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О《中国诗词大会》学术总负责人、命题专家组组长,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李定广编著。

О十二节古诗词公开课,讲解中华三千年的浪漫与忧伤。

О 一代又一代的诗人在感叹着韶光易逝:少年不知愁滋味。

而面对物转星移,如白驹过隙般的光阴,我们能做的就是珍惜。

О 266首国民必背古诗,国学大家精妙解读诗中真意;196幅人间至美古画,丹青妙手还原古人生活雅趣。

О让孩子轻松学习古诗词,让老师轻松教授古诗词。

О一首诗,一段文,一幅画;一种心情,一个故事,一段历史。物转星移,白驹过隙,千古流传,沉吟至今。

О 国风复兴,文化自信。穿汉服,读古诗,弹古琴。年轻人越来越多关注国风,欣赏古韵和古诗词。

О传扬中国传统文焕,跟紧《中国诗词大会》。中华诗词,自《诗经》以降,璀璨三千余年。


【内容简介】

诗词是中国人绕不开的集体记忆,也是铭刻在中国人骨血中的极致浪漫。在三千余年的吟唱中,有家国、有亲朋、有农作、有日常、有相思、有离别、有壮志、也有黯然。这是中华三千余年的古老往事,也是此刻我们每个人正在经历着的生活。

本书以统编教材为纲,从诗经起笔,楚辞、汉乐府、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精选266首国民古诗词,搭配196幅绝美古画,除了对字句语义的疏通解读之外,更揭示了每首诗词背后沉默而充沛的情感世界。


【作者简介】

李定广

复旦大学文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担任《中国诗词大会》学术总负责人,也是从策划、命题、审题、到写作与审定台本、辅导主持人、再到录制、终审等全程参与各个环节的专家学者。

著有《罗隐集系年校笺》《罗隐年谱》《古典文学新视角》《中国诗词名篇赏析》,创办并主编国际学术刊物《中华诗学》(中文版和英文版)。


【目录】

中国诗词公开课(上)

