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 文本浅显易读。精装插图本,内含32幅渔具图谱,45个渔具传奇,16篇补记,文图相杂,虚实交叠,串通古今。
  2. 视角独特,内容丰富、有趣。图书以绳结、钓钩、围网、蟹笼等捕鱼器物为载体,将古朴渔具的演变和意涵、海洋神怪传奇以及古今岛民传统汇于一体,展现远古至今岛民耕海生活中的诡奇经历,一窥荒诞、另类、多元的海洋文明。
  3. 作者盛文强是新海洋志怪文学的知名作家。他成长于山东海岛,多年来致力于中国海洋文化的研究和传播。
  4. 一场跨界文本创作的独特实验。作者将野史、采访、考据、方程式、地方志、家族秘闻等诸多元素与虚构想象无缝融合,挑战了固有文本创作印象。
  5. 文本浅显易读。精装插图本,内含32幅渔具图谱,45个渔具传奇,16篇补记,文图相杂,虚实交叠,串通古今。
  6. 视角独特,内容丰富、有趣。图书以绳结、钓钩、围网、蟹笼等捕鱼器物为载体,将古朴渔具的演变和意涵、海洋神怪传奇以及古今岛民传统汇于一体,展现远古至今岛民耕海生活中的诡奇经历,一窥荒诞、另类、多元的海洋文明。
  7. 作者盛文强是新海洋志怪文学的知名作家。他成长于山东海岛,多年来致力于中国海洋文化的研究和传播,拥有相当体量的粉丝群体。
  8. 一场跨界文本创作的独特实验。作者将野史、采访、考据、方程式、地方志、家族秘闻等诸多元素与虚构想象无缝融合,挑战了固有文本创作印象。
  9. 李敬泽称这种“‘器物’书写”使得“世界通过渔具泄露了它秘而不宣的故事”,邱华栋盛赞《渔具列传》“有对历史的雄阔想象”,“以趣味和虚拟,改写了时间深处的谜”。

【内容简介】

为什么说上海的简称“沪”源自渔具,其背后有哪些故事?山魈绘像中常伴蟹笼是怎么回事?渔夫如何凭借绳结技术从凶残海盗手下逃生?新船入水、船老大上位需要经历何种奇特仪式?

《渔具列传》包含舟楫、网罟、钓钩、绳索、笼壶、耙刺六辑,可以上溯到洪荒时代的海洋秘史,是对海洋渔业秩序的终极狂想,是古东夷原始渔猎精神的集束释放。野史、方程式、采访、引语、地方志、名人生平、家族秘闻,乃至插图、考据、作者身份……虚实相生之间,构建起以渔具为线索的奇绝时空,结集为一部海岛故事集。网罟舟楫与奇人异事紧密缠绕在一起,是传奇,亦是日常。


【作者简介】

盛文强,1984年生于青岛,作家,海洋文化研究者。近年来奔走于中国东南沿海,致力于海洋民间故事、渔夫口述史的搜集整理,兼及海洋题材的跨文体写作实践,著有《海盗奇谭》《海怪简史》《海神的肖像》《岛屿之书》等。


