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深入探讨教育本质,强调营造轻松家庭氛围和保护孩子自身潜能,在教育投入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缓解父母的焦虑心态。案例丰富,其中亲子关系断裂重建、唤醒儿童心灵等案例震撼心灵。

2.作者为儿童教育专家,在行业及家长群体中有相当知名度,现为清华大学幸福校园教育工作者、北京市女园长协会常任理事,曾获第三届中国国际家庭教育论坛“华表奖”和“形象大使”称号、“2006年中国幼儿教育百优十杰”称号、搜狐教育盛典“教育木兰奖”等,曾为《父母》杂志教育答疑专家、央视少儿频道签约专家。

3.本书曾六次再版,国际出版公司2013年6月出版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全新增订珍藏版)》开卷数据累计达103599。新版为彩色插图升级版,插画由作者培训班孩子所画,诠释书中“呵护孩子自然天性”的理念。

4.语言富有诗意,形成独特的意境,金句频出,发人深省。


【内容简介】

儿童的心灵就像珍贵的艺术品,需要父母用心思、用灵魂好好感悟。爱得过多、爱错了方向,都会使孩子内心蒙尘。本书是李跃儿40年来教育实践的精华,用一个个生动的案例阐释了如何培养有抗挫折力的孩子、如何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如何与孩子对话、如何识别孩子的焦虑和不安……再多的技巧都终将回归于对孩子发自内心的欣赏和爱。如何智慧地去爱,怎样在自己、在孩子心中培育爱从而使爱形成不竭的循环,这是父母乃至整个社会需要探索的课题,本书将为其提供一种答案。


【作者简介】

李跃儿,儿童教育家、美术教育家、油画家
跃儿教育、李跃儿芭学园创始人
40年深入探索,为父母和孩子提供指引

· 北京市女园长协会常任理事
· 清华大学幸福校园教育工作者
· 曾获第三届中国国际家庭教育论坛“华表奖”和“形象大使”称号、“2006年中国幼儿教育百优十杰”称号、搜狐
教育盛典“教育木兰奖”等
· 2018世界园长大会(WPC)特邀专家
· 曾为《父母》杂志教育答疑专家、央视少儿频道签约专家

系列著作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2》
《关键期关键帮助》
《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


【目录】

章 天使,还是上帝
1. 身后的小影子
睡着了
醒来了
一声鸟鸣
雨过花开
此花非彼花
独一无二的方式
身后的小影子
欣赏美丽心灵

2. 爱是教育的前提
感悟童心
在爱的基础上
当婴儿如饥似渴的时候
心中的莲花
天使,还是上帝

第二章 棍棒之下出“逆子”
1. 柔情如钢
柔情如钢
儿子的打工生涯
爸爸,我想对你说

2. 棍棒之下出“逆子”
大案背后
棍棒之下出“逆子”
谁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灵魂的逃亡

3. 智慧的爱与愚昧的爱
浪子为何不回头
智慧的爱与愚昧的爱
希特勒的成因

4. 驯养儿子
穿越精神的时空隧道
一只等待被爱的小狐狸
驯养儿子

第三章 用爱占有孩子的灵魂
1. 爱的里程碑
女人为什么要长“奶糕糕”
男人长的是“鸡鸡”
老师,我有个办法
爱的里程碑

2. 鸡毛掸子
犯错的小孩
他是英雄
幸福港湾

3. 回头一瞥的时刻
猴群忽至
大限将临
你同情谁
秋收
砸枪
山谷里剩下一堆白骨
用爱占有孩子的灵魂

第四章 审问我们的价值观
1. 什么样的人才是人才
人才是“人”与“才”的结合
人才公式
人格豆芽菜
四面楚歌的中国学生

2. 审问我们的价值观
什么是“成功”
人先得是个人
头顶上面的红樱桃
绿化人心

3. 漏网之鱼
土村人
他的神色像一个老师
驴粪蛋飘满天空
漏网之鱼

第五章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1. 关注与放手
老师,我们不幸福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在错误中成长
种菜的秘密

