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情感教练赵永久提出:亲密关系经营的核心是滋养,首先每个人内心都要住进一个爱自己的人,然后让他成为自己、承认存在的价值、给予无条件的爱、放在重要位置、表达喜欢和认可,然后才能获得甜蜜的亲密关系。

※赵永久告诉你我他:甜蜜的亲密关系不在别处,就在自己里边,向内找,彼此滋养才能找到。

※情感教练赵永久用深度心理学帮助你,理解爱、修复爱、拥抱爱。


【内容简介】

《爱的五种能力1》

爱情需要学习,婚姻需要练习。资深婚姻家庭咨询师赵永久提出:爱一个人需要具备爱的能力,但它包含了五种具体的能力,它们是——情绪管理、述情、共情、允许、影响。这五种能力也是情商的具体体现。

本书结合真实案例系统阐述了爱的五种能力的具体含义和原理,以及每种能力的操作和提升方法,是每一个愿意成长自己、经营亲密关系能力的人可以参考的理论与方法。

这会帮助你重新认识自我,提升情商,拥有爱,修复爱,珍惜爱。


  你有下列“不适症状”吗?
  一直单身,迟迟找不到合适的人
  喜欢的人经常被吓跑
  全心全意付出,人家却不领情
  关系中出现第三者
  婚前信心百倍,婚后却不如人意
  婆媳关系处不好
  正在考虑要不要离婚
  ……

爱的五种能力,包含了你在爱情当中所要具备的几乎全部的能力,好好修炼自己的这五种能力,你一定会越来越幸福。

《爱的五种能力2》

资深婚姻家庭咨询师赵永久畅销力作《爱的五种能力》续篇!

在亲密关系中,吵架、隐忍、冷战等痛苦的情景消耗着人们的精力,伤害着彼此的身心,并且在此之后,通常还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那么,身处亲密关系中的人们到底要如何避免这些问题而真正拥有长久的幸福呢?

换句话说,我们都知道亲密关系需要经营,但到底要如何经营呢?

其实,亲密关系经营的核心是滋养,更准确地说是彼此滋养。在亲密关系中,每个人渴望的不一样,需要的滋养也不同,比如有的人更渴望被认可和欣赏,有的人更渴望在对方心里重要,有的人更渴望能被对方懂得,等等。

本书深度剖析里中国式两性关系的问题根源并结合真实案例提出了全新理论。滋养是爱情与婚姻中情感经营的不二法则,是破解亲密关系经营的关键。

首先每个人内心都要住进一个爱自己的人,然后让他成为自己、承认存在的价值、给予无条件的爱、放在重要位置、表达喜欢和认可。

滋养对方而不改变对方。

用深度心理学帮助你理解爱、修复爱、拥抱爱。


【作者简介】

赵永久:知名情感教练、婚姻家庭咨询师,专注北京心灵智慧婚恋咨询机构创始人,多家卫视特邀情感嘉宾。

2008 年起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讲授“爱的能力”系列婚恋心理课程,专注解决中国家庭两性关系问题读者近百万,受益家庭数十万。

著有:《爱的五种能力》《恰到好处的恋爱》。


【免费在线读】

部分 拥有爱的能力,幸福很简单

在我和太太结婚的前两年,我们相处得很艰辛,如果用“三天一小吵,两天一大吵”来形容当时的状态,一点也不过分,完全不像恋爱时想象的那样美好。

那时的我们心中都像是塞满了炸药,只需一点火星,就能引发一场爆炸。

我记得比较清晰的几次争吵,都是晚上准备睡觉的时候在床上发生的。我困得睁不开眼,躺下想睡觉,而她还揪着白天发生的事情让我跟她道歉。

常常是我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就让她别说了,赶紧睡觉。而这时她会更生气,有时会冲过来抓我。

遇到这种情况,我会用力握住她的双手不让她抓到,她则用力想挣脱。经常是这样僵持了一阵儿,我们都累了,就以这样的姿势睡着了。

有一次,我刚睡了一会儿,感觉有人骑在了我身上,我睁开眼睛,在黑暗中我看到她摁住我说:“我恨你,我恨你!”

