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教育专家妈妈+北大学霸女儿,助力孩子赢得人生中的关键考试。聚焦学习方法、成绩提升,亲历千余家庭的成长,系列图书畅销十年。


【内容简介】

这是一套家长和孩子“各有所看”的图书。
在《学习没有那么难》中,“陪伴教育”专家刘称莲汇聚十年教育经验,结合培养学霸女儿的亲身经历,与家长分享如何让孩子在不被督促的情况下主动学习、怎样才能让孩子成为时间管理的佼佼者、如何成为孩子的引导者而非评判者、如何帮助孩子提升学业成绩,扭转弱势学科,改正不良学习习惯等诸多家长关心的问题。
在《北大学姐的高分秘籍》和《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中,学霸姐姐就孩子在各学科中会遇到的具体问题,给出了一份超详细的提分攻略,并手把手教孩子写出高分作文,帮助孩子翻越写作这座大山。
成绩是一面镜子,家长在意的不应是分数的高低,而是它映射出的问题。孩子需要的不是被教育,而是和父母共同成长。


【作者简介】

刘称莲,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萨提亚模式家庭治疗师,亲子关系培训师。被评为“中国榜样家长”,年度“*具影响力的家庭教育作家”,其家庭被评为“全国*美家庭”,中国首届“书香之家”。“陪伴教育”系列图书的累计销量超过200万册。
李若辰,一线教育研究与实践者。被北京大学和香港大学同时录取,毕业后公派到享有美国“南方哈佛”美誉的范德堡大学继续深造。


【目录】

前言·孩子体验到生命的美好,才有动力学习

章 孩子不爱学习可解吗
满足好奇心,成就孩子的未来
打造一个书香门第
兴趣和习惯的培养,慎用物质奖励
人际关系和学习同等重要

第二章 提高成绩的金钥匙
提前定计划,高效利用时间
写好作文,在“写”之外下功夫
学好数学,兴趣是*好的老师
四个方法,帮孩子成为英语达人
三个本子,让复习事半功倍
面对孩子的错题,家长怎么办

第三章 这么学习不费力
帮助孩子成为记忆高手
不管文理科,理解能力是核心
专注力=正反馈+不干扰
多角度思考,让孩子更灵活
老师是孩子*好的资源

第四章 改掉恶习有妙招
孩子逃避难题怎么办
粗心马虎只是表面现象
孩子“输不起”怎么办
孩子逃避作业,弄清原因是关键
如何解决孩子的“三分钟热度”
偶像崇拜该如何对待
偏科贵在尽早纠正
孩子沉迷电子产品怎么办

