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母乳主义:母乳喂养的兴起和被忽视的女性选择》

★ 回顾育儿方式的变化潮流,探究母乳喂养如何从个体选择演变成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义务

★“自1995年以来,没有哪项大众哺乳倡议对女性的偏好和选择表示过支持。”

在的母乳喂养倡导者眼中,母乳喂养是一项强制要求、一场道德运动、一种区分好父母与坏父母的方法,甚至是缓解社会矛盾的安慰剂,却独独不再是母亲喂养孩子的其中一种方式。

★ 透过十数位哺乳期母亲的真实经历,深入反思母乳喂养文化中的社会问题

“从来没有哪个时代的女人不给孩子哺乳。不过,也从来没有哪个时代的所有女人都给孩子哺乳。”

世上约有15%的女性患有泌乳衰竭或乳房发育不全,并非所有女性都能泌乳,也并非所有女性都能分泌出足够喂饱孩子的乳汁。顽固地拒绝接受这一生理事实,不论对母亲还是孩子而言,都是一种残忍。

★ 职场歧视、道德绑架、公共设施不足、社会福利缺失、疾病与疼痛……直面哺乳期母亲被忽视的困境

“基本上每一位和我谈过上班吸奶问题的女性都经历过不快或尴尬;她们都说自己经常遭到同事的批评或嘲笑,而且他们往往把这种批评和嘲笑装作是玩笑话。”

母乳喂养的背后,是大量的母亲们难以正常生活、正常工作的无数个日夜,可她们付出的时间、精力和心血,她们为此遭遇的种种不公与困境,却鲜有人提及。比起强调让婴儿喝母乳,正视这些付出与遭遇才更能真正地为母亲和孩子们带来福祉。

★ 以医学研究成果和大量统计数据,客观分析母乳优劣,破除“母乳神话”

“新生儿父母希望找到一种‘万灵丹’来保护他们娇贵的宝宝,但母乳喂养并不是这种‘万灵丹’。”

在利益驱使下,母乳被各方利用巧妙的话术,吹捧成了包治百病的“液体黄金”。然而以平均概率计算,母亲们花费几千上万个小时给婴儿哺乳,才能预防一例耳部感染或肺炎,预防各种慢性病乃至癌症的作用更是无稽之谈。

《制造消费者:消费主义全球史》

★ 为什么我们会买了又买?为什么买得越多反而越不快乐?

★商业化将个体从刻板的集体秩序中解放,却又将人投入“自由”的束缚。人们用钱换产品,用产品换幸福,将买买买当作自我实现的方式。消费者终与全球化生产链末端的工人一起,沦为消费时代的奴隶。

★ 200年消费主义简史,商品如何成为世界性的新宗教

一本书囊括两百年消费社会的演进与变革。我们如何从生产者“进化”为买卖机器?如何通过社会演变的历史重新审视当下的生活?在这本书里,读懂消费社会,看清消费陷阱!

★ 一份兼顾深度与可读性的消费主义认知图谱

对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的深度解读,冷静克制的论述、丰富的史料、贴近生活的案例与视角,或许是认知消费主义及其对社会、伦理、个人心理影响的简明读本。

★ 拨开消费主义迷雾,完整再现商人、资本、广告与媒体的合谋

从可有可无到不可或缺,我们在物质与精神上美好但虚假的“必须”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广告和媒体上通过描摹幸福的消费场景,创造美好生活的模板,将我们纳入消费主义的逻辑,终成为永远追求出众却又毫无个性的噩梦。

★ 在消费社会,我们孜孜不倦地建设着名为“自我”的终生工程

在商业世界里,品牌、价格、市场掌控了个人价值的衡量标准,消费者将定义自我的权力拱手相让,必须通过挑选市场提供的商品和符号,才能塑造自我。广告、公关、媒体如何“制造”合格的消费者、将人异化成消费的机器?

《无处安放的同情:关于全球化的道德思想实验》

全球化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传媒技术足以将灾难的现场在视觉和听觉上带到我们身边,是否会让我们对不相识的他者产生一种“四海之内皆兄弟”式的同情呢?而这种同情心,将指引人们走向无边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还是一种抽象的伪道德,不指向任何具体的行为,终让人们在伦理方面成为言语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呢?


