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恐惧,让我们焦虑、害怕、拖延、自卑、止步不前。战胜恐惧,我们方得自由、平静、富足与喜乐。
恐惧,一个无人不知、贯穿人生始终的话题,没有人可以逃脱它的阴影。它因何而生?它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该如何应对?如果拿掉恐惧,你的人生会变成什么样子?


【内容简介】

选择恐惧症、广场恐惧症、幽闭恐惧症、密集恐惧症、恐高症、社交恐惧症、异性恐惧症……从怕高到怕黑,从怕人群到怕视线。本书直指人内心深处的欲求,为在恐惧中挣扎的芸芸众生,点明了洞察自我、解放心灵的一种可能。单纯用意志力来逃离、抵抗恐惧无助于解决问题,唯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恐惧的根源,才能获得生命的自由。


【作者简介】

李少聪,心理咨询师,专栏作家,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其文笔细腻,入木三分,主张圆融处世,追求心灵和谐与生命富足。已出版《魅力董卿》《懂心理的女人会和世界好好相处》《焦虑心理学》等畅销书。


【目录】

章 人人都有恐惧症

1.人为什么会患上恐惧症
2. 那些恐惧症带来的困扰
3.你的恐惧究竟从何而来
4.正常的恐惧VS恐惧症
5.恐惧症和胆小有什么关系
6.恐惧症:你到底在害怕什么
7.恐惧症能彻底治好吗
8.正确认识恐惧症

第二章 那些形形色色的恐惧症

1.深海恐惧症
2.电梯里的恐慌
3.飞行恐惧症
4.考试恐惧症
5.人为什么会恐高
6.广场恐惧症
7.密集恐惧症
8.选择恐惧症
9.上班恐惧症

第三章 你到底在害怕什么

1.恐惧是焦虑的极致体现
2.恐惧来自你内心的压迫感
3.竞争太激烈,害怕被淘汰
4.非常在意别人的眼光和看法
5.绝不能做失败者的自我施压
6.身在高位的人越容易恐慌
7.一定要展现自己好的一面
8. 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恐惧感消失
9.你的恐慌,其实就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第四章 恐惧感来自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1.年轻人的恐惧,无非是在别人的标准里迷茫
2.30不立的挫败感和焦虑感
3.越成功和幸福就越害怕会失去
4.财富自由,什么时候能不再为钱发愁
5.时日不多,每天都觉得时间不够用
6.知识焦虑,因为太害怕被淘汰
7.错失恐惧,总是害怕错过什么
8.失业恐慌,害怕丢了工作也怕找不好到工作
9.教育恐慌,总担心孩子以后的各种

第五章 摆脱社交焦虑,克服社交恐惧

1.不敢去主动搭讪,害怕被拒绝
2.异性面前手足无措
3.为什么我看见领导就害怕
4.害怕同学聚会几种原因
5.不敢在众人面前说话
6.越宅越胆小,越怕见人
7.克服你的害羞心理
8.无需冒充外向人,真实的你更有吸引力
9.强迫自己与人交流治愈社交恐惧症

第六章 欲望恐惧,果断取舍不纠结

1.究竟要不要买,买哪个
2.毕业了,到底是工作还是考研
3.总是感觉现在工作不好,又不确定下一个如何
4.机会太多,不知该选哪个
5.是留在大城市打拼,还是回乡发展
6.到底谁才是对的那个人,下一个会更好吗
7.攀比恐慌:与其羡慕嫉妒恨,不如做自己
8.从疯抢黄金到爆炒比特币,理财要适合不要盲从

第七章 完美主义的恐慌,破除内心的神秘魔咒

1.你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吗
2.什么是消极的完美主义
3.完美主义的强迫性表现
4.摆脱强求的樊笼
5.适度降低期望值
6.苛求完美可能是悲剧的开始
7.失控的生活是因为不完美吗
8.要好的,还是要合适的
9.正确看待已拥有的和未得到的

第八章 压力越大越是恐惧 ,懂得给心灵松绑

1.为什么压力越大越想逃避
2.因为害怕失败,就避免了一切开始
3.善于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4.拒绝自责心理,让纠结恐惧的内心戏见鬼去吧
5.改变你能控制的,接受你不能控制的
6.没有超负荷的工作,只有超负荷的情绪
7.你的工作日程里有“休息”这项吗
8.责任感“爆棚”就能得到认可吗
9.调动自控力,战胜自己赶走恐慌

