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本书由清史专家阎崇年先生撰写,详尽梳理清太祖努尔哈赤一生大事,是一部有权威性的清史读物。努尔哈赤奠基的清帝国,绵祚二百六十八年,他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姓名与业绩,不仅垂绪于中国史籍,而且载记于世界史册。他活跃在中华统一多民族大家庭的历史舞台上,他一生十功四过,瑕不掩瑜。《努尔哈赤传》全方位立体描述了努尔哈赤的一生,资料翔实,严谨权威,生动感人,引人入胜,展现了努尔哈赤一生的功过得失,既能够使后人对这位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加深了解,增加知识,也能使读者以史为鉴,增长智慧。


【内容简介】

本书由清史专家阎崇年先生撰写,详尽梳理清太祖努尔哈赤一生大事,是一部有权威性的清史读物。努尔哈赤奠基的清帝国,绵祚二百六十八年,他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姓名与业绩,不仅垂绪于中国史籍,而且载记于世界史册。他活跃在中华统一多民族大家庭的历史舞台上,他一生十功四过,瑕不掩瑜。《努尔哈赤传》全方位立体描述了努尔哈赤的一生,资料翔实,严谨权威,生动感人,引人入胜,展现了努尔哈赤一生的功过得失,既能够使后人对这位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加深了解,增加知识,也能使读者以史为鉴,增长智慧。


【作者简介】

阎崇年,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名历史学家。获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中国版权事业终生成就者奖,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研究清史、满学和北京史。论文集有《燕步集》《燕史集》《袁崇焕研究论集》《满学论集》《清史论集》等;专著有《努尔哈赤传》《清朝开国史》《森林帝国》《康熙大帝》《北京文化史》等。


【目录】

章 先世家族

一 元猛哥帖木儿的后裔 003

二 建州左卫指挥使世家 036

第二章 早年生涯

一 明嘉靖朝的困扰 065

二 青少年时期生活 074

第三章 壮志初展

一 父祖蒙难 089

二 含恨起兵 095

三 整合建州 102

四 开始称王 111

第四章 统一海西

一 历史的机遇 123

二 古勒山之役 129

三 攻破哈达 137

四 灭亡辉发 146

五 并取乌拉 150

六 吞并叶赫 162

第五章 东征北讨

一 统一东海诸女真 181

二 进兵黑龙江女真 192

三 对“野人”女真的政策 200

第六章 征抚蒙古

一 辽东蒙古的衰落 211

二 同科尔沁部姻盟 216

三 同内喀尔喀部会盟 225

四 向察哈尔部进击 231

第七章 结好朝鲜

一 亦恩亦怨 241

二 亦友亦敌 249

三 亦理亦节 257

第八章 制定满文

一 满文的初创 273

二 满文的改进 280

三 满文的贡献 285

第九章 创建八旗

一 建立八旗 291

二 八旗制度 298

三 八旗得失 311

第十章 建立后金

一 万历皇帝的腐败 317

二 对明的两面政策 329

三 在赫图阿拉称汗 342

四 后金的社会结构 354

五 后金汗的统治术 365

第十一章 萨尔浒大战

一 “七大恨”誓师 375

二 计袭抚顺城 380

三 巧拔清河堡 385

四 萨尔浒之战 389

第十二章 进兵辽沈

一 智取开、铁 419

二 善待时机 427

三 夺取沈、辽 435

四 占领广宁 445

第十三章 计丁授田

一 建州社会经济的发展 459

二 “计丁授田”汗谕的颁布 470

第十四章 辽沈治策

一 迁都沈阳 483

二 辽沈弊政 490

三 辽民反抗 497

第十五章 宁远兵败 501

一 袁崇焕营筑宁远城 503

二 后金汗宁远城兵败 512

第十六章 汗位之争

一 幽弟杀子 529

二 改革政体 538

第十七章 忧愤而死

一 疽发而亡 547

二 兄弟姊妹 554

三 后妃子女 556


【免费在线读】

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的胜利,影响着海西女真内部相互关系,及其同建州的军政关系。这种复杂的矛盾,在运用政治、通使、联姻、盟誓等手段无法解决时, 便诉诸兵马骑射,爆发了古勒山之战。