课壮志高 青春须早为

对酒当歌 __ 短歌行/【东汉】曹操 / 002

歌咏志 __ 观沧海/【东汉】曹操 / 004

暮年壮心 __ 龟虽寿/【东汉】曹操 / 006

松柏之性 __ 赠从弟·其二/【东汉】刘桢 / 009

疏桐之蝉 __ 蝉/【唐】虞世南 / 012

林栖者 __ 感遇十二首·其一/【唐】张九龄 / 014

初月如弓 __ 赋新月/【唐】缪氏子 / 016

天上黄河 __ 将进酒/【唐】李白 / 018

大鹏与沧溟 __ 上李邕/【唐】李白 / 021

览众山 __ 望岳/【唐】杜甫 / 023

莫负光阴 __ 劝学/【唐】孟郊 / 025

登科之喜 __ 登科后/【唐】孟郊 / 028

剑客行 __ 剑客/【唐】贾岛 / 030

书生与万户侯 __ 南园十三首·其五/【唐】李贺 / 032

惜少年 __ 金缕衣/【唐】杜秋娘 / 034

不识凌云木 __ 小松/【唐】杜荀鹤 / 036

白鹿洞咏春 __ 白鹿洞二首·其一/【唐】王贞白 / 038

劝学 __ 赠外孙/【宋】王安石 / 040

西北望,射天狼 __ 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 / 042

记梦 __ 渔家傲/【宋】李清照 / 045

躬行 __ 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 / 047

问渠那得清如许? __ 观书有感·其一/【宋】朱熹 / 049

春水与巨舰 __ 观书有感·其二/【宋】朱熹 / 051

韶光易老 __ 偶成/【宋】朱熹 / 053

第二课别离时 又送君归去

赠春 __ 赠范晔/【东晋】陆凯 / 056

四海与知己 __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 059

明月愁心 __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 / 061

荆门渡江抒怀 __ 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 063

万里孤蓬 __ 送友人/【唐】李白 / 065

桃花潭 __ 赠汪伦/【唐】李白 / 068

落花时节 __ 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 / 071

暮雪送君 __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 073

城楼观雨 __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唐】柳宗元 / 076

野草 __ 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唐】白居易 / 078

送春归 __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 / 081

年中好景 __ 赠刘景文/【宋】苏轼 / 083

离愁 __ 今别离·其一/【清】黄遵宪 / 085

第三课爱意浓 此物相思

雎鸠 __ 诗经·周南·关雎/【先秦】佚名 / 088

归荑 __ 诗经·邶风·静女/【先秦】佚名 / 090

桑落 __ 诗经·卫风·氓/【先秦】佚名 / 092

伊人 __ 诗经·秦风·蒹葭/【先秦】佚名 / 095

来与往 __ 诗经·郑风·子衿/【先秦】佚名 / 098

湘水之神 __ 九歌·湘夫人/【战国】屈原 / 100

磐石与蒲苇 __ 孔雀东南飞(并序)/【汉】佚名 / 103

望旧乡 __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汉】佚名 / 110

折花寄情 __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汉】佚名 / 112

牵牛与织女 __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汉】佚名 / 114

红豆情 __ 相思/【唐】王维 / 117

倡女与司马 __ 琵琶行/【唐】白居易 / 119

贵妃恨 __ 长恨歌/【唐】白居易 / 125

追忆似水年华 __ 锦瑟/【唐】李商隐 / 131

丁香结 __ 代赠二首·其一/【唐】李商隐 / 133

相见难 __ 无题/【唐】李商隐 / 135

闺中怨 __ 菩萨蛮/【唐】温庭筠 / 137

长亭话别 __ 雨霖铃/【宋】柳永 / 140

月夜思卿 __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苏轼 / 142

七夕有感 __ 鹊桥仙/【宋】秦观 / 145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__ 一剪梅/【宋】李清照 / 147

第四课山水间 林空鹿饮溪

东篱采菊 __ 饮酒·其五/【晋】陶渊明 / 152

羁鸟之恋 __ 归园田居·其一/【晋】陶渊明 / 154

向天歌 __ 咏鹅/【唐】骆宾王 / 157

月照鹿门 __ 夜归鹿门歌/【唐】孟浩然 / 159

话桑麻 __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 / 163

芙蓉 __ 采莲曲/【唐】王昌龄 / 166

三千尺飞流 __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 168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__ 蜀道难/【唐】李白 / 170