【内容简介】

《母乳主义:母乳喂养的兴起和被忽视的女性选择》

万有引力社会议题书系“万相”002号作品。

医生、专家、媒体,甚至你的长辈和伴侣,都在强调母乳相对奶粉的优势,“每个妈妈都应该给孩子哺乳”也已成为共识。然而母乳喂养对母亲,尤其是职场妈妈造成的困扰却被忽视了:不完整的睡眠、价格不菲的哺乳用具和服务、生理上的忧患、在公共空间哺乳的尴尬、职场的骚扰和歧视,还有更重要的——来自社会、亲属以及自我的德道压力。

本书作者考特妮·琼格是一个选择哺乳的母亲,在与其他年轻妈妈交流哺乳的经历时,看到了在母乳喂养被上升为公共卫生问题的背景之下,母亲们遭遇的各种困境。她广泛研究大量文献资料,走访医学专家、研究人员、母乳喂养倡导者和十数位母亲,展现了母乳从个人选择演变成道德义务的过程,呼吁社会各界关于母乳喂养的讨论回归理性,卸下母亲们的道德枷锁,将喂养方式的选择权归还母亲。

《制造消费者:消费主义全球史》

万有引力社会议题书系“万相”001号作品。

短短两个世纪,世界就从农业社会彻底转变为商业社会,在这个极度便利、高速发展的消费时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文化经历了深刻的变化。市场力量的崛起,也催生了全球社会与政治的多重变革。品牌、大型百货公司、公关和广告的繁荣,商品价值的过度包装,无不影响着人类自我认知、自我实现的方式,使我们从自给自足的生产者“进化”成了“买卖机器”。

本书从18、19世纪商品经济发轫的欧洲入手,展现了消费主义、商业文化诞生和发展,并成为现代生活中心的过程,揭示了世界向消费社会的转变和商人权力的急剧上升,是如何将我们制造成“消费者”的。

《无处安放的同情:关于全球化的道德思想实验》

为什么我们总是对远处的灾难报以极大的同情,却对身边的不幸兴趣寥寥?世界被科技手段无限缩小,也把远处的不幸拉近到每个人身边。狄德罗相信五感的界限就是道德的界限,传媒技术将我们的感知力拓展到全球,让我们对千里之外的陌生人似乎也产生了道德责任;而卢梭认为人类的情感被距离拉伸时,必然会挥发、黯淡,我们之所以如此关注远处的灾难,正是因为我们不愿意承担身边的义务。

德国知名作家、莱比锡图书奖得主汉宁·里德引用了十八世纪以来的几个著名思想实验,巴尔扎克、卢梭、伏尔泰、亚当·斯密等启蒙精英到陀思妥耶夫斯基、弗洛伊德、荣格等文学与思想巨擘跨越时空的思想交锋,掀起了一场关于世界大同的道德辩论。


【作者简介】

《母乳主义:母乳喂养的兴起和被忽视的女性选择》

[加]考特妮·琼格(Courtney Jung) 著

多伦多大学政治科学系教授,研究专长为政治身份的形成与认同。

《制造消费者:消费主义全球史》

[法]安东尼·加卢佐(Anthony Galluzzo)著

法国让·莫奈大学讲师,在Coactis实验室主持“消费文化和市场新策略”项目的研究。

《无处安放的同情:关于全球化的道德思想实验》

【德】汉宁·里德(Henning Ritter) 著

德国著名作家、翻译家,莱比锡图书奖得主,哲学家约阿希姆•里德之子,汉堡大学荣誉博士。著有《长长的影子》《笔记本》《征服者:20世纪的思想家》等作品,曾获2011年莱比锡图书奖。


【媒体评论】

《母乳主义:母乳喂养的兴起和被忽视的女性选择》

“琼格提出了一些深思熟虑的观点,反对将(母乳喂养)视为母亲们好或的选择。”

——《出版人周刊》

“她向读者介绍了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重新流行母乳喂养的现代世界……以确凿的事实为依据,分析了简单的哺乳如何通过使用吸奶器变成机械过程,并提供可销售的商品:母乳……这是对许多‘当代母乳喂养文化陷阱’冷静而深入的分析。”

