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专业精辟:作者钻研宏观财经10余年,目前为上海某生物科技公司副总裁、财务总监,曾被国家财政部公派至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研修,有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对于生活中的认知盲区和人生困惑都有精辟的解答。

2、经济学是可以用来赚钱的:你永远赚不到你认知以外的钱,你所赚的每一分钱,都是你对事物认知的变现。掌握认知差,才能站到制高点!

3、一本看了就能用得上的经济学,一本实现认知升级的经济学:33个人生困惑,用70个经济学概念解答,生活中的一切问题都可以在经济学中找到答案。

4、零基础掌握经济学精髓:懂一点经济学,成为有逻辑、独立思考的人,在人生的关键时刻,你可以做出更好的决策,逃离贫困陷阱,摆脱穷人思维!


【内容简介】

水是必需品都这么便宜,钻石没什么用为啥那么贵?

为什么男朋友会在虚拟游戏中花费巨资买道具?

我这么优秀,为什么还是剩下了?

餐厅为什么会有“饮料无限续杯”的服务,不怕被喝破产吗?

我年轻力壮还需要买保险吗?

……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临一些疑问和困惑。其实,生活中的一切问题都可以在经济学中找到答案。本书提出了生活中经常遇到的33个问题,通过讲故事的手法,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从经济学角度进行分析,你会发现,所有的问题都能用经济学进行解答。掌握经济学思维,能帮你更通透的认清人生中各种事件背后的逻辑,从而更好地做好人生抉择。


【作者简介】

谢宗博

香港中文大学会计学硕士,公共管理学硕士,澳洲资深注册会计师、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上海某生物科技公司副总裁、财务总监。

曾以全省公务员考试名的成绩入职,在政府部门从事宏观财经政策研究十余年,牵头负责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财经课题研究,多次获得省、部级“先进个人”称号,被国家财政部公派至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研修。

财新传媒“全球青年领袖论坛”成员。


【目录】

章生活“异常”现象里隐藏的经济学

01坎蒂隆效应

为什么收入越来越多,却感觉越来越穷?

穷只是一种错觉,其实是你的购买力排位下降了

穷富只是个相对概念/004

钱并不等于购买力/005

新财富的分配/007

旧财富的通胀/008

财富的锚定物/009

02边际决策

水是必需品都这么便宜,钻石没什么用为啥那么贵?

请记住这句话:理性的决策看的是边际量

价值并不来自实用性/013

经济决策需要边际主义/014

价格等于边际成本/016

互联网的边际趋零/017

把努力放在边际上/019

03定价机制

喜欢的东西都很贵,不舍得买,怎么办?

别再贪便宜啦,有些东西还真是越贵越值得买

不是所有产品都能薄利多销/022

品质也决定了价格/023

资源限制也在调节市场需求/026

有些东西越贵越有人买/027

04价格陷阱

买前冲动,买完后悔,怎么走出商家的套路?

识破商家的价格陷阱

浮动定价:榨干你的消费者剩余/029

价格诱饵:有比较才有幸福感/032

夸张贴现:用你未来的期望,赚你现在的钱/034

价格转移:你看到的免费,其实并不是免费/036

05理性人假设

总是做不到理性消费,我该怎么改?

别被经济学给骗了,人本来就不是理性的

经济学对理性人的假设是错的/039

前景理论是对人性的解读/041

人为什么喜欢赌博?/043

敝帚自珍也符合经济学/044

钱在人心里有不同的归属/046

06经济学偏差

我为什么不是理性经济人?

历数人生中的那些经济学偏差

传统经济学的“理性人”并不存在/050

归因偏差:强调客观因素还是主观原因?/051

可得性偏差:你记住的未必是全部/054

选择性偏差:以自己喜好推断行为/056

证实性偏差:从结果中找原因/057

07信息不对称

为什么掌握的资讯越多,这个世界的信息鸿沟就越深?