山寺星夜 __ 夜宿山寺/【唐】李白 / 173

空山新雨 __ 山居秋暝/【唐】王维 / 175

春山空 __ 鸟鸣涧/【唐】王维 / 178

幽篁弹琴 __ 竹里馆/【唐】王维 / 180

空林久雨 __ 积雨辋川庄作/【唐】王维 / 182

无声之水 __ 画/【唐】佚名 / 184

古寺之幽 __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 / 186

八月涛声 __ 浪淘沙·其七/【唐】刘禹锡 / 189

洞庭翠 __ 望洞庭/【唐】刘禹锡 / 191

稚儿垂钓 __ 观游鱼/【唐】白居易 / 193

采莲 __ 池上/【唐】白居易 / 195

学垂纶 __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 198

云深不知处 __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 200

寒山霜叶 __ 山行/【唐】杜牧 / 202

满架蔷薇香 __ 山亭夏日/【唐】高骈 / 204

幽径独行 __ 鲁山山行/【宋】梅尧臣 / 206

西湖轻舟 __ 采桑子/【宋】欧阳修 / 208

八九十枝花 __ 山村咏怀/【宋】邵雍 / 210

春耕 __ 新城道中·其一/【宋】苏轼 / 212

溪亭日暮 __ 如梦令/【宋】李清照 / 215

梅子黄时 __ 三衢道中/【宋】曾几 / 217

春社将近 __ 游山西村/【宋】陆游 / 219

暮春村景 __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 221

西湖六月 __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 223

小荷与蜻蜓 __ 小池/【宋】杨万里 / 225

稚子之乐 __ 稚子弄冰/【宋】杨万里 / 228

农事 __ 乡村四月/【宋】翁卷 / 230

牧童归村 __ 村晚/【宋】雷震 / 233

牧童与蝉 __ 所见/【清】袁枚 / 235

醉杨柳 __ 村居/【清】高鼎 / 237

第五课春日里 沙暖睡鸳鸯

鱼戏莲 __ 江南/【汉】佚名 / 242

敕勒川远眺 __ 敕勒歌/【南北朝】佚名 / 244

风之力 __ 风/【唐】李峤 / 248

细叶与春风 __ 咏柳/【唐】贺知章 / 250

春日雨夜 __ 春晓/【唐】孟浩然 / 252

草堂春景 __ 绝句四首·其三/【唐】杜甫 / 254

迟日 __ 绝句二首·其一/【唐】杜甫 / 256

草堂之春 __ 水槛遣心/【唐】杜甫 / 258

月下虫鸣 __ 月夜/【唐】刘方平 / 260

仲春 __ 春雪/【唐】韩愈 / 262

草木识春 __ 晚春/【唐】韩愈 / 264

西湖春景 __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 267

四月芳菲尽 __ 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 / 269

江南好时节 __ 忆江南/【唐】白居易 / 271

牡丹真国色 __ 赏牡丹/【唐】刘禹锡 / 273

清明时节雨 __ 清明/【唐】杜牧 / 275

烟雨楼台 __ 江南春绝句/【唐】杜牧 / 277

疑春色 __ 雨晴/【唐】王驾 / 279

屠苏酒与新桃符 __ 元日/【宋】王安石 / 281

西湖雨暂歇 __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 283

早春 __ 惠崇春江晚景·其一/【宋】苏轼 / 286

问春归 __ 清平乐/【宋】黄庭坚 / 288

莺儿啼 __ 行香子/【宋】秦观 / 290

莫遣花飞 __ 春日六绝句·其四/【宋】杨万里 / 292

游春乐 __ 春日/【宋】朱熹 / 294

客久不至 __ 约客/【宋】赵师秀 / 296

第六课边塞外 羌笛何须怨杨柳

木兰从军 __ 木兰诗/【南北朝】佚名 / 300

杨柳怨 __ 凉州词二首·其一/【唐】王之涣 / 303

遥望玉门关 __ 从军行七首·其四/【唐】王昌龄 / 305

塞上落日 __ 使至塞上/【唐】王维 / 307

榆关寒夜 __ 燕歌行(并序)/【唐】高适 / 310

月下捣衣 __ 子夜吴歌·秋歌/【唐】李白 / 313

闻“折柳” __ 塞下曲六首·其一/【唐】李白 / 316

限度 __ 前出塞九首·其六/【唐】杜甫 / 318

思菊 __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 / 321

愿得此身长报国 __ 塞上曲二首·其二/【唐】戴叔伦 / 323

望乡人不归 __ 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 / 325

边城苦战图 __ 雁门太守行/【唐】李贺 / 327

征夫泪 __ 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 / 329

夜深千帐灯 __ 长相思/【清】纳兰性德 / 332

只道寻常 __ 浣溪沙/【清】纳兰性德 / 335

入潼关有感 __ 潼关/【清】谭嗣同 / 337

中国诗词公开课(下)

第七课异乡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征夫还家 __ 诗经·小雅·采薇/【先秦】佚名 / 342

