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是老舍文学奖得主程青的小说集,收录三部作品。

《阳台上的鳗鱼》,一个为逃离家庭矛盾而选择“北漂”的年轻女孩,受到房东夫妇热情的关怀,感受到久违的温暖,也发现了这个美满家庭不能说破的秘密。

《月色朦胧》,主人公在家庭和职场的夹击中摸索前进。行业巨变,新的游戏规则即将确立,局中人为一席之地展开各自的攻势。

《上海夜色下的36小时》,主人公从北京来到上海,调解两个朋友之间的情感纠葛,却发现两人相继开启了新的冒险。都市的人们,情感如同烟花,瞬息万变。


【作者简介】

程青,出生江苏,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新华社高级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签约作家,著有长篇小说《湖边》《天使》《温暖的寒夜》《成人游戏》《回声》《发烧》《恋爱课》《绿灯笼》《美女作家》《织网的蜘蛛》《月亮上的家》,小说集《十周岁》《上海夜色下的36小时》《今晚吃烧烤》和散文集《暗处的花朵》等。获得老舍文学奖。


【媒体评论】

程青特别难得,每一部作品几乎都选择了我们这个时代中特别典型,就是表面看不典型,但是又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人群。

——李敬泽

程青是女性作家里少有的能直视人性深渊的人,她的作品就像匕首一样锐利,同时又带有生活的烟火气,让人感受到温暖和爱。

——邱华栋

程青是一位有着清醒女性意识的作家,她并不是在男女对抗的语境中来彰显自己的女性意识。程青对男权文化中心的严峻现实有着自己的认知,她不愿意把责任推卸到一个个具体的男人身上,而是认为应该从社会机制、文化观念等层面上寻找原因。

——贺绍俊


【目录】

阳台上的鳗鱼

月色朦胧

上海夜色下36小时

后记


【书摘与插画】

那年冬天北京冷得特别早,十月中旬已经要穿羽绒服了。特别是刮风的日子,又冷又干,不管待在屋里还是屋外都是透心凉。我从温暖湿润的南方过来做北漂,天气成了个考验。

原本我打算过了冬天再出来,但莺莺姐、婉儿和陆岩他们几个催得太紧了,说他们都到了,就等我一个。制片人霖哥也每天打电话发微信,说人码齐了就好开工写剧本了,现在是三缺一,老朋友嘛,一个不能少。我却不过情面,也却不过情义,还有一个私人原因,我和继母闹得很僵,跟她带过来的妹妹也相互看不顺眼,老是别别扭扭的。她们俩是一条线上的也就不说了,我跟爸爸的关系也变得紧张起来,我发现他越来越没有原则,时常偏向她们母女俩,有时候干脆彻底倒向她们,我都闹不清楚他到底还是不是我的爸爸,所以我也不想在那个家里待着了,也不是我不想待,是真待不下去了。有一天,我心情烦闷,一个人在外面漫无头绪地走,太阳照在头上火辣辣的,我忽然想明白兴许他们也很不情愿我待在家里,他们三个才是真正的一家人。就是那一念之间,我决定立刻北上。

莺莺姐和婉儿邀请我去跟她们挤一挤,她们和另外一对情侣在东五环边上合租了一个两居室的公寓。我觉得三个人住一个房间实在太拥挤了,而且和陌生的情侣住一起也不方便,我谢绝了她们的好意,自己在网上找房。

出租的房子很多,找起来却像大海捞针一般。要么大小不合适,要么价钱不合适,要么地段不合适,好容易都勉强合适了,租期又太长。我不知道霖哥的这个活儿多长时间能完成,也不知道做完这个还接不接得着下一个,而且更加不能确定的是我有没有耐心在人生地不熟的北京待下去。我对自己还是很了解的,没啥能耐不说,还娇气,做事凭兴趣,受不得委屈,有时倔劲一上来不肯将就。妈妈总说是爸爸惯得我一身毛病,现在爸爸不惯我了,可我身上的毛病一点没好。

我手机上下载了各种租房APP,那一阵我就像上瘾一般有事没事刷一刷。一天半夜,从睡梦中醒来,我随手点开一个租房软件,竟然搜到了一套看上去很不错的一居室,租期可长可短,地点离莺莺姐和婉儿她们不远,价钱合理,比我的预算还低,关键是装修得赏心悦目,从图片看,格调、色彩以及配的家具和摆设都是我喜欢的。次日,我打电话联系了经纪人,毫不犹豫付了定金。

到北京的天,在房产中介公司我见到了房东孙智达。孙先生四十几岁的样子,中等偏高的个子,微胖,圆脸,大眼睛,厚嘴唇,给人一种踏实可靠的印象。和他一起来的是一位烫着半长鬈发皮肤微黑的女士,看上去比他年轻一些,我想当然地认为他们是两口子。

坐下签合同之前,孙先生和我随意交谈了几句。他未语先笑,说刚才看见我走进来就很高兴,他就想把房子租给一个女孩,因为这是他们女儿的闺房,装修好不久孩子就出国留学去了,房子没怎么住,还是崭新的呢。我一听也特别高兴,这么说我的运气真是很好。

价钱我就按网上约定的支付,孙先生似乎在等我砍价,但我没有,因为这个价钱要得并不算高。中介小伙子把合同拿来给我们签,是事先印好的制式合同,对租金的约定是押一付三。孙先生对我说:“这样您看好不好,不用押一付三,您住一个月就付一个月的租金,如果住不满一个月,租金算不算的也没关系。”

“那不可以。”我认真地说,“我会按合同付的,谢谢您不要求押一付三,这样我手头可以宽裕点,不过至少也是要押一付一的。”我跟他开玩笑说:“要不我跑了怎么办?”

中介小伙子听了笑起来,说:“人家都是为自己的利益争得面红耳赤,你们倒好,这么谦让,话都是替对方说,我干了好几年还没见到过。”

孙先生用玩笑的口气对我说:“那没事,您也不会把房子带走吧。”

他对我一直称“您”,说话的方式像个地道的北京人,但他咬字特别清晰,和北京人舌头上轻轻一卷的发音方式不太一样。他问我是从什么地方来的,我也顺口问了他一句,他说他是南京人,不过已经在北京生活几十年了。

“你们彼此还有什么要求都当面说清楚。”中介小伙子叮嘱我们。

“本来还想说拜托您爱护这个房子,见到您觉得不必说了。”孙先生笑着说。

我说:“您放心,我会比对自己的房子还要爱惜的。”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