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万物大历史》用10个转折点、20个提问,清晰串连宇宙、生命、人类文明的整个历史
如果6500万年前,陨石没有掉落在地球,那么地球上的生命体现在会进化成了什么样子?
如果大爆炸以其他的方式进行,那么宇宙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宇宙究竟从何而来?
我们又为什么而活?

这套《万物大历史》就是在探讨这样的重大问题时诞生的,以在137亿年的时间线上展开的10个转折点、20个提问为基础,整合了宇宙、生命、人类文明历史。这次的“人类篇”从“农耕怎样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国家和城市发展的原动力是什么”、“帝国是怎么产生并消失的”,讲到“世界是怎样被连接在一起的”,后续还将有完结篇的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2.这套书运用大历史思维,让庞杂的全科知识变得一目了然
科学与人文的有机结合,只有通过打破学科壁垒的思考方式才能成功,这也是这套大历史的研究方法和意义——教给孩子们建立起“过去是所有事件发生的原动力”的大历史思维,和跨学科知识体系,对存在于宇宙、自然和文明中我们进行定位,并找到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生活的答案。

3.知识硬核但好看好玩,弥补课堂空白,锻炼青少年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青少年在课堂之外为了满足好奇心,常会翻阅成人书籍,但对许多问题依旧渴望得到体系化的答案。这套《万物大历史》不仅具有学术价值,更是一部走出学术,面向普通人群的好看、好玩的教养读物。本系列精选适合青少年的内容,弥补了课堂教育中的缺憾,是将“大历史”学派理念应用到青少年教育上的丛书。

对于在21世纪全球化时代接受教育的青少年来说,大历史是非常需要掌握的思维方式,因为在历史的大转折点上,可以洞察到宇宙物质的开放性、生命的多样性、相互关联性,也就是锻炼将从宇宙开始到现代社会的巨大历史串成一条线的洞察力,以及对于宇宙、生命、文明和自身的洞察力。在给予青少年阅读快乐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分析、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告诉他们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有怎样的意义。

4.为青少年提供对自己、对世界的新认识,有助于价值观的建立
大历史系列所向往的教育目标在于“态度的变化”,因为通过学习大历史,我们想要回答人人关心的“我们怎样生活得更好”的实际问题。

理解大历史的核心就是打破学科间的界限,也就是拥有开放性思想。这套书的目的也是给我们展示在宏观的构架中宇宙、地球、人类等不同研究对象所持的普遍性及多样性,及其展现出的相互关联性。所以在学习大历史时,比起知道细微的信息、陈旧观念,重要的是对整体的把握、对全局的思考,并在全新的完整知识体系之上,对自身生活及人类本身拥有新的认知。


【内容简介】

“大历史”概念由美国知名历史学家大卫·克里斯蒂安提出,后经比尔·盖茨大力资助,得以在全球得到传播和发展。因其理论新颖,观点独特,跨学科跨领域,正在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大历史”的概念和视角除了在学术界有价值,更是一个能走出学术扩大到普通人群的非常好的看历史的思维和视角。《万物大历史》系列正是韩国创造的一套面向青少年教养读物,有着非常巨大的市场潜力。这套书在韩国上市以来,不仅市场反响较好,而且获得赞誉无数,被评为学校图书馆期刊推荐图书、晨读推荐图书等。

人与人相互联系而成家族
家族聚到一起则成为部族
部族构成了城市,城市组成了国家
国家因具有经济、军事、政治职能,使人类文明得以飞越
日积月累的人类文明,终形成许多民族与国家联合组成的帝国
在人类文明的复杂性中构建的帝国之梦,如何产生又破灭?
帝国是人类独创的、复杂的文明结合体,是财富、知识与文化聚集的中心,帝国的兴衰也是人类文明飞越的重要见证。


【作者简介】

毕业于首尔大学西方史学专业,从事人文学科类书籍的企划工作多年。曾去世界各地旅行,了解当地文化与历史,积累了人文方面的相关知识。通过与科学家们的交流,既满足了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又培养了对交叉学科的兴趣。现在,杨恩英正沿着亚欧大陆的文明轨迹,走陆路从亚洲到欧洲进行长期旅行。


【目录】

1帝国的条件
什么是帝国
谁创造了帝国
帝国的协作之路
融合与交流

2帝国的诞生与帝国民族
波斯、罗马、汉朝
不灭的神话——波斯帝国
市民的帝国——罗马
纵横天下的帝国——汉朝

Zoom in
阿卡德,
世界上初的帝国

3进化的帝国
阿拉伯·拜占庭·唐

“除安拉外绝无应受崇拜者”
的阿拉伯帝国
拜占庭帝国的神圣智慧
具有国际主义的唐帝国
伊斯兰世界的统一
麦加克尔白朝觐
高棉帝国

4游牧帝国及其后裔
蒙古·莫卧儿·奥斯曼

蒙古帝国
莫卧儿帝国
奥斯曼帝国
满者伯夷帝国
帖木儿帝国

5欧洲帝国的兴亡,变幻莫测的世界
葡萄牙·荷兰·英国·苏联·美国

西欧海洋强国——葡萄牙与荷兰
英帝国
两次世界大战与欧洲帝国主义列强的命运
新的帝国时代
共建地球社会共同体

从大历史的观点看“帝国之梦”