掌握认知差,才能站到制高点

中间商是信息的搬运工/061

信息不对称无法消除/062

资讯丰富不等于信息对称/063

信息不对称可以创造价值/065

提高信息甄别和信息处理能力/066

第二章用经济学解答人生困惑

08机会成本

是在小城市岁月静好,还是到大城市策马奔腾?

算清楚机会成本,就知道该怎么办了

人生没有两全其美/072

只要有选择,就一定会有机会成本/074

机会成本不是你选择的东西,而是你放弃的东西/075

同一个选择,每个人的机会成本都不一样/077

09幸存者偏差

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都那么优秀?

这就是幸存者偏差,眼见未必为实

信息隐蔽在暗处/081

真相需要更多信息/083

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吗?/083

真实的数据不代表全部真相/084

预测术的骗局/086

幸存者偏差的利用/086

警惕对幸存者偏差的误读/087

10价值判断

为什么男朋友会在虚拟游戏中花费巨资买道具?

你要明白,价值是主观的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判断/090

自愿交易创造财富/091

“看不见的手”在引导交换/092

个人估值决定价格/093

价值与效用和稀缺性相关/094

主观稀缺性决定了价值是个性化的/097

投资中的价值判断/097

感情也有价值判断/099

11概率与风险

为什么别人的人生开了挂,我却处处碰壁?

人生赢家都是概率赢家

你以为你掌握了概率,实际上你没有/103

你以为你有选择,实际上你没有/106

你以为你学会了规避,实际上你没有/109

你以为你应对了风险,实际上你没有/112

12博弈论

作为一个“弱鸡”,我如何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活下去?

学好博弈论,你就可以成为强者

博弈论研究的就是以弱胜强/116

弱者如何战胜强者?/120

人生的强弱不是一成不变的/122

第三章当情感碰上经济学

13锚定效应

为什么总是找不到比初恋更好的男朋友呢?

在经济学上,这叫锚定效应

别轻易被“锚定”/128

人的认知需要参照物/129

感情中也存在“锚定效应”/131

锚定效应遍布人生/132

14损失厌恶

有了美满的婚姻,却一直放不下前任,怎么办?

别自我欺骗了,你这不叫爱情,叫损失厌恶

人人都有“损失厌恶”/136

损失厌恶会让损失越来越大/137

要敢于放弃沉没成本/138

损失厌恶影响着我们的决策/139

接受失去,才能拥抱未来/141

15柠檬市场

我这么优秀,为什么还是剩下了?

这真不是你的错,“柠檬市场”了解一下?

资源配置并不总是的/144

信息不对称造成逆向选择/146

怎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148

16次优选择

等了30年,只想找到完美的心灵伴侣,我错了吗?

好的选择,未必是好的选择

不同的疫情防控,基于不同的“次优选择”/152

次优选择是一种现实选择/154

次优选择是能实现的“选择”/155

完美的人生是否存在?/158

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也是我命/159

第四章生活里那些特殊的经济学

17捡漏经济学

拍卖能捡到漏吗?

你别说,拍卖还真是门大学问

拍卖是为了销售者的利益化/166

拍卖不仅仅是往高了叫价/167

小心掉入“赢者诅咒”/168

拍卖如何更公平合理?/169

“捡漏”捡出了经济学/173

18幸福经济学

金钱能买到幸福吗?

经济学家很严肃地说,金钱真能买来幸福

金钱与幸福的关系有个临界值/176

也许金钱只是减少了痛苦?/177

为什么金钱无法带来更多幸福?/179

幸福取决于你如何花钱/180

19美貌经济学

长得好看能当饭吃吗?

嗯,能。

以貌取人是一种天性/184

颜值确实与收入正相关/185

竞选和医生都会“看脸”/186

高颜值凭什么高收入?/187

颜值经济不仅仅是人/189

20叙事经济学

倾家荡产疯狂追星是不是特别无理性?

“倒牛奶”是商家在特别理性的实施“叙事经济学”

故事可以带来独特的认知/192

叙事是人类特有的情感共鸣/194

叙事可以改变人的经济行为/196

好的叙事可以创造商业价值/199

流量背后的资本力量/200

第五章创业者不可不知的经济学

21价格歧视

商家为什么要麻烦顾客领优惠券,直接降价不是更能吸引顾客吗?