第五章 天才在左 教育在右
作业
成绩
考试
习惯
写作
兴趣
老师

后记·大考前给孩子写封信


【前言】

作为心理咨询师和家庭教育指导师,我总是会跟家长和孩子打交道。很多家长都被一个问题困扰——孩子没有学习的动力。
我和这样的孩子交流后发现了一个共性,他们之所以没有动力学习,绝大多数是因为体验不到生命的美好,也体验不到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那些选择用方式伤害自己的孩子,不是他们想要那样做,而是他们真的不想像现在这样活着。他们试图用自残的方式呐喊,甚至想以生命为代价警醒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该更加关注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就像植物需要阳光和水分才能开花结果一样,孩子的内心也渴望被认可和欣赏。当这一需求被满足,他们便可以体验到愉悦、兴奋、幸福等感觉。拥有这些美好感觉的孩子才能自我欣赏和自我认可,变得热情主动、积极上进,在学习上也会更加努力,因为他们想要成就自己的美好人生。就算在生活和学习中犯了错,家长也可以通过欣赏来帮助他们改正错误、重拾信心。
那么家长该如何欣赏孩子呢?
,欣赏要建立在接纳和相信的基础上。
只有家长发自内心地欣赏孩子,孩子才能真正感受到自己的美好。如果家长对孩子不甚满意,只是嘴上敷衍着表扬,孩子是完全可以感受到的。家长首先要如其所是地接纳孩子的有限和不完美,这是欣赏的基础。如果家长总拿自己孩子的不足和其他孩子的长处作比较,是不可能真心欣赏孩子的。
我国赏识教育人周弘老师,他的女儿周婷婷出生后不久就被发现是一个全聋儿,完全听不到声音。但在周弘老师的赏识教育下,周婷婷不仅上了大学,还去美国留学并获得博士学位。周弘老师能把身患残疾的女儿培养得这么好,就是因为他接纳了女儿的一切,并且相信她是一个天才。只要女儿有做得好的地方,他就及时地送上认可、肯定和欣赏,周婷婷从小就在心里种下了“我是好孩子”的种子。因此,她不仅没有因为先天的缺陷而自卑,反而成长得阳光自信,小学连跳两级,10岁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16岁成为“少年大学生”,20岁出国留学。
第二,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美好品质并表达出来。
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美好品质,比如勇敢、观察力强、做事细致、善良、有爱心等,只要你发现了孩子身上的优点,就真诚地表达出来。当优点能常被家长看到并欣赏,孩子就会对自己充满信心,优点也会不断生发,真正成为孩子生命中的资源,帮助他学习、工作和生活。
曾经有一位妈妈,说她5岁的女儿不是很自信,我就让她每天花些时间和女儿一起进行自我欣赏。这位妈妈照做了,效果非常好。
具体是怎么做的呢?
就是和孩子一起,找对方身上的优点。
比如妈妈说:“宝贝,妈妈发现你挺细心的,你每天总是把玩过的玩具都收拾好。妈妈也发现你挺懂事的,每次咱俩去超市回来,你都会主动帮妈妈拎东西。”然后邀请女儿也对妈妈送上欣赏,女儿可能说:“妈妈,我发现你挺能干的,每天都要洗衣服、做饭,还要收拾家。”刚开始的时候,女儿可能还不太会找妈妈的优点,但渐渐地,女儿就越来越会欣赏妈妈了。再后来,就可以进行自我欣赏了。这时候妈妈可以稍作引导:“宝贝,妈妈看到你有这么多优点,你自己觉得还有哪些呢?”你会发现孩子果然找到了连妈妈都没有注意到的优点。
再看到这位妈妈的时候,她跟我说,她和女儿每晚睡觉前都会完成这一亲子交流,她发现女儿睡着后,脸上会露出甜美的微笑,可见孩子的感觉非常好。这项活动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不一定非要特定的时间。
家长总觉得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怕夸奖多了,孩子会变得骄傲自大。实际上孩子被欣赏后,内心会感觉美滋滋的,变得更自信,做事更有热情,也更容易配合家长的要求。
第三,看到孩子的点滴进步。
孩子取得进步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及时地送上肯定和鼓励,这一点对学习有困难的孩子尤为有效。我女儿读高中的时候数学不好,总是很沮丧,后来进了一个辅导班补习数学。之后的一次考试,她在年级前进了几名,我问女儿:“你考试有进步,要不要继续在辅导班待下去呢?”她表示肯定。后来又一次考试,她在年级前进了22名,我又跟她说这次进步不小,可见在辅导班学习是有效果的,女儿就继续跟着这个老师非常努力地学数学。除了不断地表扬她的进步,我还做了一件事,就是把女儿的作文发给了数学辅导老师,我告诉老师,女儿只是数学差些,她的其他方面非常棒,尤其是作文,常常被当作范文在年级传阅。老师看了我发给他的作文,立即就在下一节数学课上表扬了女儿,女儿回家之后也一直很高兴。在家长和老师持续的欣赏和鼓励下,女儿虽然数学比较差,但依然很自信,所以她愿意去攻克数学上的难题,成绩也就渐渐提高了。