【媒体评论】

这是一种“器物”书写,偏僻而实用的器物被凝视被打开,它所隐含的知识和意味被照亮,由此,渔具有了自己的故事,或者说,世界通过渔具泄露了它秘而不宣的故事。

——李敬泽

《渔具列传》有对历史的雄阔想象,有对特殊题材的把握与处理,并且以趣味和虚拟,改写了时间深处的谜。

——邱华栋


【目录】

引 子

列传 舟楫

一 船之眼

二 泥舟

三 橹桨通神

四 桅端之巢

五 覆舟记

六 舱底的水怪

七 杂戏船

八 龙骨船

九 移木记

一〇 铁锚腾空

一一 船蠹

一二 落难船

一三 船上那个人

补记一 杂戏船与陈元燮

补记二 宿四爷曾孙采访录音

补记三 潮水时间歌诀

补记四 橹桨伤人事件

列传第二 网罟

一四 拖网奇遇

一五 网罟的迷宫

一六 叉网

一七 网刘村

一八 获鱼之夜

一九 四面合围

二〇 他耳后有一把梭

二一 泥网坠

二二 隹鸟入彀

二三 网兜招魂

补记一 网线直径:乡土经验与数学模型

补记二 沪与汕:渔具的地名学

补记三 渔祖庖牺氏考

补记四 拖网力学分析

列传第三 钓钩

二四 皇帝的钓钩

二五 钓者之梦

二六 夜钓者

二七 摘钩工

二八 八宝钩

补记一 古今海钓术举隅

补记二 嬴政获鱼处及其渔法分析

列传第四 绳索

二九 止风术

三〇 缩帆结

三一 架竿结

三二 张网结

三三 死结和活结

三四 海盗的绳结(一)

三五 海盗的绳结(二)

三六 渔人结

补记一 绳索文献举隅

补记二 海上常用绳结

列传第五 笼壶

三七 蟹笼简史

三八 风螺壳

三九 柳条鱼篓

四〇 弹涂竹管

补记一 蟹笼考

补记二 风螺壳价值规律

列传第六 耙刺

四一 何氏鳝杆

四二 蚬耙

四三 鱼叉

四四 牡蛎铲

四五 蛤蜊耙

补记一 何渔隐先生年谱

补记二 姒芒氏东猎于海

后 记

再版后记

附 录

附录一 中华民国《渔业法》(1929年11月11日)

附录二 中华民国《渔轮护洋缉盗奖励条例》(1914年4月28日)

附录三 渔具词汇英汉对照表


【书摘与插画】

杂戏船

我还记得杂戏船的情景。夏秋之际,会有杂戏船驶来,沿着半岛曲折的海岸一路北上,在附近的渔村随时停靠。半岛海岸的礁石加剧了杂戏船的衰老,它似乎随时会在水面上塌陷。

杂戏船每年都会准时来到,它早就摸清了附近村子的作息规律。所到之处,必是当地渔村的闲暇之时。杂戏船通常在黄昏到来,准备在夜晚的海岸上演出。人们奔走相告,纷纷走出家门,来到海边,在海滩上观看杂戏船上的把戏。人群层层聚拢,后来者被挡住视线,就会攀到附近的废船上。礁石上也坐满了人,所有人都盯着岸边的杂戏船,密集的人头齐刷刷朝向水面。

杂戏船由一架三桅的旧渔船改造而成,方形船头先从海浪中间冲出,远远望去,像水上漂来的古旧木柜,柜顶站满了蚂蚁的队列。进港之后,杂戏船贴着码头横了过来,帆也落下来,透过桅杆,就可看见坑坑洼洼的船板了,正有十几个伙计在上面忙碌。打成捆的红毡由两个伙计从舱里抬出来,摔到船板上,其他伙计纷纷避让。红毡横在船头,绳箍撤掉,两个伙计徐徐展开那条红色通道,船上红光一片,这是杂戏开场的前兆。红灯笼冉冉升起,高悬在桅杆上,在场的人们,脸上都是红彤彤的。

一阵锣鼓敲过,穿红衣的伶人出场了。鼓声暂停,伶人踩踏船板的脚步声凸显出来,船体传来巨大的回声,船舱内似乎空无一物,人群顿时安静下来。伶人向观众鞠躬致意,这时又走上一个绿衣童子,双手端着白玉盘,盘中整齐摆放着五只白螺,清一色的白。观众乍看过去,只见到一些白影,玉盘和白螺混为一体。当红衣伶人从白玉盘中捧出白螺,这五只白螺才在瞬间获得形体。这是五只高龄的白螺,其阔口能放进拳头,里面蜷缩的螺旋状活物早已不知所踪,取而代之的是一团浸了药水的棉花。伶人把药棉点燃,白螺里喷出直立的火柱。伶人把燃烧的白螺抛到空中,不等天上的螺落下,新的火螺相继飞起,五道火光把夜空分割成十几个黑块。伶人双手不停地接住与抛起,速度快时,火光笼罩住他的上半身,手臂及白螺都在火光中消失不见。那时节,杂戏船上明亮如白昼,照亮了人群中无数扬起的脸。

