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内容简介】

《于永正教育文集》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语文教育家于永正老师50余年教育教学经验总结。文集分别从教育理念、教师成长、语文教学、课堂实录及人生感悟等方面,全面展现了于永正老师深刻的教育理念、精湛的教学艺术。

本套书适合于中小学教师、教研员、语文教育工作者阅读,特别适合小学语文教师、教研员阅读与培训。

教好语文,其实并不难。于永正老师数十年耕耘课堂,对语文教育有着系统思考,他还培养数十位语文特级教师。语文教师读后,定会有不小的收获。


【作者简介】

  于永正,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跨世纪名师工程”向全国推出的首位名师。1962年以来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1985年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同年被徐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1995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 999年召开“于永正语文教学方法研讨会”,推广其“五重”(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教学法。2001年被评为“江苏省劳动模范”。2002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3年,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徐州市成立于永正语文教学研究所。
  从1 984年至今,于永正老师应邀到全国31今省、市、自治区、港澳地区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作学术报告2000多场次,上公开课3000余次,发表文章百余篇,出版《于永正课堂教学教例与经验》《于永正语文教学精品录》《教海漫记》《于永正与五重教学》等多部著作。


【媒体评论】

于永正老师的课能令我的心安静下来,让我赞叹再三。在漫不经心处,我看出他的一片匠心;在大开大合的格局中,有温婉的细腻让人感动;在平实的对话里,有一种成色素朴的随喜之音。我想要从思想的、艺术的、学科的、心理的维度去剖析,却发现那是徒劳无功的,因为他的课是浑然天成的。
  ——全国劳动模范、箸名特级教师、杭州I市拱宸桥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 王崧舟
  于永正取得成功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两个字:一个是“悟”,另一个是“做”。所谓“悟”,就是他用心思考,求得明白;所谓“做”,就是他一直在努力。自己的命运自己掌管。没有“悟”和“做”,于永正怎么能成为跨世纪名师?您若用心去“悟”,用力去“做”,也能成为未来的名师。
  ——南京师范大学特约研究员、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委、著名特级教师 高林生
  捧读《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如沐春风,如望秋月,既像是在研读思辨严谨的学术著作,又像是在欣赏文笔优美的散文随笔,启智、受益、亲切、有趣,令人爱不释手,读罢难以忘怀。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 靳家彦


【目录】

人生留痕——写在前面的话

语文教育,应该为学生留下什么
语文教育,应该为学生留下什么/2
我看小学语文教学/5
写字.育人.做人/15
“熏锅屋” /22
是老师配合学生,不是学生配合老师/28
要有语感,更要有责任感/36
从雪中送“灰”说起/38
教学相长/41
和教育名人的一席谈/46

第二辑
教语文,其实很简单
教语文,其实很简单/54
“五重”教学/62
“攒钱”与“花钱”/80
纠正错别字的一点做法 /86
处处留心皆语文./88
微笑教学/90
幽默/96
说示范/102
解读“三席话”/106
“再想想”/109
京剧艺术与语文教学/116

第三辑
语文课堂教学的“亮点”在哪里
语文课堂教学的“亮点”在哪里/126
导人的艺术/130
解词的艺术/136
低年级造句训练的艺术/143
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艺术/150
揭示寓意的艺术/158
指导朗读人物对话的艺术/163
走南闯北/169
“第八次”/179
备课断想/186

第四辑
关于作文教学
“什么都能和作文教学联系起来/194
就作文教学答青年教师问/200
“下水”/205
命题的艺术/214
“小题大做”/223
会观察,更要会想象/231
“三维一体”理念在作文教学中的体现/233

后记/237


【前言】
自1962年从事小学教育工作以来,主要教的是小学语文。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情有独钟,说“痴迷”,也不为过。
我的导师张庆先生把我的语文教学概括为“五重”一一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不管怎么说,有一点可以肯定,相信听了我的课或者读了我的语文教学实录的人都会同意,这就是:我的课有情有趣。在我的课堂上,学生没有紧张感,更没有恐惧感。学生在我的引领下,有滋有味地写字,有滋有味地朗读,有滋有味地表演,有滋有味地写作。“有滋有味”不仅来自我对教材的处理,而且来自我对学生的善待。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的互动过程,情感因素在其中起着巨大的制约作用。不能干巴巴地教,不能冷冰冰地教。学生的情感世界空虚、精神家园荒芜,比知识贫乏更可十白。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育不能只读一本语文书;教学艺术是处理教材的艺术加善待学生的艺术,走近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比处理教材、传授知识更重要;语文老师的语文素养决定着语文教育的质量。一一以上,是我*想说的,也是*想与广大语文老师交流、探讨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