产品定价里充满了价格歧视,不过歧视的是“有钱人”

优惠券其实是价格歧视/206

一级价格歧视——讨价还价/208

二级价格歧视——量大从优/209

三级价格歧视——专门定制的歧视/211

价格歧视的根源在于消费者需求多样性/212

互联网时代的价格歧视更隐性/214

价格歧视必须让各方心安理得/215

价格歧视也可以很快乐/216

22边际效用

餐厅为什么会有“饮料无限续杯”的服务,不怕被喝破产吗?

他们不仅没破产,据说盈利还不错

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的价格战/220

为什么不是“越多越好”?/221

边际效用是逐步递减的/223

“无限续杯”不代表“无限喝”/225

“拆东墙补西墙”/226

“得小便宜吃大亏”/228

23信任成本

做生意,贵的成本是什么?

看看商家为了赢取顾客信任都干了些啥

展示打造过硬品质/231

可见效应打破认知偏见/232

体验至上让顾客亲身感受/233

权威力量增强背书/234

品质保证可以解除后顾之忧/235

品牌认知打造长期信赖/236

第三方平台增强信任/237

做一个可信赖的人/238

24激励机制

为什么说金钱不是的?

激励机制不只是发钱那么简单

人们对激励做出反应/242

社会良性运作离不开激励机制/244

激励机制具有路径依赖/245

吸纳人才不能仅靠金钱激励/246

25商业与慈善

赚了我的钱,你还说是在做慈善?

商业还真是的利人利己行为

商业是一种双赢/250

商人必须先利人才能利己/251

为什么会说“无商不奸”呢?/253

慈善离不开商业/255

慈善可以替代商业吗?/256

助贫更需要的是商业,而不是慈善/258

第六章 投资的基本逻辑

26投资之入门理论

想学投资发现理论都看不懂怎么办?

打破常识,才能学会投资

为什么要打破常识?/265

逆着常识寻找机会/267

一分收获一分风险/268

低风险为什么不能有高收益?/270

没遇到风险不代表风险低/271

正确对待风险/273

长期主义不等于长期/276

什么叫长期主义?/277

为什么要坚持长期主义?/278

为什么要做一个长期主义者?/281

如何才能坚持长期主义?/283

你看到的成本,都不是成本/286

怎么看待投资的成本?/286

沉没成本为什么不是成本?/288

看到的收益,并不是收益/289

27风口

埋头走路与抬头看天,哪个更重要?

紧跟大趋势,才能成为风口的“飞猪”

赚钱是个辛苦差事吗?/293

认清趋势,更重要的是认清时点/295

认清趋势,关键是发现的趋势/295

趋势预测能力只有少数人掌握/296

在大势面前要顺势而为/298

做一个靠谱的人/300

终身学习是认知世界的根本/301

28复利

存入1万元,50年后轻松变1亿元。复利的力量这么强大吗?

复利确实很有魔力,但“躺赢”是不存在的

复利需要遵循三个底层逻辑/306

复利不等于躺赢/307

复利与回报没有直接关系/308

复利也有陷阱/310

29股票之涨跌

为什么我买的股票明明业绩非常好,却突然跌了10%呢?

因为股价是对未来所有回报预期的反映

市盈率并非股票定价依据/313

有些企业市值低于资产净值/315

业绩增长快未必市值涨/316

企业经营业绩的预期会随时波动/317

利率对股价影响是根本性的/319

30股票之买卖

股票赚了,我该提现吗?亏了,我该守着还是认亏走人?

股市小白,你需要想清楚买长线还是短线

长线收益来自公司价值提升/324

分清短线长线的收益/326

如何做好长线投资/328

31基金

投资小白应该如何入局?

关于投资,我有一些简单粗暴的建议

这是给基础小白的建议/332

本建议的目的/333

梳理自己的资产配置图/334

建议一:买什么?买基金/337

建议二:怎么买?定投买/345

建议三:买多久?做长线/352

32保险

我年轻力壮还需要买保险吗?