第九章 安全感自己给,不怕失去就不会失去

1.人格独立,才有真正的安全感
2.自我安慰和鼓励很重要
3.你所担心的,绝大多数都不会发生
4.不去纠结,先做好坏的心理准备
5.控制欲的背后是深深的恐惧
6.克服疑心病,建立信任是关键
7.爱情焦虑,总害怕对方会变心
8.婚姻恐惧症,害怕结婚

第十章 战胜心魔,打赢心理这场“反恐战”

1.正确对待,恐惧症不等于精神病
2.暴露疗法:让我们直接正视和面对问题
3.森田疗法:不抵抗,不逃避
4.倾诉疗法:把你的恐惧说出来
5.制订行动计划解决烦忧
6.转移注意力,不想忧心事
7.腹式呼吸,渐进式肌肉放松
8.练习冥想,听舒缓的音乐


【前言】

前言 “不知为什么,虽然我每次上台演讲前都做了充分准备,但是看到台下人头攒动,还是很紧张,生怕说错了出丑。”
“看到新闻上某客机失事,一百多人瞬间失去生命,而我下周就要出国,万一飞机出事怎么办?”
“马上奔三了,看着朋友一个个都结婚生子了,自己仍然单身,想起这些便整夜失眠。”
……
几乎人人都有恐惧症,只不过有人表现明显,有人表现得隐蔽。心理学家霍克把“恐惧症”定义为:“不合情理、与实际危险不相称的担心反应”。比如面对演讲、笔试和面试时,心理恐惧引发脸色发白、全身冒冷汗、全身颤抖和呼吸困难等生理症状。
恐惧心理的特点是,患者在明知恐惧情绪不合理、不必要的前提下,虽主动采取回避的方式,却无法解除这种不安。
那么,人类的恐惧症究竟从何而来?追溯到远古时代,人类以打猎为生,外出常常会遇到未知危险,在长期行为过程中,“恐惧”作为一种潜在力量植入人类的基因组中,从而保护人类面对危险事物不受伤害。
因此,人类骨子里自带“未知恐惧”基因,我们经常听人说“恐惧来源于未知”,引起恐惧症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把未知看得太过严重,认为事件难度高于实际难度。我们大可根据现在回忆过往,并畅想将来,一定能够想起面对将来的恐惧感。想象之中,事情的潜在危险性被无限放大,我们会无端担心小概率事件发生在自己身上。
后天经历对恐惧症的形成十分重要,关乎性格形成,性格产生恐惧情绪,长时间的恐惧情绪直接导致恐惧症发作。由此可以看出,羁患恐惧症与一个人的身份地位和财富并没有多大关联,人前光鲜亮丽的大明星,私下可能饱受恐惧症折磨。所以,人人都可能成为恐惧症下手的对象。
如果你没有一个好的童年经历,以至于为现在出现的恐惧埋下了祸根,并深陷痛苦之中,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试着在恐惧中重铸独立人格。克服恐惧的过程中,自我安慰和鼓励很重要,以便及时醒悟恐惧是虚幻的,我们所恐惧担心的事件绝大多数都不会发生,这是事实。
恐惧是一个心理过程,由一系列思想、情感、思考、行为等组成,想要解决这一痛苦,必须对其有细致了解,才能掌握恐惧的关键点。
恐惧症的核心就是持续存在的焦虑,所以恐惧常因境遇发作,并随着回避恐惧对象或焦虑处境减轻或消失,患者总是感到莫名其妙陷入痛苦,实则是焦虑情绪在作怪。
恐惧症患者之所以无法自己控制情绪,事实是强迫心理在作祟,强迫自己不断想象内心某些恐惧思想或观念,加重恐惧焦虑。
一些人的恐惧心理也来源于完美主义。对待恐惧症,我们并非束手无策,首先需要正确对待它,恐惧症由心生,并不能等同于大脑功能存在缺失的精神病。关于治疗方法,采用多的就是重现恐惧情景的“暴露疗法”,以多次置身恐惧情景来降低恐惧敏感度。此外,有人把对未知的恐惧归结为行动计划,因此从制定计划入手,以求解决烦忧;还有人会用运动、瑜伽、冥想等方式来平静心灵,释放压力,转移注意力。记住一点,只有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好的。
本书从具体的恐惧症出发,对各类型恐惧做出深入剖析,并结合心理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够帮助你走出恐惧症带来的阴霾。