还乡 __ 渡汉江/【唐】宋之问 / 344

孤月 __ 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 / 346

客路青山 __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 350

峨眉山月 __ 峨眉山月歌/【唐】李白 / 352

故园情 __ 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 354

醉客 __ 客中作/【唐】李白 / 356

望月 __ 静夜思/【唐】李白 / 358

故乡客 __ 杂诗三首·其二/【唐】王维 / 360

异乡人 __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 362

边秋 __ 月夜忆舍弟/【唐】杜甫 / 364

乡关何处 __ 黄鹤楼/【唐】崔颢 / 367

龙钟泪 __ 逢入京使/【唐】岑参 / 369

月夜寄秋思 __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王建 / 372

绿蚁酒与红泥炉 __ 问刘十九/【唐】白居易 / 375

梦杜陵 __ 商山早行/【唐】温庭筠 / 377

西窗剪烛 __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 379

莫归乡 __ 菩萨蛮/【唐】韦庄 / 381

望月怀吾弟 __ 水调歌头/【宋】苏轼 / 384

梦入芙蓉浦 __ 苏幕遮/【宋】周邦彦 / 386

江夜秋思 __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 / 388

断肠人在天涯 __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 390

月下渔火 __ 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 / 392

第八课愁绪中 人比黄花瘦

煮豆 __ 七步诗/【魏】曹植 / 396

夜中忧思 __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魏】阮籍 / 398

空有志 __ 杂诗十二首·其二/【晋】陶渊明 / 400

罢官有感 __ 拟行路难·其六/【南北朝】鲍照 / 402

思明君 __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 405

羡鱼情 __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 / 407

病中悲秋 __ 登高/【唐】杜甫 / 410

暮时捣衣 __ 秋兴八首·其一/【唐】杜甫 / 412

天地沙鸥 __ 旅夜书怀/【唐】杜甫 / 415

孤舟 __ 登岳阳楼/【唐】杜甫 / 417

露似真珠月似弓 __ 暮江吟/【唐】白居易 / 419

夕阳无限好 __ 登乐游原/【唐】李商隐 / 421

青鸟不传云外信 __ 摊破浣溪沙/【南唐】李璟 / 424

落花归燕 __ 浣溪沙/【宋】晏殊 / 426

寂寞沙洲冷 __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宋】苏轼 / 428

人比黄花瘦 __ 醉花阴/【宋】李清照 / 430

秋愁 __ 声声慢/【宋】李清照 / 433

西湖歌舞几时休? __ 题临安邸/【宋】林升 / 435

识愁 __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 / 438

落红不是无情物 __ 己亥杂诗·其五/【清】龚自珍 / 440

第九课怀古今 旧时王谢堂前燕

亡国 __ 越中览古/【唐】李白 / 444

天上曲 __ 赠花卿/【唐】杜甫 / 446

昭君怨 __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唐】杜甫 / 448

楚客悲 __ 长沙过贾谊宅/【唐】刘长卿 / 451

旧时燕 __ 乌衣巷/【唐】刘禹锡 / 453

蝉鸣黄叶汉宫秋 __ 咸阳城东楼/【唐】许浑 / 456

乌江亭忆项羽 __ 题乌江亭/【唐】杜牧 / 458

东风便 __ 赤壁/【唐】杜牧 / 460

天子与莫愁 __ 马嵬·其二/【唐】李商隐 / 462

嫦娥之悔 __ 嫦娥/【唐】李商隐 / 465

问鬼神 __ 贾生/【唐】李商隐 / 467

倾国 __ 西施/【唐】罗隐 / 470

金陵叹 __ 桂枝香·金陵怀古/【宋】王安石 / 472

大江东去 __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 / 476

乌江追思 __ 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 479

杏花疏影里 __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宋】陈与义 / 481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__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 484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__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辛弃疾 / 486