2. 六重苦难
天才在花丛中颤抖
六重苦难
围剿与反围剿
从心中长出众多的眼睛
托着狗脸唏嘘感叹
不要走进迷宫

第六章把孩子脸上的笑容找回来
1. 一对惊恐的大眼睛
乞丐的启示
幸福的概念
一对惊恐的大眼睛
请鲁迅走出坟墓

2. 孩子 7 岁在“偷情感”
名牌偷窃者
孩子 7 岁在“偷情感”
精神食粮

3. 把孩子脸上的笑容找回来
王欢不会笑
魔鬼方程
把孩子脸上的笑容找回来

第七章 幸福的小篮子
1. 把心带回家
忙碌的鸽子
幸福成了奢侈品
把心带回家

2. 用阳光化掉乌云
找来的痛苦
一条河与一缸水
用阳光化掉乌云

3. 收藏幸福
幸福的小篮子
我的阿依夏
风景中没有陌生人

第八章 摧残,还是拯救
1. 苦海无边
孩子心中的“好时光”
喂鸡的原理
摧残,还是拯救

2. “望子成龙”的挽歌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望子成龙”的挽歌

第九章 拯救,还是教育
1. 教育的使命
实体化
二二为什么得四
公式化的道德教育

2. 天职
天职
两难命题
内心指引与理智判断
走出心灵的峡谷
在仇人与病人之间
“天职”的另外一种解释

3. 司马光砸缸
拿着瓦片走进课堂
急中生愚
请把抢救写成故事
圈圈来了大吃一圈
司马光砸缸
愉快的认字方式

第十章 教育,还是招数
1. 上帝安排的音乐
打骂来自打骂的惯性
惯性来自心中的蒙昧
蒙昧制造不良的后果
上帝安排的音乐
你今天真酷

2. 工厂流水线上
千分比、万分比
卡尔·威特
工厂流水线上
“奉献”编织的怪圈
还孩子一片自由天空

3. 贪求永无止境
鱼子事件
贪求永无止境
与全家举杯庆贺
迷彩衣
框架之中

4. 教育,还是招数
在底色前面
教育是一个整体


【前言】

再版序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这本书开始于 2000 年。那时我坐在公园里的一棵树下,“哇哇” 地开始了这本书的讲述。我的旁边坐着好友作家莲子,之后我的先生大胡子老爹一个字一个字整理了整整一年,终于在 2002 年完成此书。
虽然写这本书时,我们对教育的探索还不是很深,实践经验也没有 现在这样丰富,但全书充满了激情,贯穿全书有一种文学式的气场。在读这本书时,人会笼罩在一种心灵的震荡之中,就像听一首好歌,歌词被音乐包裹着,散发出单纯文字所不能企及的魅力。《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就是这样一本书,尽管不完美,但它像一块璞玉,等待读者去雕琢。
在出版前几版时,我们曾担心读者不能领悟书中的内涵,于是把书中的某些章节打乱,重新组合;也曾摘除过关于课堂案例的部分,使之更聚焦于家庭教育。这样的删改尽管让书的工具性有所增加,氛围却遭到了一些破坏。
2022 年,在初版后的二十年,《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迎来了第六版。
为了整本书的音调,我们决定在重新打磨文字的同时,恢复原稿的结构和之前删改过的内容,因为那些氛围和音调,或许对读者更有用。在形式上,此次增加了篇章语,为读者点明各章要义,同时整理了孩子们的一些画作插入书中,使用彩色印刷呈现给大家,相信能更添一份纯真与感动。
二十年来,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不变的是,教育始终是人类向前发展的根基,它不仅仅关系到一家一户的幸福,更关系到整个人类的生存状态。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中国的教育正在进入真正的发展轨道。越来越多的家长不再按照无知的方法教养孩子,不再沉迷于应试教育,而是提高自身素质,学习科学的育儿知识,尊重儿童成长规律,开始意识到孩子物质身体里的精神存在,以及人格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将真正的教育全面推行起来,让每个家长都把对孩子的了解、对教育的把握深深地渗透到灵魂里,很难一下子就能实现,仍然需要这一代人、下一代人,甚至再下一代,付出长足的努力。
时隔二十年,《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仿佛被时光定格,不管是多年前还是此时此刻,它都在诉说着我们身边正在发生的故事,诉说着关于教育,关于孩子,关于苦痛与幸福的悠长诗歌。面对真真切切地渴望着幸福的孩子们,我们的教育始终都有一个愿景,那就是在孩子心中建立起幸福的能力,让他们即使面对艰难的环境、激烈的竞争,也能拥有坚强而美好的心灵,生活在幸福之中。为此,我们将继续奋力前行。
