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1 海德格尔从现象学走向存在主义,在哲学上与胡塞尔分道而行了。

2 理解《存在与时间》并不是横空出世,它的写作和思考线索,海德格尔思想的线索,都埋藏在这本书里了。理解为何这本书被视作是海德格尔哲学的起点,是《存在与时间》起点。

3 理解本来只是方法论的诠释学是怎样成为一门哲学的。

4 “那托普报告”的个中文单行本译本,此外,还有伽达默尔导读。


【内容简介】

这本书是海德格尔为了申请马堡大学的哲学教授职位,而提供给马堡大学的哲学家那托普的研究纲要,因而被称为“那托普报告”(Natorp-Bericht)。跟随那托普读博的伽达默尔读到这份手稿之后,为海德格尔的哲学天赋折服,两次转学跟随海德格尔学习。在这本书中,海德格尔认为,如果要彻底理解西方-基督教的历史及其创造性,要在其来源之中使我们自己的处境变得显而易见,并且在一种活生生的当下中源始地居有它,那就必须重新回到亚里士多德。海德格尔于是从当代哲学问题出发重回亚里士多德,以这样一种方式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哲学提纲。这一工作酝酿了《存在与时间》,是海德格尔思想道路的决定性的步。所以说,这一著作不仅是海德格尔的求职作品,还是海德格尔从一个哲学教师向哲学家转变的标志。本书附有伽达默尔写的导言。


【作者简介】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德国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主要的代表人之一。

译者简介:

孙周兴,浙江大学敦和讲席教授,兼任同济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校教授,J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主持《海德格尔文集》、《尼采著作全集》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主要研究领域为德国哲学、艺术哲学、技术哲学等。在商务印书馆出版多部译著,超过10本译著入选“汉译世界学术名著”。


【目录】

导言
阐释学处境的显示
《尼各马可伦理学》卷六
《形而上学》卷一第1章和第2章
《物理学》卷一、卷二、卷三第1—3章
研究工作的第二部分:《形而上学》卷七、卷八、卷九的诠释
海德格尔早期“神学”著作 伽达默尔
编者后记 京特·诺伊曼
译后记:关于海德格尔的“那托普报告”


【前言】

若有人问我: 德国思想家马丁·海德格尔 (Martin Heidegger,1889-1976年) 既被视“哲学阐释学” (Philosophische Hermeneutik) 的开创者,那么他有什么专门的“释学”著作,或者说有这方面的代表性著作吗? 要放在几年前,我会径直说: 当然有,就是《存在与时间》 (Sein und Zeit) ;但现在,在译完海德格尔的《对亚里士多德的现学诠释 (阐释学处境的显示)》 (Phanomenologische Interpretationen zu Aristotele[Anzeige der hermeneutischen Situation]) 之后,我大概会改变或者修正自己的想法补充推荐海德格尔这本更早的 (1922年) 、身后 (1989年) 才出版的怪书,学界常简之为“那托普报告”(Natorp-Bericht) 。我认为,这本“那托普报告”是所谓“哲学释学”的开端之作。

众所周知,《存在与时间》(1927年) 是海德格尔前期哲学 (实存论存在学) 的代表品,自然也是他的“阐释学” (Hermeneutik) 哲学名作。这话当然没错。海德格尔在其中明言“此在的现象学就是阐释学”,并且区分了三重意义上的“阐释学”,还说:"哲学是普遍的现象学存在学,它从此在的阐释学出发,而此在的阐释学作为实存的分析工把一切哲学发问的主导线索的端点固定在这种发问所从之出且向之归的地方上了。”就把“阐释学”的位置和任务规定下来了。对于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存在学/本体论 (Ontogie) 来说,“此在的阐释学”(其实就是实存论分析) 是具有基础性意义的。不过,我们也得承认,《存在与时间》些竟不是一本“阐释学”的专题著作,而是一本“实存论”或“存在学”著作。

海德格尔关于“阐释学”的专题性讨论,恐怕还得追溯到他的早期弗莱堡讲座 (1919 - 1923年)。在《海德格尔全集》目录中,我们看到仅有一卷一一即第63卷的卷名直接被标识为“阐释学”,即《存在论(实际性的阐释学)》 (Ontologie[Hermeneutik delFaktizitat]) (1923年夏季学期弗莱堡大学讲座) 。这个讲座课影响巨大,据记载,听过这个讲座课的同学后来多半成了20世纪知名哲学家,其中名声比较大的哲学家,有伽达默尔、奥斯卡、贝克尔、弗里茨、考夫曼、马尔库塞、汉斯·约纳斯等等。但当时讲课的老师海德格尔还只是一个年轻的“私人讲师”而已,无甚业绩,完全没有值得称道的出版物,光靠讲哲学出了大名,成了“秘密哲学之王”,也算是一个奇观。


【免费在线读】

诠释学处境,按其阐释的严格性与处理方式,各个不同。哲学之阐释需要完全清楚的阐明。其基础问题在于,哲学应该是什么。

当前研究的核心问题:

要理解和赢获亚里士多德“存在论”和“逻辑学”(分别是关于存在的学说以及存在之言说的诸种方式)。亚里士多德没有“存在论”,毋宁说,这是一门考察6vov[存在之为存在]的基础科学。

存在论范畴的提出,与入oyoc相关。入oyoc在lothun (oopia) 中发挥作用。

这种Elothun必须具体研究。这种tlotun在“物理学”中给出。此乃亚里士多德存在论的研究基础。对亚里士多德存在论和逻辑学的理解,始于“物理学”。但要澄清“物理学”的这一功能,必须知道,科学知识对于希腊人的意义所在。需要阐明科学研究和科学知识这一现象的意义。亚里士多德究竟如何看待“认识”? 认识是一种“原初现象”? 亚里多德对认识的看待方式,与今日的“认识论”一样吗?

对于亚里士多德,认识的动机何在?只要从哲学上规定认识,那么,认识所发生和逗留的基本场所何在?

这些问题,自亚里士多德以来,就不见天日。这一点,早在希腊哲学中,已有端倪。哲学问题被迫进入“认识论”方向。现代人不止是没有超出亚里士多德,反倒是无助地站到亚里士多德对面去了。这不是袒护亚里士多德,毋宁说,这里所指的是研究,哲学的意义在于研究(而非认识)。

要达到亚里士多德的高度,不能胸无点墨,也不能仅仅通过教条。解释中的追问,必须在自身中自行澄清。

彻底的哲学本身就是历史的,这种哲学必须追问其本己的历史。在此种高度,根本不存在哲学与历史的分离。探讨这些问题的哲学研究,即现象学。我们不会采取现象学“原理”,在亚里士多德那里,也找不到所谓的现象学“原理”,现象学就是研究。而在对6vta[存在者的认识问题得到解释之前,首先要理解存在论本身。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