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家里还是大人和孩子各看各的书吗?

怎么才能找到一套父母儿女、全家人都爱看、爱讨论的书呢?

所有的书都说:积极的孩子更容易成功!积极的父母更容易教育出称心的好孩子!

爸爸妈妈读了不少积极心理学的书,清华社还出版了中国积极心理学推广人清华彭凯平教授的《吾心可鉴》系列心理学书籍

但——迄今为止,一直没有孩子读的积极心理学图书!

2022年六一儿童节之后,终于有一套全家人一起交流的好书了:《写给孩子的积极心理学故事》 《好父母是孩子一生的朋友》

《写给孩子的积极心理学故事》从孩子们喜爱的童话视角,阐述了塞利格曼的积极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特别有趣,简直就是现代版的格林童话。大人读了也把之前没有真正看懂的积极心理学知识,理解得更透彻了。

编故事容易,但是,编写好看的心理科学故事,不容易!因此,积极心理学在中国普及近20年,但却没有一本给孩子写的积极心理学故事!

作者是一位儿童编剧,为了编出真正的好故事,他花了整整八年时间!为了让自己的故事真正融合深刻的心理科学,儿童编剧竟然还去找了一位在清华大学社会治理与发展研究院工作的教育心理学博士一起写作。这个情节让我们想起当年的《星际穿越》导演,就请了一位科学家做顾问。比较这两件事情,并不是说中国人学外国人什么先进的做法,而是发现,任何想以匠心做教育和美育的人,都会想到并设法找到科学家合作的。

更难能可贵的是,现在是粉丝经济,很多人都在绞尽脑汁经营粉丝,这位作者却在八年前,把自己经营得蒸蒸日上的100多万粉丝妈妈群解散了,和科学家一起,开始了漫漫8年潜心《写给孩子的积极心理学故事》的出版历程。

《好父母是孩子一生的朋友》出版很坎坷,被老师戏称为“海淀方程一哥”的小学生爸爸,也是一位默默耕耘在出版行业的组稿编辑。他们组建了一个写作群,前后有6000多人参加,很多海淀高知家长在其中,大家聊天的话题,有一半是育儿相关,正好小小的“方程一哥”开始逆反,因此,组稿编辑自己也很爱聊这个话题。

这个过程中,家长们展示了各种各样的困惑,也找到了很多教育相关、心理学相关的大V,沟通后,发现很多共性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家长的焦虑,而是一群家长都在焦虑。

于是,我们就想,能不能让成功上岸的家长,或者分享他们的故事,对其他人也有所帮助。那段时间,海淀家长鸡娃也成了热门话题,群里的家长有很多海淀高学历父母,既希望孩子和自己一样学习好,考上好学校,又希望孩子比自己心理更健康开朗。

这个号召让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感,结果越分享越多。我们把这个训练营的内容都沉淀在微博话题#微博写作训练营# 中,现在已经有2亿阅读。

文章多了以后,就想到能不能出一本书,这样能帮到更多人。组稿编辑就答应下来,尝试组织。

结果掉到了“坑”里,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很容易,但变成书稿难度高了好几倍。参与的好父母有四五百人,毕竟海淀高学历父母并不仅仅能鸡娃,他们还既能思考,又能行动。

但是,如何把几百人的文章系统化成为一个条理清晰的书,能力超强的好父母们,想到一个比较有效率的方案。首先请大家填写调研表,学历、工作经验、孩子,等等,光筛选这个表格,就用了接近一个月,又调研了微博留言和点赞的网友父母,后留下来100人左右,正式写作。

100人边写边交流,每个好父母背后都有故事,有些被推翻了好几次,反反复复写了七八个月,后凝结在书上,只有三五千字,真不容易,虽然不敢说字字珠玑,但是,凝练精华还是基本做到了。有个网友说,你们写书的时候我怀孕,现在孩子都出生了,书还没出来。

组稿编辑说,这种活以后再也不干了,太费心啊。

每个好父母的智慧都很珍贵,这里仅仅简单地讲一条筛选标准和依据。

写出《乐商:一个比情商和智商更能决定命运的因素》这本书的任俊教授谈到:真诚的好父母很多自有一套自己想出来的教育孩子的智慧办法。著名教育专家西格尔在新东方论坛上讲到:即使写了很多书的教育专业,也不能保证自己在教育孩子上不犯错误。

专家们的方法让人膜拜,但是,可能家长看了书也还是做不到,因为难度太大,教育专家都做不到。智慧家长的方法是他们自己的真实经历,至少说明,这些家长真的做到了,其他人也不难做到。

