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错综复杂的梦境、突然袭来的虚空感、忙碌时刻中的怅然若失……日常生活中,我们不时感到在清醒的意识外,还有一股无名的内心潜流。心理学大师荣格认为,现代人这种失控感源于意识与无意识的失衡,为了实现内心真正的和谐,我们必须聆听无意识的声音。

荣格在《寻求灵魂的现代人》这本旗帜性文集里,深入浅出地探究了梦境、人格类型、人生阶段、心理疾病等问题,并开创性地将心理分析运用于哲学、文艺、神话等领域,揭示出无意识对人类精神整全的重要性。荣格用理智却不失关切的文字告诉我们:唯有直面无意识的暗流,才能成为心灵完整的现代人。


【作者简介】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瑞士心理学家、精神科医生、分析心理学创始人,曾任国际精神分析学会主席、国际医学心理治疗协会主席,参与创立了苏黎世荣格学院。提出了“集体无意识”“原型”“自性”“阴影”等概念,对现代文化影响深远。代表作有《未发现的自我》《分析心理学引论》《心理类型》《自我与无意识》《心理学与宗教》《回忆、梦、省思》等。

徐说,新加坡国立大学心理学博士,译有《荣格自传:回忆、梦与思考》《积极养育》。


【媒体评论】

《寻求灵魂的现代人》包含了荣格思想的精髓。

——安东尼·史蒂文斯(美国心理学家,荣格派分析师)

任何对现代思想感兴趣的人,都不能错过这本熠熠生辉,启迪人们去找寻灵魂的著作。

——《纽约时报》

荣格心理学的重要特征就是:不把一种坚固的理论体系当作真理提示给人们,而是让人们不断探寻内心世界以及人生的根本姿态。

——河合隼雄(日本临床心理学创始人、著名教育家)

荣格将被铭记为有史以来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

——BBC

如果20世纪可被称为“弗洛伊德世纪”,那么我们一直以来,并且现在同样有充分理由认为21世纪可能被称为“荣格世纪”。确实,荣格的时代看来已经到来了。

——安德鲁·塞缪尔斯(艾塞克斯大学分析心理学教授)


【目录】

章 释梦的临床应用

第二章 现代心理治疗中的问题

第三章 心理治疗的目的

第四章 心理类型理论

第五章 人生的不同阶段

第六章 弗洛伊德与荣格——对比的视角

第七章 原始人

第八章 心理学与文学

第九章 分析心理学的基本假设

第十章 现代人的精神难题

第十一章 心理治疗师与牧师

附录

心理学对现代人的意义

婚姻作为一种心理关系


【书摘与插画】

我们完全可以把 “心理真实”的概念当成现代心理学重要的成就,尽管它还没有被人们所接受。在我看来,这个概念得到普遍接受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它必将被接受,因为只有它才能使我们公正地对待多样而独特的心理表现。如果没有 “心理真实”的概念,在解释心理经验的时候,我们难免会歪曲其中一半,而有了这个概念,我们就可以给迷信、神话、宗教和哲学所带来的心理体验以应有的地位。心理生活的这一面是不容小觑的。可被感官所证实的真理,也许能够满足理性的需求,但是,它并不能赋予人生以意义,不能激起自己的情感,更不能让我们表达出自己的情感。而且,事物的善与恶通常是由情感决定的,如果没有情感的帮助,理性就会变得虚弱无力。理性和善良的意愿曾帮助我们结束了世界大战,它们是不是也曾帮助我们从每一次灾难性的愚蠢行为中脱身而出呢? 又可曾有一次伟大的精神变革和社会变革。譬如,从古典世界进入封建时代,或是伊斯兰文化的爆炸性传播 是源于理性呢?

