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日本著名教育家、世界六大著名教育法之一“实践教育法”的提出者多湖辉写给焦虑时代父母的无压力养育术。

★孩子需要自由成长的空间,但自由不等于放纵。既给孩子充分的成长自由,又立好规矩、张弛有度,这才是真正意义上“恰到好处的养育”。

★80个小习惯,帮助焦虑的父母在恰到好处的养育中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过度的管教和完全的放养都会使孩子缺乏成长的内在动力。只有找到自由与规则的边界,才能让孩子摆脱他人的期待,成就自己的人生!


【内容简介】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要适当放松心态、张弛有度,把握恰到好处的分寸感才能体会到养育孩子的乐趣。

本书是日本著名教育家、世界六大著名教育法之一“实践教育法”的提出者多湖辉写给焦虑时代父母的无压力养育术。多湖辉将自己多年的教育经验用浅显实用的形式汇集成书,书中列出了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极易实践的80个养育习惯,涉及孩子的思维发展、行为习惯培养、潜力激发、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表达能力提升及身心健康成长等多个方面。给孩子立规矩,但让孩子做自己。孩子成长的内在动力得到激发,才能不断打破成长的天花板,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


【作者简介】

[日]多湖辉

著名教育家

心理学家

畅销书作家

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文学院心理学专业,曾任千叶大学附属小学校长、千叶大学名誉教授、东京未来大学名誉校长、日本中央教育研究所理事长等职。他在幼儿教育、老龄化问题等诸多领域均有研究,其著作深受各个年龄段读者的喜爱。

多湖辉认为培养孩子好的方法,就是使父母成为教育的实践者。他的教育思想浅显实用,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父母和孩子。多湖辉的著作从胎教到小学教育,从教育心理学到具体的教育行为都有详细的论述,被称为“儿童教育的百科全书”。

主要著作有《父母的习惯:恰到好处的养育》《父母的习惯:反脆弱养育》《教养的智慧》以及《新头脑开发丛书》等。其中,《新头脑开发丛书》在日本总计销售超过3000万册。


【目录】

目录

第1章 恰到好处的养育,激发孩子的潜力

01 管教要适度 003

02 以平常心看待孩子的“不合群” 005

03 不要责骂孩子的涂鸦行为 007

04 不要禁止孩子看漫画 009

05 宽容对待孩子的不规范用语 011

06 和孩子一起拆玩具 013

07 不要禁止孩子四处闲逛 015

08 让孩子体验“越界”的乐趣 017

09 别为孩子不懂正确的表达而焦虑 019

10 愉快地回应孩子善意的谎言 021

第2章 营造温馨环境,让孩子充分发挥自身实力

11 父母要自信 027

12 不要总是把孩子放在位 029

13 让孩子和年龄稍大一点的朋友一起玩耍 031

14 父母双方的意见不一致也没关系 033

15 父母要多笑 035

16 做孩子的阅读榜样 037

17 不要禁止孩子爬高 039

18 给孩子创造独处的空间 041

19 让孩子照顾宠物 043

20 让孩子尽早接触外语 045

第3章 恰到好处的沟通,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

21 信任孩子 049

22 间接地表扬孩子 051

23 先表扬再批评,后鼓励 053

24 不要在外人面前贬低孩子 055

25 不要随便评论孩子的外貌 057

26 不要总是命令孩子 059

27 避免使用“杀手语句” 061

28 多给孩子正面暗示 063

29 毫不吝惜地夸奖孩子的特长 065

30 使用正确且完整的句子与孩子沟通 067

第4章 正向引导,让孩子学会自主学习

31 让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071

32 不允许孩子拿“学习”当挡箭牌 073

33 让孩子自己权衡利弊和得失 076

34 关注孩子答对的题目而不是错题 078

35 尝试在孩子得到满足前按下暂停键 080

36 让孩子自己设定目标 082

37 从具体的事物开始教 084

38 从身边的事物开始教 085

39 帮孩子建立物品的守恒概念 088

40 问问孩子画的是什么 090

第5章 让孩子自主思考,培养主动寻找答案的敏捷思维

41 反复进行“三段式教学法” 095

42 多让孩子思考某个物品是否还有其他用途 097

43 口头安排任务 100

44 同时安排多项任务 102

45 故意提出一些无法简单回应的问题 104

46 为孩子提供独自花钱的机会 106

47 不要打扰孩子自言自语 108

48 用逆向提问回应孩子的问题 110

49 故意提一些复杂的问题 112

50 用语言描述自己的动作 114

第6章 激发孩子不向困难屈服的勇气和干劲

51 让孩子知道父母也会失败 119

52 尽量少用带“不”字的词汇 121

53 与孩子保持同等高度的视线 123

54 让孩子自己选择 125

55 把孩子当成大人对待 127

56 让孩子把话说完 129

57 不打扰孩子 131

58 不要打击孩子的好奇心 133

59 让孩子去经历失败 135

60 不要过多干涉孩子试错 137

第7章 快乐游戏,让孩子注意力更集中、头脑更灵活

61 让孩子尽情玩耍 141

62 把说明书丢到一边去吧 143

63 玩一玩传统游戏 145

64 活用捉迷藏游戏培养推理能力 148

65 通过过家家游戏拓宽孩子的世界 150

66 让孩子认真思考后再行动 152

67 让孩子尽兴地玩玩具吧 154

68 允许孩子收集“破烂” 156

69 让孩子尽早接触竞技游戏 158

70 让孩子下围棋或玩纸牌游戏 160

第8章 健康生活,让孩子的身心和头脑茁壮成长

71 严格做到早睡早起 165

72 为孩子提供动手的机会 167

73 教孩子正确使用刀具 170

74 左右手均衡使用 173

75 让孩子体验裸露的状态 175

76 让孩子多走路 177

77 尝试换一条新路线 179

78 不介入孩子间的争吵 181

79 愉快进食是基本要求 183

80 人格健全的孩子更聪明 186


【免费在线读】

在开发孩子的各项能力,特别是激发孩子的大脑潜力时,如何才能不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管教压力,这一点尤为重要。否则,管得越多,效果反而越差。这也是我在其他育儿书籍中反复强调的。