【免费在线读】

近现代帝国的兴亡,变幻莫测的世界

在亚欧大陆上,游牧民族曾经依赖当时便利的交通手段—马匹征服了世界。但是,后来的世界则属于那些掌握航海术等更发达的交通手段以及拥有枪支、大炮等新式武器的帝国。拥有发达的交通手段及征服能力的帝国,先出现在人类历史的主要舞台—亚非欧大陆贸易网络中一直孤军奋战的西欧地区。先是拥有航海术及枪炮、一直从事海上贸易的葡萄牙与荷兰脱颖而出,后来拥有大量殖民地的日不落帝国—英国又开始称霸世界。由于这一时期,主要是欧洲国家争先恐后地开拓海外殖民地来实现对世界版图的统治,所以这一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为欧洲帝国主义时代。
欧洲列强并不是像以前的帝国那样,通过加强多民族融合与协作来使帝国变得强大,而是利用占有优势的强大军事能力来对殖民地民众施行剥削与压榨。与此同时,帝国主义列强政治经济的不平衡发展与对霸权和殖民地的渴望是导致两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之一。战后所建立的帝国开始朝着两个方向转变。一是比起之前依靠武力征服来建立和统治帝国,更多的时候是依靠思想、文化、经济、科技的力量对其他国家与民族实施间接统治,从而实现隐藏的帝国之梦。二是这一时期建立的帝国,超越了国家与民族的局限,客观上促进了整个人类社会的互通与协作。

西欧海洋强国—葡萄牙与荷兰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葡萄牙都偏安于地中海西面的直布罗陀海峡外围,仿佛一个被人类社会遗忘的国度。它的地理位置距离贸易要道较远,也没有什么可以用来进行贸易的特产。但这个国家也有它的特点,那就是这里的人民天生是属于大海的。葡萄牙一词本身就是“ 温暖的港口” 的意思,这也说明了葡萄牙这个国家和海洋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这里的民众掌握着从印度、阿拉伯、中国等地传入的造船术、测量术、航海术等知识,在捕鱼及航海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与自信。
葡萄牙并非一开始就有明确的帝国建立计划,只是在贸易上勇于另辟蹊径而已。葡萄牙商人不经过中间商,直接从印度进口香料,再贩卖到欧洲各国,希望借此发家致富。那时候,强大的奥斯曼帝国的海军正打算从地中海向着更广阔的大西洋进发。而葡萄牙的船员们则逆着风,驾驶着他们的三角多桅帆船,带着火炮,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进发,开拓新港口。1445 年,他们在西非的阿尔金岛上建立了一个贸易站。
1488 年,巴尔托洛梅乌·迪亚士到达了非洲南端好望角。1498 年,瓦斯科·达·伽马找到通往印度西南部的航路。达·伽马不仅游历了阿拉伯世界、印度,还开辟了经过欧洲、绕非洲南端好望角到印度的新航线,而那片土地上有着欧洲人梦寐以求的香料。
从那以后,葡萄牙的历史几乎全是葡萄牙人在本国与印度的新航路之间不断建立贸易站的历史。其中一些贸易站是通过与当地人合作,以和平的方式建立起来的,但更多的则是通过大炮强迫当地人屈服之后,以殖民方式建立的。理由很简单,葡萄牙没有什么好的本土货物可以出口非洲、印度或者东南亚,也没有什么可以输出的文化与知识财富。假设你是非洲西海岸一个部落的首领,你会与一个两手空空还流着口水的来访者进行合作吗?因此,葡萄牙人几乎每去一个地方,都是强迫当地人进行单方面交易(没有出口、只有进口的单向交易)。葡萄牙人以这样的方式,建立起一些重要港口,比如今天印度西海岸的果阿、马来半岛的马六甲、中国的澳门、日本的长崎等等。

葡萄牙人通过与印度、东南亚进行香料贸易,以及在非洲的许多殖民地、贸易站独占非洲黑奴贸易,积累了巨大的财富。但这之中也有很多危机。比如,在印度航线上, 葡萄牙人遇到了很多强敌。个是在从非洲到印度的航线上驻守波斯湾的奥斯曼帝国的强大海军;第二个是反抗葡萄牙扩张的无数殖民地居民;第三个是随后也加入殖民扩张,而且比葡萄牙人口多、国力强的荷兰、英国、法国等国家。此外,要想利用远距离贸易网络积累更多财富, 帝国中心城市必须能够促进工商业等行业繁荣发展,但葡萄牙国内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这使得葡萄牙帝国虽然经历了短暂的繁荣期,成功开拓了西欧海上贸易航线,但却没有建立起稳固的经济基础,因此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帝国便衰落下去。