这恰恰是买保险的好时机

家庭资产筹划离不开保险/360

保险的本意就是稳妥可靠/361

保险还具有“保本升值”功能/363

规划保险需要懂得这些名词/365

配置保险的逻辑架构/365

如何配置自己的保险?/366

33博傻理论

一株郁金香能换一栋楼你敢信吗?

不学“博傻理论”,天天都过愚人节

疯狂热炒的郁金香是什么?/370

不做后一个傻瓜/372

谁是后的傻瓜?/374

博傻阶段更需要适度理性/376

骗局也是一种博傻/377

后记

生活没有白走的路,每走一步都作数/380


【前言】

经济学有什么用?

“你们这些学经济学的,为什么也没赚到什么钱呢?”

“学了经济学,你为啥算不到哪只股票明天会涨呢?”

“经济学对于我们的生活到底有什么用?”

这是我一直被问到,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必须承认,我们习惯认知的科学,逻辑大多源于自然科学,1 1=2,E=MC2,规范精准,毋容置疑。

但是,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研究的是复杂多变的人与社会,无法像自然科学那样准确定义研究标的,也无法通过实验还原真实的场景。经济学家就算使用一定的假设来简化所面临的问题,也无法得出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答案。

比如,传统的经济学假设人都是理性的,在此基础上来分析人的行为对经济的影响。但人是不是理性的呢?不是。

不理性的人遵循什么样的逻辑来处理事情呢?没有办法穷举,俗话说,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经济学家,只能进一步做出各种假设,强行认为大家都会遵循某一个类似的准则,然后进行逻辑推导。

这也就导致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经济学家会有不同的结论,甚至互相矛盾,我们该听谁的呢?

经济学所有的名词、结论、规律,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之上的,任何结论都不能直接套用,这是它跟自然科学的不同。特别是理科学得比较好的人,很容易忽视社会科学的复杂性,忽视任何社会科学都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条件之上。

因此,我们在用经济学常识来认知这个世界的时候,决不能僵化,或者死搬硬套,更不能通过一些所谓“十堂课实现财富自由”的课程来认知经济规律。而是要从基础的经济学假设学起,不仅要学结论,更要学结论的前提,学推导的过程和逻辑,搞清楚适用的条件和环境,才不会变成“鹦鹉学舌”。

如此看来,经济学似乎是虚无缥缈、不着边际的,甚至对我们的生活根本就没什么用。可真的是这样吗?

还真不是。虽然不同的经济学派都有各自的假设和观点,但只要深入到经济学的底层逻辑中去,就会发现经济学存在的意义并不是告诉你一个直接的结论,而是带你掌握认知世界的方法和逻辑。

面对人生的诸多选择时,如果利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指导行为,思考世界的角度就会变得通透而清晰。

比如,“去大城市策马奔腾还是留在小城市岁月静好”,看起来难以抉择,如果你掌握了机会成本的概念,利弊分析就清晰了很多。

再比如,在你失恋之后痛苦欲绝终日以泪洗面的日子里,如果你学过沉没成本的概念,就能决绝地与过往挥手告别,迎接更美好的下一段恋情。

这就是经济学对生活的意义。

很多人以为经济学研究的是金钱,但哈佛大学的指定经济学教材《微观经济学》(达龙·阿西莫格鲁等著)开篇就说道:“选择,而非金钱,才是经济学家研究的统一主题。”

经济学家认为,所有的人类行为都是选择的结果。在人生中,我们会面临无数次选择,有的时候答案是黑白分明的,但大多数时候我们无法看清自己拥有哪些选项,也很难去预测每一个选择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未来。

经济学的作用就在于此,它不像数学有一个标准答案,也不像物理化学可以改造“世界”,却可以通过对社会、心理等诸多因素的分析,找出这个世界运行的经济逻辑,引领你看清自己所拥有的选项,看透每个选项的优劣,找准自己内心真实的需求,从而做出恰如其分的选择。

《长得好看能当饭吃吗》这个书名的选择也是如此。这本力求用经济学解答人生诸多选择难题的经济学常识读物,为什么会用这个看起来与经济学八竿子打不着的书名呢?