那一刻,我很愤怒,把她从身上推开,任她蒙在被子里哭泣。

我也很委屈,躺在床上,两行热泪从眼角流下。

我不想要这样的生活,想要放弃,可想到年幼的儿子,又不忍心,我实在不愿让他在成长中缺少父母任何一方的爱。

我的婚姻遇到了很大的挑战,我当时却不知道这是怎么了,也不知道为什么婚后的生活会这样。继续跟她生活我痛苦,分开我更痛苦!

有时我会这样安慰自己,为了孩子,我就委屈一下自己,忍到孩子十八岁,等孩子成人了,实在不行就和她离婚。

就像苹果砸到牛顿头上一样,或许解决很多重大问题的灵感总是在不经意间来到的,我的婚姻在我偶然参加了一个课程后发生了转机。

一次,在朋友的推荐下我参加了一个自我成长的课程,课程本身并不是针对婚姻问题的,却歪打正着,把我的婚姻发展方向拉到幸福的轨道上了。

老师要我们大家做一个游戏,学员被分成几组,我被选为其中一组的组长,带领组员参与游戏。我理解错了游戏规则,组员中有人理解对了,他们告诉我时,我却不听,坚信自己是对的,结果可想而知,我们输了。

老师点评时说:“永久,你有没有发现你们为什么输了?你的理解是错的,有人理解是对的,可你根本就不听他们说话,就相信你自己是对的。不聆听别人,那么自我,以为这是你一个人的小组,怎么会不失败?”

说到这里,老师并没有停止,他下面的一句话也许是无意中说出来的,但改变了我后来的命运轨迹,包括事业和爱情。

他说:“如果你结了婚,就这样的性格特点,估计你也幸福不到哪里去!”

这句话,似一记重拳击到我心灵深处,我被深深触动;又像有人给迷迷糊糊的我迎头泼了一盆冷水,我瞬间清醒。我立即就在心里默默地问自己:“我的婚姻不幸福,难道是我的问题?”

结婚以来,我一直以为,我们之间主要是她的问题,我是没错的。如果我错了,那就是我找错了人,找了一个从小娇生惯养、缺少耐心、动不动就发脾气的娇小姐,几乎每次吵架都是以她先生气而开始的。

但那个失败了的游戏,已经证实了我分明是会犯错的。难道在我的婚姻里我也有错,只是我没有发现而已?

带着这个问题,在课程结束后,我开始了自我觉察和思考的过程,开始观察我们之间的互动模式,以及我的内心反应,并思考为什么会这样,也逐渐摸到了这扇通往幸福的秘密通道的大门。

人的命运也许就是由自己的注意力决定的,当我开始把注意力放在我自己身上向内找时,我的婚姻发生了质的改变,我也探索到一份可以帮我实现自我的终身事业。

章 向内找,发现幸福之路

在开始观察我们的互动方式几天后,我就发现了我们之间的一个小模式:

我太太婚后变得容易忘事,比如忘了关水、关火、关门,出门有时忘带手机、忘带钥匙,曾经买菜时把钱包忘在买菜的摊位上。生活中的东西用过了就随手放下,很少归位,所以,她经常找不到东西。

而我是一个很少忘东西的人,自然也不允许她忘。一遇到她忘东西时,我就会指责她、批评她。在这之后,她的脾气越来越差,忘东西的次数没有减少,反而更加频繁,我对她的失望更多,于是更多地指责、批评她,然后,她忘东西更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我们关系的恶化也是从这儿开始的。

我决定从这里开始尝试一下,做些改变试试效果。

随后,当我发现她再忘东西时,不再指责和批评,而是装作不知道。看到她出门时没有把放在桌上的手机或钥匙拿走,我也不说话。就这样,等她发现时,会匆匆忙忙地回来找,我就装模作样帮她找。

