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这本书是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封笔之作”。在书中,于老师对自己50多年的教育生涯进行了总结。“做甘草”,“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我喜欢他”,“行无言之教”,“把课上得有意思”等,是于老师对教育的系统思考,是一位中国教育家型教师集数十年功力撰写的“一线教育学”,事例丰富、说理简明,使人醍醐灌顶,令人爱不释手。

本书先后入选2014年度“影响教师的100本书”、2015年“全国教师暑期阅读”、2016年度“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等,广受教师好评。

2016年4-7月,作者在病中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订,增加2万余字,并修改了部分文字。修订版更为完善,堪称“定本”。


【作者简介】

于永正,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跨世纪名师工程”向全国推出的首位名师。1962年以来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1985年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同年被徐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1995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召开“于永正语文教学方法研讨会”,推广其“五重”(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教学法。2001年被评为“江苏省劳动模范”。2002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13年,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徐州市成立于永正语文教学研究所。

从1984年至今,于永正老师应邀到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港澳地区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作学术报告2000多场次,上公开课3000余次,发表文章百余篇,出版《于永正课堂教学教例与经验》《于永正语文教学精品录》《教海漫记》《于永正与五重教学》等多部著作。


【媒体评论】

我很喜欢听于永正老师的课。在他的课堂上,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创造性得以激发,不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就是那些平素很“笨”的学生也似乎变得聪明了。简直神了!

其间的奥秘何在呢?书中一个个鲜活的小故事,会向你娓娓道来。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张 庆

二十几年前,从教语文的那天起,我就知道于永正的名字。那时,年轻、上进的语文教师没有不模仿他的课的。我自然不例外。于老师的好多课,我几乎能背出环节或者精彩之处。

十几年前,我对于老师的《教海漫记》爱不释手,我一篇一篇地、一个字一个字打出来,印发成册,给所有学校所有老师学习。

近十年里,我经常跟于老师同台上课,倾听于老师的“精彩”,心中每每都是充满敬意——永远不变的素朴又不乏婉转、简单又耐人寻味的课堂。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著名语文特级教师 窦桂梅

如何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于老师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们:用童心润童心,用真情换真情,用行动推行动,用激励促成长!

——江苏七彩凤凰母语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著名语文特级教师 孙景华

于永正老师的课能令我的心安静下来,让我赞叹再三。在漫不经心处,我看出他的一片匠心;在大开大合的格局中,有温婉的细腻让人感动;在平实的对话里,有一种成色素朴的随喜之音。我想要从思想的、艺术的、学科的、心理的维度去剖析,却发现那是徒劳无功的,因为他的课是浑然天成的。

——全国劳动模范、著名特级教师、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 王崧舟

于永正取得成功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两个字:一个是“悟”,另一个是“做”。

所谓“悟”,就是他用心思考,求得明白;所谓“做”,就是他一直在努力。

自己的命运自己掌管。没有“悟”和“做”,于永正怎么能成为跨世纪名师?您若用心去“悟”,用力去“做”,也能成为未来的名师。

——南京师范大学特约研究员、著名特级教师

高林生

捧读《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如沐春风,如望秋月,既像是在研读思辨严谨的学术著作,又像是在欣赏文笔优美的散文随笔,启智、受益、亲切、有趣,令人爱不释手,读罢难以忘怀。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 靳家彦

像是在清唱一曲悠扬婉转的京剧名段,于永正老师用平实的语言、舒缓的节奏亲切地讲述自己的教育人生。父女之间,血脉相连,心灵相通。书中的呵护之意,关切之情,言传身教,严格要求,都溢于言表。这是一种超乎父爱的博大而厚重的爱,也是献身教育无怨无悔的教育箴言。是给女儿的贴心话,也是给年轻教师们的谆谆教诲。

——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杨再隋

2012年8月18日,我的女儿马上要到贫困县去援教了。壮行的时候,我把于永正老师的文章《给初为人师的女儿20条贴心建议》压到了女儿的箱底,含泪对女儿说:“教学上遇到了无法解决的困难,就读一读它,然后结合实际情况琢磨琢磨。”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夏家发

曾经,师父就是用这些言行,教会了我怎样做“教师”;也是通过这些言行,教会了我怎样做“人师”,使我明白了“教书”不仅是“教书”,更是“育人”。所以 ,我更愿意把于老师称为“师父”而不是“师傅”。