但是,为什么负责任的教育家都不愿意推荐某个孩子教育成功的家长写的家教书,因为

即便是普通家庭成功上岸好父母,单独一位的智慧也是有限的,所以,要把一群有实践经验的家长的智慧集中起来,才能让立志做好父母的家长真的受益。

很多书的作者是为了表达自己,这本书的每一位作者是真诚的希望能帮助它的读者。


【内容简介】

《写给孩子的积极心理学故事》和《好父母是孩子一生的朋友》珠联璧合,帮助全家人深度沟通,成为情谊深厚的真朋友。

(1)写给成年人的能积极心理学起源于美国,写给孩子的积极心理学故事从中国开始。作者呕心8年,将塞利格曼积极心理学写成幽默有趣的故事,让孩子在心花怒放的阅读后,成为有人格魅力的人。

(2)好父母的成功经验让普通家长自愧不如,奋起直追的结果是用力过猛后的崩溃。本书以高学历海淀父母的家教实践,给出了一条检验是否用力过猛的准则:尽心尽力地养育之后——你能否成为孩子一生的朋友。


【作者简介】

孙科,编剧,儿童故事作家,积极心理学践行者。主要从事文化教育和科技文旅多元融合发展模式的研究,拥有12年文化教育行业开发运营管理经验,擅长用故事疗愈儿童心理。
贾新超,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主要从事积极心理学与积极教育的研究,擅长儿童青少年积极心理培养与测评,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十余篇。
未来教育工作室,由清华学霸张增强发起,创办了“微博写作训练营”,以17年出版经验为基础,聚集了上千名爱写作的小伙伴。成员涵盖各行各业,包括创业、销售、电商、HR、法律等。很多成员从0起步,用两三个月的时间,粉丝涨到1万以上;其中还有20多位大V,他们都有几十万粉丝,影响力较大。通过写作提高自己,结交朋友,树立个人品牌。


【媒体评论】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中国高校教材网

  近日,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两本新型教育图书《写给孩子的积极心理学故事》和《好父母是孩子一生的朋友》,是献给父母与孩子的共读好书。这套图书珠联璧合,孩子和家长既可以各取所需,也可以交换阅读,实现深度沟通,建立深厚情谊。

  《写给孩子的积极心理学故事》由儿童编剧与教育学博士呕心沥血花费8年时间撰写而成,将积极心理学研究成果以故事形式呈现父母和孩子。书中包含24个故事,每个故事都对应着一种优势人格的培养。通过阅读书中故事,让孩子们在心花怒放的状态下,成就优势人格。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故事片段示例,《不一样的兰恩》的故事片段:

  主人公兰恩在一个线条王国里,长得和别人不一样,别人都是圆圆的身体,只有一只眼睛,身体的颜色还很鲜艳,只有兰恩肚子瘪瘪的,脑袋小小的,有两只眼睛,身体还是黑色的。于是兰恩感到很郁闷,为了迎合大家的审美,他遮住自己的一只眼睛,吞下了一颗大西瓜把肚皮撑大,跳进红色油漆桶里把身体染红,甚至用蜂箱让蜜蜂把自己的脑袋蛰大了。然而,其他的小朋友看到兰恩都吓坏了。

  这个故事画面感极强,作者凭空创造了一个特别好玩的“线条国”,通过描述兰恩的行为,启发孩子欣赏自己,教育孩子提升审美力。

  审美力是一项优势人格,来自积极心理学家彼得森和塞利格曼,他们发现了24项优势人格,六大核心美德——智慧与知识、勇气、仁慈、公正、节制和超越。优势人格理论不同于木桶理论让孩子发现短板、补齐短板,而是发现优势,发扬优势。

  《写给孩子的积极心理学故事》用蕴含人格优势的小故事启发孩子思考品格,探索积极情绪、积极体验、积极关系及人生意义,让孩子们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源头。

  每个好孩子背后都有好父母!但是,有一个现象是,有些家长并非不重视教育,相反,是用力过猛!《好父母是孩子一生的朋友》一书以智慧父母的真诚家教实践,给出了一条检验是否用力过猛的准则,即:尽心尽力养育之后,能否成为孩子一生的朋友。

  事实上,父母都知道与孩子保持平等关系的重要性,但真正能与孩子做朋友的父母却并不多。这是书中一个妈妈的真实故事。

  有一天我和女儿小草莓从超市买了一颗牛油果。回家路上遇到了她的朋友丸子弟弟,弟弟一眼就看上了牛油果,也想要,于是我和小草莓说:“弟弟小,你给他吧,我再给你买。”小草莓满脸不乐意,好在弟弟被他的妈妈及时拉走了,牛油果保住了。但马上又遇到了喵喵姐姐,姐姐没有见过牛油果,起了好奇心,问小草莓:“你能不能把这个牛油果给我?”我在一旁帮腔说:“喵喵姐姐平时给你那么多好吃的,这次你把牛油果让给她吧?”小草莓还是不乐意,好在姐姐很大方,看出了小草莓的不舍,说:“我和你开玩笑的,我不要。”

