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作为启蒙学者的颜元,在对宋明理学作全面清算的基础上,构筑了以“以事功为首”的功利论为宗旨的思想体系。这不仅达到了中国古代功利论的高峰,并且对近代中国的思想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可说在梁启超和钱穆的两种《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关于颜李学派章节的基础上,于广度和深度上都续有开拓推进。

丛书简介:

《中国学术流派研究丛书》是在匡亚明先生主编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基础上,对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上以杰出思想家为核心的不同学术集群的研究,是对色彩斑斓的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历史画卷中Z具特色的“面”的呈现与“线”的寻绎。中国古代学术传统的源流色彩极浓,学术的承祧与变异形成的内在张力是推进学术发展的重要动因,学派间的争鸣竞辩、激荡互动及不同学派的因革损益、意脉赓续,书写了中国古代色彩斑斓的学术发展史。因此,对各个学派进行分别研究,明乎学派源流统绪,梳理流变过程,呈现其戛戛独造的学术风采,分析其对于中国学术思想发展的价值,厘定其地位,对于揭示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因革发展机制,推进中国学术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这是组织编撰《中国学术流派研究丛书》的根本动因。本丛书首辑30种,由南京大学周群教授主编,各学派研究的知名专家撰著,将于2028年前出齐。


【内容简介】

在中国思想史上独树一帜的颜李学派,产生于“天崩地解”的明清之际这一特定的自我批判的历史时期。本书主要分两大块论述颜李学派,首先论述其自身产生的时代背景、“以事功为首”的功利论思想体系,以及代表人物颜元、李塨的思想传承以及两人在个性与学术上的异同。其次论述颜李学派对清代以及近代中国思想界的影响,尤其是在古今中西之争的近代主旋律下,刘师培、章太炎、梁启超、胡适等大家均对颜李学派中与西学相近之处,作了新意义上的文化增殖。徐世昌运用他手中的行政权力,大力推崇颜李之学,印遗著、办学会、出杂志、建学校,且将颜元、李塨二人从祀孔庙。作为启蒙学者的颜元,在对宋明理学作全面清算的基础上,构筑了“以事功为首”的功利论为宗旨的思想体系。这不仅达到了中国古代功利论的高峰,并且对近代中国的思想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对颜学学派的流传与影响所作的全面剖析,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史的进程与发展规律。


【作者简介】

朱义禄,同济大学教授,曾师从著名哲学家冯契。已经出版个人专著《儒家理想人格与中国文化》《明清之际启蒙学者的文化心态》《黄宗羲与中国文化》《玄学思潮》《颜元李塨评传》《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潮研究》等;为大型工具书《哲学大辞典》《中国哲学史大辞典》《大辞海》的主要撰稿人。在《哲学研究》《学术月刊》《浙江学刊》《中国哲学史研究》《文汇报》《同济大学学报》及台湾《孔孟月刊》《哲学与文化》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160多篇。


【媒体评论】

继《颜元李塨评传》之后,朱义禄教授又一著作《颜李学派研究》面世了。与。《评传》有别,本书对颜李学派的盟主颜元、李塨的生平、著述及其思想进行了全面的论述,阐述颜李学派作为明清之际实学思潮典型代表的“重习行、崇致用、务功利、益民生”的实用主义思想。此外,是书的大特点是,对颜李学派的形成、传播、失传、重光,以及后人毁誉不一的评论与诠释的“众生相”,有着详尽而仔细的分析。
  ——朱贻庭,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目录】

序(朱贻庭)

导 论

章 颜元生活的时代及其生平与著作

节 “天崩地解”的自我批判时代

第二节 颜元生平概述

第三节 颜元著作概述

第二章 颜元思想演变及其学说宗旨

节 思想演变历程

第二节 “以事功为首”之学

第三章 颜元对宋明理学的批判及其担当精神

节 “以学术杀人”的祸害

第二节 “儒名释实”的宋明理学

第三节 “担当世道”精神的张扬

第四章 颜元的哲学思想

节 “二气四德”的宇宙观

第二节 “习行”的认识论

第三节 人性论

第四节 “真情至性”的“人欲”

