的五位思想家》等。

燕环,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德语系,获文学硕士学位。曾在德国和比利时交换学习,有40余万字的中、德、英翻译经历,已出版译著3部。


【目录】

导 论 / 1

章  1914年前夕的欧洲民族和国家

世界上的欧洲 / 7

欧洲的分裂 / 12

经济的发展与问题 / 18

城市化时代的欧洲社会 / 25

欧洲民主政治 / 31

政治:法国和德国 / 35

东方列强 / 43

第二章  次世界大战的到来

战争的主要根源 / 53

20 世纪初的外交 / 59

巴尔干半岛 / 67

1911—1913 年 / 72

战争的直接起源 / 76

后的思虑 / 82

第三章  次世界大战:19141918

年 / 91

1916 年:屠宰之年 / 96

1917 年的危机 / 102

士气与宣传 / 107

战争目的与战争外交 / 114

俄国退出战争 / 119

战争的后岁月 / 120

第四章  欧洲转型:20世纪20年代战争的后果

巴黎和平会议 / 129

国际联盟 / 139

西欧的恢复 / 144

战后西方政治 / 150

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的兴起 / 154

洛迦诺精神 / 158

第五章  祖先秩序的解体:战后的文化与思想

战后悲观主义 / 165

文学艺术的复兴 / 171

科学思想的前沿 / 177

大众文化 / 183

第六章  20世纪30年代的萧条与独裁

经济危机 / 197

萧条政治 / 202

纳粹在德国的胜利 / 206

纳粹意识形态 / 215

民族社会主义掌权 / 221

忧郁文学与思想 / 228

第七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不再有战争” / 239

德国重振雄风 / 242

西班牙内战 / 245

希特勒备战 / 250

联盟外交 / 253

绥靖外交 / 257

战争临近:1939 年 / 262

第八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1945

国防军大获全胜:1939—1940 年 / 271

扩大战争:1940—1941 年 / 276

轴心国高歌猛进:1941—1942 年 / 282

德军失败 / 287

攻打欧洲要塞 / 294

联合作战外交 / 300

大屠杀 / 307

科学武器 / 312

回顾战争 / 316

第九章  1945年后西欧经济复苏

战争结束时的欧洲 / 323

占领德国 / 327

经济复苏 / 329

战后西方民主政治:法国 / 336

战后欧洲其他国家的政治 / 342

欧洲共同体:六国的欧洲 / 352

战后思想情绪 / 357

第十章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西欧

麻烦时刻 / 363

学生不满与巴黎之春 / 367

20 世纪60 年代的思潮 / 372

走马换将 / 375

殖民地独立 / 377

第十一章  20世纪80年代:戏剧性的十年

欧洲的新政治时代 / 385

新经济时代 / 388

大陆政治 / 392

欧洲共同体 / 396

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 / 398

第十二章  20世纪终结: 20世纪90年代的欧洲和世界

两德统一 / 403

欧洲政治主题 / 404

欧盟走向何方? / 412

国际事务 / 415

第十三章  结论:垂死的世纪,垂死的文明?

科学与反科学 / 425

环境问题 / 431

社会病态 / 435

欧洲的成功 / 447

参考书目 / 452

索 引 / 476


【免费在线读】

◆受过教育的精英和大学生为何总是被战争精神所误导?

战争精神鼓舞了民众。事实上,它的一个主要作用是在战斗中重新发现团结的喜悦。在每一个好战的国家里,一种对“又成为一个民族”的狂喜,感受到“神圣联盟”的国家兄弟情谊,似乎让受过教育的精英比普通人更受折磨。大量的宣言祝福这场战争,诅咒敌人,并在上帝和历史面前努力使自己站在正确的一边, 而这证明了在主要的哲学家、诗人、科学家、 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中间存在同样的喜悦。 大学生是渴望成为志愿者的人群之一, 他们有一种强烈的感觉,认为这场战争是一场青年运动。

欧洲经济共同体的起源和内部纷争

欧洲经济共同体的起源, 主要在于努力解决德国在西欧的作用。所以,各种形式的经济一体化从建立煤炭和钢铁共同体开始,它们的目的是在不让德国重新夺回欧洲霸主地位的情况下获得德国强大经济实力的优势。英国提议建立一个更广泛的欧洲自由贸易区,其目的仅限于贸易——简而言之,关税同盟。英国担心的与其说是经济问题,不如说是共同市场的政治影响。但是,戴高乐否决了英国的成员资格,而许多欧洲人和戴高乐一样对英国在过去的角色感到愤怒, 并怀疑英国是否真的接受了成员资格的所有含义。直到1977年,在英国、爱尔兰和丹麦加入后,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也申请加入。

为什么20世纪60年代困扰年轻人的深度动荡成了一个全球性现象?

