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条文主旨 简要明晰
  条文注释 精炼实用
  关联法规 方便索引
  专业性:专业机构出版,专业人士编写,法律文本标准
  实用性:重点法条注释,条文主旨提示,配套附录实用
  易用性:解读立法本意,注释精准易懂,开本便于携带


【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注释
  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问题的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若干规定
  关于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与诉讼衔接有关问题的意见(一)
  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
  人民法院关于在民事审判工作中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作者简介】

法律出版社成立于1954年,是司法部直属的法律专业出版机构,享有“社会科学类全国一级出版社”、“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全国首批“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和“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法律出版社法规中心是法律出版社旗下的专业法规编纂团队。法规中心以国家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规范性文件为主要内容,分析研究立法主旨和读者需求,策划编纂适合办案实务、教学研究和一般大众实际需要的各类法律图书。法规中心长期与国家机关、法学院校及研究机构保持密切合作,拥有相关领域较为权威、专业的作者资源和编辑团队。
  近年来策划出版的畅销图书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释义丛书”“新编法律小全书系列”“法律单行本注释本系列”“学生常用法律手册系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配套解读与实例系列”等。


【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适用提要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章 总则
条 立法目的
第二条 适用范围
第三条 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第四条 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第五条 国家责任
第六条 国家倡导和鼓励
第七条 工会
第八条 参与民主管理或协商
第九条 劳动主管部门
第二章 促进就业
第十条 国家促进就业
第十一条 职业介绍机构
第十二条 平等就业
第十三条 男女平等就业
第十四条 特殊人员的就业
第十五条 未成年人的特殊规定
第三章 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
第十六条 劳动合同
第十七条 劳动合同的订立和变更的原则及其效力
第十八条 无效劳动合同
第十九条 劳动合同的形式和内容
第二十条 劳动合同的期限
第二十一条 试用期
第二十二条 商业秘密事项
第二十三条 劳动合同的终止
第二十四条 协商解除劳动合同
第二十五条 用人单位即时解除权
第二十六条 用人单位预告解除权
第二十七条 经济性裁员
第二十八条 经济补偿
第二十九条 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第三十条 工会对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职权
第三十一条 劳动者法定解除权
第三十二条 劳动者即时解除权
第三十三条 集体合同
第三十四条 集体合同的生效
第三十五条 集体合同的效力
第四章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第三十六条 标准工作制度
第三十七条 计件工作的劳动定额确定与报酬标准
第三十八条 休息时间
第三十九条 非标准工作制度
第四十条 法定假日
第四十一条 工作时间延长限制
第四十二条 延长工作时间限制的例外
第四十三条 禁止违法延长工作时间
第四十四条 延长工时的报酬支付
第四十五条 带薪年休假制度
第五章 工资
第四十六条 工资分配原则
第四十七条 工资分配方式、水平
第四十八条 工资制度
第四十九条 工资标准参考因素
第五十条 工资支付形式
第五十一条 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工资保障
第六章 劳动安全卫生
第五十二条 用人单位对劳动安全的职责
第五十三条 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国家标准及“三同时”原则
第五十四条 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安全防护用品及健康检查的义务
第五十五条 特种作业资格
第五十六条 劳动者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的义务
第五十七条 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统计报告、处理制度
第七章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
第五十八条 特殊劳动保护
第五十九条 女职工劳动强度限制
第六十条 经期劳动保护
第六十一条 孕期劳动保护
第六十二条 产假
第六十三条 哺乳期劳动保护
第六十四条 未成年工的劳动保护
第六十五条 未成年工健康检查
第八章 职业培训
第六十六条 职业培训的目标
第六十七条 政府责任
第六十八条 用人单位责任
第六十九条 职业技能资格
第九章 社会保险和福利
第七十条 国家建立社会保险的责任
第七十一条 社会保险水平的确立原则
第七十二条 社会统筹
第七十三条 社会保险的种类
第七十四条 社会保险基金
第七十五条 补充保险
第七十六条 发展社会福利事业
第十章 劳动争议
第七十七条 劳动争议处理方式
第七十八条 解决争议的原则
第七十九条 调解和仲裁
第八十条 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第八十一条 仲裁委员会组成
第八十二条 仲裁时效
第八十三条 诉讼和仲裁裁决的执行
第八十四条 集体合同争议处理
第十一章 监督检查
第八十五条 劳动监察
第八十六条 劳动监察程序
第八十七条 政府监督
第八十八条 工会监督和检举、控告
第十二章 法律责任
第八十九条 规章违法的责任
第九十条 违法延长工时的责任
第九十一条 工资及经济补偿支付违法的责任
第九十二条 违反劳保规定的责任
第九十三条 重大责任事故的责任
第九十四条 非法招用未成年工的责任
第九十五条 侵害女工和未成年工合法权益的责任
第九十六条 侵害劳动者人身权益的责任
第九十七条 劳动合同无效的责任
第九十八条 违法解除和拖延订立合同的责任
第九十九条 招用未解除合同劳动者的责任
百条 不缴纳保险费的责任
百零一条 妨碍劳动监察执法的责任
百零二条 劳动者违法解除合同和违反保密事项的责任
百零三条 渎职的责任
百零四条 挪用社保基金的责任
百零五条 责任竞合处理
第十三章 附则
百零六条 实施步骤的制定
百零七条 施行日期
附  录
一、综合规定
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1995.8.4)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问题的意见(2003.5.30)
二、促进就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2015.4.24修正)
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2022.1.7修订)
三、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12.28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2008.9.18)
集体合同规定(2004.1.20)
劳务派遣暂行规定(2014.1.24)
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1995.5.10)
四、薪酬福利
1.工资
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1990.1.1)
《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若干具体范围的解释(1990.1.1)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1994.12.6)
对《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1995.5.12)
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2000.11.8)
工资规定(2004.1.20)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2008.1.3)
2.工时
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1995.3.25修订)
《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实施办法(1995. 3.25)
《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问题解答(1995.4.22)
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1994.12.14)
劳动部关于职工工作时间有关问题的复函(1997.9.10)
3.休假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2007.12.14)
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2008.9.18)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有关问题的复函(2009.4.15)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2013.12.11修订)
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1981.3.14)
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1994.12.1)
劳动部关于贯彻《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的通知(1995.5.23)
五、劳动保护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2002.5.12)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2012.4.28)
禁止使用童工规定(2002.10.1)
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1994.12.9)
六、监督检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2021.12.24修正)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2004.11.1)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若干规定(2022.1.7修订)
七、劳动争议处理
1.调解
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2011.11.30)
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程序(2014.3.5)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关于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的意见(2009.10.30)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关于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工作的意见(2013.1.10)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综治办关于加强专业性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的意见(2015.6.3)
2.仲裁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2007.12.29)
关于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与诉讼衔接有关问题的意见(一)(2022.2.21)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2017.5.8)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组织规则(2017.5.8)
3.诉讼
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2020.12.29)
人民法院关于在民事审判工作中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若干问题的解释(2020.12.29)
人民法院关于当前形势下做好劳动争议纠纷案件审判工作的指导意见(2009.7.6)