咋一看确实很突兀,但仔细想想,“当饭吃”,不就是基本的经济学吗?选择何种方式来解决我们的温饱,进而过上富裕生活,不正是经济学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吗,不也正是我们生活中想要掌握的秘诀吗?

长得好看能当饭吃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在经济学中却远远不止回答一个“是”这么简单。

作为社会科学,经济学除了帮我们认识世界,还有一个更大的作用,就是在被验证的逻辑中,寻找更适用的场景和机会,让更多的选择浮现在我们面前。因此,经济学并没有止步于“颜值”,而是在此基础上,让美成为一种产业。时尚的服装、绚丽的舞台、优雅的包装,都是“长得好看”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通过对“长得好看为什么能当饭吃”的研究,我们还可以发现,能让人得到愉悦感并非仅仅只是美貌和外在,丰富的才识、幽默的谈吐,这一切能给人带来舒适感的表现,都是“长得好看”的经济学解释,并可以带来“能当饭吃”的价值,甚至可以产生比容貌更大的经济学意义。正如《脱口秀大会》的黑马——徐志胜,凭着金句迭出的自嘲,把“暴力美学”发挥到极致,一跃成为“脱口秀花瓶”,创造了不亚于一线明星的身价。

你看,经济学不仅仅只是回答了为什么“长得好看能当饭吃”,还告诉大家,长相不过是“美”的一种表现,只要选准合适的努力方向,把握好自己的人生选择,挖掘出自己的独特“美”,就一定能得到属于自己的“那碗饭”。

这么一来,“长得好看能当饭吃”这个看起来门槛很高的选项,即使是对于我这种相貌平平的人来说,也变成了一种可行的选择。

希望这本书也能够帮助面临人生选择的每一个你,做出相对完美的抉择。


【免费在线读】

美貌经济学

长得好看能当饭吃吗?

嗯,能。

Zumbo:

很久以来,我是这样被教育的:美貌充其量是水月镜花,任何有魅力、可以留在记忆深处坚守的,都是凭才能实力制胜。

没错,我就是那个企图凭借实力来取胜的“丑小鸭”,但是却活在一个“颜值经济”的社会里。

随着人们收入的提升、互联网短视频的传播和新时代消费者的成长,造就了当下追逐颜值的热潮。

颜值被当作职场的利器、消费的标记,在商场、职场、剧场里站在了头排,甚至在赛场、舞场等也在博人眼球。

我知道,那些长得好看的姑娘更招人喜欢,但是长得好看就可以当饭吃吗?

确实,中国传统教育理念中,更看重才,而不是貌,以至于“以貌取人”都是一个贬义词。但是古往今来,容貌素来就不是一张简单的皮囊。

什么是颜值?颜即容颜或外貌,值为数值高低或层级。颜值是指某个人的外貌和内涵、体征和气质等身体个性组合所带来的吸引力数值。这种吸引力数值是有实际价值的,与人的个性、利益、活动和影响紧密关联。

数字介入容貌,当然是为高低之分而来。于是评判一个人的容貌有了层级量化标准词:颜值。这个诞生于互联网时代的词汇,随着网络深度挖掘,已不仅仅是一种称谓了。

人类从新生儿开始就会对漂亮的容貌驻留更久的目光,人们实际上潜在认知中将“美”与“好”凝聚相连,成为意识当中趋利避害的一种智慧,引导人的行为。

这是因为,颜值为导向的评判标准,虽然会导致片面,但却提供了一种迅速简单判断事物的过程,在经济学上也具有研究价值。

以貌取人是一种天性

人类对美的追求是出乎本能的,至少也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不管是从繁衍的需求,还是从审美的愉悦来说,美是符合人们的利益原则的。2000多年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曾对弟子们说:“俊美的相貌是比任何介绍信都管用的推荐书。”