在1964—1970年过去的五年里, 众神应该都很愤怒。 也许,他们憎恨人类对外太空的渗透。这是一个混乱的时代,在这段时间里,几乎每一个人都迷失了方向,掉进了洞里,并摔得伤痕累累。这些麻烦来自意想不到的方面,而且往往还是出于好意。20世纪60年代困扰年轻人的深度动荡是一个全球性现象,显然有着超越国家的根源。巴黎学生骚乱、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运动和越南失控的战争只是世界灾难的一些迹象。1968年恰好是二战后出生的一代人成长起来, 他们对二战的经历一无所知, 对二战的价值观也不甚了解。“旧的信仰会松动和衰落, 新的岁月会毁灭和撕裂”。

在摇摆与不安中挣扎的20世纪90年代

20世纪末政治行为的一个突出事实即选民的极度不稳定,还可能有分裂的趋势。激烈的摇摆与其说是积极的选择, 不如说是对现状的拒绝。 失业,对社会变革的不安, 也许还有没有国界的新欧洲, 传统价值观的衰落,对民选代表失去信心,所有这些都起了作用。与此同时,腐败成为影响政治的因素,恐怖主义卷土重来,技术的进步持续向前,而欧盟向何处去、人工智能是否会淘汰人类、环境污染、人口减缓和社会病态都是已经面临的重要问题。


【书摘与插画】

导 论

通常情况下,人们阅读历史是为了从中获得享受、指导、定位、激励或灵感,甚至是获得治疗。了解过去发生的事情,人们得以拓展自己的视野,锐化自己的批判意识,寻找自己的生命之根,增强自己的自豪感,发现和批判社会。有些人出于厌倦、好奇、不满或虔诚而阅读历史,还有些人阅读历史是为了寻求成功、进步、权力或失败、衰败和解体的原因抑或根源。因此,历史的用法是多种多样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

历史本身也是如此,它不仅包括对公共事件的记录,而且还包括更深层次的、通常是悄无声息的社会变革过程;它不仅包括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还包括艺术和文学成就,甚至劳动和休闲——各类人群的各种各样的活动。“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卡尔·马克思(Karl Marx)曾这样写道。历史这样一个主题,显然是巨大而丰富的,囊括万千。

挑剔者会补充说“历史是人类活动的总和”,这些活动都以某种方式被记录下来(绝大多数并没有被记录下来)而且意义重大,值得人们去记住和研究。对于后一种限定,总是困难重重,因为它多少有些主观。一个文化高度统一、有着相同传统和经历的民族——一个孤立的小社会,可能大体上认同何为要点和过去用来描述它的象征性术语。一个社会越是多样化、复杂而充满活力,就越不容易达成共识。我们可以肯定,两位历史学家关于同一主题的著作,不管这一主题是大是小,都将会有明显的不同。毫无疑问,所有书写20世纪的历史学家都会讨论某些同样的问题,很难想象会有一本历史教科书把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大萧条等排除在外。但是,一位学者会省略其他学者书写在册的一些历史事件,而书写另外一些学者忽略的一些事件。每个人在自己致力于解决问题的空间上都会有所不同,每个人对这些问题的解释也会有所不同,也就是说,历史学家会挑选特定的细节,分配因果关系,并用不同的术语去评判决策的智慧或美德。

这里并不是要展开讨论这些问题,我们只是想告诉读者,没有一段历史可以像一个电气工程那样得到公共认同。历史叙事的方法和历史学家一样多,历史学家的兴趣不仅因人而异,而且每一代历史学家的侧重也有所不同。因此,历史的书写是一场无休止的争论。历史专业研究本身是一个相当年轻的历史篇章,研究虽然产生了一些共同的研究标准和大量有价值的数据,但在阐释乃至阐释方法上却鲜有共识。假使真做到了在阐释方法上取得一致,这种共识仍然会因为情境的偏见而受到怀疑。