记得一个冬季的傍晚,她下班回家开门时发现没带钥匙,就给我打电话。我当时还在单位,需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到家,虽然我接到电话就往家赶,她还是在门口冻了一个小时左右。

经过这件事情之后,她发现了自己忘了,后果也得自己承担。

令我没想到的是,大约两个月左右效果就显现出来了,我发现她忘东西的次数越来越少了。虽然这是我期待的结果,但当事情真的发生时,我还是被深深震撼了。

我之前指责、批评了几年她没有改善反而更加严重,当我不再指责和批评,只用了两个月时间就发生了变化。

而且她的情绪也更加平静,我们吵架的次数大大减少,关系好转,愉快的时间多了起来。乌云密布的生活里,开始照进了些幸福的阳光。

这真是太令我惊讶了!我花了那么长时间找她的原因、改变她,我们之间的关系却越来越糟糕。我开始改变我自己的指责和批评的模式,不再改变她时,她反而自己变了,我们之间的关系也变好了。

到这时,事实已经摆在了我面前,我终于意识到,原来我是有问题的,我不接纳她,不允许她有缺点,只知道批评和指责,一心想着改变她。

此时,我又自责,又有些兴奋。自责以前错误的做法,给我们之间带来了那么多的痛苦;兴奋是因为我隐隐感觉到,我可能找到了一条通往幸福的路。至于这是一条怎样的路,我当时并不确定。

我亲眼看到了她的变化,亲身体会到了我们之间关系的改善。我知道是由于我对她从不接纳到接纳而产生了这个结果,但其中的原理是什么我当时是不明白的。

多年之后,当看到风靡全球的《哈佛幸福课》时,我找到了接纳会促进成长的科学依据。泰勒·本-沙哈尔教授在课中讲到麻省理工学院曾经做的一个实验:

实验人员对处在迷宫中正在寻找出口,以及已经走出迷宫的小白鼠,分别进行了大脑扫描,发现小白鼠学会走迷宫,主要是在走完之后的休息时间,而不是走的过程。用泰勒·本-沙哈尔教授的话来说就是:“那些来来回回在迷宫里跑得很辛苦的小白鼠,并没有那些跑出去之后休息一下,坐在那里喝点儿小酒的小白鼠更快学会走迷宫。”

实验人员认为,小白鼠在放松、安静下来之后的时间里,通过回忆走迷宫的过程,重放、整理记忆,对信息进行重新加工,学会了走迷宫,而非主要在走的过程之中。

实验人员得出的结论是,重现可能形成一种“学习记忆机制”,他们称为内省式学习。泰勒·本-沙哈尔教授认为,在这一点上,人的学习机制和小白鼠一样,都是在安静下来后学习的效果更好。因此,能够安静下来的人,学习的效果更好。

这一点,在我近几年给大学生们演讲时,顺便做的调查中也得到了证实:

为了帮助大学生们更好地应对情感、恋爱等问题,有几年,北京一些大学的心理协会等社团会邀请我去给大学生们做恋爱、情感心理培训。每到一所大学讲课时,我都会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觉得你父母的婚姻幸福吗?”然后让觉得父母婚姻幸福的学生们举手,调查的学生总人数超过一千人。

举手的学生占比,呈现出一种规律:招生时录取分数线越高的大学,举手的学生越多。

也就是说,高考时成绩越好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婚姻幸福的比例越高。比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四所大学的学生们举手的比例超过50%,其他大学举手比例都在50%以下,有40%多点的,有30%多点的,我去过的一所专科学校,举手的人数低于20%。

这说明,父母婚姻幸福的学生,学习成绩容易好。

父母婚姻不幸福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可能会经常吵架、冲突、相互攻击,或冷暴力。孩子经常处于紧张、焦虑之中,孩子需要在内心去处理和应对这些紧张、焦虑感,不管是在家里时还是在学校都可能难以安静下来学习。

而父母婚姻幸福的孩子,没有来自父母婚姻方面的过多压力、紧张和焦虑,经常处于安静的环境中。按照安静环境中学习的效果更好的原理,他们有更多机会在大脑中重现所学内容,加强记忆。

