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

《儒藏》(精华编)在中国古籍编纂史上首次将传世文献、出土文献及海外文献萃为一编,并全面整理。传世文献收录先秦至清末有代表性的、重要的儒家经典和反映儒家思想、体现儒家经世做人原则的典籍。出土文献主要收录近代以来出土的儒学典籍。海外文献则收录日、韩、越三国存世的重要儒学文献。采用能代表儒家学术观的传统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按部、类、属进行分类(出土文献另列)。整理工作包括对收录的文献进行版本研究、校勘、标点及撰写校点说明等。
国家出版基金、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重大工程出版规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北京大学九八五工程重点项目


【内容简介】

"北京大学儒藏工程"是我国一项重大学术文化项目。《儒藏》收录自先秦至清朝结束这一时段中,儒家经典及其注疏、儒家学者的著述和体现儒家思想文化发展的相关文献,包括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尽量选用好的底本,按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进行分类。
《历代名臣奏议》三百五十卷,明成祖永乐十四年由黄淮、杨士奇等封敕编著而成。
黄淮,字宗豫,号介庵,浙江温州府永嘉(今温州市鹿城区)人,明朝初年政治家、内阁首辅。历事太祖、惠帝、成祖、仁宗、宣宗五朝,为一代名臣。
杨士奇,本名杨寓,字士奇,号东里,吉安府泰和县(今江西省泰和县澄江镇)人。明朝初年重臣、学者。历事五朝,与杨荣、杨溥等同心辅政,并称“三杨”,时人称之“西杨”。先后担任《明太祖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儒藏(精华编).一四六》收集了自商周至宋元历代名臣学士向当朝帝王进言的奏、疏、议、札子、封事、策对等,按内容分为君德、圣学、孝亲、敬天、郊庙、法祖、储嗣、宗室、经国、用人、选举、考课、水利、赋役、御边等64门,每一门下依时间顺序辑录历代名臣相关内容的奏疏,涉及名臣有晏子、管仲、李斯、陈平、贾谊、诸葛亮、魏徵、柳宗元、富弼、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王禹僻、辛弃疾、完颜素兰等名臣,所收奏疏八千馀篇。举凡历代政治得失、典制沿革、用人赏罚,无不收录。是研究中国历史的重要史料。同时该书资料来源主要为历代正史、个人文集等,对于所引古籍的整理、校勘也不无裨益。
本册为卷二九三至卷三二三,内容包括御边、夷狄等。因为存世资料有详有略,故各门类于唐之前内容不多,多采自各朝正史;宋代资料独详,除《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之外,于个人文集也多有征引。所选奏疏有针对性,富思辨色彩。


【作者简介】

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是2004年6月成立的实体性研究单位,是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父项目《儒藏》工程专门成立组织的编纂与研究机构。由《儒减》工程西首席专家汤一介教授任中心主任。中心依托北京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秀的学术传统,整合北京大学丰厚的人史学科资源,成员来自中文系、哲学系、历史系,均为博士以上学历。
点校者为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张希清,历史系博士刘永强、王鹏等。


【目录】

卷二九三至卷三二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