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人类也许在不久的未来就不再是地球上有智慧的存在了:现在国际象棋、围棋和《危险边缘》(Jeopardy!)的世界冠军都是人工智能。随着人工智能迅速发展,许多人预计它能够在数十年内发展到人类水平。自此之后,它会迅速超越人类智能。这种发展对于心智的未来意味着什么?

人工智能到底实际能做到什么,机器人能够拥有意识吗?我们能像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和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等技术领导者所说的那样,与人工智能融合吗?心智是否仅仅是个程序?通过仔细审视这些棘手的问题,施耐德提出测试机器意识的一些可能的方法,质疑意识到底是不是复杂智能无可避免的副产物,并且考虑了创造机器心智方方面面的危险。

本书的主题是心智的未来,关于我们对自身、人类心智以及本性的理解会如何彻底地改变未来,无论这种改变是好是坏。我们大脑在特定环境中演化,同时受解剖结构与演化路径所束缚。但人工智能开启了一片浩瀚的设计空间,提供了新材料和新的运转方式,还有探索设计空间的全新方式,速度远超生物演化。


【内容简介】

在《人工的你》一书中,作者认为人工智能不可避免会将智能的发展引向新的方向,但如何规划一条合理的前进路线则取决于我们。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向内发展重塑大脑,同时向外发展创造出机器心智的可能性,我们必须提高警惕。智人作为心智的设计者,以后将会摆弄的一些“工具”是自己并不理解使用方法的:自我、心智,还有意识。作者论证的是,如果没有充分掌握这些实体的本性,那么这可能会给人工智能和大脑增强技术的应用埋下祸根,会带来有意识存在的死亡或者苦难。要获得繁荣发展,我们必须掌握算法深处潜藏的哲学问题。


【作者简介】

苏珊·施耐德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与美国国会图书馆合设的巴鲁克·布隆伯格讲座教授,也是美国康涅狄格大学人工智能、心智与社会研究组的领导者。她的工作曾登上纽约时报、科学美国人、史密森尼博物馆、福克斯电视台、美国历史频道等媒体。她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资助的一项为期两年的项目中对超级人工智能进行了研究。此前,她曾于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开发针对人工智能意识的测试。她的著作有《思想的语言》、《布莱克韦尔意识研究指南》及《科幻与哲学》。

译者介绍:方弦,留法博士生等。


【媒体评论】

入选美国出版商协会专业与学术卓越奖哲学组别终候选名单

“哲学和科学之间一场颇费思量的对话”

——安德鲁•鲁滨逊(Andrew Robinson),《自然》(Nature)

“充满了各种材料,它们指引了这一热点话题的各种新思路……一场具有现实意义的哲学巡礼,对于热衷思考各种可能场景的读者尤为有吸引力……了解人工智能的好处之一就是能更好地理解人类心智,而这本书尽管很有挑战性,但也提供了对这两方面简明而有趣的导引。”

——戴维·迪萨尔沃(David DiSalvo),《福布斯》杂志(Forbes)

“易于理解且引人入胜……对于人工智能持续发展相关的一些通常被忽视的伦理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

——肯•戴利(Ken Daley),《哲学家杂志》(The Philosopher’s Magazine)

“这本令人信服的书深刻而饶有兴味:关于人工智能这个业已吸引到过多天真狂热与危言耸听的话题,本书提供了一个符合人道的视角。关于自我、心智和意识的经典哲学问题,在不久的将来,会由于人工智能翻天覆地的进展而成为实践中的伦理问题以及个人选择中的关键。对于这个可能是人类面临的头号长期挑战,施耐德给出了精妙的见解。”

——马丁•里斯(Martin Rees),《人类未来》(On the Future: Prospects for Humanity)的作者

“关于人类级别人工智能和大脑增强的迷人探索,再加上富有激情的论证,说明了当我们进行这类研究时,哲学对于理解我们到底在做什么有多么重要。”

——斯图尔特·罗素(Stuart Russell),《AI新生:破解人机共存密码——人类后一个大问题》(Human Compatibl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the Problem of Control)的作者


【目录】

引言

带有意识的机器?