我所推崇的“脑力提升法”是让孩子在感受不到任何管教压力的状态下,自发地、愉快地去重复一些事情,并在此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这样,父母才能在教育中更好地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同时也能体会到养育孩子的乐趣。

继《头脑体操》1 之后,我还研究了许多包括成年人在内的全脑开发方法。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促进孩子大脑的全面发育呢?本书从孩子日常管教以及习惯养成的角度出发,整理归纳出了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极易做到的一些方法。

这些方法涉及生活、学习和游戏等多个方面,父母只要把握好贯穿其中的基本原则,就能在恰到好处的养育中有效提升孩子的脑力。

教育者的理想状态是充当“绷线”的角色

日语中的管教(しつけ)写作“躾”,这是日本特有的一个汉字,字面意思是“让身体变得更美”。这层语义早源自旧时的裁缝所使用的“定型绷线”。在正式缝制衣物前,先以疏松间隔的线粗略缝制,这里用到的线就是“定型绷线”。目的是在正式缝制前将布料大致定型,衣服成型后绷线就会被拆掉。

父母的管教对于孩子成长的作用就相当于“定型绷线”对于衣物缝制的作用。培养孩子并不是让孩子按照父母的期望成长。归根结底,父母能做的只是为孩子打好成长基础,不论孩子将来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在踏入社会之后都能做到自食其力、独当一面。

就像裁缝在衣物缝好后要将绷线拆掉一样,父母在为孩子打好成长基础后也要及时放手,给孩子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带着游戏玩乐的心态享受养育孩子的乐趣

可能是受少子化的影响,以及来自大环境的压力,现在的父母几乎将全部身心都扑在孩子的教育上。

孩子尚未记事,父母就开始忙于给孩子安排各种早教课、线上线下的思维课。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家长们还会不惜重金年年买入大量教辅书,把孩子送进各种培训机构,生怕自家孩子落后于人。

实际上,孩子可以十分敏锐地感受到父母的情绪和周边的氛围。父母对孩子抱有期望,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但如果家长整天跟打了鸡血似的让孩子接受所谓的“精英教育”,只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甚至用言行反抗家长的这种教育方式。

相反的,如果家长把培养孩子当作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并乐在其中,那么孩子也会跟着喜欢并享受被父母教育的过程。父母带着孩子一起探索、一起发掘学习的乐趣,这种做法更有助于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进而促进孩子大脑的全面发育。

“脑力提升法”就是在这种似游戏却非游戏的状态中,将学习和游戏融为一体,进而促进孩子的各项能力得到挖掘与发展。

适可而止才是恰到好处的管教

一直以来我就强调培养孩子要适可而止。

可能有人听到“适可而止” 这个词,会理解成“没有责任心”“敷衍”等消极的意思,如果再进一步分析就会发现,其实这个词也可以理解为“刚刚好”,也就是“恰到好处”的意思。

大家应该都知道,驾驶汽车踩刹车的时候,并不是一踩就能立马刹住。在踩刹车到车刹住之间还有一段滑行的时间,开过车的人应该都亲身体验过这个滑行过程。

可能有的人会觉得不安全,但恰恰是有了滑行的缓冲,才能有效保障车辆的安全。如果一踩刹车就能立刻停住,车辆很可能会由于惯性作用仰面朝天翻倒在地。

养育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没有必要把方方面面都考虑周全。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要适当放松心态、张弛有度,把握恰到好处的分寸感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的成长道路并非独木桥

希望所有的父母都牢牢记住这一点。

现在市面上的育儿书籍五花八门,当然本书也是其中之一。我想强调的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不论是见多识广的文化人,还是经验丰富的教育专家,谁都没有办法写出一套适用于所有孩子的教育理论书籍。

如果把孩子的成长比作一条道路,那就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山中小道。有高峰、有低谷,起起落落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父母千万不要认为照着育儿书,或者多报几个班就能养好孩子。

学会分辨哪些是打击孩子的语言、哪些是鼓励孩子的语言

关于这一点,在本书后续涉及语言教育的章节会有比较详细的阐述。因为这一点实在是太重要了,所以我把它作为一项基本原则进行强调。

走在大街上,经常会听到一些父母用近乎谩骂的语言斥责自己的孩子。相信父母们也都知道孩子小的时候是不听大人指令的,但在情急之下或者劳累之时,难免会情绪失控,这也是人之常情。

不过,如果因为一点小事就劈头盖脸地责骂孩子,那只能说作为父母的觉悟还有待提高。

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用得好,可以促进孩子成长;用得不恰当,也能摧毁一个孩子。在本书的后续章节中,我将会详细介绍哪些语言对孩子具有巨大的杀伤力,希望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

……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