——《柯克斯书评》

“(琼格)揭露的真相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但也许有趣的是琼格敏锐地观察到,人们如此热情地宣传的并不是真正的母乳喂养——即用母乳喂养婴儿——而是将母乳作为一种产品。这给各种收入水平的职场妈妈们带来了压力,她们不得不在不具备理想条件的环境下吸奶。然而对她们和她们的孩子有利的,实际上是带薪产假(或者仅使用配方奶)……琼格敏锐的分析和幽默让读者沉浸其中。”

——《纽约时报》

“一部极富可读性的作品……琼格提出了一个强有力的论点:如果女性应该对自己的生育有‘选择权’,那为什么她们不能选择如何哺育自己的孩子?”

——《旗帜周刊》

“(琼格)的研究非常广泛……本书阐述了妇女的选择如何变成了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义务。在美国,一些政策巩固了滞后的科研成果,损害了妇女的权利。”

——《货架意识》

“琼格进行了一项有趣的分析,揭示了不同群体如何解读‘母乳是好的’这一口号,以反映他们自己的议题。”

——《华盛顿邮报》

《制造消费者:消费主义全球史》

本书考证详细、引人入胜,为我们提供了认识消费社会历史的窗口。

——法国《解放报》

安东尼·加卢佐的文字虽然充满雄心,但又非常容易理解。正如他所说的,消费并不是从始至今都像今天这样占据人们生活的中心位置。这本书探讨了社会在不到两个世纪的时间里向“消费社会”发展的过程。

——法国经济月刊《经济新解》

此前,已经有不少批评声指向过度膨胀的消费社会及其必然结果——“人类变成买卖机器”。50年前,让·鲍德里亚在他著名的《消费社会》一书中就描述了这一现象。但是,向消费社会转变的历史是怎样的?其背后有着怎样的复杂机制?消费主义如何接二连三地进入城市、家庭和媒体?在《制造消费者》这本论述清晰而引人入胜的书中,社会学家安东尼·加卢佐破译了消费主义演变的迷人轨迹。

——法国文化周刊《电视全览》(Télérama)

本书作者没有理论自负、没有展现意识形态,而是用有据可查的文本为读者展现了多种视角及例证,浅显易懂地讲述了1800年到2000年消费社会的演变。

——法国科普月刊《为科学》(PourlaScience)


【目录】

《母乳主义:母乳喂养的兴起和被忽视的女性选择》

引言

章转变潮流:从奶粉到母乳

第二章哺乳:社会共识

第三章医学研究:哺乳真的有用吗?

第四章丧失选择权

第五章边上班边吸奶

第六章“液体黄金”

第七章“母乳可能会害死宝宝!”——哺乳主义与艾滋病毒

结论

致谢

注释

索引

《制造消费者:消费主义全球史》

前言

章 商品的降生:市场的形成和商品拜物教

速度战胜了距离

商品带来了幻觉

品牌让产品重生

第二章 商品大观:百货商店和逛街

城市化和百货商店的出现

商店陈设的技巧

“逛街”概念的兴起

一门“让人上头”的学科

第三章 商品动力学:“同与不同”概念下的矩阵传播

资产阶级物质文化及其重要功能

符号价值以及同与不同的张力

附庸风雅者、丹迪主义者和波西米亚艺术家:原始消费者的三种形象

商品的潮起潮落

第四章 商品的幻影:图像在日常生活中的入侵和扩散

从精神自足到理想社群

从商店到杂志

从动态影像到白日梦

从图像投影到“自我项目”

第五章 消费心态:商品化带来的心理变化

集体秩序和集体精神

年轻人的出逃

消费心态及其成功因素

欲望的正常化

卷土重来的束缚

第六章 社会工程:意识管理与商业秩序合法化

操纵人群,建立受众

用公关来讲故事

和平时期的公关宣传

第七章 符号工程:广告的力量与弱点

大规模催眠的幻想

广告或联想的艺术

资本现实主义及其作用

第八章 家庭中的消费主义:封闭的住宅与消费分工

家的变化

母亲——全家的消费总管

孩子——家庭幸福的证据和指南针

第九章 新消费精神:漫长的60年代和市场的重振

青年文化与从众焦虑

压抑与自我探寻之间的斗争

对成规的反抗带来经济价值

新消费精神的广告语言代谢

第十章 超级消费者:呈指数增长的未来

注释

《无处安放的同情:关于全球化的道德思想实验》

导言

部 杀死满大人

若单凭意念就可以杀死一位远在北京的满大人,并因此致富,你会怎么做?