  回到家之后,小草莓问我:“你说丸子弟弟比我小,我应该让着他。可是我也比喵喵姐姐小啊,为什么还要让我把牛油果给她?”我一时竟不知如何回答。小草莓的话是对的。我不应该用两套不同的标准来要求她,并且结果都是我在当好人,而让她“吃亏”。

  这种经历,做父母的人都不陌生,而且大部分父母可能都会选择让自家孩子“吃亏”,毕竟父母是成年人。虽然这个故事里的孩子质疑了妈妈的说法,但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却选择了默默承受。这可不一定是一种好现象!正如《乐商》(le)一书的作者任俊教授所说:“一个人如果闷闷不乐两周,就可能埋下了抑郁的种子”。而我们生活中每天都在发生这样的小事,而很多父母给孩子埋下了不快乐的情绪,却不自知。长期以往,养成习惯,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那么家长朋友们,想知道这位妈妈后续是如何化解问题的吗?答案就在这本书里面,这本书讲述了45位好父母的聪明做法,渗透育儿生活的点点滴滴,让还没有走进孩子心里的父母有章可循,有技可学。

  这样共读共学的两本书,帮助父母找到做好父母的正确方向,同时也帮助孩子成就幸福人生需要的优势品格。


【目录】

《写给孩子的积极心理学故事 : 培养孩子的24项优势人格》目录
美德一 智慧与知识
1 好奇心
故事:《怪怪去哪儿了》
2 爱学习
故事:《斯奈尔的烦恼》
3 创造力
故事:《查理的舞台》
4 洞察力
故事:《阿里芬家族的秘密》
5 判断力
故事:《哭泣的拉布》
美德二 勇气
1 正直
故事:《卡尔的世界》
2 热情
故事:《克劳恩历险记》
3 勇敢
故事:《勇敢的强尼》
4 毅力
故事:《奔跑的小龙马》
《叽哩咕还在》
美德三 仁慈
1 善良
故事:《带刺的大石头》
2 爱
故事:《我可以抱抱你吗》
3 社交能力
故事:《我喜欢你》
美德四 公正
1 团队精神
故事:《工蚁艾特》
2 公平
故事:《张小怪》
3 领导力
故事:《聪明的小豆芽》
美德五 节制
1 宽恕
故事:《没有关系,我原谅你》
2 谨慎
故事:《刀刀的陷阱》
3 自律/
故事:《我可以咬你一口吗》
《比奥和怪物》
4 谦虚
故事:《骄傲的拉姆》
美德六 超越
1 信仰
故事:《疯狂的瓦米》
2 感恩
故事:《小怪吃果子》
3 希望
故事:《我是雅克》
4 幽默
故事:《那个我的秘密》
5 审美力
故事:《不一样的兰恩》