因此,虽然人类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性情也得到了演化,以貌取人的本能已反复被“人不可貌相”的价值观洗礼,但人性本能的坚固程度,还是远远超过了我们基于理智和道德的反偏见。

正如心理学家克米拉·沙哈尼-丹宁(Comila Shahani-Denning)的一份研究报告所说:“长相的偏见出现在各个领域,比如老师看脸给分、选民看脸投票、陪审团在模棱两可的案件中看脸来做出裁决……长相也会影响面试者对于应聘者的评判。”

传统经济时代,颜值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其价值并未被充分利用。到了互联网经济时代,人们再也不避讳谈及外貌,外貌甚至作为一种商品有了衡量的标准。事物价值有了衡量标准也就具备了进入市场流通的可能性,由颜值经济衍生的产业链就此形成。美容医院、美妆产业、自拍APP、自拍手机、自拍设备市场应运而生且异常繁荣。

颜值确实与收入正相关

颜值体系对消费过程中的商品选择有巨大的影响力,那么,对个人价值的实现是否也具有同等量级的影响度呢?

答案是肯定的。著名劳动力经济学家丹尼尔·荷马仕(Daniel Hamermesh)专注于从颜值角度研究这个问题20多年,其著名的论文《颜值与劳动力市场》证实:颜值和终生劳动力总收入呈较强的正相关性。外表影响收入,拥有良好外表的员工比起长相平庸的同事享受更高的工资、更多的额外津贴和更好的特殊待遇。荷马仕将其称为美貌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 good looks)。

根据他的调研,剔除其他变量干扰,劳动力中占比9%的颜值男员工的时薪要比全国平均水平低9%,这个差额可以看作是市场征收的丑陋罚金(ugliness penalty)。同样的道理,剔除其他变量干扰,劳动力中占比32%的颜值较高男员工的时薪要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这个差额是市场给予的颜值奖金(beauty premium)。

对于女员工,丑陋罚金使其时薪要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颜值奖金使其时薪要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男女员工合计考虑,丑陋罚金使其时薪要比全国平均水平低7%—9%,颜值奖金使其时薪要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

韩国经济学家李秀雄(Soohyung Lee)和柳庆云(Keunkwan Ryu)在《婚姻和劳动力市场的整容手术效应》研究论文中,对荷马仕的美貌经济学进行了进一步拓展。

他们发现,颜值与薪金收入、配偶收入呈较强的正相关性。颜值的男性的薪金收入要比颜值中等的男性高15.2%,颜值的女性的薪金收入要比颜值中等的女性高11.1%;颜值的男性其配偶收入水平要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8.8%,颜值的女性其配偶收入水平要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7%。

那么整容手术的投入成本,要多久才能通过薪金收入和配偶收入的提高收回来呢?男性平均需要1.3年,女性平均需要2.5年。整容手术回报的人群,是那些从中等以下颜值调整到中等以上的人群,回报的是颜值较高的人群。

在中国,《经济学(季刊)》曾经发表过一篇《中国劳动力市场中的“美貌经济学”:身材重要吗?》的论文。论文利用身高和体重这两个重要的外表特征探讨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外表歧视问题。论文显示,身材对男性就业和收入影响不大,但对女性有显著影响。影响的是中等收入阶层女性,低收入、高收入阶层身材偏胖的女性工资并无大影响,但中等收入阶层偏胖女性工资会下降10%左右。

竞选和医生都会“看脸”

不得不承认的是,上述“看脸给钱”的现象确实存在。但来自美国佛罗里达州的管理学教授蒂莫西·贾奇(Timothy A.Judge))更明确地指出,相貌上的优势会提升个体的自我认同感;反过来,这会使得他更容易拿到高薪水。