第二部 道德的地理学

年轻的中国妇女在裙下半露出穿绣鞋的小脚脚尖在北京招来的灾难,比世界上美的少女在台盖特山麓跳裸体舞所引起的后果还要严重。

第三部 遥望远处的灾难

里斯本变成了废墟。在巴黎,人们还在跳舞。

第四部 塞住两耳的哲学家

房间内,哲学家正撰写一部关于社会幸福,或是普世道德的著作。正在这时,有人在他的窗子底下被谋杀。他听到了这个不幸者的惨叫,但在斟酌了一番之后决定对其不闻不问,他不希望自己关于普世伦理的工作遭到打扰。哲学家思考整个人类命运的工作如此重要,眼前的不幸丝毫不能打动他。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免费在线读】

在一篇题为《防止哺乳悲剧》(Prevention of Breastfeeding Tragedies)的文章中,著名哺乳倡导者玛丽安·奈弗特(Marianne Neifert)博士表示,人体经常无法“按照应有的方式”运转。她写道:“医疗专业人士不会对患糖尿病的女子说‘每个人的胰腺都能分泌胰岛素’,也不会对饱受打击的不孕患者说‘每个女人都能怀上孩子’。和所有生理功能一样,泌乳功能有时候也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失效。”简单来说,并非所有女性都能泌乳,也并非所有女性都能分泌出足够喂饱孩子的乳汁。顽固地拒绝接受这一生理事实,可能是一种残忍的态度。

这种拒绝的态度还有可能给婴儿带来危险。一个名为“奶瓶宝宝”(Bottle Babies)的脸书主页上有一个关于乳房发育不全的话题,参与讨论的大都是诊断出这种症状的女性。发起该话题的女子曾听到有人对她说:“不能哺乳的女性人数可以忽略不计。基本上每个女人都能哺乳。你只要心里想哺乳就没问题。”一位母亲在该话题下分享了她的故事:她哺乳了数周,而宝宝却“日渐消瘦”。这个孩子每天都要去看医生、抽血,医生还提出可能需要住院,但同时又坚决让母亲继续采取纯母乳喂养,从不承认她的奶水可能不够。终,她得知自己乳房发育不全。她的孩子都快饿死了。

比较美国与挪威的哺乳率的意义在于,二者的相似之处似乎可以证明并非每个女人都能哺乳。不过,二者的差异也很能说明问题。两国哺乳率的差异在于初始哺乳率(挪威为99%,美国为79%)和6个月持续哺乳率(挪威为80%,美国为49%)。挪威女性持续哺乳的时间比美国女性长得多。

写到这里,我相信大家对于这种差异的原因已经不觉得奇怪了。美国女性不开始哺乳的常见原因是她们要回去工作。请记住:超过60%有三岁以下孩子的美亲在工作,有30%的美亲完全不休产假。休产假的女性也知道自己很快就要回去工作,一般是6周以内。很多女性也许会想,为什么要开始哺乳呢?说不定过几个星期就得忍受给宝宝断奶的痛苦。美国没有产假,这也可以解释美国女性的哺乳时长为何低于挪威女性。与有充足产假或不外出工作的女性相比,回到工作岗位上的女性停止哺乳的可能性要高一倍以上。孩子6个月时,多数美亲已经回去工作了4个多月,而挪威母亲的产假还剩4个月呢。考虑到所有这些因素,美国哺乳女性的数量已经非常惊人了!

但问题在于,她们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个人代价。首先,人们经常说母乳喂养是“免费”的,但其实并非如此。当然,母乳喂养本身可能不怎么花钱,但在当代美国,如果母亲打算走出家门,情况就大有不同了。以下对普通新妈妈在哺乳方面的开销做了粗略计算。哺乳让很多人省了钱,但也大大增加了很多人的花费。


返回顶部