——山东省潍坊市北海双语学校教师、语文特级教师 李虹霞

于永正老师是真正懂儿童的艺术大师。他懂得儿童需要赞美,句句话说到儿童心坎上,让孩子越学越爱学,欲罢不能。他是语言大师,几句话就抓住学生的眼睛,让他们个个小眼发光,小脸透亮。他是教学大师,他的教学有时循循善诱,画龙点睛;有时出人意料,亦庄亦谐;有时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有时扣人心弦,催人泪下。于老师的教学实录是生动的教学论文,是鲜活的语文教学方法。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著名语文特级教师 孙双金

于永正老师的语文课堂简简单单,教学内容清清楚楚,学生学得扎扎实实。读读于老师的经典课例,我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什么是“大音希声”,什么是“大象无形”。这应该是语文课堂追求的至高境界,也应该是语文课程改革的正确方向。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 吴忠豪

于永正老师的阅读课美不胜收。他演绎课堂精彩的法宝主要有三个:备课、示范和诱导。所谓备课,就是功在课前——既注重文本的钻研,又注重教法的设计;既注重宏观梯度的把握,又注重微观细节的琢磨。所谓示范,就是率先垂范——朗读、书写、表达,甚至讲解学习方法和进行表演。所谓诱导,就是循循善诱,引导学生不断进取——别出心裁的诱导,激励着学生别开生面的研究和实践,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江苏七彩凤凰母语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著名语文特级教师 孙景华

课如其人,人如其课。于永正老师的课是课与人的交融,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于老师的课就是浓缩了的人生,是他的人格魅力、专业素养、审美情趣的集中反映。

——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杨再隋

于永正老师的理想是,“终把自己教成孩子”。他用终身的教学行动践履了这一教师梦,全身心地护佑孩子们学习祖国语文。读了本书,感佩不已,特赋诗一首:少年不知愁之韵,窗前丁香情纷纷。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枝头散诞春。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夏家发

半个多世纪以来,于永正老师一直在课堂上用淳朴恬淡、本色自然的教学风格和幽默风趣的课堂语言捍卫着小学语文的本色,演绎着小学语文的绚丽华章,使每一个学生喜欢语文,不再害怕语文。

——著名特级教师、山东省潍坊市小学语文教研员 薛炳群


【目录】

人生留痕——写在前面的话;

引子/1
章 做“甘草”/5
第二章 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我喜欢他/23
第三章 是师非师,是课非课/37
第四章 童心不泯/53
第五章 行无言之教/71
第六章 激励/91
第七章 把课上得有意思(上)/105
第八章 把课上得有意思(下)/143
第九章 “明天的风景”/191
第十章 还有话说/201

附录我的小学老师/214
后记/221

修订版后记/223


【免费在线读】

没想到,拙作《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出版后,还真受到了广大老师的欢迎。这让我很受鼓舞。养病期间,我抽空做了修改——主要是做补充,力求把问题说明白。几乎每章都补充了一些内容。

改过后,心里很高兴、很踏实,觉得此时,话就说得差不多了。

2014年出版以来,我一直想着这本书,总觉得有些地方还没说到位,例子提供得太少,有一点空——特别是第三章“是师非师,是课非课”。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的文章不应该是概念化的,而应该是形象的、生动的、可感的。老师们在每一章中的一个个鲜活的例子里,会感受到我对教育的哲学思考与我的教育理念,从而有深层的获得感。

人是要有点儿精神的,要有对事业的追求精神。我身患白血病,但我一面与疾病斗争,一面读书看报、写文章、修改书稿。只要活着,就要干。对于疾病我不怕,“既来之,则安之”,自己完全不着急。

我是在医院病房里,利用做化疗的间隙,坐在病床上,双手悬空写的这篇后记。

生命的长度我当不了家,但生命的宽度由我说了算。生命的宽度有了,也就延长了生命的长度。过好每一天,不虚度每一天,就对得起祖国的教育事业了,对得起我热爱的学生了,对得起生我养我的父母了。

在我养病期间,我怀着深深的感激与敬意,写了一篇《我的小学老师》,读者从中可以看出我为师之道的传承所在。因此,我把它放在这本书的后,老师们一定会从中得到启迪。

好了,再次感谢广大教师对我的支持与厚爱!

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之家”,我的生命将在我的书里延续。

愿我的书成为老师们的朋友,与大家同行。

于永正

2016年6月23日

于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