第五章 颜元的经济、军事与政治思想

节 富国安民的“均田”

第二节 兵农合一

第三节 废科举 行征举

第四节 恢复“封建” 分权而治

第五节 “以我易天下”的宏大抱负

第六章 颜元的教育思想

节 对理学教育的批判

第二节 习动与习行的教育方法

第三节 因材施教

第四节 “六艺之教”

第五节 崇圣情结与培养目标

第七章 李塨的生平、著作及其对宋明理学的批判

节 李塨的生平

第二节 李塨著作概述

第三节 李塨对宋明理学的批判

第八章 李塨的宇宙观与倡导实学

节 理气合一的宇宙观

第二节 批今复古倡实学

第九章 李塨的政治、经济、军事与教育思想

节 行“仁政”,以趋“王道”

第二节 “天下农分天下田”

第三节 “兵寓于农”

第四节 注重儿童教育

第十章 颜李学派的传播:高徒胜过名师

节 颜元所作的努力

第二节 李塨在传播上的贡献

第三节 颜元与李塨个性的差异

第四节 日谱与颜李之学的传播

第十一章 颜李学派在清代的流传与影响

节 毁誉不一

第二节 影响所及(上)

第三节 影响所及(下)

第十二章 颜李学派在近代的回应及其文化增殖(上)

节 颜李学派的重光

第二节 众说纷纭的颜李学派

第三节 国粹派对颜李学派的弘扬

第四节 刘师培与章太炎对颜李之学的发挥与诠释

第十三章 颜李学派在近代的回应及其文化增殖(下)

节 频受青睐的颜李学派

第二节 梁启超与胡适对颜李之学的新阐发

第三节 古今中西之争中的文化增殖

第四节 徐世昌对颜李学派的推崇

第十四章 李石曾沟通中西、力行颜李之学的“求实精神”

节 李石曾与颜李之学

第二节 李石曾“种豆得瓜”式的伟大贡献

第十五章 颜李学派评议

节 颜李学派的精神特质

第二节 颜李学派的历史局限性

第三节 颜李学派的“众生相”