我太太婚后容易忘东西这个特点,首先跟婚后的生活压力增大有关,婚前在她的原生家庭里,需要她考虑的事情很少,生活几乎没有什么压力。

婚后她要承担烦琐的家务,又要工作,又要照顾孩子,还需要考虑双方老人、兄弟姐妹之间的事情,加上有一定的经济压力。一时没有适应婚后生活的她,精力有些不够用,难免会顾此失彼。

按照麻省理工学院这个实验的原理,如果我能理解她、接纳她,她更容易安静下来,也更容易从实践中学习,成长自己,适应婚后的生活。而当时执迷不悟的我,只是一味地指责她、批评她、不接纳她。这不但使她安静不下来,还增加了她的压力和焦虑,使她更容易忘东西。

就好像实验中的小白鼠,如果每当它们出了迷宫,实验人员就拿小棍驱赶它们、教训它们,不给它们安静的机会和空间去重新通过回忆加工信息,它们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学会走迷宫,甚至,它们会讨厌走迷宫这件事情。

而后来我看见我太太忘东西时故意不说,她没有了来自我的压力,焦虑自然会降低一些,这也无意之中给了她安静下来的空间,在这样的空间里,她更容易反思自己、成长自己。所以,才会出现两个月之后她忘东西次数减少了的现象。

当然,也不是每一个进入婚姻后的女人都会变得容易忘东西,随着对心理学知识和理论学习的深入,以及对我爱人儿时经历的了解,我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我爱人爱忘东西的特点,有更深层的原因。

我爱人出生以后,她母亲工作很忙,经常是把她交给这个人照顾一阵、那个人照顾一阵,照顾她的人不固定,养育环境很不稳定,这本身对她的心理发展及自我整合就非常不利,何况还发生了一件足以给她的身心都带来不小创伤的事件。

大约在她出生后六个月大时,到了冬天,不知道是她父亲还是姨妈给她烤棉袄,把棉袄里边肩膀位置烤着了,也没有人发现。给她穿上以后,她就一直哭,大人想尽办法也不能让她停止哭,直到大人闻到煳味才意识到发生了什么,这时她右臂上侧已经被严重烫伤,除了留下一个永久的伤疤外,也让那么小的她承受了连大人也承受不了的巨大痛苦。

很可能,这份痛苦一直留在她意识不到的潜意识深处,她无法将之整合,需要消耗大量的精力来防御,忘东西,的可能是精力不够用了。她还容易把人名搞混,把数字说错,比如三千说成三百等,这也明显像是精力不够的样子。

本来就需要花费大量精力来应对内心深处自己都意识不到的痛苦的她,结婚后要承受更大的压力,需要耗费更多的精力,忘东西次数变多是一个必然结果。

对于像她这样内心有着巨大的意识不到的痛苦的人而言,他们需要的就是有人能够提供一个完全接纳与允许的环境,他们好有机会慢慢地去面对和疗愈内心的痛苦。在成年之后,除非接受心理咨询,否则这个提供接纳与允许环境的人当然只能是爱人。

但很多爱人,都像当初的我一样,会在他们出现一些问题时批评、指责他们,这不但不能帮到他们,还会增加他们新的痛苦,使他们疲惫不堪,甚至无法承受。

这也意味着,爱人犯错误的时候,会本能地静下来进行反思,如果他已经自责了,就不要再指责他。因为这可能会让他产生不必要的焦虑、愤怒等情绪,不能安静下来,从而影响他的自我反省,他的注意力会从反思、成长上被转移。不被接纳的犯错,反而更不容易改正。

没有人是完美的,在爱情关系里,人们如果能够允许对方不够完美,不再挑剔对方,就给了对方一个成长的空间,对方会在这个比较舒适的空间里慢慢成长,越来越完整。

幸福不是靠改变对方得到的,幸福是靠允许对方不完美、接纳真实的对方、成长自己、学会跟真实的对方相处才有的。

幸福不在别处,就在于自身,向内找,才能找到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