家长一定要对孩子有信心,并且要看到孩子的努力和进步。孩子得到家长的支持,才会严格要求自己,为自己的进步找到更大的动力。
第四,欣赏孩子要注意方式。
对孩子表达欣赏的时候,不要直接说“你太棒了”或者“你是天才”这样笼统的话,而要把孩子的行为描述出来,让他明白自己到底是哪方面做得比较好。《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的作者特意提到,欣赏孩子要从三个方面来做:描述你所看到的,表达你的感受,再把孩子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词。
我认识一个妈妈,她的孩子读二年级。有一天,孩子放学回来,妈妈看到孩子脸上蹭破了一小块,就询问是怎么回事,孩子回答说两个同学打闹时不小心撞倒他,脸蹭到了地上。妈妈又问他那两个同学有没有向他道歉,孩子回答说没有,不过他已经表示了原谅。这位妈妈就用上面这三步表达了对孩子的欣赏,她说:“宝贝,你们班的两个同学打闹不小心撞倒了你,没有道歉,不过你知道他们不是故意的,原谅了他们,妈妈很欣慰,你这样的行为就是宽容。”
孩子听后,露出灿烂的笑容,整个晚上都是欢快的。
第五,对于犯了错或者行为有问题的孩子,也可以用欣赏的方式与其沟通。
陶行知先生与“四块糖”的故事非常著名,也很有启发意义,故事是这样的: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时,在校园里看到一个男孩用泥块砸同学,当即制止了他,并要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男孩已经等在门口。陶行知不仅没有批评他,还送了他一块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男孩惊疑地接过糖果。接着,陶行知又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糖给男孩,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励你。”男孩迷惑不解地又接过了糖。陶行知掏出第三块糖,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同学,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正直善良,有跟坏人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听到这里,男孩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悔愧地说:“陶校长,您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陶行知满意地笑了,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给男孩,说:“你正确地认识了自己的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待男孩接过糖,陶行知说:“我的糖给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可以结束了。”
这个男孩以后还会打人吗?我想答案该是否定的。这就是欣赏的力量。
曾经有一位高一孩子的妈妈找到我,说孩子就是不去学校,每天晚上打游戏到半夜,白天睡到中午,然后出去和一帮社会上的人打篮球。我就让这位妈妈发自内心、真诚地欣赏孩子,找到他身上的优点并每天在本子上写下来。因为孩子不愿意和家长交流,这位妈妈很是头疼,但还是硬着头皮去做了。神奇的是,一段时间之后,这位妈妈告诉我,孩子主动说要回学校上课。即使这段时间妈妈没有跟孩子说些什么,但是妈妈带着欣赏的眼光看孩子,孩子感受到了,所以改变就发生了。
从我的本书《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出版至今,我已经为家长们写作、演讲超过十一年的时间,我的书累计销量也达到数百万册,看到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自我学习的重要性,我感到十分欣喜。这本专门解决孩子学习问题的新书,是在我之前出版的《与孩子并肩的人》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特意添加了针对家长们*常提出的七类问题的回答,并邀请我的女儿李若辰专门给孩子们打造了关于不同学科学习方法和语文写作技巧的两本别册,希望能给家长和孩子们提供真正有效的帮助。
每个孩子都像一粒种子,每粒种子都有顽强的生命力,而认可和欣赏就是激活种子生命力的养料。从现在开始,愿每位家长都能成为施肥的园丁,助力孩子茁壮成长。


