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中论》是中观派为彰显自宗而对其他派别尤其是部派小乘佛教之观点进行全面破斥的论战性著作。在大乘佛教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中国的影响很大。本书是针对《中论》进行全面解读的阐释性著作。述义文字精要简练,作者尽可能地在遵从经文原义的基础上加以阐释,以使读者可以了解经文原初所要表达之意涵,而能在此基础上作出读者联系自身的申发。本书内容丰富,除《中论》二十七品外,还包含附录龙树九种余论,对于中观学派的理论要义进行补充说明。


【内容简介】

《中论述义》为学者王孺童的佛学述义专著,是对龙树《中论》经文之含义所作的系统全面的梳理阐释。全书包括正文(《中论述义》)二十七品经文和述义,以及附录(龙树九种余论之经文和述义)。作者致力于佛学研究多年,佛学功底深厚且著述颇丰,在本书中对经文义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对于佛学研习者研究学习《中论》及中观学说颇有助益,也有助于增进一般读者对佛学文化的了解。对龙树《中论》及其他九论的经文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佛教中观学说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王孺童,著名学者。现为中国佛教协会理事、中国佛教协会居士事务委员会委员、民建中央文化委员会委员、全国青联委员、全国青联宗教界别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委员、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主要著作有《孺童讲论语》《维摩诘经释义》《〈瑜伽师地论〉注疏三种》《内学丛论》《金陵刻经处刻经题记汇编》等。


【目录】

观因缘品 ………… 1
观去来品 ………… 31
观六情品 ………… 55
观五阴品 ………… 65
观六种品 ………… 79
观染染者品 ………… 91
观三相品 ………… 105
观作作者品 ………… 133
观本住品 ………… 147
观燃可燃品 ………… 161
观本际品 ………… 177
观苦品 ………… 187
观行品 ………… 197
观合品 ………… 209
观有无品 ………… 219
观缚解品 ………… 229
观业品 ………… 241
观法品 ………… 267
观时品 ………… 281
观因果品 ………… 289
观成坏品 ………… 313
观如来品 ………… 329
观颠倒品 ………… 345
观四谛品 ………… 365
观涅槃品 ………… 397
观十二因缘品 ………… 415
观邪见品 ………… 427

附录 余论九种 ………… 451
十二门论述义 ………… 453
因缘心论颂述义 ………… 469
大乘破有论述义 ………… 473
大乘二十颂论述义 ………… 480
六十颂如理论述义 ………… 488
七十空性论述义 ………… 512
回诤论述义 ………… 551
精研论述义 ………… 593
壹输卢迦论述义 ………… 622


【前言】

《中论》者,印度龙树菩萨所造也。今存汉译本有三:一,后秦 鸠摩罗什译《中论》,即印度青目菩萨释论本;二,唐释波罗颇蜜多罗译《般若灯论》,即分别明菩萨释论本;三,北宋惟净译《大乘中观释论》,即安慧菩萨释论本。若欲究“中观学派”法理,当以罗什译本为根本,辅以余二译本为增益。
《中论》要义,本不艰涩,但凡潜心研读,假之以时,皆能通达明了。然自古难通者,乃《中论》诸品次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今查第二十六《观十二因缘品》青目释云:“汝以摩诃衍说义道,我今欲闻说声闻法入义道。”第二十七《观邪见品》青目释云:“已闻大乘法破邪见,今欲闻声闻法破邪见。”故知该论末二品乃述“声闻乘法”,而前二十五品乃述“大乘法”;于“声闻乘法”二品中,前品说“入义”,后品说“破诸邪见”;于“大乘法”二十五品中,亦应分说“入义”及“破诸邪见”,如此《中论》大科已明。
于《观因缘品》、第二《观去来品》,皆就《中论》开篇所立 “八不中道”之义而正论之,故判为“入义”;余二十三品,皆就诸法知见而辩论之,故判为“破诸邪见”。于“破诸邪见”二十三品中,前十九品就“世法”而论,后四品就“出世法”而论。“中观”根本乃述“空义”,“空”者“人”“法”二空也。故于“世法”十九品中,前十五品就“人空”而论,后四品就“法空”而论;于“出世法”四品中,前一品就“人空”而论,后三品就“法空”而论。
佛法言“空”,乃谓“性空”;“性空”之由,乃因“缘起”。故《中论》处处说理不离“十二因缘”,而“十二因缘”又以“三道”统摄。由此而观,“世法·人空”十五品次第显然。第三《观六情品》论“六处”,第四 《观五阴品》论“名色”,第五《观六种品》论“识”,第七《观三相品》论“生”,第八《观作作者品》论“取”,第九《观本住品》论“爱”,第十《观燃可燃品》论“受”,第十一《观本际品》论“老死”,第十三《观行品》论“行”,第十四《观合品》论“触”,第十五《观有无品》论“有”,第十六《观缚解品》论“无明”;又第六《观染染者品》、第十二《观苦品》、第十七《观业品》分论“烦恼”“苦”“业”,则“十二因缘”“三道”皆备矣。
诸品“总科”,列简表如下:

诸品“细科”,列于“述义”之前,皆依论义参详而定。愿此“科 目”“述义”,利益来学。
王孺童识于北京木樨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