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为儒家经典著作。读四书亦当读注。

钱穆《四书释义》阐究传述,别开生面,新意新观点,钱穆经典著作之一。

纯质纸印刷,布面精装,典雅庄重,阅读与收藏兼备。


【内容简介】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书,自从南宋理学家朱熹大力提倡,为《论》《孟》做集注,为《学》《庸》做章句,从此成为儒家经典,历代学子攻读不辍。后代学者也相继为之做注或新解。钱穆《四书释义》以四书为目,与历代儒家注四书已有很大区别,如《论语传略》《孟子传略》两书,分门别类,提纲挈领,其类目如“孔子人格之概观”“孟子自道为学要领”等,有助于读者学习研究;《大学》《中庸》两篇释义,备列全文,兼罗异议,并收入明代理学家王阳明《大学古本序》《大学问》,以求读者借以领略原书精旨,体悟篇中宏旨。书中引用历代学者撰述,亦颇有借鉴价值。


【目录】

再版序

例言
论语要略
章 序说
一 《论语》之编辑者及其年代
二 《论语》之真伪
三 《论语》之内容及其价值
四 《论语》之读法及本要略编纂之体例
五 《论语》之注释书关系书及本要略参考之材料

第二章 孔子之事迹
一 孔子之先世
二 孔子之诞生及幼时
三 孔子之少年
四 孔子往齐
五 孔子返鲁
六 孔子适卫
七 孔子过宋
八 孔子南游陈蔡
九 隐者之讥
一〇 孔子自卫返鲁
一一 孔子之慨叹
一二 孔子之卒
一三 孔子年表

第三章 孔子之日常生活
一 平居之气象
二 哀乐之情感
三 日常之谈论
四 应事之态度
第四章 孔子人格之概观
一 弟子之诵赞
二 孔子之自述
第五章 孔子之学说
一 论仁
二 论直
三 论忠恕
四 论忠信
五 论礼
六 论道
七 论君子
八 论学
第六章 孔子之弟子
一 姓名籍贯年龄
二 品题事略

孟子要略

弁言
章 孟子传略
[附]孟子年谱
第二章 孟子对于当时政治之主张
[附]孟子之政治思想
第三章 孟子对同时学者之评论
[附]孟子对于当时从事政治活动者之批评
第四章 孟子与门弟子对于士生活之讨论
第五章 孟子之性善论
第六章 孟子之修养论
第七章 孟子尚论古先圣哲及自道为学要领

大学中庸释义
例言
一 宋朱熹《大学章句》
[附]朱熹《大学章句》序
二 大学古本
[附一]明王守仁《大学古本》序
[附二]王守仁《大学问》
三 朱熹《中庸章句》
[附]朱熹《中庸章句》序


【作者简介】

钱穆先生(1895—1990),字宾四,1912年改名穆。先生自1912年始任小学、中学教员。1930年,他由顾颉刚先生推介,入燕京大学执教,从此跻身学术界,历任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大学、齐鲁大学、西南联大等校教授,也曾任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49年迁居香港,与唐君毅、张丕介等创建新亚书院,任院长。1967年移居台北,1990年逝世。

钱穆先生博通经史文学,擅长考据,一生勤勉,著述不倦,毕生著书七十余种,另有大量学术论文,共约一千八百万字。他在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的通论方面,多有创获,尤其在先秦学术史、秦汉史、两汉经学、宋明理学、清代与近世思想史等领域,造诣甚深,在现代中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


【前言】

民国十二年,余初任无锡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之国文教席,该校规定每一国文教师随班提升,经四年,原班毕业后,再周而复始。又规定除国文正课外,分年兼授文字学、《论》《孟》及国学概论,皆撰有讲义。惟文字学讲义当年未付印,今已散失。或当年受课同学中尚有保留者,当俟他年得归大陆,再加寻求。《论语要略》《国学概论》皆在上海商务印书馆付印,《孟子要略》则在上海另一书肆印行。政府迁台后,张晓峰先生任教育 部长,约人汇编《国民基本知识丛书》,邀余撰四书之部。余养病台中,遂增《学》《庸》两编,并《语》《孟》两《要略》合成一书,取名《四书释义》。去春重阅诸稿,略有删订,较以《论语要略》一编为多。交付学生书局重排印行。特志其缘起于此。

一九七八年六月钱穆识于台北外双溪素书楼,时年八十有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