此书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在原稿的基础上编校后出版,愿这本书能让更多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愿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文 / 李跃儿
推荐序
一定要看的一本书
次知道李跃儿,是在书店里买到她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第 一版),拿回家后一翻开,居然就放不下了,通宵达旦看完,而后飞奔到网上向所有的人推荐。这种爱不释手的心情,只有当年大学期间看金庸的武侠小说时才出现过;这种恨不得让所有的人都来读的愿望,却是任何书都没有让我产生过的。
在这之前和之后看过无数的教育书籍,未曾有另外一本让我如此激动和兴奋。
看完书,我立刻给李跃儿写了一封电子邮件,向她表达我的敬仰之情,盛邀她来北京。很快我收到她的回复,又很快她来北京找我。见面后,我惊喜地发现,大李的皮肤黑得和我有得一拼;而后又惊喜地发现,这个连 26 个字母都认不全的人,教育理念居然跟我这个“假洋鬼子”不谋而合!
可以这样说,认识大李之前,我还隐约怀疑自己所推行的教育理念是不是过于西化,不符合中国老百姓的常情。认识大李之后,我坚定了这样一个信念:教育这门科学是没有国界的,是跨越种族和文化的,普天下所有的小宝宝,需要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是相同的东西。
《父母》杂志社采访大李,就是在我家进行的。这次采访的内容,被我精心保存着。大李穿着我的一件紫色 T 恤,面对镜头绽放她标志性的笑容,心底的善良、胸中的睿智,都藏在那副皱起鼻纹的笑脸上。
后来,大李果然来北京发展,创立了“李跃儿芭学园”,我们俩也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我们一起在杂志上写专栏,一起为电视台做节目,一起参加学术会议,也分头在诸家网站上进行嘉宾聊天。更多的时候,我们俩在电话上、在互访中,一起讨论孩子的事情。
这些年来,看到“李跃儿教育”逐渐得到广大妈妈们的认同、接受和拥护,看到大李的名声越来越响亮,看到芭学园日益壮大,我的喜悦心情难以言表,而对大李的敬仰之情,更是与日俱增。在我看来,大李是真正献身教育事业的奇人,是上天送给孩子和家长的福音,她爱所有的孩子,无论这个孩子如何与众不同。为了救治一些自闭症儿童,她能够做到彻夜不眠,抱着孩子安抚,第二天依然朝气蓬勃地去工作。
大李开办幼儿园,跟别人开幼儿园不一样,她是将整个生命都投入进去了。不仅仅管理幼儿园的所有细枝末节,不仅仅花费很多精力培训老师,更是紧密地联络家长、密集地培训家长,还利用网络技术义务推广她的教育理念。如此浩大的工作量,她单薄的身体,居然能扛下来,已属奇迹。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她的发展道路充满艰难险阻,有时风急浪大,每一处险滩都足以搁浅甚至沉没一条大船,但是李跃儿居然都稳稳当当地走过来了,不能不令人佩服。
这些年来,每当我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都会时间想到大李,都会跟她诉说、讨教,她每次都耐心地倾听,细致地帮我分析,真诚地鼓励我。而她跟我诉说的工作和生活中的困惑,每一件事情都严重得足以令我这样神经不够坚强的人全线崩溃,可她总是以那副细细柔柔的嗓音,轻描淡写地说一说,还不忘幽默地调侃一番,多少块绊脚石就那样让她貌似轻松地踢翻了。个中辛苦,可能只有她自己知道,我们旁观的人,怎么也体味不了。
大李在全国各地有无数的“粉丝”,这些拥趸都急切邀请大李去他们那里办讲座、开分园,大李却一概婉拒。她不愿意分散精力,不急于扩张,只想一心一意地做好北京的芭学园,让“李跃儿教育”逐渐发展为一个全面的儿童教育体系。
对读者,我想说:如果你想博览教育群书,我推荐你先看这本《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如果你懒得多看书,只想看一本,那我建议你别的书都可以不看,却一定要看这一本《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文 / 小巫