桥边红药为谁生? __ 扬州慢/【宋】姜夔 / 489

输与赢 __ 山坡羊·骊山怀古/【元】张养浩 / 491

第十课红尘里 何妨吟啸且徐行

野望之景 __ 野望/【唐】王绩 / 494

远和近 __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 496

日出与远帆 __ 望天门山/【唐】李白 / 499

乘长风破万里浪 __ 行路难·其一/【唐】李白 / 501

望瀛州 __ 梦游天姥吟留别/【唐】李白 / 504

桂树何团团 __ 古朗月行(节选)/【唐】李白 / 508

江岸即景 __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 510

渡口寄思 __ 滁州西涧/【唐】韦应物 / 512

千年之鹤 __ 秋词二首·其一/【唐】刘禹锡 / 514

笑看万木春 __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 / 516

大河自天涯 __ 浪淘沙九首·其一/【唐】刘禹锡 / 519

狂沙吹尽 __ 浪淘沙九首·其八/【唐】刘禹锡 / 521

孤舟蓑笠翁 __ 江雪/【唐】柳宗元 / 523

篱笆下的秋菊 __ 菊花/【唐】元稹 / 525

长安江娥图 __ 李凭箜篌引/【唐】李贺 / 527

钱塘胜景 __ 望海潮/【宋】柳永 / 529

画眉冤 __ 画眉鸟/【宋】欧阳修 / 531

夜泊古祠 __ 淮中晚泊犊头/【宋】苏舜钦 / 533

暗香 __ 梅花/【宋】王安石 / 535

不畏浮云 __ 登飞来峰/【宋】王安石 / 537

长闲胜暂闲 __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 / 539

归途遇雨 __ 定风波/【宋】苏轼 / 541

凌寒先发 __ 卜算子·咏梅/【宋】陆游 / 543

行山感悟 __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宋】杨万里 / 545

月下感怀 __ 念奴娇·过洞庭/【宋】张孝祥 / 548

梅雪争春 __ 雪梅/【宋】卢梅坡 / 550

池边墨迹 __ 墨梅/【元】王冕 / 552

鸡鸣图 __ 画鸡/【明】唐寅 / 554

京华中秋夜 __ 满江红/【清】秋瑾 / 556

第十一课卖炭翁 心忧炭贱愿天寒

徭役怨 __ 诗经·邶风·式微/【先秦】佚名 / 560

问天录 __ 诗经·王风·黍离/【先秦】佚名 / 562

田野之趣 __ 诗经·周南·芣苢/【先秦】佚名 / 565

征人归 __ 十五从军征/【汉】佚名 / 567

边海民生 __ 梁甫行/【魏】曹植 / 570

终南山烧炭 __ 卖炭翁/【唐】白居易 / 572

种子 __ 悯农二首·其一/【唐】李绅 / 577

饭思 __ 悯农二首·其二/【唐】李绅 / 579

女儿节抒怀 __ 乞巧/【唐】林杰 / 582

花蜜之问 __ 蜂/【唐】罗隐 / 585

渔舟食客 __ 江上渔者/【宋】范仲淹 / 587

麦收欢 __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宋】苏辙 / 589

潼关西望 __ 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 / 592

官船来往 __ 朝天子·咏喇叭/【明】王磐 / 594

丽娘伤春 __ 牡丹亭·皂罗袍/【明】汤显祖 / 596

第十二课故园梦 无限山河泪

览衣感旧 __ 诗经·秦风·无衣/【先秦】佚名 / 598

辞赋之祖 __ 离骚(节选)/【战国】屈原 / 602

将士祭歌 __ 国殇/【战国】屈原 / 606

白头搔更短 __ 春望/【唐】杜甫 / 608

武侯祠自问 __ 蜀相/【唐】杜甫 / 610

安得广厦千万间 __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 / 612

峡江夜叹 __ 阁夜/【唐】杜甫 / 614

云横秦岭家何在 __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唐】韩愈 / 617

大漠咏马 __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唐】李贺 / 620

商女何为? __ 泊秦淮/【唐】杜牧 / 623

绝命词 __ 虞美人/【南唐】李煜 / 625

金陵北望 __ 相见欢/【宋】朱敦儒 / 627

早岁那知世事艰 __ 书愤/【宋】陆游 / 629

胡尘恨 __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 / 631

铁马冰河入梦来 __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其二/【宋】陆游 / 633

南国秋空,水随天去 __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宋】辛弃疾 / 635

秋夜乘风 __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宋】辛弃疾 / 638

“挑”灯记 __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 / 640

身世浮沉雨打萍 __ 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 642

归乡如不归 __ 南安军/【宋】文天祥 / 644

羁旅之客 __ 别云间/【明】夏完淳 / 646


【免费在线读】

对酒当歌

短歌行 / 【东汉】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用现在通俗的话来说,它就是一首曲子的名字。曹操的《短歌行》是一首用来“求贤”的政治类歌曲。可以想象一下,当年这首诗,是配合曲子唱出来的,只不过“短歌行”的曲调,时至今日已经失传了。

亲爱的朋友们,我们举起酒杯尽情高歌吧,人生转瞬而逝,就像那花朵上的晨露,还没来得及坠落就不见了踪影。都说愁苦难言、忧思难忘,该如何消解呢?干了这杯酒,暂时把烦恼都抛却吧!那诗人曹操究竟有什么烦恼呢?自然是欲建功立业而不得的大烦恼了。曹操生逢乱世,胸怀大志,他想要成就一番大业,希望能有贤士相助。于是,诗歌从忧思写起,引出了后面的真实意图。