【免费在线读】

  编辑出版说明

  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社会发展离不开法治护航,百姓福祉少不了法律保障。遇到问题依法解决,已经成为人们处理矛盾、解决纠纷的不二之选。然而,面对纷繁复杂的法律问题,如何精准、高效地找到法律依据,如何完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法律,日益成为人们“学法、用法”的关键所在。
  为了帮助读者快速准确地掌握“学法、用法”的本领,我社开创性地推出了“法律单行本注释本系列”丛书,
  至今已十余年。本丛书历经多次修订完善,现已出版近百个品种,涵盖了社会生活的重要领域,已经成为广大读者学习法律、应用法律之必选图书。
  本丛书具有以下特点:
  1.出版机构权威。成立于1954年的法律出版社,是法律专业出版机构,始终秉承“为人民传播法律”的宗旨,完整记录了中国法治建设发展的全过程,享有“社会科学类全国一级出版社”等荣誉称号,入选“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
  2.编写人员专业。本丛书皆由相关法律领域内的专业人士编写,并引入匿名审稿评估制度,确保图书内容始终紧跟法治进程,反映立法动态,体现条文本义内涵。
  3.法律文本标准。作为专业的法律出版机构,多年来,我社始终使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刊登的法律文本,积淀了丰富的标准法律文本资源,并根据立法进度及时更新相关内容。
  4.条文注释精准。本丛书以立法机关的解读为蓝本,对每个条文提炼出条文主旨,并对重点条文进行注释,使读者能精准掌握立法意图,轻松理解条文内容。
  5.关联法规全面。本书收录常用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等,方便读者快速找到相关联的法规,使全书更为实用。
  6.案例指引精准。本书收录法院裁判典型案例,提炼出相关裁判要旨,读者可扫描相应的“有章”二维码查看案例原文。
  7.配套附录实用。书末“附录”部分收录的均为重要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使读者的使用更为便捷,使全书更为实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丛书中“适用提要”“条文主旨”“条文注释”等内容皆是编者为方便读者阅读、理解而编写,不同于国家正式通过、颁布的法律文本,不具有法律效力。本丛书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我们用心打磨本丛书,以期待为法律相关专业的学生释法解疑,致力于为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撑起法律的保护伞。

  法律出版社法规中心
  2022年5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