本书源起
捧给你一朵秋天的云
10 月的一个下午,我与李跃儿带着一些好吃的零食,盘腿坐在公园一棵大树下面的绿草坪上,开始了我们的“神侃”。不时有金色的树叶飘下,落在我们的四周。
莲子:记得前几年你老在说要背着画箱去当尼姑……
李跃儿:我不喜欢城市的乌烟瘴气,老设想在九华山的深处有一个小尼姑庵,四周是云雾缭绕的美丽森林。尼姑庵里有一个被木篱笆围起来的小土院。每天早晨起来,扫净院子,背着画箱到森林里听着鸟叫,画那些有灵性的树,中午回来吃一顿小沙弥做的可口素斋。但这一切都得等到把儿子养大、安顿好先生与父母之后才能实现,所以我有点怨天尤人。后来我发现,城里也有这样的地方,像自然一样美的、充满着大树一样的灵性与鸟语花香……
莲子:那是什么?
李跃儿:孩子的心灵。
我很喜悦地说起李跃儿这个名字。
李跃儿生于 20 世纪某个愚人节,上天却偏偏赐给她一颗聪慧的心灵。她的天分在于怎样让别人快活。她能将生活中那些不起眼的芝麻绿豆炒得绘声绘色、出神入化,让你乐得一塌糊涂。在她的身边,庸常的生活就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快乐矿藏。这绝不是我在夸张,不久,你就会从这本书中领略到她真正的风采。
我还想说的是,十年前,我是以李跃儿的先生徐晓平的朋友的身份到她家做客的。那是一个夏天。我喜欢睡在地上,跃儿给我打了地铺,并在我枕边插了一朵从墙角采来的野花,我便在那股芬芳中酣然入睡了。那是一个在我生命中被记住的美丽的夜晚。
从那以后,我成了李跃儿家的常客。李跃儿是个爱家、爱子、爱丈夫的女人。当然,她也爱画。一朵秋天的云、一棵老树、一道悠远的渠坝,在李跃儿的画布上,都显得典雅超然,余音袅袅。不过,你要是赞美她的画,顶多能博得她的微微一笑;你要说她是贤妻良母,一定会博得一顿丰美的晚餐。
这个可爱的家伙在做厨娘之余,便是为一个名叫英英的咸阳女人写信,十几年不间断。这种古典的做派长时间赢得了我的嫉妒。李跃儿的文字也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魅力,常常让英英全家“三月不知肉味”。
李跃儿还有一项爱好,就是教孩子画画。每逢节假日,她家客厅里塞满了遍天下的“桃李”,跃儿被捧在中间,威仪四射,又满目慈爱,倾听孩子们讲述外面的世界。据说跃儿的学生连续十一年全都考上了大学,被中国各地的美术院校录取。
对此,我不以为然。我经历过高考,清楚能让我考上大学的是什么质地的材料。后来我毕了业,站在讲台上当起了老师,面对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我本该是清泉,可我的心却像沙漠一样干枯。我羞愧地逃离了讲台,开始真正成为一名学生。我在书房、人群与山水之间修复着自己。我心灵缺营养的程度远远超过了肉体。我被许许多多的老师教过,但没被育过。近十年过去了,我依然如饥似渴。
1999 年春天,李跃儿在电话中对我说,她绷了一百个油画框,准备好好过过画瘾。她家旁边那个摇篮一样的小湖快要被一个目光短浅的旅游商糟践了。
2002 年秋天,我回到老地方,一见跃儿便要看画。跃儿说,她搞教育了,不画画了。与其在画布上挽留风景,还不如在孩子心灵中种植美的种子。
这时,我看见李跃儿浑身洋溢着舒展甜美的幸福,俨然一个被爱滋养过的新娘。我情不自禁地说:“好啊,搞教育好!”
作为一个渴望被教育的人,我急迫地想了解她教育的内幕。
于是我们没边没际地聊了起来,在客厅、餐桌、被窝、深秋的落叶堆中,还有李跃儿的艺术与科学教育中心。
我倾听了一个星期,我惊喜着,沉浸在一种可以称得上是幸福的享受之中。我深深感觉到,这个女人的心灵深处确实充溢着一个可以育人的矿泉,也就是那种我在当教师的时候所欠缺的生动活泼、随机施教的智慧,还有她那充沛的爱心。
爱是她教育的背景与根基,远远近近地环绕着她,祝福着她,使她不论从哪里出发都会回到爱、回到智慧的基点。她的一言一行都像春雨一样滋润着孩子的心灵,滋润着她周围的空气……
我无法说出更多的话,我只要把那矿泉里涌出的几滴水捧到你的面前,也捧给这个教育的时代。同时,我也把如同秋云一般的李跃儿捧给你,滋润你的心灵……
文 / 莲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