好比男子向女子求爱,诗人向天下的贤士吐露了他的“爱意”:天下的才子,我对你们朝思暮想呀,因为还没有与你们相遇相知,我一直痛苦到了现在。如果你们能够来到我身边,我将敲响锣鼓、奏起笙箫,欢迎你们的到来。第二节的八句,诗人借用了《诗经》中《子衿》和《鹿鸣》中的典故,表明自己对有识之士的向往与珍视。“鹿”,自古以来就是高雅的象征,用来与贤士作比,贤士们听了这句话,自然是开心的。

接下来的八句,是对前十六句的强调与升华,使得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更加深切动人。皎洁的月儿,我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大业待建的愁思,喷涌不绝。远方的宾客啊,你们穿越纵横交错的田埂,屈尊与我相会,我们如久别重逢,相谈甚欢。在这里,诗人既表达了与很多贤士相会的欢喜,也言明了自己想要招揽人才的心就像好比天上明月,无论对方什么时候来,他都会以礼相待,希望对方不要有任何的顾忌。

乌鹊向南而飞,寻找可以栖息的地方,飞了许久却还没有停下来,哪里才是它的栖身之所呢?高山不会抱怨自己巍峨,大海不会抱怨自己广阔,而我也会像周公那样礼贤下士,不会因为人才多而苦恼,希望天下的英才都来归顺于我。这是多么赤忱的雄心,天下的英才都来归顺于“我”,言下之意就是要成就一番大业。

这首《短歌行》,抒发了曹操自己的政治理想,将远大的抱负熔铸于诗意的表达之中,使得他“求贤若渴”“唯才是举”的情感格外动人。这种诗意的表达方式,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征夫还家

诗经·小雅·采薇 / 【先秦】佚名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寒冬雪夜,一位卸甲的征夫踏上了归家的路途,一路踉踉跄跄,又饥又渴。故乡越来越近了,他遥望着前方,内心百感交集,想到征途的艰难困苦,想到战场的刀光剑影,想到归途的坎坷曲折。这位距离我们三千年之遥的久戍之卒,仿佛站到了我们的面前,透过这首诗来叙说他的故事。

一年又一年,野豌豆采了又长,长了又采,我以为要返家了,战争却又开始了。我至今没有娶妻生子,也从未安居乐业,这都是因为要和猃狁打仗。我心中烦闷,一直渴望回家,却始终未能得偿所愿。这营地的生活,连基本的温饱也无法保障,驻防的地点也在频繁变换,我甚至不能给爹娘寄去一封家书。

眼看到了十月,可归家的消息始终没有传来。征战的日子真是无休无止,我们得不到片刻的喘息。一个多月来,我已经上了好几次战场。士兵们不敢合眼,生怕敌人再来袭击。将帅们乘着由四匹高大强壮的雄马拉的战车,士兵们也靠这战车稍微抵挡敌人的进攻。当然,将帅们还有象骨装饰的弓和鲨鱼皮的箭囊,这些都是克敌的好帮手。

还记得我当初离家出征的时候,正值和煦的春天,杨柳依依,春意盎然。如今,走在归家的路上,鹅毛大雪漫天飞舞。这条归家的路真是坎坷,我饥渴交加、身心疲惫。回想这些年的从军生活,我满腔伤悲,大概无人能懂我的心情吧!

这位小小的士兵,在三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也许不值一提,也似乎离我们很遥远。但同时他又离我们很近,他的厌战之言,值得我们深深牢记。如果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厌战的,那我们将可以避免战争,永享和平。

还乡

渡汉江 / 【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是武则天时期的宠臣,在文学上颇有造诣,是当时有名的“枪手”,为别人代写了不少作品。但在政治方面,宋之问趋炎附势,饱受批评,鲜有作为。在武则天死后,李隆基将其一贬再贬,后赐死异乡。这首《渡汉江》写于唐中宗时期,是宋之问被贬后欲逃回洛阳途中所作。此时的诗人,经历了人生中的种种坎坷起伏,有感而发,写下了此诗。

古代岭南之地,偏远落后,气候燥热,瘴气重重,实在是不宜居住。诗人在岭南的日子,生活上凄苦困顿,精神上更是孤独无比,与家人的联系也都断了。诗人在诗中担忧道:“不知道他们现在怎么样了,有没有因为我的贬谪而受到牵连呢?”