螺壳灼热之时,表演就告停了。绿衣的童子端来白玉盘,五只白螺回归原位,火柱还在燃烧,不过势头弱了几分,它们很快就要燃尽。那天晚上,表演时间稍长,白螺局部烧熔,当天夜里还没散场,五只螺连成了一体。侍者找来火钳,想把它们分开,结果白螺全夹碎了,紧接着,传来班主的高声呵斥,人群中又是一阵哄笑。

还有一个常见的节目,叫空手取鱼。表演者来到舷边,俯身往水中观看,似在瞭望海底的鱼。看了多时,他挥手朝水中一指,随即回手急掣,便有一尾翻腾着的大鱼飞入他手里,头和尾还在剧烈摇摆着。那次表演,破水而出的是一条近三尺长的梭鱼,跟表演者撞了个满怀。他连忙双手抱住大鱼,单薄的身子也随着大鱼的扭动而不住摇摆起来。观众一片惊呼,有几个身手敏捷的伙计已经齐聚船头,和表演者一起把大鱼给牢牢摁住。

后来我们才知道,表演者袖子里暗藏梭镖,是机弦发射的。甩袖之时,带绳子的梭镖已经打进水中,早有同伙潜在水底的预定方位,手中拿着活鱼等候梭镖到来。梭镖破水而入,水中之人便擒镖在手,把手里的活鱼插在梭镖上,急拽三下绳子作为暗号。船上的表演者知道一切就绪,就可以回手把线拉回,这样一来,自然有活鱼飞上船板。离船近的那几个观众,看过几场表演后,终于发现了这个秘密。消息在人群中迅速扩散开来,表演者的神秘魔法就不攻自破了。再表演之时,黑压压的观众中间掷出了贻贝和青螺壳,表演者招架不住,只得躲进后舱。不久之后,杂戏船上空手取鱼的把戏干脆取消了,当初空手取鱼所引发的阵阵惊呼已不可复闻,这样一来,人们反倒怀念起这虚假的魔术了。

快到半夜了,压轴的节目是隐身的戏法。表演者是个穿黑衣的年轻人,从演出一开始,他就坐在船舷上一言不发,仿佛一切热闹都与他无关。轮到他上场了,他便跳下船舷,向众人拱手致礼。他朝身后挥一挥手,立刻有人递上来一块黑布。黑布之大,足以盖住他全身。他毫不犹豫地钻进黑布里,还没等观众反应过来,他就把自己变没了,黑布委顿在地。人们掀开布幕,四处寻他不到,以为他是故意躲起来了,呼唤几遍,却不见回应。船上立刻陷入骚乱,戏班的班主走上前来,看了看地上委顿的黑布,跺脚大骂。

但这一切无济于事,因为他已经远遁——他成功地把自己变没了。围观的人群中嘘声一片,班主朝着海面大发雷霆,人群中又爆发出阵阵哄笑,这更增添了班主的恼怒,他恨不能放火把船烧掉,所幸及时被徒弟们拦住了。

那天的杂戏表演破绽百出,终以一个伶人的逃走为转折点,走向了难以挽回的失败。同样的把戏,再也提不起人们的兴趣。一船消耗甚巨,班主变卖船只,终不知去向。

又过了许多年,岛上渔人出洋,远渡到南海,在一个不知名的小岛上登陆,居然看到了当年表演隐身法的那个人。他正坐在树下,头埋得很深。渔人正要上前搭话,他似乎早有觉察,霍然起身,双手分开人群。在钻进人群的同时,他顺手戴上了棕榈叶的斗笠。几乎同时,涌动的人群中,所有人都戴上了斗笠。斗笠密集,无从辨认,以后再也没有人见过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