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缘缘堂主——丰子恺与桐乡》是冰心散文奖获奖作家徐玲芬创作的《丰子恺缘缘三部曲》的部。本书主要讲述丰子恺与故乡石门湾的情缘,从他所处的社会背景、地理环境,所受的家庭熏陶、学校教育以及时代影响等各个方面切入,通过“童年与故乡”“游子思故园”“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梦回缘缘堂”等七个篇章来展开叙述,带领读者走近大师,了解大师背后风雅桐乡的深厚文化底蕴。


【作者简介】

徐玲芬,笔名唐吟,浙江桐乡人,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桐乡市女作家协会主席,第八届冰心散文奖获得者。著有《江南物事》《小镇模样》《桐乡史话》《行走江南》《江南情调》《门对孤山》等十多部散文集。主编《桐乡味道》《桐乡百景》《桐乡市井》《我与丰一吟》《丰一吟序跋集》等三十多种。


【媒体评论】

在丰子恺先生的文学艺术创作中,漫画、随笔与翻译占有主要地位,而这些作品的创作地——老家桐乡缘缘堂,第二故乡杭州,以及居住时间长的上海日月楼,串联起丰先生艺术的一生。徐玲芬女士正是通过这条线索,让大家真真切切地了解丰子恺,读懂丰子恺。

——丰子恺外孙杨子耘

在当前有关丰子恺文学艺术书籍大量出版的情况下,作家徐玲芬从另一个独特的角度、采用新颖的风格来写丰子恺先生的艺术人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丰子恺外孙宋雪君

孤山楼中有门对,日月缘缘无堂主,有或无,缘和缘,通过徐玲芬老师的这本书,丰子恺的缘缘人生,也将与每一位读者的一生结缘。时间是从前慢,空间是杭嘉沪,无论您身在何处,皆能于此书中寻获无声润物。

——丰子恺嫡孙丰羽

如果在现代要想找寻陶渊明、王维那样的人物,那么,就是他了吧。

——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


【目录】

章 童年与故乡

第二章 游子思故园

第三章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第四章 梦回缘缘堂

第五章 咫尺天涯

第六章 笔下的故乡风情

第七章 留给故乡的印记

参考书目

后记


【书摘与插画】

三岁玉儿

《红楼梦》里写到的贾宝玉,是贾母和贾家十分宠爱的宝玉。而我们的传主丰子恺,从小也是丰家的宝玉。丰子恺的父亲丰鐄为儿子取乳名慈玉,意为慈母的命根子,更是老祖母的宝玉。

别却春风又一年,梨花似雪柳如烟。

三岁玉儿娇小甚,也教抱上画船来。

这是丰子恺的父亲丰鐄在那年清明时写的《扫墓竹枝词》中的句子,诗中的“玉儿”便是指儿时的丰子恺。

命运对于丰鐄来说似乎有点不公平,在他连考四次,好不容易中了举人后,却因母丧,旋而科举又废,他便没机会再参加会试并走上为官之路,光耀门楣。于是,这位举人老爷便只有委屈地在家设塾度日,做孩子王。从旧时读书做官的通常模式来看,他是不得意的,郁郁寡欢,终究过早离世。但他可能自己也没有想到,作为一个父亲,他生下了一代艺术大师丰子恺,从某种角度说,他也是人生的大赢家。

1898年,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年份。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第二次瓜分中国的狂潮。这年6月,光绪皇帝任用康有为、梁启超等实行维新变法,可好景不长,同年9月,戊戌六君子被杀,变法失败,史称“百日维新”。尽管变法失败了,但维新思想早已深入人心。废科举、办学堂,各地有识之士纷纷响应,即便在石门这个江南水乡小镇上,维新之风也已吹起层层涟漪。丰子恺的父亲丰鐄便是一个十足的维新派。

就在这一年的11月9日(农历九月二十六),丰子恺诞生于浙江省石门县玉溪镇(今浙江省桐乡市石门镇)丰同裕染坊店内。丰同裕染坊是一所三开间三进的老式楼房。染坊店为进,客厅为第二进,灶间为第三进。三开间中央一间的楼上就是丰子恺的诞生之地。

在丰子恺出生之前,已有六个女孩,丰子恺排行老七,却是长男,这对丰子恺的父母来说,很是安慰。而丰子恺的祖母丰八娘娘,更是欢喜,先前的担心与忧虑一扫而光。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封建礼教思想,曾给丰子恺的祖母和母亲带来了巨大压力,尤其是他的母亲,连续生了六个女儿,总感到抬不起头来。此前,她还请了湖州来的黄半仙卜卦,那黄半仙掐指一算说:“你命中注定无子。”在绝望与愁闷的双重打击下,她病倒了,致使胎儿早产了一个多月。分娩那天,家里冷冷清清,婆婆满脸愁容地在灶间叹气。不曾想,楼上传来一阵响亮的婴儿啼哭声,伴随着接生婆惊喜的喊声:“恭喜,恭喜,是个哥儿呢!”顿时满屋子的人振奋起来,七手八脚忙碌着。祖母丰八娘娘更是喜出望外,眉开眼笑,一边念着“阿弥陀佛,祖宗积德!”一边叫人摆香案,敬祖神。第二天,她又到镇上的接待寺、西竺庵去烧香拜佛,祈祷子孙长命百岁。无疑,丰子恺的诞生,驱散了丰家的阴影,也带来了新的希望。

丰子恺就在全家的宠爱下成长,很快,丰子恺一周岁了,家里为他举行抓周仪式。大人在盘里放了众多物件,如官帽、金银首饰、算盘、毛笔等,丰子恺抓取了一支毛笔。此举令长辈们欢喜万分。丰子恺的家乡有句老话,叫“三岁看大”。果然,长大以后,丰子恺以一支笔,画画、作文,创作出了那么多经典作品,成就了他的艺术人生。

丰子恺的母亲还让他们家染坊店里的店员祁官,抱着丰子恺在石门镇上不重复地走过了七座桥,寓意“七巧”。自然,这种种仪式,都是为了取个顺经、图个吉利罢了。总之,全家的希望、关心和太多期待,都放在这个男孩的身上。

在丰子恺二女儿丰宛音的《父亲丰子恺轶事》一书中还写到丰子恺的一些童年趣事,其中有一件立桶风波,读来很是惊险。有一年冬天,丰子恺母亲为上楼侍候婆婆的病,把孩子交给女佣看管。女佣有事,就把孩子放在立桶里。等到母亲忙完事下楼来抱孩子时,不由得惊叫起来。原来,立桶下边的站板,不知谁的疏忽,竟忘了插入,侥幸孩子的两只小脚板竟一直站在横档上,下边便是火炉。如果一脚踩下去,那还得了?可才一岁多点大的幼儿,居然能在两根小木条上站稳多时,太不可思议了!这件事闹得沸反盈天,人人大为惊讶。邻居们也都议论纷纷,有的说:“险些闯大祸!这么小的孩子 ,倒像是懂事了的,真是奇怪!”有的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日后,家人们想起来都还心有余悸呢。

果然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丰子恺儿时经历的这件惊险事,应该是他人生中次面临的生死考验。后来,在抗战避难的途中,丰子恺更是历险种种,生死攸关,辗转几省经过百数十个码头,终究大难不死,后迎来了抗战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他用一支笔,写下无数的漫画与随笔,成就了一代艺术家的光荣与梦想,这就是他的后福。如今,我们依然在读他的书,看他的漫画,学他的精神,又何尝不是一种人间大福呢!

……(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