【书摘与插画】

近现代帝国的兴亡,变幻莫测的世界

在亚欧大陆上,游牧民族曾经依赖当时便利的交通手段—马匹征服了世界。但是,后来的世界则属于那些掌握航海术等更发达的交通手段以及拥有枪支、大炮等新式武器的帝国。拥有发达的交通手段及征服能力的帝国,先出现在人类历史的主要舞台—亚非欧大陆贸易网络中一直孤军奋战的西欧地区。先是拥有航海术及枪炮、一直从事海上贸易的葡萄牙与荷兰脱颖而出,后来拥有大量殖民地的日不落帝国—英国又开始称霸世界。由于这一时期,主要是欧洲国家争先恐后地开拓海外殖民地来实现对世界版图的统治,所以这一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为欧洲帝国主义时代。
欧洲列强并不是像以前的帝国那样,通过加强多民族融合与协作来使帝国变得强大,而是利用占有优势的强大军事能力来对殖民地民众施行剥削与压榨。与此同时,帝国主义列强政治经济的不平衡发展与对霸权和殖民地的渴望是导致两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之一。战后所建立的帝国开始朝着两个方向转变。一是比起之前依靠武力征服来建立和统治帝国,更多的时候是依靠思想、文化、经济、科技的力量对其他国家与民族实施间接统治,从而实现隐藏的帝国之梦。二是这一时期建立的帝国,超越了国家与民族的局限,客观上促进了整个人类社会的互通与协作。

西欧海洋强国—葡萄牙与荷兰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葡萄牙都偏安于地中海西面的直布罗陀海峡外围,仿佛一个被人类社会遗忘的国度。它的地理位置距离贸易要道较远,也没有什么可以用来进行贸易的特产。但这个国家也有它的特点,那就是这里的人民天生是属于大海的。葡萄牙一词本身就是“ 温暖的港口” 的意思,这也说明了葡萄牙这个国家和海洋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这里的民众掌握着从印度、阿拉伯、中国等地传入的造船术、测量术、航海术等知识,在捕鱼及航海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与自信。
葡萄牙并非一开始就有明确的帝国建立计划,只是在贸易上勇于另辟蹊径而已。葡萄牙商人不经过中间商,直接从印度进口香料,再贩卖到欧洲各国,希望借此发家致富。那时候,强大的奥斯曼帝国的海军正打算从地中海向着更广阔的大西洋进发。而葡萄牙的船员们则逆着风,驾驶着他们的三角多桅帆船,带着火炮,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进发,开拓新港口。1445 年,他们在西非的阿尔金岛上建立了一个贸易站。
1488 年,巴尔托洛梅乌·迪亚士到达了非洲南端好望角。1498 年,瓦斯科·达·伽马找到通往印度西南部的航路。达·伽马不仅游历了阿拉伯世界、印度,还开辟了经过欧洲、绕非洲南端好望角到印度的新航线,而那片土地上有着欧洲人梦寐以求的香料。
从那以后,葡萄牙的历史几乎全是葡萄牙人在本国与印度的新航路之间不断建立贸易站的历史。其中一些贸易站是通过与当地人合作,以和平的方式建立起来的,但更多的则是通过大炮强迫当地人屈服之后,以殖民方式建立的。理由很简单,葡萄牙没有什么好的本土货物可以出口非洲、印度或者东南亚,也没有什么可以输出的文化与知识财富。假设你是非洲西海岸一个部落的首领,你会与一个两手空空还流着口水的来访者进行合作吗?因此,葡萄牙人几乎每去一个地方,都是强迫当地人进行单方面交易(没有出口、只有进口的单向交易)。葡萄牙人以这样的方式,建立起一些重要港口,比如今天印度西海岸的果阿、马来半岛的马六甲、中国的澳门、日本的长崎等等。

葡萄牙人通过与印度、东南亚进行香料贸易,以及在非洲的许多殖民地、贸易站独占非洲黑奴贸易,积累了巨大的财富。但这之中也有很多危机。比如,在印度航线上, 葡萄牙人遇到了很多强敌。个是在从非洲到印度的航线上驻守波斯湾的奥斯曼帝国的强大海军;第二个是反抗葡萄牙扩张的无数殖民地居民;第三个是随后也加入殖民扩张,而且比葡萄牙人口多、国力强的荷兰、英国、法国等国家。此外,要想利用远距离贸易网络积累更多财富, 帝国中心城市必须能够促进工商业等行业繁荣发展,但葡萄牙国内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这使得葡萄牙帝国虽然经历了短暂的繁荣期,成功开拓了西欧海上贸易航线,但却没有建立起稳固的经济基础,因此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帝国便衰落下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