对于任何试图在一个较短篇幅里涵盖20世纪全部历史的人来说,选择哪些历史事件成了一个特殊的问题。在人类活动的所有阶段,我们的20世纪显然没有缺少行动或动态发展,变化变得越来越快,人类知识的总量呈爆炸式增长。我们完全可以轻松地说,20世纪的“历史”比以往任何一个世纪的总和还要多,就像出版了更多的书,产生了更多的知识,创造了更多的财富一样,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社会进程之中,并意识到历史的视角。

1914年前,乐观的法国社会党领导人让·饶勒斯(Jean Jaures)曾经说道:“所有人终将进入光明。”大约在同一时期,英国小说家赫伯特·威尔斯(Herbert G. Wells)提出,“历史将不得不更多地讲述普通人的故事,而更少地讲述征服者的故事”,因为他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即普通职员、农民和工人不再仅仅是历史中了无生气和被动的存在,而是开始在人类事务中发挥积极的、有意识的作用。毫无疑问,西方社会活力不断增强的一部分原因是曾经几乎沉默的人群进入意识和变化的“光”的运动——不管结果是好是坏。也许这就是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在他20世纪令人惊叹的文学作品《芬尼根的守灵夜》(Finnegans Wake)中想要表达的,他在这部作品中写道:“历史是一场噩梦,我们正在从中觉醒”;从人类漫长的梦中醒来,就像一个人睡了整整一夜一样。

那么,学习历史的学生将会把这件事做得很好,他们把历史写作练习作为个人的观点,并用其他人的观点来进行补充。今天,许多历史研究揭示了现代人类大都市中众多的社区现状,而开始阅读与此相关的丰富文献就是为了进入一个令人兴奋的世界。

尽管如此,我在选择和解释历史材料时并没有寻求惊人的新意,而是将那些我们都应该理解的历史行为和过程包括在内,因为它们已经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归根结底,历史研究的主要理由是对文化整体的把握。毕竟,我们可以在专门研究这些特殊学科的机构或学校学习文学、经济学、社会学、军事科学和其他学科,只有历史学家关注整个社会的运动并把细节和大局联系起来时,历史讨论才能影响多人数的共同经历。

这些共有经历的意识使我们在社会中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历史变迁延续性的认识使我们适应文化环境、使我们更加人性化,这是历史学家的信条。萨维尼(Savigny)声称,“历史是了解我们处境的正确途径”。阿克顿勋爵(Lord Acton)同样认为,“理解当下是所有历史的重中之重”。

章 1914年前夕的欧洲民族和国家

世界上的欧洲

我们可以首先将20世纪初的欧洲和今天的欧洲进行一个简单对比。在财富和权力方面,当时的欧洲各国远远比不上今天,因为在20世纪时财富和权力才得到了巨幅增长,尽管面临着种种困难。与1900年或1914年相比,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或匈牙利的普通民众今天拥有更多的物质财富,政府也享有更多资源的调控权。相对而言,当时的欧洲却比今天更占据世界主导地位。1914年之前,若论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力,没有哪个地区能与欧洲相媲美,只有美国在财富和生产力上才具有可比性。然而,当时美国还没有进入世界政治舞台,尽管在迅速崛起,但还没有成为后来的科技巨擘。俄国仍然是一个“泥足巨人”,表面上看似强大,社会结构和经济效率却极其落后于欧洲。

欧洲的物资优渥使其在文化上也享有很高的声望。因此,屈服于欧洲强权的其他民族倾向认为,欧洲人的文化、思想和生活方式也一定是优越的。在这个时期,欧洲之外的民族之所以对欧洲力量感到敬畏,是因为这种力量使他们中的大多数沦为殖民地或附属国。在19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亚洲大陆和非洲大陆几乎每一片土地都附属于争强好胜的欧洲:一些领土甚至被吞并和直接管理;还有一些则成为“保护区”,尽管还保持名义上的独立,但必须给予欧洲白人经济上和政治上的种种特权。

欧洲人的这些殖民活动并非没有遭遇抵抗。非洲数不清的部落暴动就是例证,印度边境的起义、1900年的中国义和团运动以及1881年的埃及暴动也是证明,然而埃及暴动使英国军队进驻苏伊士运河地区并长达七十三年之久。这给英国小学生的阅读课本“增色”许多,即使没有一次性赢得成功,也会像1898年戈登将军在喀土穆所做的那样赢得后的胜利。

