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学校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非常重要,同时家庭教育也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重要来源,对孩子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家校合育围绕学生为中心,是一种双向活动,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配合。这种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起,构成了人类所接受的全部教育。因此仅靠学校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家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对孩子的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两者不可分割,缺一不可。教师如何处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将直接影响教育目标的实现,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时代的不同对教育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合作、共同发展促成孩子、班级、家庭的和谐发展。

“家校共育”日渐受到重视,家长通过“家长课堂”“家校委员会”等方式让家长直接参与学校教育,成为家校合作过程中越来越重要的方式途径。本书由56个家校合育案例组成,从“发挥家长专业优势 形成家校共育合力”“家校共谋有效策略 转化学生不良行为”“家校共享教育智慧 消除学生学习困难”“机智化解家校冲突 形成智慧沟通策略”“关注孩子内心动态 适时纾解心理压力”等五个方面集合了北京市通州区多所小学的家校合育案例,为学校和老师开展家校合育,共同促进学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借鉴。同时,本书也为家校合育研究提供了手资料。书中每一篇案例都具有独特的写作风格。这也给本书的阅读带来了新鲜的体验。


【作者简介】

张祥兰,女,辽宁沈阳人,北京教育学院科研处副研究员,博士。

主要研究领域有学校文化建设,中小学教育科研指导。主要统筹管理、承担北京市*基础教育一处委托项目基于中小学教育品质提升的内涵发展项目5年学校实践研究研究。深入各区县联合主持“中小学干部教师科研管理与科研实践改进”工作坊研究。

核心参与北京市中小学文化建设500所三批次评选组织工作,联合出版专著《激发学校文化力:北京市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创建》;独立主持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北京市中小学班主任胜任力与工作绩效评价研究》(优秀结题)、独立主持2018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中小学学校文化融合与联动发展研究》课题(在研)、独立主持*重点课题《未来学校文化建设与发展》。在《中国教育学刊》、《现代教育管理》、《教育学术月刊》、《教育科学研究》、《中小学管理》、《北京教育》、《中国德育》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突破科研困境:中小学教师科研课题研究理论与实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