【书摘与插画】

在《孩子是如何学习的》这本书里,作者讲了一件事:有一年初春的时候,学校的学生们正准备脱去毛衣,清洗干净之后收起来。这时候,有的孩子很好奇“为什么毛衣水洗后会缩水”。学校里没有人可以告诉他们答案,但他们想知道。于是,这群孩子就写信给州立大学,向大学借了一台显微镜。孩子们准备了洗涤前的羊毛和洗涤后的羊毛,通过显微镜观察后,他们发现羊毛的结构是一节一节的,水洗后,这些节会缩到一起,所以整件衣服就变小了。观察完羊毛后,孩子们又拿来了其他的织物,他们发现不同织物的外表和编织的方法也有很大不同。于是,孩子们又对编织产生了兴趣,开始用*简单的工具编织布料。在编织过程中,他们发现一块小方布要用72小时才能做好,那么做一整套衣服又需要多长时间呢?这时,他们不仅是在思考数学问题,其实已经在向经济学领域进军了。通过编织,他们开始明白劳动分工和机器作业是多么重要。后来,他们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到机器的发明*早是在英国。
就是因为对毛衣缩水这件事感到好奇,孩子们开始了多个方向的探索。因为要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在那一年里,班里35个孩子一共阅读了700多本书,包含植物学、动物学、数学、经济学、历史学等诸多内容,学到了很多知识。
这就是孩子的学习方式。他们因为好奇而学习,会把世界当作一个整体,而没有所谓的物理、化学等学科概念。
好奇心是人类的天性,会促使孩子主动地学习。因为好奇,孩子学会一样新东西后,还想要学习其他的东西。有好奇心的孩子会一直保持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使学习过程变得非常有趣。好奇心会使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还会延长记忆在大脑中留存的时间。如果孩子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不只是知识会增长,还会引发孩子其他方面的成长。比如,孩子可能会对宇宙、生命等产生敬畏。
基于好奇心的学习,孩子会享受其中,也不会轻易厌学。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会发现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情,及早确定人生目标。如此,孩子便可以为自己的目标而学习。因此,好奇心对于人的成长、成才是大有益处的。虽然目前国内大部分学校还不能做到让充满好奇心的孩子自由地探索学习,但家长可以在家里创造条件,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开发孩子享受学习的心智模式,帮孩子成就未来。那么,家长该如何做才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呢?
,要认真对待孩子的问题。
孩子的问题一定是五花八门的。我女儿小时候,我们家有一个本子,专门用来记录她提出的问题,简直可以媲美《十万个为什么》。比如:
为什么天气过一段时间就热了,过一段时间又冷了呢?
为什么盘山道要拐那么多弯儿?
为什么姥姥脸上有皱纹,而妈妈脸上没有?
有些很容易回答,但更多的问题我压根儿不知道答案。不过,每一次女儿提问,我都认真对待,能回答的就回答,答不上来的,就邀请她一起查资料找答案。在女儿问过的问题里,我记得*难回答的一个问题是:“妈妈,世界上个人是从哪里来的?”刚开始,我会搜肠刮肚地给她讲生物进化论等,她好像懂了,点点头。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她又来问:“妈妈,世界上个人到底是怎么来的?”这下我不知该怎么说了。后来,我把女儿带到书店,找到跟人类起源相关的书,让她自己翻看。从此以后,女儿便不再问这个问题了。正是因为遇到不明白的问题时,我带着女儿查资料,她才在小学阶段就养成了自己查资料的好习惯,这其实是在培养她的自学能力。
现在我回过头来反思,发现我当年的回答根本就没有满足我女儿的需求,她提的问题非常深奥,直接和生命以及宇宙规律相关,而我试图用很表面的知识来回答她。其他孩子也是一样的,他们提出的问题看上去在信息层面,实际上他们好奇的是更深层面的意义。当孩子提问时,家长除了要认真回答,还要和他一起探索深层意义,比如可以反问孩子:“为什么你想问这个问题?”“你自己觉得呢?”探讨过后再一起去查找资料,这个过程对孩子的帮助更大。只有当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断地被呵护和满足,孩子才有兴趣去探索新的东西。
孩子提出问题的时候,家长切记不要敷衍、训斥孩子。如果家长的态度不好,孩子很可能会逐渐失去兴趣,从而放弃提问。一个孩子没有了好奇心,便失去了探索世界的欲望,也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这才是*可怕的事情。
第二,要让孩子随时随地学习。
不是只有上课听讲、写作业才叫学习,孩子其实随时随地都在学习。当孩子对很多事物充满好奇的时候,家长要提供机会,允许孩子去探索。
我女儿小时候就是个好奇宝宝。为了满足她的好奇心,在她上中学之前,我们家就没有断过养小动物。女儿从小就对昆虫特别好奇,所以昆虫是我家另类的宠物。夏天,槐树上悬挂在半空中的“吊死鬼”(学名尺蠖)人见人躲,女儿却带了几只回家,养在盒子里。有一次我们去苏州游玩,女儿看到别人养了一大盘蚕宝宝,便不辞辛苦带回来几十只,用桑叶把蚕宝宝喂得白白胖胖……女儿三年级时就是昆虫学家法布尔的粉丝,每次去书店只要看到跟昆虫相关的书籍,她都要翻看,因此掌握了不少昆虫知识。
在和这些小生灵相处的过程中,女儿逐渐了解到生命的神奇,从小建立起敬畏生命、热爱自然的人生态度。在悉心照顾这些小动物的过程中,女儿的爱心和责任心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起来。我非常庆幸,在女儿展示出这些在别人眼中或许稀奇古怪的爱好时,我和先生没有扼杀她的好奇心,而是给她提供了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支持她发展自己的爱好。
2010年,女儿参加了香港大学的校长推荐计划,在一对一面试环节,考官跟女儿讨论的就是有关昆虫的问题。一开始还稍有紧张的女儿,聊到这个话题,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她跟面试官聊得非常开心,以至于时间到了,面试官还意犹未尽。这次面试之后没多久,香港大学就发来通知,给我女儿高考加20分。这极大地提升了女儿的自信,高三阶段她非常勤奋地学习,*终考上了北京大学。
第三,鼓励孩子多动手。
孩子在家里干这干那,其实也是好奇心使然。他内心会有强烈的愿望,希望自己能够像大人一样能干。所以,很多孩子是很愿意干活的。在干活的过程中,孩子会接触到很多生活常识,他会把这些常识和课本知识结合起来。
其实,孩子动手干活的过程和游戏玩耍是一样的。我曾经听一位爸爸说,他的儿子经常和他一起修理家里的各种物品,做各种实验。到了中学阶段,这个孩子学起物理和化学来非常轻松,因为那些知识原理他在家里早已了解了。
另外一个方面,大量阅读也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而且是*有效的手段。阅读也是孩子课内学习内容的重要补充。老师和家长不可能回答孩子所有的问题,却可以借助书籍,让孩子自己找到答案。
小孩子阅历少,所到之处、所见之物及耳闻之声对他来说都是陌生、新奇的,他需要好好去探索才会明白这些到底是怎么回事。作为家长,我们有责任小心呵护孩子这颗好奇的心,帮助孩子逐渐认识世界,懂得越来越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