在这次的帝国主义浪潮中,英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法国紧随其后,后来轮到德国和美国。与此同时,俄国用暴力手段将触角伸至远东地区和高加索地区。意大利虽然牙口不好,但胃口却很大,也试图参与其中。在欧洲的列强中,只有奥匈帝国由于缺乏海军力量而放弃获得海外财产,但奥匈帝国以削弱衰败中的奥斯曼帝国为代价而将触角伸向巴尔干作为“补偿”。小小的比利时和荷兰的海外收获也颇为可观,比利时在非洲获取殖民地,荷兰把触角伸向东南亚,并在东印度群岛(今印度尼西亚)建立了进行殖民掠夺和垄断东方贸易的商业公司。

欧洲列强时常因掠夺海外资源,剥削、毁坏或教化弱小民族而卷入彼此间的冲突之中——1885年的俄国和英国、1898年的法国和英国、1905年的法国和德国之间就相继发生过冲突,但这些冲突很少引发战争,毕竟分割他人财产总是很容易沆瀣一气。然而,1904年俄国和西化的亚洲国家日本之间却发生了一个例外——他们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的“统治权”而挑起一场大规模的帝国主义战争。尽管这场战争并没有发生在两个欧洲大国之间,但它却释放出一个信号:欧洲以外的民族和国家逐渐学习并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欧洲对军事力量的垄断可能很快就会结束。事实上,1904—1905年日本从海陆战胜俄国就产生了巨大影响,导致了中国、印度、伊朗和土耳其的反欧民族主义运动,而这注定要改变世界的格局。——但是,这是后来发生的事情了。

1914年以前,欧洲的霸权垄断尚未受到严重威胁。世纪之交(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人进行了一场殖民战争(1899—1902年第二次英布战争),而这场战争产生了严重影响。“我们的教训还没有终结。”拉迪亚德·吉卜林(Rudyard Kipling)说道。这是一场与另一个欧洲民族的战争,英国从开普敦向外扩张的侵略性统治激起了当地荷兰人的反抗。在这场“大卫与歌利亚式”的交锋中,法国和德国的舆论都倒向布尔人,痛斥英国的恶霸行径,事实上全世界的舆论风向也是如此。经历了早期的一些挫败之后,英国才赢得了这场交锋。当新加冕的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Edward Ⅶ)1903年首次访问巴黎时,他就听到了“布尔人万岁!”的呐喊与呼声,后来他才赢得了法国民心。

但是,这种反感并没有阻止法德两国加入英国和俄国组织的侵略,以共同惩罚“中国人对欧洲控制天朝所持的傲慢态度”。为了报复“义和团”组织针对“白人鬼子”的暴乱运动,北京城的大部分地区在一场可耻的“狂欢”中惨遭烧毁和洗劫,这场“狂欢”给骄傲的中华民族留下了深刻的创伤。当时,这似乎只是欧洲人无情走向世界霸权的一个例子。欧洲人的统治观认为,他们有权接管黄种人和黑种人,因为欧洲人是“适合的”。尽管一些欧洲自由主义者与社会主义者对帝国主义统治的不人道做法表示抗议,但他们却没有质疑欧洲人的“使命”,即凭借其更高级的文明将其经济和社会制度强加给更落后的民族。

尽管如此,帝国主义在当时并不是欧洲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少数社会主义者提出、后来被列宁总结出的理论认为,“殖民地对资本主义经济至关重要,为高利润率的资本投资提供了必要的出路,因此不能受到批评”。总之,对欧洲国家来说,其殖民地或保护区的市场和投资既不广泛,也不是非常有利可图的。帝国主义助长了欧洲骄傲的资本,却未让欧洲保持经济增长,其更多是由政治家和军事领导者而非商人和资本家所推动。法国人在非洲获得了大片土地,在地图上看起来面积大得惊人,却基本上毫无利用价值。俄国人在1900年修建了世界上长的西伯利亚大铁路,横贯欧亚两大洲,但这事关政府的声望,只是一个军事项目,并非投资者的梦想。

比利时人发现,非洲当地人没有职业道德,便惨绝人寰地虐待他们,以至于刚果成了国际丑闻集中地。然而,强制性劳动除了在少数地区适用外,并没有带来巨大的利润。帝国主义阴暗面的暴露,强调了向“本地人”提供更多服务的必要性。尽管这一计划可能并不妥当,但欧洲在殖民地的收入(从利润、原材料的优惠价格及其他利益中获得)少得可怜,严重入不敷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