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 “国际新闻一线上那个熟悉的中国身影”,央视驻外记者刘骁骞再探南美

◎ 2020年度现象级纪实作品《陆上行舟:一个中国记者的拉美毒品调查》后又一重磅力作

◎ 随作者踏入国人熟悉而又陌生的国度古巴,直击重大国际新闻事件第1线

◎ 作者以局内人之眼审视、用冷静笔触书写,如实呈现一部不为人知的古巴“生活辞典”

◎ 收录多幅作者在现场的珍贵工作照,细腻四色印刷,呈现古巴日常风情与新闻现场瞬间

获奖记录

前作《陆上行舟:一个中国记者的拉美毒品调查》获得“2020书业年度评选”年度社科类图书提名


【内容简介】

在过去的六年中,记者刘骁骞曾九次深度探访古巴。在亲历卡斯特罗逝世、奥巴马访古、美古复交等诸多历史事件的同时,他试图记录下古巴的社会气氛和人的状态:从电影学院学生到文学巨匠海明威,从国营冰激凌店到城市里的雪茄厂,从吟游歌谣到音乐剧演出,从菜市场的自由定价到民众出境许可“白卡”的废止……在这个被时光冻结的国度,探索平静表面之下的隐秘、热忱、困境与生机。


【作者简介】

刘骁骞,福建晋江人,资深驻外记者,掌握四门外语。

以深度调查报道见长,包括深入巴西贩毒集团调查,探营哥伦比亚反政府游击队,曝光南美洲“毒品银三角”可卡因生产链条等。

因一线报道2020年美国大规模反种族歧视抗议,被网友称为美国暴乱中“一个熟悉的中国人”。相关报道获得“中国广播电视大奖2019-2020年度广播电视节目奖”。

非虚构作品《陆上行舟:一个中国记者的拉美毒品调查》提名“2020书业年度评选”年度社科类图书。

现为央视驻美国记者。


【媒体评论】

希望骁骞扛着他的舟,找到他下一片海。

——北京青年报

刘骁骞凭借其敢当“逆行者”的勇气,十年如一日坚守在新闻现场,记录新闻事件,传递中国声音,思考时代变迁,展现着中国记者的魄力和担当。

——中国传媒大学校友会


【目录】

序言

章 卡斯特罗的葬礼

第二章 以海明威为名

第三章 草莓和巧克力

第四章 飓风掠过蔗田

第五章 开雪佛兰过海去美国

第六章 往事如雪茄烟

第七章 和美国总统同游哈瓦那

后来发生的事


【前言】

序 言

这本书的诞生归功于一次夭折的约稿。

2016年12月菲德尔·卡斯特罗去世的消息传来后,《三联生活周刊》联系我写一篇在哈瓦那的实地见闻。我欣然答应。

白天,我忙于采访拍摄,只能在候场的间歇和身心俱疲的夜晚记录一整天的经历。睡意比文章的结尾更早降临。然而天亮后,我又遭遇了更多的人和事,这让前一晚即将完笔的稿子衍生出新的章节。

相同的情形发生在接下来的每个晚上,犹如阿拉伯民间故事《一千零一夜》的剧情。我总怀疑哈瓦那就是那个美丽机智的山鲁佐德,千方百计地阻止我把文章结束掉。终,当杂志的特刊已经截稿送印了,这篇约稿还没有写完。

几个月后,我终于将文稿完结。它成了书的章。

在我十余年的驻外生涯中,绝大多数选题和历险都是主动寻觅所获,古巴是一个例外。回顾前后九次奔赴古巴的采访,我坚信自己得到了新闻之神的眷顾。这个被时光冻结的国度在短短几年间发生了巨变,我如同亲眼见证一场来自佛罗里达海峡的飓风掠过蔗田遍布的岛屿,从起风前略显沉闷的平静,到气势汹涌地过境,再到消散。从此,历史的反复对我来说不再只是一种形而上学。

然而,这本书并非古巴之旅的叠加。无论从时间的纵深,还是理论的诠释上来看,古巴都是一个过于庞大复杂的观察对象,远远无法以它的面积作为参照。我试图记录的是当下的气氛和人的状态,如果没有这些,再重大的新闻事件都会被过滤成一个毫无表情的短句。

历史总是强迫记者在古巴的命题上选边站,这是不公平的。我始终认为,不存在正确的一边,过度标榜的客观终都会被证明是自我催眠。我能够遵循的是内心的喜好和价值判断,它的局限决定了动机的单纯。

作为一个驻外记者的作品,这本书也无法摆脱多地辗转的命数。除了哈瓦那,我在福建、里约热内卢、芝加哥、加州写它,中途也曾多次中断。距离能创造有用的视角,虽然屏蔽了一部分细枝末节,却能构建出一种开阔的叙事。尤其当后几个章节在美国完成,这似乎暗示了新的延续。

这是我的第二本书。记者这份职业为我的好奇心和莽撞提供了所有的借口,但我已经感觉到新闻报道写作对于文字创作的日常啃噬。每一次动笔都是一场战役。

现在,我把评判胜负的权力交给你。


【免费在线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