古勒山之战的爆发,并不是偶然的。建州、哈达、叶赫之间的矛盾,是导致古勒山之战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时,哈达贝勒孟格布禄诸兄弟俱已死,只有其长兄扈尔干之子歹商(戴善)同他角力争局a,且叔侄不和,势同水火。孟格布禄亲叶赫,而歹商亲建州。叶赫贝勒布寨和纳林布禄欲图哈达,其障碍是歹商, 歹商则依附建州努尔哈赤。于是,叶赫二贝勒将矛头指向歹商的支持者努尔哈赤, 企图达到一石二鸟之目的:既削弱建州,又驯服哈达。所以,叶赫贝勒布寨和纳林布禄便以矢镞射向建州的努尔哈赤。

万历十九年(1591)正月,叶赫贝勒纳林布禄遣使宜尔当阿和摆斯汉至佛阿拉, 对努尔哈赤道:

乌喇、哈达、叶赫、辉发、满洲,言语相通,势同一国,岂有五主分建之理?今所有国土,尔多我寡,盍将额尔敏、扎库木二地,以一与我!

努尔哈赤回答道:

我乃满洲,尔乃扈伦;尔国虽大,我岂肯取?我国即广,尔岂得分? 且土地非牛马比,岂可割裂分给?尔等皆执政之臣,不能各谏尔主,奈何颜来告耶! a

说毕,令叶赫使臣返回。

叶赫贝勒纳林布禄碰了钉子之后,仍不甘心,他召集叶赫、哈达、辉发三部贝勒会议,决定各部同时遣使至建州。努尔哈赤在佛阿拉客厅里宴请三部使臣。酒席间,叶赫贝勒纳林布禄的使臣图尔德,同努尔哈赤展开一场激烈的舌战。

图尔德曰:“我主有言,欲相告,恐触怒见责,奈何?”

努尔哈赤曰:“尔不过述尔主之言耳!所言善,吾听之;如出恶言,吾亦遣人于汝主前,以恶言报之。吾岂尔责乎!”

图尔德曰:“我主云:‘欲分尔地,尔不与;欲令尔归附,尔又不从。倘两国兴兵,我能入尔境,尔安能蹈我地耶!’”

努尔哈赤闻听这番政治讹诈之后,勃然震怒,举刀断案,道:

尔主弟兄,何常亲与人,交马接刃,碎烂甲胄,经此一战耶?昔孟革卜卤、戴鄯,叔侄自相扰乱,如二童争骨(满洲儿童每掷骨为戏故云云)。尔等乘乱袭取,何故视我如彼之易也!尔地四周,果有边垣之阻耶?吾即昼不能亡,夜亦能至彼处,尔其奈我何?徒张大言,胡为乎?昔我父被大明误杀,与我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送还尸首,生受左都督敕书, 续封龙虎将军大敕一道,每年给银八百两、蟒缎十五疋。汝父亦被大明所杀,其尸骸汝得收取否?

会后,努尔哈赤命写出回帖,遣官送交叶赫贝勒布寨和纳林布禄。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纳林布禄对努尔哈赤,既不能用联姻手段笼络,又不能以政治讹诈压服,便只有诉诸武力。但是,狡猾的纳林布禄先放一把小火,对建州进行试探。