参考文献

后记


【前言】

 继《颜元李塨评传》之后,朱义禄教授又一著作《颜李学派研究》即将面世。与《评传》有别,是书对颜李学派的形成、传播、失传、重光,以及后人毁誉不一的评论与诠释的“众生相”,有着详尽而仔细的分析。颜李学派先是风行海内数十年,经程廷祚直接影响了吴敬梓《儒林外史》的创作;因清代文字狱与乾嘉学派注经学风的流行,又失传一个多世纪,后经戴望花了很大的心血才访到颜李的原著,并编纂《颜氏学记》一书使之重光于世。虽然其马上遭到卫道者的攻讦,指摘“习斋之学杀人”(张伯行),但更多是学者的赞美,如说颜元之学为“圣学正途”(万斯同)。
  步入近代之后,因时代的剧变,颜李学派适应了时代的需求,显现出了它对时代的积极影响和历史价值。近代对颜李学派的评价,有赞誉,有批评:孙宝碹称颜元为“旷世大儒”,说颜李学派的主张与“今日泰西学校之本”相符;刘师培断言颜李所说的“水火工虞”是默契“西法”(自然科学)的;章太炎垂青颜元的学术与人格,又从理性主义的视域出发,认为颜元轻视理论思维,过于倾心于经验主义;钱玄同以颜李学派为“佩服的学派”;梁启超视颜李学派是“比杜威更彻底”的学派;保守派程仲威对颜李之学则近乎谩骂。其中有“变色龙”之称的刘师培,随着他的思想转向无政府主义,先前心仪的颜李学派成了“乱政、败俗、囊民”的祸首。民国成立后,颜李学派的影响又呈现新的气象。徐世昌大力倡导颜李学说,成立“四存学会”,出版刊物。他凭借大总统任上的行政权力,把颜元送进孔庙,享受从祀的待遇,但这正是颜元生前所反对的。国民党元老李石曾醉心于颜李之学与法兰西学术的融合,他力图把颜李学派的“习行”与现代西方文明相融合。受此影响,他与蔡元培、吴玉章等人谋划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意在为民国政府培养栋梁之材。然事与愿违,学生中却涌现出周恩来、邓小平等一批无产阶级革命家。此一“种豆得瓜”的情况,出乎李石曾的主观意图之外,但就客观效果而言,不得不肯定李石曾力行颜李之学“习行”的作用。颜李学派所遇褒贬不一的种种评议,体现了近代古今中西之争的思想政治的复杂生态。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这是朱义禄教授关于明清哲学的第四本专著了。前三本为《逝去的启蒙——明清之际启蒙学者的文化心态》(1995)、《黄宗羲与中国文化》(2001)、《颜元李塨评传》(2006)。此外还有《泰州王门思想研究》(40万字)一书等待出版,这样算来有五本了。后两本新著是他耄耋之年的杰作,真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依然辛勤地笔耕于史谷哲峰之间,为明清哲学的研究做出杰出的贡献,令人钦佩!
  朱义禄教授于1965年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具有系统的历史学学科知识和学科研究的方法论素养,后又经三年中国哲学研究生的学习,阅读了大量的古典哲学文献并接受了哲学思维的训练。同时还涉猎古典诗词、戏曲和各种学案、笔记、小说等,具有较广泛的传统人文知识。这就为他在毕业后从事中国哲学史研究并取得卓越成就提供了厚实的史料基础和史论结合的方法论功底。
  这造就了朱义禄教授著述的一大特点。读他的书,既可获得丰富的历史知识,又能从中体会其深刻的理性论断,深入浅出,别有一番风味。他的开山之作《儒家理想人格与中国文化》(1991)一书得到著名哲学家冯契教授的称道并为之写“序”,冯先生肯定此“书中颇多新意和特色”,称其是“一本学术性和知识性的著作,我相信,是会有雅俗共赏的效果的”。冯契先生所说的“知识性”是指历史知识,“学术性”是指哲学理论。此书也曾吸引我反复阅读,其缘由也正在于此。这本新著,同样体现了“史哲契合”的特点。
  正是这一特点,让《颜李学派研究》一书呈现出诸多新颖的观点来。梁启超对颜李学派有个论断,认为颜元对“程朱陆王”是“一切摧陷廓清之”。朱义禄教授不株守陈见,认为颜元对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是区别对待的,认为颜元于程朱理学是全盘否定的,对阳明心学则既批判又吸收。颜元一方面指明王学与朱学同具“以学术杀人”的性质,另一方面吸收了王阳明的“狂者胸次”,并发展成为“狂者精神”。“狂者胸次”是说“行不掩言”,即知行合一,“狂者精神”的内涵为“勇往有为”。颜元“以我易天下”的恢宏胸襟是由此而来的,并直言要做“担当世道,劳济生民”的人。“担当世道”就是当今所说的担当精神,而真正意义上的倡导是在明清之际的启蒙学者身上。朱义禄教授认为,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相比,颜元的担当精神显得为强烈与急切。原先信仰尔后又被其指责的阳明心学,经颜元改造后成为其学说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新颖的见解,正是朱义禄教授从史料中提炼出来的哲理,为其“史哲契合”应用的结果。研究学术流派,就得对它有个整体性的认识。朱义禄教授在导论中对学术流派形成的基本要素、取名原则、流传情况,以及与不同学派的历史影响的差别,做了一个颇有深度的论述。研究学术流派,对其流传过程同样要有所认识。朱义禄教授提出了“日谱(日记)”“互质”这些颜李学派流传的特殊形式,类似于今天函授的方法。他从颜元与李塨个性差异上得出在传播上“高徒胜于名师”的结论。类似的新观点颇多,我只就自己觉得亮眼的地方点明一下!