【书摘与插画】

人为什么会患上恐惧症
网上有一位90 后姑娘患有气球恐惧症,看到气球就会身体抽搐、口吐
白沫、呼吸困难。对她来说,每逢重大节日,满大街的气球就是巨大的 折磨。
恐惧症发作常伴有明显焦虑、紧张不安、心慌、出汗等症状。患者通常
会有特定恐惧对象,知道恐惧反应不合理,却不能防止和控制,总能找到推
动恐惧继续的借口。
陈晓冉是一个大大咧咧的姑娘,私底下和姐妹们聊得相当好。一到公众
场合,她便完全失去平时的从容,说话声音发颤,双腿瑟瑟发抖,一句通顺
的话都说不出来。心理医生确认她患上了“演讲恐惧症”, 陈晓冉十分不解,
自己性格大大咧咧怎么会这样呢?
陈晓冉小时候经常在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举手时热情洋溢,结果却没
有获得夸奖,心底积攒了自卑。看似十分外向,其实内心封闭。
恐惧症诱发因素往往不是立刻生效,而是随着成长植入思想中,所以,
大多数恐惧症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何会触及恐惧症。可能是小时候从高处
摔下、可能是几年前看到某东西后做了一个噩梦,也可能是身边亲人朋友的
无意渲染等。
恐惧症主要分为三大类:特定恐惧症、社交恐惧症、场所恐惧症。特定
恐惧症恐惧某种特定事物,比如恐高,害怕蟑螂、蜘蛛等。社交恐惧症对需
要社交的场合产生恐惧,比如在上台演讲或者表演,担心表现不好在人前出
丑,陈晓冉的“演讲恐惧症”就属于此类。场所恐惧症是对特定场所产生的
恐惧。比如电梯、封闭空间,一进入这些场所,浑身不舒服,呼吸困难。有
003
人甚至因电梯突然停运而晕过去。
恐惧症的核心症状是恐惧紧张,并因恐怖引起严重焦虑甚至达到惊恐程
度。心理恐惧可能与遗传、生物、心理因素相关。
1.遗传因素
性格因素是导致恐惧症发作的重要因素,而性格的成因有一部分源于先
天遗传。因此,恐惧症隐藏在性格中一并传递给下一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
展,遗传因素在恐惧症发病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受到了研究人员的重视。研
究发现,恐怖症患者往往有家族遗传史,也就是说恐惧症很有可能受到了遗
传因素影响。比如,同卵双胞胎比异卵双胞胎出现恐惧症同病现象更多。
2.生物因素
在生物学方面,目前研究多的是5-HT 系统和去甲肾上腺素系统。
研究推测,社交恐惧症患者脑脊液中去甲肾上腺素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恐
惧症患者可能存在突触后5-HT 受体超敏现象,但目前尚无肯定结论。
3.心理因素
社会心理因素可以说是恐惧症病因的主要因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
方面:
(1)认知理论:正常人能够清楚估算情境和事物的危险性,以做出合理
对抗;而恐惧症患者对危险的感知过于敏感、夸大,他们过分担心某一消极
事物的发生,从而做出完全没必要的准备。比如,我们身处新疆,却担心遭
遇台风灾害。
(2)行为理论:大多数行为都可以通过学习获得,有些行为我们主动学
习,有些行为我们没有学习,但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条件反射,这种变相学
习更让人难以忘却。
大脑受到外界刺激后,赋予刺激事物并不存在的担忧,在大脑中形成条
件反射,反复刺激促成恐惧。恐惧症的治疗不能依靠于特定恐惧症药物,
004
好的办法就是心理疏导。有些人希望向家人解释害怕的场景,并渴求安慰和
理解,以此暗示自己实际没那么害怕。
(3)心理分析理论:该理论认为恐惧与焦虑是一对“冤家”,恐惧是对
焦虑表现出对抗防御反应。人们害怕被焦虑所支配,潜意识会找一个能够替
代焦虑的外在对象,即恐惧,也就是说恐惧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
无论何种因素,对于结果来说,恐惧者本人都无法预先得知,无法事先
避免改变。面对恐惧症,好在事前做到无所畏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