万历二十一年(1593)六月,叶赫纠合哈达、乌拉、辉发四部兵马,劫建州户布察寨。努尔哈赤闻讯后率兵往追,直抵哈达部富尔佳齐寨。建州兵与哈达兵在富尔佳齐相遇。努尔哈赤令步骑前行,独身殿后,以诱敌入伏。这时追兵突至, 前一人举刀猛扑,努尔哈赤回身扣弦,射中马腹,敌骑遁去;另三个联骑举刀冲来。当努尔哈赤坐骑惊跃几乎落马坠地之际,“三骑挥刀来犯,安费扬古截击, 尽斩之” !努尔哈赤赖右脚扳鞍得以复乘,并急发一矢,孟格布禄坐骑中箭倒地。他的仆从把自己的马让给主人,主仆骑从逃回。努尔哈赤化险为夷后,率马兵3 人, 步兵20 人迎敌,杀敌兵12 人,获甲6 副、马18 匹,胜利而归。这场富尔佳齐战斗, 吹响了古勒山大战的号角。

九月,以叶赫贝勒布寨、纳林布禄为首,纠集哈达贝勒孟格布禄、乌拉贝勒满泰之弟布占泰、辉发贝勒拜音达里四部,长白山朱舍里、讷殷二部,蒙古科尔沁和锡伯、卦尔察三部,共九部,结成联盟,合兵3 万,分作3路,向建州佛阿拉,摇山震岳而来。叶赫贝勒没有从对建州政治失算和军事受挫中汲取教训,想以九部联军的强大兵力,战胜建州,制服努尔哈赤,以实现其称雄女真诸部的目的。由叶赫贝勒统率的九部联军,自青龙山西麓三道关即扎喀关东进。入夜,九部联军到浑河北岸,大军备餐,举火煮饭,锅灶遍野,火密如星。建州探骑武理堪驰报:敌军饭罢起行,夜渡沙济岭,向古勒山而来。古勒山,又称古楼岭,《兴京厅乡土志》载:

古楼岭在治城西一百里,古楼村界内。山位西而偏南,为大河南一带保障。苏子河贴其背下流,水势至此甚大。山络纵横,四披断崖峭壁, 语难形状。其阵式如枕,酷类驼背。斜横即为南支干路,逾岭往萨尔浒等处要路。古楼村河南,一半依附其下。

敌军蜂拥而来,拂晓将要压境。

九部联军压境,态势极为严重,时势却对努尔哈赤颇为有利。这是因为明廷以朝鲜事忙于议和、班师,而叶赫、哈达又屡遭重创,元气未复。努尔哈赤充分利用时机和地形,做好迎战准备。“夫地形者,兵之助也”,努尔哈赤根据地形险隘,进行了军事部署:在敌兵来路上,道旁埋伏精兵;在高阳崖岭上,安放滚木礌石;在丛林空隙间,砍树立桩设障;在沿河峡路上,设置横木阻挡。布置就绪后,待天明出战。努尔哈赤就寝酣睡,他的妻子富察氏把他推醒,问道:“尔方寸乱耶,惧耶?九国兵来攻,岂酣寝时耶?”努尔哈赤答道:

人有所惧,虽寝,不成寐;我果惧,安能酣寝?前闻叶赫兵三路来侵,因无期,时以为念。既至,吾心安矣。吾若有负于叶赫,天必厌之,安得不惧?今我顺天命,安疆土,彼不我悦,纠九国之兵,以害无咎之人, 知天必不祐也!

努尔哈赤说完之后,安寝如故。不难看出,沉着冷静是努尔哈赤身临险境的一项宝贵的修养。他说“天”不佑海西而佑建州,自然是个天命主义者。如果抛弃“天命”的外壳,那么沉着冷静的内核蕴含着对形势的观察、彼己的分析、军力的谋算、胜负的判断。这使他深信:即将降临的古勒山恶战,对建州可能是喜剧,而对海西必定是悲剧。

第二天拂晓,用完早饭,努尔哈赤率领诸王大臣祭堂子,拜祝曰:“皇天后土, 上下神祇,努尔哈赤与叶赫,本无衅端,守境安居,彼来构怨,纠合兵众,侵凌无辜,天其鉴之。”又拜祝曰:“愿敌人垂首,我军奋扬,人不遗鞭,马无颠踬, 惟祈默佑,助我戎行!”他在借助天神的威灵,发布檄文,鼓舞士气,统率兵马,疾驰出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