身为一名医生,我当然不需要关注这些世界大事,我的职责是治疗生病的人。直到近,医学依然执着于一种观点,认为被治疗的和被治愈的都是疾病本身;不过,现在我们能听到一些呼声,宣称上述观念错了,应该治疗生病的人,而不是疾病本身。在心理疾病的治疗上,我们也面临着同样的要求。我们逐渐把注意力从可见的病症转移到作为一个整体的病人身上。我们也日益了解到心理疾病并不是一种定位明确、界线清晰的现象,而是由于整个人格持有错误态度才表现出的症状。这样一来,我们不能希望针对症状的治疗能够使患者彻底地治愈,而只能寄希望于对整体人格的治疗。

我想起一个案例,在这个节骨眼上讲出来应该颇有启发意义。那是一位非常聪明的年轻人,他仔细地研究了医学文献,对自己的神经症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然后,他把自己的发现写成了一篇专题论文,行文工整、用字准确,简直可以拿去发表,他请我阅读这篇文章,让我告诉他为何他的病不能治愈。按他的理解,依照科学的判断,他早就应该痊愈了。读完他的专题论文,我不得不向他承认,如果这个问题只涉及洞察神经症的前因后果,那么他确实应该痊愈了。既然他并没有痊愈,所以我认为,他的生活态度肯定不知在何处有着原则性错误。尽管我不得不承认,他的症状没有暴露任何蛛丝马迹。通过他对自己生活的描述,我注意到他经常在圣莫里茨或尼斯过冬。于是我问他,是谁在替他的假期买单,结果是一个很爱他的穷教师,她拼命克扣自己的花销,以供他游览这些旅游胜地。良知的缺乏正是他患上神经症的原因,这样就不难看出,为什么科学知识救不了他。他根本的错误正在于他的道德态度。他认为我看待问题的方法惊人地不科学,因为道德与科学毫无关系。他认为,通过求助于科学思想,他就能摆脱连他自己都忍受不了的这种不道德。他甚至不愿意承认冲突的存在,认为他的情妇是自愿把钱给他的。

我们可以站在一种科学的立场上看待这个问题,但不变的事实是:大多数文明人压根就不能容忍这种不道德的行为。道德态度是生活中的一个真实因素,心理学家必须将之纳入考虑,以免犯下严重的错误。心理学家还必须记住,宗教信念虽然不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之上的,但在很多人的生活里它们是不可或缺的。这又是一个心理真实的问题,它能引发疾病,也能治愈疾病。我经常听见病人们感叹:“如果我早知道我的生活也有意义、有目标,我的神经就不会闹这些蠢故事了."不管一个人富有还是贫穷,也不管他有没有家庭、有没有社会地位,这些都无关痛痒,因为外界环境根本无法给他的生活赋予意义。更重要的问题在于,人都有非理性的需求,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精神生活”,人们无法从大学、图书馆,甚至教堂里获得它。人们之所以不能接受这些场所提供给他的东西,是因为这些东西只触及了他的头脑,却没有触动他的心灵。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对精神因素的辨别就变得非常重要了,病人的无意识会帮助他实现自己的需求,制造出毫无疑问的、具有宗教性质的梦来。如果不承认这些内容是来源于精神的,治疗就是错误的和失败的。

有关精神本质的一系列概念,都是心理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任何一个民族的意识只要发展到了能够自我表达的程度,我们都可以从中发现这些概念。因此,这类概念的相对欠缺,甚至对概念的否定,应当被视为文明民族开始退化的标志。心理学发展到现在,主要是在用物质的因果关系来解释心理过程,心理学未来的任务,则是研究决定心理过程的精神因素。然而,我们目前对心智的研究水平仅相当于13世纪的自然科学水平。只能说是刚刚开始用科学记录我们的精神体验。

倘若现代心理学尚可吹嘘已经些许揭开了掩盖在人类心灵图景上的帘幕,那这也仅限于人类心灵的生物层面的那一张。我们可以将目前的形势与16世纪的医学做一个对比,当时,人们刚刚开始研究解剖,却尚未形成生理学上哪怕是模糊的概念。现在,我们对心灵精神的一面了解甚少。我们已经知道,在心灵之中有很多受制于精神的转化过程,它们隐藏在原始民族普遍的入会仪式里面,也隐藏在印度的瑜伽练习所带来的状态之中。但是,我们还未能确定它们之间的特殊一致性或规律。我们只知道,很大一部分神经症是因为这些过程的紊乱而造成的。心理学的研究尚未揭开掩盖在人类心灵之上的诸多帘幕;人类的心灵就像生活中所有的深层秘密一样,仍然是不可接近、模糊不清的。我们只能说,我们开始了尝试,我们打算做一些事情,去解开这个巨大的谜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