宋之问生于平民家庭,通过科举考试接近权力中心,一步步走上人生。他容貌俊美,但是有口臭的毛病,所以一开始并没有得到武则天的宠信。后来,他通过各种渠道逐渐博得了君王的信任,但也在权力的旋涡中迷失了自己,丢失了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初心。可以想见,当他被贬谪时,同僚们大概不会同情于他,他当时的境遇是极其尴尬与苦闷的。

在这种背景下,诗人偷偷从贬谪之地逃出,准备逃回家乡。家人可能是这世上会支持他的人了,他需要得到精神上的支持。在逃回家乡的路上,他越往前走越感到害怕,他想到家人会不会因为他受到牵连呢?家人还会像之前一样接纳他吗?担心、忧虑和隐隐袭来的不祥之感,好像要将诗人压垮了。即便在路上碰到相熟的故人,他也不敢开口询问家里的情况。

我们完全可以理解诗人的矛盾心理,他的心虚、恐惧、战栗、惭愧与无奈,都在这首小诗中展露无遗。诗人的经历,也可以给后人做一个警示。

孤月

春江花月夜 /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江花月夜》,如同它的名字一样,整首诗围绕着“春”“江” “花”“月”“夜”五个意象展开。这首诗刚被写出来的时候,并没有受到重视,也没有获得多高的评价,以至于我们对张若虚的了解非常有限,他流传下来的诗歌也仅有两篇而已。从唐诗的发展史来看,这首诗告别了旧时代的宫体诗,为诗歌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境界,像一扇门,开启了唐诗的鼎盛时代。

《春江花月夜》本是陈后主写过的诗篇,但具体内容已经遗落于历史长河,张若虚这一篇虽然是“旧瓶装新酒”,却没想到“香飘千万年”。全诗一镜到底、一气呵成,整齐的基调中透露出灵动的韵律变化。

春夜,诗人站在扬子江畔,江水浩浩荡荡,和东边的大海连成了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慢慢升起,就像是从潮水中喷涌而出的。月光洒在春江上,与微波一起荡漾着。在月光的照耀下,诗人看到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向前流淌,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了一起,水天一色,清澈透亮。

眼前的江水,早已不再是江水了,它化为了思绪之水,在诗人的心中静静流淌。在江边,是谁先看到了月亮呢?这轮月亮,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照耀着人类呢?人类繁衍生息,一代又一代,无穷无尽,而江上的月亮,似乎年年岁岁未曾改变。诗人也许不知道在地球、月亮之外还有更辽阔的宇宙世界,但是他已经开始思考人生与宇宙的关系,思考人生的短暂与宇宙的永恒。这是一种迷惘而不悲观的思绪。

江上的月亮在等待何人?那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飘到青枫浦上,眺望着爱人,满目哀愁。高楼里的妇人,在月光下无聊得紧,捣衣聊以自慰。这天边的明月,能否为她带去家书,遥寄思念?月亮似乎听到了妇人此时的心声:我多么想乘着飞流的月光,去照耀我的爱人,但是我知道这是一种奢望。就算是展翅高飞的鸿雁,也没法将我的思念捎给他,更何况现在这里只有欢闹的鱼儿。字字句句,满载妇人的离愁别恨。

随着镜头一转,远方的游子昨夜梦到了花落闲潭,春日已过了大半,他还未踏上归家的旅程。江水急流,明月西落,与爱人的距离依旧无限遥远。后镜头转回诗人这里,他正站在扬子江畔,感叹道:不知有几个人可以趁着月光回家呢?能够确定的是,那西边的月亮将离别的愁绪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闻一多先生曾赞誉此诗为“诗中的诗,上的”,其中的景色描写、情绪渲染、哲理探索之高超,千百年来,无人能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