【免费在线读】

 《颜李学派研究/中国学术流派研究丛书》:
  欲望产生于人的需要,是人对物质利益或精神生活的一种渴求。活生生的人都是有欲望的,欲望是人性的体现,不同时代、不同阶层,甚至每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与认识。在等级社会里,一些人的欲望可以得到限度的满足,另一些人的欲望被限制在非常狭小的范围里。君主至尊的观念和等级制度,使君主欲望呈现出无节制的膨胀;各级官僚们利用手中的特权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不仅有制度上的保证,而且维护等级制度的思想家们也罗织出种种学说来宣扬民众的欲望应当缩小乃至于绝灭。人的欲望的满足从来就没有平等过。据已故著名学者邱汉生的研究,在宋代的农民起义中,起义军提出了政治上要求平等、经济上要求财富均分的愿望,“人皆乐而附之,以为天理当然”。而为了满足当权者思想统治的需求,抑制农民所希冀的“天理”,二程提出了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天理”。之后,朱熹花40年精力而著成的《四书章句集注》,从各个方面论证了天理论的合理性。朱熹的禁欲主义,有针对农民而发的一面。他说:“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朱熹认为人的自然欲望应得到满足,这一主张无非是他生活经历的提炼罢了。要求物质生活的进一步改善,朱熹认为是邪恶的“人欲”。人们改善自身生存条件的欲望,是受“物欲昏弊”而成的“恶底心”。理学倡导的道德禁欲主义,其对道德自我完善的要求甚至达到了漠视人的生存欲望的地步。朱熹禁绝“美味”的主张,是认为农民希望在政治、经济上改善自身生存环境的欲望应当是禁绝的。而颜元认为重要的是每一个男女个体情欲的满足。如果说,农民对土地的欲求是社会性的;那么,男女对情欲的渴求是生命性的。人的欲望是众多的,如食欲、情欲、财富欲、表现欲、贪婪欲、自我实现欲、发展欲等等,但大体还是生命性与社会性这两大类。情欲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在情欲与道德的冲突中,理学家要求女性禁欲以达到对道德理想的追求,这是对人类为强烈情感的抑制。颜元认为这是完全不符合人的本性的。不能低估颜元这句话的启蒙价值,因为它是在理学的道德禁欲主义泛滥之际,并在社会生活中产生“吃人”的负面影响时揭示出来的。
  对欲望的追求,不仅对人的主体能力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人类文明由中世纪走向近代有着关键性的推动作用。欲望之火是与生俱来、不可灭除的,是支撑人们生命之途跋涉的原动力。没有对金银、珠宝与香料占有贪欲的冲动,哥伦布不会航海到今天的美洲地区。伴随地理大发现而来的,是欧洲殖民者对美洲所作的疯狂大掠夺,使发展资本主义所需的原始积累得以很快地完成。从这一意义上,恩格斯得出一个结论:“自从阶级对立产生以来,正是人的恶劣的情欲——贪欲和权势欲成了历史发展的杠杆,关于这方面,例如封建制度的和资产阶级的历史就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持续不断的证明。”到目前为止的人类社会中,没有一个社会让人们的欲望得到充分的满足。对现实或未来来说都有一个如何把握人的欲望及其实现的可能性问题。人的欲望的满足,对人的生存与发展、对社会历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说:“我们的欲念是我们保存生存的主要工具。”列宁在《哲学笔记》中记下了黑格尔的一句名言:“没有情欲,世界上任何伟大事业都不会成功。”即欲望是推动着人们进行一切活动的原动力。颜元“欲亦人之真情至性”之论,虽不及黑格尔、恩格斯、列宁来得深刻,但精神是一脉相通的,是在中世纪里迸发出的与近代意识接近的见解。
  在现实生活的原野里,可供欲望之火燃烧的材料和范围受着诸多因素的制约,不可能无限制燃烧。个人欲求的膨胀,会造成人与人之间无数的冲撞和毁灭。如何寻求禁欲与纵欲之间的组合,我想应当是人们当前与今后讨论的永恒命题。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