参考文献
附录:六大美德24项积格优势释义
后记

《好父母是孩子一生的朋友》目 录
第1章 想做好父母,育儿先育己
育儿,女儿教我做 /陈云凤
父亲如何陪伴儿子成长 /邓强
无意伤害了孩子怎么办 /夏昭
孩子的好发展,需要父母的全局观 /孙天阳
改变孩子,妈妈背后的那个人更重要 /李晓蓓
谁的孕期不焦虑,做对这三件事,轻松做妈妈 /赵竹君
第2章 亲密关系,需要父母的洞察力
如何防止孩子抑郁 /孙丽
假期如何带娃旅行 /宁欣
如何和孩子讲道理 /祝超
如何有效地称赞孩子 /刘伟
教育孩子,“动口”不如“动手” /洪晶
无条件接纳,做孩子成长的安全基地 /陈红梅
孩子开口说话晚,怎么鼓励他开口 /尹梓
对孩子的及时反馈比反复要求更重要 /卞集
善于发现孩子的美好,孩子会越来越美好 /糜亚乒
陪孩子打怪兽,练就抗挫“护身符” /慢跑的乐姐
第3章 在家也能做的能力启蒙,聪明的孩子教出来
如何培养孩子的财商 /黄嵩松
如何激发孩子的潜能 /董鑫
如何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刘红
如何激发孩子的自驱力 /葛娜娜
如何培养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 /蔡晓慧
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黄倩怡
如何培养孩子坚持的品格 /李瑶
第4章 艺术学习与学科学习,适合孩子才重要
孩子有没有必要上早教 /程今今
孩子学习乐器的正确方式 /黄苏平
如何对孩子进行数学启蒙 /加西
如何帮孩子发现生活中的美 /赵晓静
如何应对孩子的绘画敏感期 /范露露
如何为孩子创造家庭英语学习环境 /陈斯琦
提前学英语,掌握学科安排的主动权 /花牛妈
孩子看英文动画片,是在看热闹吗? /张志红
《新概念英语》过时了吗? /刘玉霞
第5章 入园、入学前的准备,妈妈安排很重要
如何轻松搞定“赖床娃” /陈晶晶
如何培养有自主意识的孩子 /黎露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畏难情绪 /沫晓皖
如何抓住关键期让孩子迅速开窍 /老昊
恩威并施,让孩子从小爱上学习 /孙问
写给准备上幼儿园的新手爸妈的建议 /陈景瑞
第6章 入园、入学后问题多,优秀妈妈有妙招
教育孩子时,想动手怎么办 /锦绣小四月
孩子不愿意写作业怎么办 /张冉
大声朗读对孩子有什么好处 /安安
如何做一个有效完整的假期计划 /冯培洁
如何教会孩子规划学习时间 /小馨甜妈
孩子听说读写十分钟,玩转录音全搞定 /黄艳
第7章 二孩生活,每一个都很重要
老大宣言:不想要老二 /李曼
大的让小的还是小的让大的 / 糜亚乒
二孩生活,也可以没有鸡飞狗跳 /张志红
大宝不“爱”二宝,是因为不会 /李晓蓓


【书摘与插画】

《写给孩子的积极心理学》这本书中,有一个《不一样的兰恩》的故事片段:

  主人公兰恩在一个线条王国里,长得和别人不一样,别人都是圆圆的身体,只有一只眼睛,身体的颜色还很鲜艳,只有兰恩肚子瘪瘪的,脑袋小小的,有两只眼睛,身体还是黑色的。于是兰恩感到很郁闷,为了迎合大家的审美,他遮住自己的一只眼睛,吞下了一颗大西瓜把肚皮撑大,跳进红色油漆桶里把身体染红,甚至用蜂箱让蜜蜂把自己的脑袋蛰大了。然而,其他的小朋友看到兰恩都吓坏了。

  这个故事画面感极强,作者凭空创造了一个特别好玩的“线条国”,通过描述兰恩的行为,启发孩子欣赏自己,教育孩子提升审美力。

  审美力是一项优势人格,来自积极心理学家彼得森和塞利格曼,他们发现了24项优势人格,六大核心美德——智慧与知识、勇气、仁慈、公正、节制和超越。优势人格理论不同于木桶理论让孩子发现短板、补齐短板,而是发现优势,发扬优势。

这是《好父母是孩子一生的朋友》书中一个爸爸的真实故事。

  有一天我和女儿小草莓从超市买了一颗牛油果。回家路上遇到了她的朋友丸子弟弟,弟弟一眼就看上了牛油果,也想要,于是我和小草莓说:“弟弟小,你给他吧,我再给你买。”小草莓满脸不乐意,好在弟弟被他的妈妈及时拉走了,牛油果保住了。但马上又遇到了喵喵姐姐,姐姐没有见过牛油果,起了好奇心,问小草莓:“你能不能把这个牛油果给我?”我在一旁帮腔说:“喵喵姐姐平时给你那么多好吃的,这次你把牛油果让给她吧?”小草莓还是不乐意,好在姐姐很大方,看出了小草莓的不舍,说:“我和你开玩笑的,我不要。”

  回到家之后,小草莓问我:“你说丸子弟弟比我小,我应该让着他。可是我也比喵喵姐姐小啊,为什么还要让我把牛油果给她?”我一时竟不知如何回答。小草莓的话是对的。我不应该用两套不同的标准来要求她,并且结果都是我在当好人,而让她“吃亏”。

  这种经历,做父母的人都不陌生,而且大部分父母可能都会选择让自家孩子“吃亏”,毕竟父母是成年人。虽然这个故事里的孩子质疑了妈妈的说法,但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却选择了默默承受。这可不一定是一种好现象!正如《乐商》(le)一书的作者任俊教授所说:“一个人如果闷闷不乐两周,就可能埋下了抑郁的种子”。而我们生活中每天都在发生这样的小事,而很多父母给孩子埋下了不快乐的情绪,却不自知。长期以往,养成习惯,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那么家长朋友们,想知道这位妈妈后续是如何化解问题的吗?答案就在这本书里面,这本书讲述了45位好父母的聪明做法,渗透育儿生活的点点滴滴,让还没有走进孩子心里的父母有章可循,有技可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