你能与人工智能融合吗?

章 人工智能时代

第二章 人工智能的意识问题

第三章 意识工程

第四章 如何抓住人工智能僵尸:机器的意识测试

第五章 你能与人工智能融合吗?

第六章 心智扫描

第七章 充满奇点的宇宙

第八章 你的心智是软件程序吗?

结语:大脑的死后生活

附录:超人类主义

致谢

注释


【免费在线读】

你能与人工智能融合吗?

如果你觉得利用微型芯片对大脑进行增强的这个想法令人坐立不安的话,我不会觉得惊讶,因为我跟你一样。就在我写下这篇引言时,我的智能手机上的应用大概正在跟踪我的位置,收集我的声音,记录我的网络搜索内容,并将这些信息出售给广告商。我觉得自己应该已经关闭了这些功能,但我无法确定这一点,因为编写这些应用的公司将关闭跟踪的流程设置得非常曲折晦涩。如果编写人工智能的公司连在当下都无法尊重我们的隐私,那么当你内心深处的想法被提取并转换到芯片上,甚至可以在互联网某处访问到的时候,这些数据又会遭到何种滥用呢?
但先假设关于人工智能的监管有所进步,如果我们可以保护自己的大脑免受黑客和贪婪公司的侵害,那么眼看着周围的人获益于大脑增强技术,你会大概也会感受到它的吸引力。毕竟,如果与人工智能融合可以让你获得超级智能,从根本上延长寿命,那么它岂不是远远好于另外一种选择,也就是大脑和身体无法避免的衰退?
人类应该与人工智能融合的这个想法在今天相当流行,既作为避免人类在职场上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手段,也作为通向超级智能与永生的途径。例如马斯克近就评论道,人类“通过某种生物智能与机械智能的融合”就能避免被人工智能取代。为此,他成立了一家名为Neuralink的新公司,它的初始目标之一就是开发所谓的“神经织网”(neural lace),也就是一种可以通过注射植入的网状材料,用以直接连接大脑与计算机。人们认为神经织网与其他基于人工智能的大脑增强项目能将大脑中的数据无线传输到个人电子设备,甚至传输到拥有庞大计算能力的云端。
但马斯克的动机也许并非大公无私。他正在推动一系列利用人工智能增强大脑的产品,而这些产品希望解决的正是人工智能这个领域本身制造出来的问题。也许后我们会发现这些大脑增强项目确实有好处,但要知道答案,我们需要摆脱目前的狂热。从决策者到公众,甚至连人工智能研究者自身,都应该更充分地理解其中利弊。
例如,假设人工智能无法拥有意识,那么如果你用芯片代替了大脑中负责意识的那些部分的话,你就不能作为有意识的存在而活下去了。你会变成哲学家所说的“哲学僵尸”,只是你先前自我的一个无意识的模拟品。此外,即使用芯片代替大脑中负责意识的部分不会让你变成哲学僵尸,但激进的大脑增强项目仍然有重大风险。如果你历经过多变化,后变成的那个人可能不再是你自己。选择大脑增强的人也许会在整个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结束掉自己的生命。
在我的印象中,许多支持激进大脑增强的人都没有理解到,你在增强之后可能不再是你。这些人通常倾向于认同“心智相当于软件程序”这种对心智的理解。对他们来说,你可以对大脑的硬件进行根本性的增强,但同时仍然运行相同的程序,所以你的心智仍会存在。正如计算机上的文件可以任意上传下载,你的心智作为一个程序,也可以上传到云端。这就是技术狂热爱好者的永生之路——心智将超越身体而存在,这种存在可谓某种全新的“来世”。虽然这种关于心智的观点作为某种技术形式的永生可能非常吸引人,但我们会看到它其实有着深刻的缺陷。
所以说,如果几十年后你走进心智设计中心或者仿生人商店,要记住你购买的人工智能技术有可能因为某种深刻的哲学理由而不管用,购买时要考虑风险。但在我们认真考虑这个可能性之前,你可能会觉得这些问题会永远停留在假设层面,因为我错误地假定了以后会开发出足够精巧的人工智能。为什么我们会认为这些东西会成为现实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