换言之,相貌好看的人更加自信,自信让他们更积极主动地寻求机会,在竞争中发挥出更高的能力,因此薪水才容易更高。

这同样适用于公职的竞选。瑞典隆德大学经济系比例研究所的尼克拉斯·贝尔戈林(Ignace Bergomi)和他的同事通过实验证明了这一点。

贝尔戈林领导的研究小组分析了芬兰大选中的近2000名候选人。他们要求外国人(主要是美国人和瑞典人)根据这些候选人的照片给他们的外貌评分。然后将这个结果与竞选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对芬兰政治一无所知的外国人所选出来的长相出色的候选人在实际大选中往往更成功。但不同于荷马仕的收入调查,在政治选举中,这种外貌效应对女性的影响大于男性。

《经济学人》也发文称,权力属于颜值更高的领导人,不管在大猩猩社群还是今天的西方发达国家,领导人要达到职业生涯的点,长相(包括身高、肌肉、语音、语调等)和成就一样重要。

尽管高颜值有那么多好处,但也有一些缺点需要注意。比如,医生容易忽视漂亮的病人,长得漂亮或英俊可能不利于你的医疗护理。我们通常把面相、气色与健康联系起来,这就意味着,当长相漂亮的人生病时,人们不会认为有多严重。有研究表面,在处理病痛时,医生通常不太重视那些相貌出众的人的病情。

可怕的是,真的会漂亮到没朋友。因为,伴随美丽而来的还有可能是孤独。1975年的一项研究发现,人们在路上遇到漂亮的女性,通常会刻意躲开——这或许是出于尊重,但也让人际关系变得更疏远。外在魅力可以在视觉上产生更大的力量,但是反过来,也让其他人觉得那个人难以亲近。

有趣的是,某知名在线相亲网站也报道称,与用户头像古怪、有瑕疵的人相比,头像完美无瑕的人更有可能找不到约会对象——或许因为前者在约会时不会给对方造成太大的压力。

高颜值凭什么高收入?

让我们回归到经济学的领域,高颜值者的高价值合理吗?

合理。

许多实证经济学研究成果表明,颜值高者的劳动效率和雇主对其的投入回报率、房贷车贷申请通过率、贷款条款优惠度等都显著高于颜值低者。

经济学家肖恩·胜特拉(Sean P.Saltera)、富兰克林·米肯(Franklin G. Mixon Jr)和厄内斯特·金(Ernest W.King)的一项研究成果认为,雇主倾向于把较好的工作和收入给颜值高者,不能完全说是出于歧视。

三位经济学家在名为《颜值和地产经纪人的劳动效率和收入关系》的研究论文中,调用了美国东南城市统计区的地产交易平台的MLS数据库,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剔除其他变量干扰,发现出售地产时雇用的经纪人颜值越高,其售出价格就越高,为雇主创造的交易价值也越高。在这种情况下,雇主给高颜值的地产经纪人高收入能纯粹算是歧视吗?

高颜值者的高经济价值,其经济学依据是什么?

经济学家约翰·卡尔·斯库兹(John Karl Scholz)和卡米尔·古扁列韦斯(Kamil Sicinski)在其研究论文《颜值和终生收入》中做出了解答。他们发现,颜值与初高中课外活动(学生会、社团、体育项目)参与度、自信度、大五人格特质等呈较强正相关性。

这表明颜值较高的人在学生时代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社会组织活动,在宝贵的社会实践场景中不断加强自身的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纪律性、团队协调能力等,从而形成了日后被劳动力市场十分看重的人力资本素质。

一言以蔽之,高颜值者的人力资本形成(human capital formation)要比低颜值者更高端、更迅速、更广泛,其缘由除了高颜值者本身的优势之外,更有社会人力资本资源的倾向性投入。

在这几位经济学家眼里,美貌也是一种生产性资源。

漂亮、英俊的外貌令人眼前一亮,可以令与其一同工作的同事精神更加饱满积极,这便是经济学家所说的外部效益。

容貌俱佳的男女十分养眼,对顾客有一定吸引力,因此也称顾客中意型(customer preference),雇主聘用他(她)们,目的无非是利用其外表产生的外部效益取悦顾客,使他们宾至如归,去而复返,再度光顾。

虽然必须凭外貌吸引顾客的行业不多,但面容姣好的男女,即使居于幕后,也具有经济效益。因为漂亮、英俊的人自尊心较强,工作起来信心十足,生产力较高。

用经济学的语言来说,雇用一个员工所付出的成本不仅仅取决于支付给这个员工的工资(显性成本),还和同事的幸福程度有关(隐性成本)。新员工越难相处,工作环境越差,同事的幸福程度就越低。相应的,公司就需要提高工资来抵消员工的不满意,以留住人才,从而间接地提高了雇用新员工的成本。

颜值经济不仅仅是人

人是如此,商品也是如此。颜值经济并不仅仅体现在人的身上,还延伸到了产品和品牌。

好看是人的一种本能需求,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感官刺激类的一个统称,好听、好闻、触感舒服都可以包含在内。正如当人们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陈列,漂亮商品引起的反应通常是“真好看”,进而激发“我想要”的欲望,然后才是理性地发问“它能干什么”,基于这一逻辑判断过程去评估一件商品要不要购买。

尤其是现在的“90后”“Z世代”,他们在较好的物质条件下成长起来,接受良好的教育,欣赏水平也在大幅度地提高,他们就是很愿意为颜值埋单的群体。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一大批高颜值、有特色,也不乏口碑的网红品牌迅速成长起来,比如有一款故宫胶带,各种烫金、仙鹤、水墨图案美不胜收,成了淘宝爆款。还有很多国货化妆品、生活用品,更是在颜值上做足功夫,雕花的腮红,各式各样的口红,还没用在脸上,光是看在眼里都感觉自己美得像一朵花了,于是很多消费者只要看一眼图片就心甘情愿地“买买买”了。

高颜值的价值在于吸引消费者的注意,激发首次购买的意愿,但能否形成重复购买与忠诚购买,还是得靠过硬的品质。产品不仅要好看,还要好用。企业需要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通过产品创新,网红产品才能够“长红不衰”。现在的人们见多识广、可选择空间大,他们可能会为了颜值买一次单,但是如果产品质量不过关,那么火得有多快,消失得就有多彻底。

所以,真正能够走得长远的企业,不仅把颜值放在“面上”,还把颜值植入到“内核”之中,融入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经营中,渗透在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并不断延续和更新,终通过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形成有鲜明个性的品牌形象,提高市场的美誉度和竞争力。

颜值高固然好,但只有具备独有的颜值韵味,才能赢得广大用户的认可。

长得好看,为什么能当饭吃?

站在经济学角度,长得好看,并不仅仅只是容颜的美,而是相比较而言更好的一种外在表现,它可以是更时尚的服装、更绚烂的舞台、更精彩的演讲,也可以是在工作汇报时更炫酷的PPT(演示文稿)。这一切,其实都代表了更美好的外在。

当饭吃,在经济学上,则意味着价值,意味着被市场各方接受。

长得好看能当饭吃,也就是说,人们除了关注一个人、一个事物的内在价值,也是关注其表现出来的外在价值,两者相结合,才是对“美”的完整理解。

所以,回到你问的这个问题,“看脸”是肤浅吗?恰恰相反,美是深邃的东西,它不过顺应了这个时代。

但是这不代表实力不重要。美貌是天生的,也许我们不能改变先天的不足,但好在一世的颜值,归本溯源还需要绳锯木断般的细磨积攒。优雅的谈吐、独特的品位,都可以一点点地增加你的“颜值”。比如,众多女生喜欢在“小红书”上看时尚达人的服装搭配,并愿意为他们的原创服装品牌买单,这不也正是通过提升时尚感,来为自己的容颜加分的途径吗?

韶华荏苒,时光是在颜值面前挥舞的杀猪刀。能保颜保值的,只有沉淀于内心的品质。我们可以用意志力、恒心和耐心来管理身体;用能力和金钱投资美丽;用善良、平和的微笑对待别人;用自信、笃定的态度对待事业……没有怨气和愤懑挂在脸上,便有春风沐浴相伴。

颜值的不足,我们还可以用后天的保养及人品来支撑。正如那句话所说:始于颜值,陷于才华,终于人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